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吕氏皇朝 >

第186部分

吕氏皇朝-第186部分

小说: 吕氏皇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将都写成了碌碌无为之辈。陈纪看了陈群一眼说:“长文,既然曹公诚心请你,你就带他去偏厅一叙,若是他是你心中之明主,你就投效他吧!”
    陈群听见自己父亲的吩咐就知道这次他不得不出仕了。若是他想体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陈群直了直腰对曹*说:“曹公这边请!”
    曹*随着陈群的指引来到偏厅,上好茶,陈群向曹*问道:“敢问曹公之志!”关于这个问题,曹*都快能背书了。每次收谋士,基本都要被问上一遍。要是自己有什么不妥的行为,还会有人问这个问题来提点他的疏漏。曹*仔细的回答完,对陈群笑道:“长文,我们不玩这些虚的,这样吧,你说说你的志向,如何?”
    “曹公说笑了,我有什么志向,不过是山野一隐士罢了!若说见解倒是略有一些!”陈群在历史上就是那种擅长吏治、律法的人,他颇为赞同秦朝的肉刑。他认为汉代废除肉刑,增加了笞刑和死刑,本来是出于仁政,却让人死的更多了。陈群把自己对吏治和刑法上的观念对曹*细细一说,曹*顿时感到眼前一亮。
    曹*心道:难怪程昱推举陈群,原来是他们的思想颇为相近,都是以严苛以镇百姓,让百姓不敢违法。曹*笑道:“长文大才,对我定有帮助,不知长文是否愿意辅助于我?”
第四百二十章 九品中正
    陈群已经是三十五岁的人了,古人三十而立,三十五岁的陈群怎么会不识时务!现在他想投效曹*也得投效,不想投效曹*也得投效,不然曹*一怒之下,屠戮他陈氏满门,陈群想哭都没有地方哭!不过,曹*确实是陈群心目中的明主。陈群看了曹*半晌,就在曹*有些不耐烦的时候,陈群长叹一声后,下拜道:“陈长文拜见主公!”
    曹*顿时大喜,他扶起陈群说:“我得长文不亚于周得吕尚,高祖得陈平、张良!”曹*开心的拉着陈群的手走出偏厅,陈纪和程昱一看就知道,曹*和陈群都挺满意的。
    程昱见曹*招揽到陈群便笑着说:“恭喜主公又得一大才!”曹*对陈群也很满意,在曹*心中,乱世则用重典,像程昱、陈群这种人,很适合当下的社会。
    陈群既然投效了曹*,那么曹*和陈家就是自己人了。陈纪笑道:“既然曹公今日来访,自然要留下吃顿便饭,不知曹公意下如何?”曹*怎么会不给陈纪面子,于是他就留下来了。既然吃饭,自然要有好酒,曹*派人去济民酒楼拿了几坛极品酒,居然没给钱。他还让来人告诉掌柜,这就算是孔融家眷的赎身钱!在汉末因为没有粮食酿酒连酒都很少,我的极品琼浆玉液已经卖疯了,最高曾经抄到五万金一坛,孔融的家眷值二三十万金么?
    酒宴上,陈纪笑道:“曹公,刚才你说我家群儿擅长官制,你希望给大汉朝廷找一条去路是什么意思?”
    曹*和程昱相视一眼,曹*对程昱一点头,程昱就把我在洛阳提出的新政对陈纪、陈群父子说了。陈纪听完一拍桌子怒道:“曹公所言可是真的?吕峰竟敢擅改我大汉祖制!什么唯才是举,就连工匠、商贾也可以入朝为官,这岂不是让我大汉蒙羞么!”别看陈老头走路都颤巍巍的,拍桌子的力道却不小。
    其实曹*见陈纪的反应就有些不悦,因为在他心目中,我提出的唯才是举才是合理的。说句废话,我提出的唯才是举,本来就是历史上曹*提出的,他怎么会不赞同!可是现在曹*还指望陈群能相出一种制度来超过我的制度,所以他不能反驳陈纪,只好尴尬的赔笑。程昱如何会不知道曹*的心思,程昱笑道:“这也不能说吕峰不对!陈公你想,那吕峰是什么出身?商贾之子,他的那些义兄弟,关羽是逃犯,张飞是屠夫,赵云是平民,唯一有点出身陈宫、郭嘉的也不过是寒门子弟和小门户的地主,他自然能与那些商贾、百工同列了!”
    陈纪大笑道:“仲德此言有理,古人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吕峰就是那一群人的中贱民,自然选用贱民了!曹公何必在意他是不是改制!”
