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吕氏皇朝 >

第338部分

吕氏皇朝-第338部分

小说: 吕氏皇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出头鸟?别说谋害曹*,刘协现在连睡觉都不敢说曹*半个坏字,因为他身边睡的就是曹*的nv儿。都说nv生外向,那是对心上人。对于被迫嫁给窝囊废刘协的曹*nv儿来说,当然是曹*更亲近一些,就算心中有怨恨,也绝看不得别人谋害曹*。
    当曹*正在和众人商议军情的时候,荀彧闯了进去。看着这位一直沉稳儒雅的留香荀令居然如此急躁,不光是曹*傻了,就连程昱这个老头子都愣住了。不过,荀彧没心情理会曹*等人的惊讶,又扔出一个重磅炸弹:“主公!吕峰称王了!”
    曹*木讷的接过情报看了一会,突然哈哈大笑,直至笑到一脸泪痕,他指着情报对众人道:“吕霸先称王了,也就是说他离篡位不远了!诸君,你们觉得他下一步该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自然是一统大汉!”荀彧等人腹诽却不敢直言,曹*却没有他们那么多的顾忌,只是笑道:“你们看看,吕峰封王,大家都认为是他*迫刘辩,可刘辩却站出来为他说话。如此君臣相得,吕峰大军在外,刘辩理政在内,焉有不兴盛之理?瞧瞧我们,刘协又是如何对我的?别的我也不想多说,就以功劳论,我便是不如吕峰,封个公爵有何不妥?不光刘协拒绝,荀彧也抗拒。如今吕峰称王,大汉的尊严终于被你们保住了!”当初我封公的时候,曹*已经很不爽了。本想向刘协也讨个公爵,可不光刘协反对,连荀彧这个亲信也反对。一拖再拖,现在我都封王了,可刘协却一点表示也没有,实在让曹*很失望。
    看着拂袖而去的曹*,荀彧心中也有些难受。其实这也是他自讨苦吃,脚踏两条船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特别是在政治场上。荀彧明明是曹*的铁杆,却非要和刘协混在一起。且不说刘协并非明主,就算他是,被关在鸟笼里的大鹏,能有机会展翅么?曹*走了,留下一票谋士大眼瞪小眼。荀彧叹了一口气,便回去将我称王的消息发到寿chūn。只是不知道,刘协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反应。
    曹*气的快,好的也快,他只是对荀彧有些不满,可他还要依靠荀彧,毕竟曹*麾下不像历史上那样人才济济。实际上荀彧也明白,他应该帮助曹*而不是刘协。可辅助曹*成为周公却是他的理想,与荀攸相比,荀彧总是会将现实理想化,而且他还没听过那句至理名言: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相对与曹*,刘备却有些苦涩。他得到我称王的消息,正走在去西川的路上。若是他现在已经得到西川,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称王以和我相对。可现在他只有半个荆州,若是是称王,必然遭到天下人的耻笑。因为我称王有六州的土地,天下诸侯中,没有谁比我更强势。于是刘备不称王,他派人联系各方,准备对我进行讨伐!可惜,理他的人并不是很多!
    唯独不在意我称王的,只有江东的孙氏子弟。之所以不在乎,一是因为江东和司隶相隔甚远,二是因为他们看不起我军的水军。既然有长江天堑相隔,孙权不信我能打过江东。当然,这也是一种自信。不过,孙权不光自信,他见我封王,心中也有些异动,于是派遣张纮来到洛阳,向我索要吴王的称号,同时派遣使者去寿chūn,大有谁封他为王,他就帮谁的意向。
    我自然不会封孙权为王,且不说他根本没有信誉,就论功劳,他也没这个资格。若说孙策,或许我还能同意,毕竟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是孙策打下来的。不过,我不同意给孙权封王,不代表刘协不想。可是刘协刚把想法说出来,就遭到了一致反对,曹*都有了杀刘协泄愤的想法。曹*想封公,刘协推三阻四,孙权不过是名义上效忠,派人说了几句好话,刘协就意动了,曹*有些怨念也很正常。主要问题是,曹*不知道距离产生美!
    孙权没从我和曹*手上得到王位也不在乎,直接在建业自号吴王,封孙策为长沙王,大有不尊两方朝廷的意思。孙权不尊朝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若我不能平定江东,就算孙权归附,以他的xìng格也会反复。我一直认为只有用部队扫平江东,才能一劳永逸,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协议,与废纸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孰不见,当年刘邦、项羽刚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就在项羽撤军的时候,立刻撕毁协议,攻击项羽的后方。高祖都这么无耻了,四百年来以高祖为榜样的人众多,身为诸侯的孙权无耻点也很正常。
    我无视孙权的举动,可曹*却来火了。怎么说曹*也比孙权有功劳,他还没敢称王,连公都没当上,孙权和孙策就称起王来,曹*能不上火么?虽说主不可因怒而兴师,但若是曹*没有一个态度,岂不是有辱汉室脸面?要知道,因为我的关系,汉室的威望已经差不多名存实亡,加上曹*对汉室忠臣的屠戮,更让汉室江山风雨飘摇。曹*手上掌握的大义已经越来越薄弱,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消失!
