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42部分

高科技军阀-第42部分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昏时分,潍县被武卫前军攻占。
    “如果日本人现在打过来的话,咱们可就少了一个火箭炮连。”
    徐元锦看着整齐地排列在帐蓬外面的一门门由骡马拖带的两轮多管火箭炮,对杨朔铭说道。
    “过几天他们就能过来了。”看着地图的杨朔铭不在意的点了点头,目光仍然停留在了地图上。
    “武卫前军收复了潍县,可他们只怕未必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是谁这么好心帮了他们大忙。”徐元锦的目光则始终停留在了那些火箭炮身上。
    杨朔铭抬起了头,微微一笑。
    “他辫帅为江西做了不少的好事,这一次送他一场大功也是应该的。”杨朔铭说道,“何况,咱们的兵力本来就不足,他们武卫前军虽然烂,但比起一点没有受过训练和从未上过战场的人,还是能顶不少事的。”
    从后世穿越来的杨朔铭本来对“辫帅”张勋没有丝毫的好感,上一次出手相救也是为了大的战略考虑,但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张勋反而成了杨朔铭有力的支持者,而通过身边赣西子弟兵的讲述,杨朔铭这才知道,张勋并不象他想的那样坏。
    事实上,张勋小时候的家境很是贫寒,年轻的时候吃过不少苦,1884年张勋在湖南长沙参军,后来因军功一步步提升,属于从最底层干起的那种旧军事将领。由于年轻时的艰辛经历影响,发达后的张勋有过很多义举,象他捐资在北京建立了江西会馆,资助在京的江西籍学生和贫苦人士就是一例。而他之所以在民国建立之后仍然留辫子,并且强令部下不许剪辫子,主要是因为张勋生性忠义,深受传统文化教育和清廷“厚恩”的他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清朝的眷恋之情,其实也无可厚非。
    讲义气的张勋一直感念素不相识的杨朔铭率军相救的情义,在和张勋接触了几次之后,杨朔铭一点一点的改变了自己对他的看法,因此在战斗力低下的武卫前军攻打潍县受挫的情况下,杨朔铭再次暗中出手,派了一个火箭炮营前去助战,帮助武卫前军夺下了潍县。
    杨朔铭看着徐元锦一直紧盯着帐外的火箭炮呆呆发愣,象是没有听到他刚才说的话,不由得笑了起来。
    “怎么样?这回知道我为什么把这东西藏得这么深了吧?”
    “我真是想不出来,你那脑袋瓜子是怎么长的,怎么就能想出这么好的东西出来。”徐元锦回过神来,感叹了一声,说道。
    “我还有好东西呢,只是现在受技术条件限制,没法子弄。”杨朔铭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笑道,“只要再给我十年时间,我保证日本人见了咱们中国兵,马上绕着走。”
    “现在日本人怕是就得绕着咱们走了。”徐元锦朗声一笑,眼睛仍然没有离开火箭炮的意思,“我现在真想看看,日本人让咱们用这种火箭炮敲过之后,是一幅什么样的死相。”
    徐元锦盯着看的这种火箭炮,就是杨朔铭利用“超级电脑眼”设计的105毫米12管火箭炮。
    其实这种火箭炮的研制工作,人和公司很早就开始了,由于杨朔铭的“天才”,设计方面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已,对此杨朔铭仍然采取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优化组合”,从邻近的福建、广东等地购买了大量的和西方国家相比有些落后但相对便宜的机器设备,并招募了大批的熟练工人,在研制和生产过程当中,采用了类似“模块化”的方式,克服重重困难,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制造出了这种在目前至少领先四十年的火箭炮。
    这种被称为“人和1915年式”的多管火箭炮设计十分先进,这种火箭炮拥有12个发射管,能够在20秒之内完成一次齐射,火力之猛烈,目前没有任何一种火炮能够相比。
    这种口径为105毫米的火箭炮发射装置简单轻便,它的大多数部件不需要工具就可以组合或分解,操作和维修都十分容易,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拆解开来,分成单管、双管、四管或八管进行简易发射。这种12管火箭炮的全重为598公斤,体形小巧,因为重量轻的关系,因而拥有良好的机动性,可以用汽车或骡马拖带,也可以用人力分解搬运,很适于丘陵、山地、丛林和水网密布的地区作战。该炮所采用的火箭弹最大射程为6。5公里,战斗部重7。32公斤,全重16。4公斤,对一个体力正常的人来说,正好可以搬运一枚火箭弹,哪怕是在复杂地形长途行军,搬运者也能够忍受得了。其实不光是火箭弹,这种火箭炮拆分之后的部件,单重也没有超过30公斤的,而且尺寸也小,适合人背,可以说是一种设计相当“人性化”的火炮。这种火箭炮在设计时甚至还考虑了单兵作战的可能性,一个身强体壮的士兵完全可以独自把这种单管火箭炮和两枚火箭弹扛到发射地点,进行远距离发射,然后安然撤离。
