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成为崇祯以后 >

第49部分

我成为崇祯以后-第49部分

小说: 我成为崇祯以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沉思一会,道:“宋先生说的不错,不过内忧外患之下,只能分而治之了,对内,派重兵围剿白莲教中人,对外,鞑子如果胆敢挑衅,一定要予以痛击……。”
    宋献策补充道:“另外就是徐龙星本人和其党羽,一定要尽快下达抓捕命令,事情既然已经挑明了,就不能给他们生存的空间,一定要在道义和行动上使他们处于劣势。”宋献策说着,话锋一转,道:“皇上可能不愿意听,但是我觉得乱世必然要用重典,对那些不法之徒一定要从严之罪,株连九族,使后来者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认真的反思过,我的策略有优点,可缺点和短处也不少,这次徐龙星事件给我敲响了警钟,希望这警钟敲的不晚,能给我改过的时间。
    袁崇焕对于宋献策所言大开杀戒,不敢认同,之前的反腐运动,三肃运动等等,已经整倒了很大一批人,国家内部积累了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即便是在关外,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老百姓和商人对崇祯皇帝的政策非常拥护,可那些有点家底,有些功名在身的人,却像是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中,对崇祯皇帝的态度如何不问可知,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大开杀戒,加重刑罚,只怕起到的作用有限,反而会激化矛盾。
    “皇上,刑罚有轻重,宋先生说的固然有道理,但是值此多事之秋,笼络和搞好内部团结非常必要,只有那样才会给朝廷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反之,弄的万民埋怨,官吏整日胆战心惊,只怕对朝廷对皇上并无益处。”
    宋献策摇头道:“大帅说的话并没有错,但是对此时并无帮助,皇上一贯的政策都是严肃法纪,如果此时一反常态,只会给人以朝令夕改的印象,再说了,徐龙星的作为可以算作叛乱谋逆,他还有那么多党羽,一旦发展壮大起来,威胁就更大了,只有让人们明白,跟徐龙星一起是没有好下场的,才会控制住恶化的局势,不管大帅愿不愿意听,宋某觉得必须要这么做。”
    宋献策说完,起身冲崇祯皇帝一低头道:“皇上,请准许献策刚才的提议,皇上刚才也说了,徐龙星在北京安插了许多亲信,很多都是军中的人,一旦他们寻找到机会搞串连,闹腾起来就不是这个场面了……。”
第一二一章 超级减肥秘方
    我听了袁崇焕和宋献策的话,权衡了一下利弊,对袁崇焕道:“元素,朕这次不得不听献策的话,有些情况元素并不知道,如果知道了,也会理解朕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
    我点点头,宋献策的话说的很对,可具体操作起来不能太过了,“献策说的不错,可是也要区别对待嘛!朱纯臣的小妾怀孕了,对扯出徐龙星,那个小妾还是有功的,朕也答应过她保全她们母子的安全,朕说话金口玉牙,朱纯臣一家,就饶了她们母子吧!还有徐龙星的父亲徐光启,大明帝国没有徐光启,很多东西都办不了,或者办不好,徐光启对朝廷是有功劳的,对有功劳的人不能做的太绝了,他们父子要区别对待,朕已经让礼部拟了一个追封的折子,打算追封徐光启为国公,赐姓为朱,两位爱卿觉得怎么样?”
    宋献策点头道:“皇上说的不错,将徐光启赐姓为朱,也算断了他们父子的情分,旁人也不会说什么……。”
    王承恩一溜小跑来到崇祯皇帝面前,上气不接下气,道:“陛下……陛下……辽东急报……。”
    听了王承恩这话,再看看王承恩的表情,众人的心弦都绷紧起来。袁崇焕更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辽东可是他的心窝子。
    我接过急报看了看,眉头不由自主的紧紧拧起来,看过之后交给袁崇焕,道:“鞑子打通了和蒙古诸部的联系通道,广宁危在旦夕,最为主要的是,鞑子手中有很多火器,从制式和威力上看,是我军的武器。”
    袁崇焕的心突然一翻,对鞑子作战,除了人数上的优势之外,就是火器上的优势了,如果鞑子也有了相同的火器,那么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他不禁怒道:“鞑子怎么会有精良的火器,是谁给他们的,难道……。”袁崇焕想到了他的部下,难道真的有人卖国求荣?
    宋献策看过之后,道:“这笔帐即使不安在徐龙星身上,跟徐龙星也脱不了干系,徐光启是大明火器监的负责人,徐龙星最有机会接触到那些东西,用火器来换取鞑子的策应支持,对徐龙星来说是笔很划算的买卖。”
    我深吸了一口气道:“广宁一旦失守,加上鞑子有了火器,兵锋将很难抵挡,皇太极又是富有谋略和野心的人物,辽东不好收拾啦!”