    (孙权笑道:大家都是王,比比鲜花看谁赢!)
第七百九十三章 魏王
    说心里话,曹*并不想和孙权动武,毕竟我的势力太强,他们总要联合。)可若是曹*不对孙权称王的事表明态度,天下人如何看待寿chūn朝廷?好似愤怒,却早已深思熟虑的曹*陈兵合féi,准备对孙权发动攻击。孙权也知道,曹*不过是想让他服软。当然,曹*所说的自销王爵,俯首认罪在他眼里不过是废话,他若真那么做,就成了傻瓜!
    孙权也是一个自傲的主,哪个世家子弟不自傲?特别是对曹*这位宦官之后,更看不起。不过,看不起归看不起,曹*的实力在那摆着。加上我和袁绍争夺北方霸主的时候,管亥和张燕带了二十多万黑山贼去投奔,曹*的势力可不是仅有江东一地的孙权可以抗衡的。而由于孙策没死,孙权对孙策的旧臣放心很多。毕竟只要孙策不发话,那些旧臣都会按部就班的工作,不会有拥立幼主的事发生。本来应该因为忧心而变的体弱多病的周瑜,却因为孙权的信任变的颇有些强壮。可惜,文武双全的美周郎虽然身体强壮了,但脸上似乎还有一丝病态。
    曹*兵犯合féi,孙权立刻请孙策前来商量,孙策用兵可比孙权强多了,最起码,江东兵卒有一大半是他带出来的。而一直支撑江东兵事的大将,从周瑜到蒋钦、周泰,谁不是看中这位小霸王才投效的!
    孙策知道曹*兵来,二话不说便起兵与之对峙。看着孙氏来势汹汹,曹*还以为他们真的下决心与自己一战了。不想孙策到达的第三天,双方进行一次小规模的冲突后,孙策的使者就到了曹*的大营。当然,孙策派去的只是一个小吏,以孙策的强势,说话也十分冲。若是派大才,万一被曹*杀了,就得不偿失了!可这却是孙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曹*的xìng格,很少会做冲动杀使的事。不过,孙策的使者也十分胆féi,说的话可把曹*手下人气的不轻。
    曹*是什么人,一代枭雄,别说孙权现在称王,就算是称帝,他也顶多表个态而已。天下大势连瞎子都看的出,孙权又岂能不知?历史上曹*势大,刘备借了荆州不还,孙权还能忍下心xìng与之联合抗曹。前些时候,我命关平在荆州训练水兵,并让蔡瑁、张允辅佐他,明眼人都知道我想干什么,孙策之所以这么嚣张,只不过是因为孙氏没有曹氏势大。孙氏兄弟想和曹*站在同一个高度,必须要表现出他们的强势。只不过,曹*也是强势的主,若是孙策好好和曹*商量,封王不过是小事,曹*现在也准备nòng个魏王做做。可惜强势遇上强势,一战在所难免!
    历史上,孙权与曹*的战役,除了赤壁之战外,几乎没有胜利过。这并不是说孙权无能,只能说孙权的兵马,失去了周瑜、太史慈等将后,甘宁等人又只管水军,在陆战上,实在是生疏了,毕竟打仗并不是个人勇武就可以的。想当年黄巾乍起,勇武如关羽、张飞,也差点被黄巾贼势淹没,后来面对曹*的雄兵,也只有仓皇逃窜的份!更何况,曹*手上还有虎豹骑。在路战上,骑兵就是一把锋利的刀,除非有办法克制,不然只有败逃的份!
    孙策不比孙权,他不仅武艺出众,对于战争之术更是擅长。怎么说孙坚都是以军功起家,若说孙策不会打仗,那岂不是侮了孙坚的名头?就说孙权的武艺也不差,可惜孙坚死的时候,孙权才**岁,他的武艺和兵法有一大半是从孙策那里学来。孙策暴躁,若说他能做一个好老师,鬼才相信!加上孙策一直在袁术麾下效力,好容易用传国yù玺换了江东,没多久就被许贡家客谋杀了,孙权只能随张昭等人学政务。至于说学武艺,以孙权的心态,他能跟手下人学么?更何况了,君主并不需要会武艺,甚至不需要懂兵法,他只需要会用人!故而历史上孙策死的时候才会对孙权说:冲锋陷阵卿不如我,选贤任能我不如卿!如今孙策没死,却是曹*的的祸事。
    本来在曹*眼中,孙策虽然打下了江东基业,但不过是莽夫。什么刘繇、王朗、严白虎之辈,便是有才,也不过是文士。历史上曹*击败袁绍后曾说过:有文笔者,需以武略济之。没有武略相济的刘繇等辈,连给他曹*提鞋的资格都没有。孙策打败了这些弱者,也不能代表他就是强者。在曹*看来,不过是矮个子中拔高个。不过,孙策倒是给曹*狠狠的上了一课,用自己的武艺和兵法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曹*出战合féi,他本没有和孙氏jiāo战的打算。故而只带了管亥、张燕等武将前来,至于夏侯兄弟,自然是看守要地。谁料孙策无礼,曹*想先把他打服!不想孙策勇武,蒋钦、周泰虽然不如孙策,和管亥、张燕相比却也只强不弱!所幸,曹*和孙策只是小规模冲突,一场战斗下来,曹*损失了数千兵马,而孙策也被击退。若说胜负倒是没有,勉强算平手。
    打完,大家就能心平气和的讨论事情了。一番商谈,曹*和孙策达成协议,曹*支持孙氏称王,可孙氏必须向刘协低头。实际上,孙氏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可曹*非要打一仗才肯点头,实在让人很无语。不过,这也是曹*必须有的态度,他要向世人表明,非是曹*不愿意维护汉室尊严,只是汉室的尊颜已经无法维护了!