    “陈公,此话不是这么说!吕峰改制,我们不能光看见他和百工、商贾同列就贬低他的制度,其实他的制度,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的。比如说,按照他的制度实行,让朝廷的办事能力大大的提升了,还更有效、更合理的解决了朝廷权利分化问题。只是,吕峰用的人不对罢了!”陈纪贬低我可以,但我提出的制度是曹*看的上眼的,那就不能让陈纪随意贬低了。毕竟,曹*是想靠陈群设计出一个可以超过我的制度的制度,而不是继续延续大汉以前的制度。
    陈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狐狸,他自然明白程昱的意思。陈纪笑道:“曹公勿忧,我陈家也是世代官宦之家,对于制度十分的了解。我家群儿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定能为您提出一个超过吕峰的制度!”
    “如此就好了!”曹*来请陈群,就是想让他干这事的。于是曹*问道:“不知道长文有何意见?”
    陈群想了一下说:“主公,吕峰的内部制度我只听了一个大概,我觉得他的制度和现今大汉的体制相差并不大,不过是把一些部门的名字给改了。就好像吕峰的农部与朝廷的大司农有什么分别?关键还在吕峰的用人制度上!”
    陈群这么一说,曹*就有些丧气。因为在他的治下,现在还不适宜用唯才是举,要不然曹*早就下过求贤令了,他也想唯才是举!曹*在虎牢关征伐董卓的时候就说过,他要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则无往而不利。如何才能任天下之智力?自然只有唯才是举!陈群见曹*有些丧气,他笑道:“主公勿忧,我有一个九品中正制的初步设想,也许不比吕峰的制度差,不知道主公可有兴趣?”
    曹*听陈群已经有一个制度了,他笑道:“既然长文早有想法,何不试言之?”陈群就把他构想的九品中正制大概的对曹*说了一下。其实九品中正制真的很简单,就是朝廷有专门的官员品评人才,至于品评的内容就是家世、个人的才能品行,然后由官员记录人才的行状定品分级,主要的分级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但类别却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三类。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二品至三品为上品;四品至五品为中品;五至九品为下品。在德才与门第中,定品时一般依据后者,叫“计资定品”。所谓“状”,乃是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一般只有一两句话,如“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这是对东汉后期名士品评人物的制度化。
    陈群的这个制度,实际上和曹*的唯才是举的想法是南辕北辙的,如果说适用,也顶多是后来曹丕为了缓和与世家大族的关系而采用的。曹*听了陈群的制度觉得还是不错的,想当年他就是因为许劭的评语才扬名天下。曹*笑道:“既然如此,长文你就先将这个制度完善一下,若是可以,我们再试行!”
第四百二十一章 九品
    其实九品中正制也不能说不好,但对于世家横行的汉代,绝对是阻碍发展的。俗话说: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很多政策是适合规范官员,却不适合用在百姓身上。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为朝廷给官员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职级,让他们更明确自己的位置,比以前用俸禄的多少来显示官员的身份更直观了。用在百姓身上,却挡住了百姓的上进之路,让世家大族独霸朝廷。
    曹*将陈群请了回去,就让他开始研究官制。不过,就在曹*去见陈群的时候,济民酒楼的掌柜已经把这件事上报给郭嘉了。至于他为什么会知道,这还要感激曹*派人来酒楼光拿酒不给钱!郭嘉也是颍川大才,而且他和陈群都是颍川书院出来的,他如何能不知道陈群有异才!郭嘉接到曹*去请陈群的消息,已经是天黑了,可是他还是立刻冲到了我的府邸。
    天色已经很晚了,郭嘉还来我的府邸,我以为是济民酒楼来大才要我接见呢。我笑着问道;“奉孝,这么晚了,难不成还有大才前来投奔?先安排他在济民酒楼住一夜便是!”
    “主公,不是有大才投奔您,而是有大才落入曹孟德手中了!”郭嘉焦急的说道:“许昌暗探得到消息,今天曹*带着程昱拜访陈纪府邸,将陈群请了回去。主公,这陈群也是我颍川书院大才,不下于我和志才!”
    “奉孝,坐!来人上茶!”我虽然知道郭嘉是为我好,但是陈群这个人,我还真不能要。他的九品中正制对我的政策是一个很大的钳制。我笑着对郭嘉说:“奉孝,陈群之才我是知道的,可是我不能用他,也不会用他,你明白么?荀文若忠于汉室,若是他到我麾下来,我能容忍,而陈长文哪怕他忠于我,我都不能容忍。”
    “为什么?难道长文曾经得罪过主公?”郭嘉很是疑惑,因为我一向表现的都是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可是对于陈群这样一个大才,我却不能包容,郭嘉也不得不怀疑,陈群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
    “什么话,我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么?”我不悦的说:“陈群现在在研究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和我的政策是冲突的,若是他来到我的麾下,万一将那种制度推广开来或是产生影响,就会对我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
    “不会吧,主公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我的情报部都没有这个情报传来,难道主公还有别的情报机构?”郭嘉对我总是未卜先知有些惊异。
    “我不是告诉你,我能未卜先知么?”我笑道:“而且陈群之才比你和志才差远了,奉孝不必担心。”
    “主公又说虚的,您连您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出生都算不出来,还说什么未卜先知!”郭嘉笑道:“主公,你要是真的未卜先知,就把陈群设想的制度说来听听!”其实郭嘉也知道我说的很有可能,毕竟当年陈群在书院的时候就有这个苗头了,虽然只是初步的思想,但郭嘉和陈群是同学,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为了应郭嘉的要求,我给他把九品中正制仔细的说了一下,郭嘉疑惑道:“主公,陈群设想的制度不是挺好的么?若是能把官员、人才、百姓都划分一下等级,那朝廷取士不就方便多了么?”