    宋献策对此早有所料,他已经在心中把崇祯皇帝推入了死角,一切只能从最坏的处境思考,才不会有所遗漏,致使步入死局。可接下来的消息,却把崇祯皇帝推入了几乎必死的境地。
    1634年八月,黄河决口,水淹河南全境,荼毒山东、南京,受灾人口不下百万,是崇祯皇帝登基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随后就发生了著名的《二皇事件》,洛阳的福王世子德昌王朱由崧自立为帝,并发布了檄文一篇,历数崇祯皇帝十大罪状,誓将崇祯皇帝绑缚太庙之前,让崇祯皇帝以死谢天下,谢祖宗,而随后传来的小道消息,更是丰富的不得了,什么黄河是老天爷发怒打雷炸开的;福王朱常洵之所以暴毙是为崇祯皇帝所杀;福王捐出家产五百万两白银救灾,却被崇祯皇帝挪用做军饷,饿死灾民无数等等,一时间人心惶惶,天下大乱。
    “皇上,倪元璐倪大人求见。”王承恩接到下面的禀报,跟崇祯皇帝说道。
    我额头上冒着一层冷汗,不耐烦的说道:“没看见朕正在议事吗?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昨天跟袁崇焕和宋献策研究了一天,却被朱由崧反叛打了措手不及,我们一夜都没睡,哪还有心思见倪元璐啊!
    王承恩压低了声音,道:“倪大人说有非常紧要的事情,德昌王朱由崧跟倪大人一起来的。”
    我被王承恩这话惊的险些蹦起来,张大嘴巴道:“你说什么?谁跟倪元璐来的……朱由崧?”
    宋献策和袁崇焕也觉得惊奇,宋献策道:“皇上,不管如何先见一见吧!也许这其中有我们不知道的内情呢!”对于突然冒出来的传闻已经自立为帝的朱由崧,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朱由崧是跟倪元璐一块进来的,我见过朱由崧,可这回愣是没认出来是朱由崧。朱由崧看起来狼狈不堪,头发不知道多久没洗了,都虬结在了一起,面前的头发更是乱蓬蓬的,脸上的胡子东西倒着,很是滑稽,身上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脚上的鞋子也开了口子,脚趾头都露出来了,走起路来非常费劲,摇摇晃晃像是没有一点力气,来到房内,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他就势跪着,呼呼几口大气,接着便哭了起来,“皇上……。”哭的有一口没一口的,非常可怜。
    我闻着朱由崧身上发出的臭味,皱着眉头道:“你是朱由崧?”不能怪我没人出来,因为记忆中的朱由崧是个大胖子,可眼前的朱由崧身材还算魁梧,却跟胖搭不上边,跟以前比起来起码瘦了十几圈。
第一二二章 失败大逃亡
    “臣弟正是朱由崧……。”朱由崧激动的心情得以发泄,情绪总算稳定了一些,道:“皇兄……你一定要给臣弟作主啊!父王被贼子所杀,臣弟也被迫逃离洛阳,这一切都是徐龙星那个混蛋干的……。”
    朱由崧的脸色接连几变,随后跪爬向崇祯皇帝,道:“皇上……臣弟根本就没干那些事情,一切都是被逼迫的,臣弟这是见机的快,否则连皇兄的面都见不到了……。”朱由崧一边哭,一边把自己的遭遇讲述了一遍。
    豆大的雨点落下来,砸到朱由崧的脸上,让他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冷战,这是半个月以来第二场雨了,希望这一场雨别像上次下了三天,因为黄河的水位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
    “王爷,黄河大提暂时没有变化,这场雨应该没事的。”李信奉朱由崧之命前去大堤查看,刚回来就向朱由崧汇报。
    朱由崧长出了口气,道:“那就好啊!今年蕃库是最空虚的一年,如果能有一个好收成,我们的日子会好过一些,否则得二年才能喘过这口气呢!”
    李信知道朱由崧的福王府被掏空了,手头非常紧,“今年的雨水虽然多,但是还没有过量,撑过今年应该没有问题。”
    “说的也是,这就是我们的难处,皇上那里过关了,老天爷这里还得过一遭,哪路神仙咱们都得罪不起呀……!”
    朱由崧的话还没说完,王府那个瘦的皮包骨的管家跑来道:“少王爷……大事不好了……王爷不成了……。”
    朱由崧没跟父亲朱常洵说上一句话,他看到父亲的时候,父亲已经咽气了。朱常洵的死让朱由崧感到很突然,但是人死不能复生,再难过也没有用。
    朱由崧刚把父亲的死讯写成奏章,几个一身泥水的家丁闯了进来,为首的一个结结巴巴道:“王爷……大事不好……黄河……决口了……。”
    朱由崧像是被雷给击中了,目瞪口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道:“怎么会呢?李信刚刚去看过,不会决堤的呀……。”
    “王爷,巡抚大人来访,说是有紧急公务商议。”
    朱由崧叹气道:“快请。”巡抚前来,肯定也是知道黄河决堤了,今年就是不顺当啊!