    既然形成了联盟,孙权称吴王的事也就这么过去了,可曹*却十分郁闷。无论是对汉室的贡献,还是对江山社稷的投入,他就算比不上我,也比孙权强多了。回到许昌的曹*,不顾众人的反对,立刻命人胁迫刘协封其为魏王!本来应该反对的荀彧,却只是叹了一口气。他知道,现在的情况,汉室尊严已经尽丧,他就算反对也无力回天,只希望曹*不要进那最后一步!
    (曹*叹息道:“我也称王了!可惜鲜花被吕峰抢走的太多!”)
第七百九十四章 猛将投曹
    曹*和孙氏jiāo战,对我来说却是一件好事,我本想利用这段时间突袭许昌,可是颜良、文丑不知道从哪个旮旯角落里冒了出来,在冀州横行!可由于冀州在我的辖地中间,我只派了丁奉、徐盛在渤海边造船,后来他们又随甘宁去了倭国。不过,就算丁奉、徐盛还在渤海,甘宁也没去倭国,对付颜良、文丑也有些吃力。要知道,颜良、文丑在冀州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他们居然带了数千骑兵sāo扰州郡!
    对付这种苍蝇,我直接派吕布出马,反正冀州是我的地盘,以狼骑对颜良、文丑的骑兵,想来也不会吃太大的亏,可是颜良、文丑就倒霉了。比兵,我的狼骑都是从草原上带来的,虽然除旧布新,但也都是历经大战的jīng锐。斗将,颜良、文丑联手确实能硬拼吕布,可吕布不会傻到每次都和他们硬拼。加上只要吕布出兵,陈宫都会跟着,以陈宫的谋略,欺负颜良、文丑,简直就像大人欺负孩子。可怜的颜良、文丑,只是几次jiāo锋,数千骑兵就去了一半。加上四处逃窜,粮草不足,士气低的要命。若是再被我军撵上一次,估计颜良、文丑就要栽了!
    颜良虽然鲁莽,但他比文丑要有些头脑。看着士气低下的军队,他对文丑道:“贤弟,如今我们已经陷入绝境,实在无法和吕峰纠缠下去,不如…不如…”颜良想投降了,打了那么长时间,他也有些累了。
    “大哥,我知道吕布勇猛,可主公待我们不薄。就算不能为主公报仇,我们也不能投降吕峰这个贼子!”文丑挤着那张丑脸道:“大不了我们拼了这条命报效主公!”袁绍虽然有些昏庸,但是也有jīng明的时候,颜良、文丑就是他从小卒提成将军的。古人讲:士为知己者死。更注重知遇之恩,文丑对我这个几乎杀了袁绍一家的人自然怨恨。
    颜良听了文丑的话苦涩的笑道:“贤弟!你看就我们现在这种情况,哪有资格与人家谈鱼死网破的事?吕布勇猛,士卒凶悍,我们若真去拼命,你觉得能杀几个人?”颜良的问话让文丑有些难受,可他有找不到话来反驳。颜良笑道:“若想为主公报仇,唯有投效一方诸侯。到时候,你我兄弟领兵杀入洛阳,取吕氏兄弟人头以祭奠主公!”颜良说的高兴,文丑听的兴奋,可他们忘记了自己正在被吕布追杀!
    “大哥!这吕氏兄弟如此强势,你我投奔谁,才能有希望呢?”文丑看着颜良,在他心里,颜良无论在武艺上,还是谋略上都是他的大哥!
    “曹*!”颜良沉yín了一下道:“天下诸侯,除了江东,就只有曹*了!可是江东太远,我们总不能穿过吕峰和曹*的领地去投奔孙氏!”
    “大哥!那岂不是要和张燕共侍一主?”文丑怒道:“张燕这个白眼狼,主公待他不薄,可他却背叛了主公!若是和他共侍一主,以后我们怎么报复他?”
    “贤弟,张燕只是一个小角sè!若是我们能助曹公击败吕峰,就能为主公报了大仇!”颜良恨声道:“到时候,我们兄弟二人袭杀张燕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想曹公也不会为了一个张燕杀我们兄弟吧!”
    文丑笑道:“还是大哥聪明!我记得曹公和袁公可是旧友,关系又一直不错,我想他不会拒绝我们!”
    文丑的马屁让颜良很是受用,看着士气低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