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植 >

第76部分

曹植-第76部分

小说: 曹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植让两个小乞丐在司马朗府前监视,其实也是临时起意,他当初见到司马朗违反历史出现在此,本能地觉得有些不妥,于是留下尾巴,不想竟然真被他察觉到一些不妥来。只不过曹植虽然知道这消息,但他也做不了什么,只能暗暗提醒一下自己,小心司马家。
    与此同时,司马朗府上的书房中,司马朗与那名少年对坐在一案桌前。此时恐怕也不消多说都清楚,这个少年便是历史上曹家最大的敌人,有冢虎之称的司马朗二弟,河内司马懿!
    见到这个久未见面的二弟,司马朗显然十分开心,脸露微笑地问道:“二弟,你缘何来到鄄城了?”
    司马懿神色倒是有些淡然地回道:“小弟这次来,是看望兄长的。”
    司马朗听到,似笑非笑地望着司马懿说道:“看望为兄?可是为兄本来就准备回家,之所以来鄄城,乃是因为二弟着人送来的书信。”
    司马懿听完,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小弟让大哥来鄄城,是希望大哥观察一下曹孟德与其麾下之人如何?”
    说到正事,司马朗脸容一肃,凝声问道:“观察曹家,不知道是族中长辈的意思还是二弟你的意思?”对于司马懿,司马朗的了解还是颇深的,知道他自小聪明,当初自己提议离开河内到黎阳避祸,家族中也只有这个二弟支持自己。不过最终还是未能说服家族中人,而司马懿当时也太过年幼,司马朗担心自己照顾不来他,于是便没有让他同行。只不过二人这数年来,一直都有书信来往。
    司马懿略一沉思,便说道:“主要是小弟的意思,族中也有几位叔父偏向曹孟德,其他的还是看好袁本初。”
    司马朗知道自己这个二弟比较老成,因此对其称呼的口吻也不太在意,反而皱起了眉头,凝声答道:“为兄暂时未见到曹征东本人,但是对其麾下倒也颇为了解。其中荀文若接触最多,此人乃是曹孟德之张良,确实当得起‘王佐之才’的名声,为兄与其相比,远远不如。除此之外,程仲德此人虽然刚直,但有戾气,只不过据为兄所知,曹孟德亦是一不择手段之人,程仲德此人有胆,正好替其下手做些见不得光之事。此两人皆乃曹孟德倚重之人,依为兄看来,两人皆当世奇才,除此之外,曹孟德麾下还有荀攸荀公达,为兄在雒阳为官之时曾与其打过交道,此人外愚内智,长于战术,与荀文若一内一外,并为曹孟德之羽翼,不可小视!”
    沉吟了一下,司马朗继续分析道:“除此之外,据闻曹孟德麾下还有谋士郭嘉,只不过此人出身寒门,为兄亦不甚了解。不过曹孟德对其亦极为倚重,不逊于前三人,可见此人之才应该与荀文若等人齐平。而后鄄城内有城门尉满宠,此人虽为城门尉,然文武双全,治军、民政皆整整有条,加之为人耿直,足堪大用。”
    听到这里,司马懿终于忍不住了,眼中透出惊讶的神色道:“一个小小的城门尉竟然得大哥如此赞赏?那曹孟德麾下岂非人人皆大才?”
    司马朗苦笑着摇头道:“二弟,曹孟德奉行唯才是举,招天下寒门为己用。如今虽是我豪门的天下,然寒门确实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力量,曹孟德能收为己用,手下自然能人辈出了。”
    司马懿眉头一皱道:“族中长辈正是担心曹孟德唯才是举之策,会影响我司马家。”
    司马朗轻叹一口气道:“此事好坏,为兄亦难以断定。只不过荀家乃是颍川大族,荀文若和荀公达两人皆投到曹孟德麾下,可见荀家亦颇为看好曹孟德。”
    司马懿一听,却是提醒道:“大哥勿要忘记,荀谌荀友若,现在袁本初麾下效力。以小弟看来,荀家只不过是两边下注罢了,反正哪边胜出,他们都是赢家。”
    听到司马懿之言,司马朗眼前一亮,若有所悟地看着司马懿。那边司马懿见到司马朗的目光,便知道他明白过来了,轻轻点头道:“大哥猜得不错,族中长辈也有意效仿荀家,在两边皆下注。”
    司马朗眉头一皱,说道:“此不失为一好计,然而我司马家却不似荀家,族中年轻一辈,能出仕的只有为兄。至于二弟你虽有才学,然年岁尚轻,恐怕难以被委以重任。”
    司马懿认同地点了点头道:“小弟也是如此想,我司马家确实难以学荀家一般,两边下注。大哥这数年皆在黎阳,虽说处于袁本初治下,但与曹孟德所治的兖州也只是一河之隔,对二人应该颇为了解,故此小弟才秘密来鄄城一趟,希望从大哥你这里得出答案。”
    司马朗轻捋短髯点头道:“袁本初此人,为兄也见过,其待人豪爽,礼贤下士,有孟尝之风。而曹孟德被许子将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兄虽然没有见过他,但管中窥豹,麾下集中了荀文若、荀公达、程仲德此等当世一等一之大才,加之其年轻时能以阉宦之后的身份与袁本初等人为友,可见有过人之处。两人皆一世之雄,为兄一时之间实在难以下决断。”
    其实不要说司马朗,当世大部分名士,此时大都看好袁绍。而司马朗和司马懿能在曹操最为艰难的时期,还特地跑来鄄城观察他,可见这司马兄弟比之当世大部分的名士都要有眼光。只不过袁绍势力实在太强,自从于界桥大败公孙瓒之后,完全压着他来打,明眼人都知道,公孙瓒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因此,要赌上家族的未来,司马朗和司马懿都审慎无比,不敢有丝毫大意。
    听完司马朗对于曹操、袁绍二人的分析,司马懿沉思了一阵,眼睛忽然一亮,凝声道:“大哥,不知袁曹两家的公子如何,父辈旗鼓相当,我等难以断定,或许可从小辈着手。需知道对后辈的教育,也能侧面看出两人的本事孰高孰低!”