    标准的“人和1915年式”105毫米多管火箭炮采用12管联装,发射速度极快,重新装弹的时间也非常短,射击时火力极为猛烈,105毫米火箭弹的壳体上有一条与火箭弹飞行方向一致的标线,用于简易发射时瞄准。同时105毫米火箭弹还带有一个极轻便的卡尺式瞄准具,上面有距离和方位刻度,将其卡在火箭弹上与标线平齐,即可以实现“三点一线”精确瞄准,在实施简易发射的时候保证必要的射击精度。
    由于105毫米多管火箭炮设计先进,威力极大,为了防止被日本人发现,杨朔铭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甚至于专门研制生产120毫米榴弹炮来掩护这种武器的生产。因而直到中日双方正式开战前,外界对于这种武器的存在,一直是茫然无知,毫无所闻。
    对现在缺少重型武器的中**队来说,这种多管火箭炮在战场上的出现,无疑大大的增强了中**队的战斗力。这也是杨朔铭在自己其实还根基不稳的情况下,就敢和日本人当面叫板,并把北洋军阀集团全体拉下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会看到的,这也是我给日本人的军舰准备的礼物。”杨朔铭露出了一个恶狠狠的笑容,说道。
    “军舰可不比陆地上的日本炮兵,那可是活动的钢铁炮台。”徐元锦听了杨朔铭的话,摇了摇头,说道,“这种火箭炮威力虽大,但肯定炸不动军舰,只能给他们的人员造成重大伤亡。”
    “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杨朔铭看了看徐元锦,突然向他露出了一个诡秘的笑容,“还记得你和我说的那个毒气炮的事吗?”
    “你是说,你把那东西也弄出来了?”徐元锦大吃一惊,转过头看着杨朔铭,眼睛里全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本来就没什么难的。”杨朔铭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你可能不知道,我其实还给日本人准备了更要命的东西,只是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用得上。”杨朔铭起身看了看地图,收敛了笑容,正色说道。'(m)無彈窗閱讀'
第七十六章 天津告急
    第七十六章天津告急
    徐元锦看到杨朔铭的眼睛里突然间红光闪动,不由得吓了一大跳。
    “什么更要命的东西?”徐元锦问道。
    伴随着徐元锦的问话,杨朔铭的眼睛里飞快地闪现出一幅怪异的线图,这幅线图所描绘的并不是武器,而是一堆密密麻麻毛茸茸的象虫子一样的东西。
    如果徐元锦看到了这幅线图,第一个反应很可能是他会以为这是杨朔铭发高烧时胡画的东西,而决不会把它和武器联想起来。
    而事实上,这却是一种比枪炮更加可怕的东西!
    “你就记得比那个毒气炮还要缺八辈子德就行了。”杨朔铭眼中的红光瞬间消逝,他看着徐元锦笑了笑,说道,“到时候看情况再说。”
    徐元锦听了杨朔铭的回答,又是一惊,但他看到杨朔铭嘴角的笑容,可能以为他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就没有再问。
    正在这时,一位军官走了进来,向两人各敬了一个军礼,然后上前将一份报告交给了杨朔铭。
    “第三师今天早上打下了淄博。”军官报告道,“从济南北上的日军现已退回济南。”
    “他吴子玉这是在向我显摆呢。”杨朔铭飞快地看完了报告,又看了看表,计算了一下时间,苦笑着摇了摇头,“可惜他不知道,在我看来,时间还是浪费得太多了。”
    “你的要求也别太高了。”徐元锦看了着地图,目光落在了日历牌上,说道,“淄博的日军人数相对较多,他们第三师很久没有打仗了,能打下淄博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接下来是济南了,不知道他们能不能配合好。”杨朔铭看着地图说道,“我们现在是能给他们的东西都给他们了,没有办法再分兵去帮他们了。”
    “他吴子玉别看平日里以知兵著称,鬼点子多会琢磨,我估计他看到咱们的铁甲战车队,准保也得傻眼。”徐元锦明白杨朔铭说的这个“能给他们的东西”是指什么,不由得大笑起来。
    “铁甲战车队可能也没有想到,他们去青岛之前,先得在济南打上一仗。”杨朔铭也笑着说道。
    “青岛是德国人经营了那么多年的要塞,要想打下来,可是不容易,何况日本人还有海军帮忙。”徐元锦看着杨朔铭说道,“你不觉得光靠咱们和南洋第一镇还有江苏来的第二镇这点人马,想打青岛未免有些单薄吗?再说日本人一旦从海上运援兵过来,抄咱们的后路,咱们腹背受敌,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咱们才要赶快动手。”杨朔铭说道,“不能给日本人从海上大量运援兵过来的时间。”
    “咱们中华海军和日本人的海军实力差得太大了,要是海上能挡他们一阵子就好了。”徐元锦叹息了一声,说道。
    “我是把东西都给他们了,要是他们干得好,还是能起不少作用的。”杨朔铭想起了送给刘冠雄的袖珍潜艇和水雷,苦笑了一声,“不过,也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管他呢!现在先打他个痛快再说!”徐元锦说着,象是想起了什么,也看了看腕上的手表,问道,“已经派出去的那队人马,现在应该快到了吧?”