    河南巡抚刘湛一脸严肃的走进来,身上的朝服已经被雨水打湿,脚上的朝靴全是泥巴。
    朱由崧看着刘湛那张脸,心里说话,决口了也不关我的事,给我这个脸色看干什么。
    “来人,将朱由崧绑了。”刘湛进来都没跟朱由崧见礼,而是说了这么一嘴,他的话音未落,数百人涌进福王府,将偌大的福王府控制住了。
    朱由崧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刘大人,你这是干什么,难道要造反不成?”一个巡抚胆敢如此对他,简直是不要命了。
    刘湛嘿嘿一笑道:“要造反的是你,不是我。来人,把他们都押到牢里去。”没让朱由崧再说话,刘湛直接把人押走了。
    刘湛把福王府收拾干净,看着走来的徐龙星,笑道:“大人为什么改变主意呢?朱由崧可是一个很好的招牌啊!”
    徐龙星一笑道:“没有办法,皇上已经动手了,我们没那么多时间跟朱由崧沟通,这个时候不能出一点差错,我不是让你再找一个胖子吗?有个胖子冒充就行了。”
    “洛阳是个大府,府库之中应该还有一些银子,准备工作我都做完了,等造势开始,你拿着这些银子招募兵勇,发布檄文,让天下人都知道……。”
    刘湛点头道:“大人把黄河炸开了那么大的口子,用不了多久河南就完蛋了,招募兵勇非常容易,只是能不能打仗就不好说了。”
    “没关系,白莲教会替我们打头阵,我们只要做一些面上的声势就行了,北京城还能来一千多人,那才是我们的班底,只要凑够一万人马,我们就兵发开封,打出攻打南京的口号,让朝廷慌乱一阵子,然后再西出陕西,奔四川。”这是徐龙星早就制定好的方案。
    当徐龙星泡制的讨伐崇祯皇帝的檄文发布出去的时候,朱由崧根本什么都不知道,被关在牢里的他觉得很纳闷,堂堂大明朝的王爷,怎么会被人给关起来了呢?难道他们真要造反不成?
    朱由崧被关的第七天夜里,牢房的门突然被打开了,朱由崧看着进来的人,喜道:“李信吗?真的是你,快救本王出去……。”
    李信示意朱由崧小声点,道:“王爷不要说话,快点跟我走吧!”他架着朱由崧很是费力,出来看着等候在外面的家丁,道:“你们快点保护王爷离开洛阳……。”
    “站住,什么人?”李信正和家丁说话,外面突然有人喊喝,“来人啊!有人劫狱……。”
    朱由崧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奔跑着,身边的人不断的倒下,他连看一眼的时间都没有,倒是心中记挂着这些人的好处。
    “王爷,这边走,从排水沟爬出去。”李信见朱由崧肥胖的身体跑的那么快,生怕朱由崧跑错了地方,再被抓住就活不成啦!
    朱由崧顾不得排水沟中的恶臭,跳进去往外爬,一边爬一边道:“到底怎么了?”
    李信推着朱由崧往外爬,道:“河南巡抚刘湛打着王爷的旗号叛乱了,今天他们找来了一个胖子冒充王爷,我探听到他们明天就要杀了王爷,准备没有充分就来救王爷了……。”在福王府逃过一劫的李信探听了很多事情,一一讲给朱由崧听,不过内里的详情他知道的不多。
    听了李信的解说,脑子不笨的朱由崧前后一窜连,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脸色极其难看,权衡利弊之后,决定马上去北京。
    【关于最近的不合理,作者只能说,会尽力的自圆其说oo】
第一二三章 【挺进大别山】
    朱由崧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把自己遭的罪倾诉出来,当然了,有些说辞他已经跟李信商量过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他心中有数。
    袁崇焕也点头道:“不错,徐龙星手上并没有那么多兵力,虽然不清楚详情,但是我判断徐龙星手上最多不过两万人马,他胆敢谋反,肯定是事先计划周详了的,如此仓促的夺取南京,岂不是自寻死路。”
    宋献策沉吟一声道:“我觉得威胁最小的反而是布局的徐龙星,他手中的实力我们虽然不知道,但是军事斗争的能力确属他最为薄弱,鞑子那里是一大隐患,八旗兵马战斗力强大,此时又有了火器助阵,是个极其难缠的对手,白莲教也不容小觑,在短时间内必然会形成大势,加上黄河决口,荼毒千里,活不下去的百姓有很多都会投靠白莲教活命,所以我觉得有两个策略,第一是派重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徐龙星的人马灭掉,因为他们现在看起来最好对付,灭掉徐龙星可以使我军士气为之振奋;第二是最后再对付徐龙星,因为白莲教和鞑子的威胁是迫切的,不能给他们壮大的时间和机会,至于如何决策,请皇上定夺。”
    袁崇焕清了清嗓子道:“宋先生的分析有道理,我认为应该先北后南,鞑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