    '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司马兄弟密谈(中)
    听到司马懿提到袁曹两家的小一辈,司马朗脸上泛起了微笑,点头道:“说来也巧,为兄倒是见过了他们。”
    顿了一顿,司马朗见到司马懿脸上神色不动,微笑着说道:“袁家长子袁谭袁显思,由于长期于行伍,为人爽直。因而做事有些鲁莽,只不过其立下不少军功,今年袁本初派兵攻青州,便是以袁显思挂帅。其领兵之后已然攻破平原,与公孙瓒麾下田楷战过几场,胜多败少,是一将才。次子袁熙,却是远不如其兄,武略不足,文事平平,庸才也。三子袁尚,仪容俊美,传闻武艺不凡,年纪轻轻颇有勇力,若是为兄所料不差,应该与其长兄一般,会成为一名不错的沙场大将。”
    听司马朗说完,司马懿眉头已经完全拧紧,小声说道:“轻文事而重武略,袁本初竟然如此教子?”
    司马朗听完,若有所思地说道:“现在正逢乱世,袁本初重武略而轻本事,亦在常理之中。”
    司马懿轻轻摇头,没有回答,而是继续问道:“那曹孟德之子如何?”
    司马朗想了想,答道:“长子曹昂,生性仁厚,这次兖州天灾连连,流民遍地,曹昂多番救助,为百姓尽心尽力,确实当得起一个‘仁’字,与其父奸雄之称,可谓南辕北辙。而除了‘仁’之外,曹昂还是有德之人。之前为兄从其手下文稷口中打听到,曹昂与其弟曹植曾发生过争执,后来曹昂主动认错,兄弟二人冰释前嫌,如此绝对当得起‘仁德俱备’之名。”说到这里,司马朗脸上不经意流露出点点笑容,显然对曹昂十分满意。
    司马懿颇为惊讶地望着司马朗的笑容,他可是很清楚,自己这个兄长外面敦厚,实质上自视颇高。对于荀?是赞赏加钦佩,但对于程昱、荀攸等便没有了对荀?的态度,只是平铺直说,显然觉得自己的才学不输于他们。而如今说到曹昂竟然露出满意的笑容,意义非同寻常。
    司马懿虽然留意到这一点,但却是不动声色地追问道:“大哥,那其他人如何?”
    被司马懿叫唤,司马朗才醒了过来,含笑道:“次子曹丕,外表深层,不言苟笑。但为兄却发现他面对自己兄弟的时候,亦常有笑意,乃是一外冷内热之人。其生性稳重,而为兄亦闻其长于文事,数年之后足堪大用。三子曹彰,天生神力,年仅七岁,力已不逊于常人,勇力非凡,大将之才也。”
    说到这里,司马懿却是问道:“那以大哥看来,袁家三子与曹家三子相比如何?”
    司马朗轻笑着说道:“萤火与皓月也!曹家长子仁德兼备,袁家长子则偏重武略,而有所谓长兄若父,长兄于弟影响极大。仁德之兄长,必能做到兄友弟恭,以为兄看来,曹家正是如此。而袁家长子偏重武略,戾气太重,恐怕日后会有萧墙之祸。次子同样不显眼,只不过依为兄看来,曹丕之不显眼与二弟你一样,是刻意内敛,而袁熙之不起眼,那是因为其平庸。至于三子,同样勇力过人,皆是天生将才,倒是难较高下,但闻曹彰天生神力,比之袁尚应该略胜一筹。”
    司马朗却是没有注意到,当他提到“曹丕与二弟你一样”这一句的时候,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神采。只不过很快,这丝神采就消失,同时轻轻点头,对司马朗说道:“听大哥之分析,看来心中已有答案。”
    司马朗轻捋颔下短髯,没有否认,而是轻笑着说道:“其实让为兄下定决心者,非曹家这三子,而是曹家第四子!”
    “哦?”听到此言,司马懿脸上鲜有露出惊讶之色,轻呼道:“曹家第四子?三问康成公的曹植?”