    “应该已经到了。”杨朔铭转身看着徐元锦说道,“行了,咱们也别闲着了,这就出发吧!”
    北京,中南海,春藕斋。
    一身便服团龙长衫带着瓜皮帽的袁世凯手里握着一叠的电报纸,心急火燎地来回走着,坐在屋里的一众军政要员全都将目光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刚刚袁世凯接到了从天津发来的紧急电报,称在天津附近海面发现大批日舰游弋。
    这分电报虽然没有说太多,但袁世凯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日本人这是想要在天津登陆!”袁世凯将电报拍在了紫檀木桌子上,“他们在山东和奉天都吃了咱们的大亏,所以想着要打北京了!”
    “以山东日军之作战表现,其战斗力并不象传说中的那样强大!”总统府军事参议蔡廷干起身朗声说道,“如今我军已在京师厚集兵力,完全可以打退日军的进攻!”
    “北京纵能保得住,天津也是肯定要沦于敌手了。”梁士诒用沙哑的声音说道,“为今之计,应该马上请求列国调停。”
    “上次的交涉就已经表明了,英法等国和日本是蛇鼠一窝,英国袒护日本之意甚显,根本指望不上他们主持公道。”陆征祥说道,“美国虽一直义愤日本侵略我国,也帮了我国不少忙,但也仅仅是义愤而已,断然不会为了我国而同日本撕破面皮。”
    “天津为各国租借之地,日军恐怕未必敢贸然进攻那里吧?”曹汝霖用猜测的语气说道,“再说,日军如打算在天津登陆,必当实施严格保密,不应该这样的将军舰开到咱们眼皮底下吧?”
    “不错,日人此等行为,不符合其用兵习惯。”蒋百里也说道,“应该是虚张声势的成份多一些。”
    听了军事专家蒋百里这样说,袁世凯的心略略的放平了一些,他重重地喘了一口粗气,在他那张专用西式靠背大椅上坐了下来。
    “哪怕日军不在天津登陆,日舰一旦以炮火蹂躏我沿海各地,杀戮我军民,我海陆军又无力阻止,时间一长,军心民心势必动摇,若那时日军再择一二处要地登陆,则我国危矣。”梁士诒仍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为全局计,还是应该早日和谈。”
    “和谈?上次谈的时间还不够长吗?”蔡廷干有些愤怒地说道,“所谓的和谈,其实就等于是向日本人屈膝投降!”
    “话不能如此说。”梁士诒听了蔡廷干的话,倒是没有生气,而是用平缓的语气说道,“我记得上次在这里开会的时候,大家一致同意的是‘以战促和’,也就是乘胜和谈,如今奉天日军受阻于锦州,山东日军被困于济南,我军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当趁此战胜时机,同日本恢复和谈,则不但可阻止日军自天津进犯京师,而且还可以借和谈收回此前丧失之诸多利权。”
    听到梁士诒这样说,蔡廷干一时无语,坐了下来。
    “要是奉天那边的仗能打得象山东这样,就好了。”袁世凯看了一眼桌子上的电报纸,叹息道。
    “这一次又铮在徐州座镇指挥,居中协调各军作战,我军连败日军,迭复名城,可谓功勋卓著。”
    梁士诒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看一直没有说话的陆军总长段祺瑞,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疑惑之色。
    “是啊是啊!以前我还真是小看了又铮,没想到他这一次竟然打得这么好。”袁世凯面带欣慰之色的说道,“张勋打得也不错,听说还受了伤。”
    “全赖大总统威德,前线将士用命,效死杀敌。”段祺瑞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哑着嗓子说道,“宿将如张勋、曹锟、冯国璋等都不顾日军炮火亲临前敌指挥,中外咸赞其勇,谓我中华军人亦能如是,此次山东之役得胜,并非偶然。”
    听了段祺瑞的话,袁世凯不由得连连点头。
    听到段祺瑞在话里只字未提徐树铮和在奉天方向艰苦作战的蔡锷,蒋百里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满之色。
    “不过,眼下各军因连日作战,弹药已经开始缺乏,应当想办法尽快予以接济。”段祺瑞话锋一转,说道,“如果枪炮弹药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