    “那也要朝廷的官员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可是现在的朝廷官员,哪一个与世家大族没有关系。到时候,朝廷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情况,朝政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这与我的唯才是举岂不是背道而驰?”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掌握中国几百年,直到隋唐以后,有了科举制,才结束了门阀垄断的时代,可就算是科举制,也曾经被世家大族利用,导致很多寒门子弟不得上进。
    “主公,曹*既然请陈群出来,自然是想用他的九品中正制。你准备怎么打消曹*实行九品中正制的想法?”郭嘉的智慧让他看见了我描述的事实,他明白若是让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天下永远是纷争不休的天下。
    “此事却是容易,我们也用九品中正制便是!”我笑着回答道:“曹*想找新制度,自然是想超过我们,若是我们用了九品中正制,曹*就不会用了!”
    郭嘉惊道:“主公,你明知九品中正制不是什么好的制度,为什么要用?”
    “奉孝,我这么和你说吧!中国从夏商周到现在的大汉,有很多家学说,也有很多的学派,但在我眼中,没有一家一派是完美无缺的,可又没有一家一派是毫无道理的。面对如此情形,我们该如何是好?”我相信,即便是多智如郭嘉,也不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他很聪明,也很有智慧,但是他是汉代人,他的眼光看不到一千八百年以后。
    郭嘉想的很纠结,我看着郭嘉郁闷的表情笑道:“其实这也很简单,八个字结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九品中正制是限制了百姓的上进之路,我们不拿它来限制百姓就是!我们用它来限制朝廷官员!先用九品划分官员的级别,比如一品官就是丞相,二品是尚书,三品是尚书副手,以此类推!然后我们每年给官员考核,政绩卓异,咱们给他一个上品,等到一定时间就提升他。政绩一般,给他一个中品,保证他的职位级别不变,没有政绩,甚至是贪官污吏就给他一个下品,顺便查一查,看看他有没有贪污、鱼肉百姓的情事,若是有,就按律例处罚,最高处以死刑!”
    郭嘉笑道;“主公就是主公,这样都能变废为宝!用九品中正制来限制官员却不限制百姓,好主意!我这就去安排下去,让陈群的计划竹篮打水一场空!”郭嘉和陈群虽然是同学,但是同学之间也有竞争,既然不是同属一个主公,郭嘉自然要与陈群争一个高下,哪怕天下人都知道郭嘉比陈群强!
第四百二十二章 九品制
    郭嘉正准备去安排我麾下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事,我笑道:“回来!我们现在已经是正规的朝廷机构了。现在我们的皇帝是刘辩,你小子不通过皇帝陛下的允许就去做那么大的动作,是不是想授人以柄?老曹可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呢!”
    郭嘉摸摸头说:“我都忘记了!多谢吕相提醒!”
    “得嘞!你小子还是叫我主公吧!吕相这个称呼实在不怎么好听!我还是喜欢兄弟们叫我大哥!朝廷上叫我一句丞相,私底下该怎么叫还怎么叫,我可不想做孤家寡人!”说真的,郭嘉叫我吕相,我立刻就想起了吕不韦,那孩子可不是什么好鸟!
    郭嘉笑着点点头说:“主公!嗯!还是叫主公亲切点!既然如此,我就先走了!”郭嘉说完就要走。这么晚了,我怎么能让郭嘉就这么走了呢,于是我让下人准备酒菜,硬拉郭嘉喝了几杯才放他离开。
    第二天,郭嘉上书刘辨,申请使用九品中正制。为了区别陈群设想的制度,郭嘉便称呼我们的制度为九品制。当然我们的九品制只是在朝廷官员之间使用。这样可以明确的划分官员的等级和职务,方便朝廷管理、调配以及升迁。郭嘉的奏章一上立刻全体通过,只是所有人都用疑惑的眼神看着郭嘉,让他很是别扭。下朝后,贾诩走到郭嘉身边说:“这个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