    司马朗点头道:“正是他!”
    司马懿听到,却是皱眉道:“大哥,我司马家亦是豪族,此时虽不如袁家显赫,但让大哥下定决心者只是一五岁小儿,未免太过轻率了。”
    司马朗听到,摆手道:“非也,二弟可是闻听曹植名声,对其有所不屑?”
    司马懿摇头道:“自然不是……”
    话未说完,司马朗就似笑非笑地盯着他,说道:“二弟,你的心思可以瞒得过天下人,却瞒不过为兄。”听到此言,司马懿苦笑一声,点了点头,算是承认。司马朗神情一凝,严肃道:“二弟切勿看轻此人,依为兄看来,此人之能恐怕更胜其名声!”
    司马懿听得大惊,失声道:“大哥竟然有此论断?那曹植只是一五岁小儿,有此名声已经是难得的奇才,而兄长言其能还胜于名声,莫非乃妖孽乎?”
    司马朗见到司马懿激动,却是笑道:“是不是妖孽,为兄不知。只是为兄知道,我、二弟在五岁之时也优于常人,而如今以你我之才,早就胜过不少名士。曹植此时之才更胜我俩,而且以为兄观之,其亦没有因为名声而自傲,每日依然刻苦读书,他日之成就,二弟应该清楚。”
    听到此言,司马懿眉头紧皱,良久之后才抬起头,脸带震惊之色道:“大哥下注的并非现在,而是将来?”
    见到司马懿终于明白过来,司马朗露出满意的微笑,点头道:“然也!曹孟德与袁本初皆是一时之雄,但与袁本初为敌之公孙瓒亦非泛泛之辈。曹孟德就更不必说了,尚有吕布、陶谦、袁术等大敌横在其之前,依为兄看来,两雄相争恐怕还要等到数年之后。而数年之后,两家的后辈只怕成长起来不少,他们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视。现在于众豪族中,袁家已然抬头,显赫一时;荀家两边下注,稳坐钓鱼台;杨家抱紧朝廷这棵大树,虽暂时不顺,但汉家威仪尚在,杨家迟早有重振的一天。其余各豪族,亦已有所依附,只有我们司马家没有行动,此注为兄决定投曹操!”说到最后,司马朗眼中精光闪现。
    司马懿轻轻点头道:“既然大哥已有决断,小弟自然支持。”说到这里,司马懿忽然一顿,眼中掠过一点骇人的精芒,低呼道:“不过小弟还有一策,可保我司马家万无一失!”
    '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司马兄弟密谈(下)
    司马朗听到,眉头一皱,不解道:“二弟的意思是?”
    司马懿脸上闪现自信之色,右手轻点道:“小弟此计,乃是希望大哥以个人的身份出仕曹操,家族对此不加干涉。”司马朗听到,连连皱眉,司马懿却是不紧不慢地说道:“其实自从数年前大哥出走黎阳,天下皆知道大哥于家族不受待见,如此一来若大哥出仕曹操,却是可以不牵涉到家族。而此时,家族则全部隐在河内不出。待得两雄相争,若曹操胜,则大哥有司马家长子之身份在,自可引荐小弟等一同出仕。而若是袁绍胜,则由家族与袁家交涉,我司马家影响力不少,袁家也不敢轻易得罪。只不过此策,却是要大哥受些委屈。”
    司马朗听完,整个人愣在当场,这方法他之前根本没有想过。然而仔细一想,司马懿此法却是极为不错,与荀家所行之策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正如司马懿所言,要委屈一下自己,但这也没有办法。荀家的人都有一定的年岁,很多都可以出仕,而司马家除了自己和司马懿之外,其他几个尚是童子,就连司马懿也只是智谋不输于常人而年岁未及加冠。这是司马家先天上的弱势,难以改变。
    只不过司马懿此计一旦施行,可以说是赌上了司马朗的名声与前途。盖因中国古代对于宗族看得极重,这里面就牵涉到儒家“孝”的问题,宗族乃是维系儒家道德观念的重要纽带。若然司马朗其行为代表个人而不代表宗族,那么在外人眼中,司马朗将会被冠上不孝之名。汉代的功名称之为“孝廉”可见“孝”在其中的重要性,一旦被冠上不孝之名,那这个人就算再有才,亦会为世人所不耻,因此司马朗不得不思虑再三。
    沉默之中,司马朗暗暗想道:“二弟虽然牺牲了一下的名声,但却能保住整个家族。”一念至此,司马朗重重地点头道:“二弟此计大善,为兄深表赞同。”
    司马懿听到,立即长身而起,继而恭敬地向着司马朗作了一个揖,语带真诚道:“为了家族,实在委屈大哥了!”
    司马朗见到,也长身而起,扶住司马懿道:“只要家族能保存兴旺,为兄些许名声算得了什么。”感叹中的司马朗没有见到,那低着头作揖的司马懿,嘴角竟然浮起了丝丝得意的冷笑。
    两人重新坐下之后,司马懿脸上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