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狂人 >

第235部分

民国狂人-第235部分

小说: 民国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不容易才安抚住了哭闹的小皇帝,可还没等皇太后隆裕松口气,载沣立刻追问道:“太后,不知道您对我的提议怎么看?”
    “哀家,没有那么多钱啊!”隆裕脸色一苦眼圈微微发红,将怀中的小皇帝溥仪抱的更紧了,眼看着又有山洪泛滥的迹象。
    “没有钱?”
    载沣一脸阴沉,心头火气旺盛得很,说话的语气不知不觉也大了起来,拍着手掌一脸的恨铁不成钢道:“太后啊,您可不知道外面的形势对咱们来说有多么险恶。革命党叛军已经打到河南腹地,那帮没用的巡防营根本就顶不住事。他们眼看着很快就要进入直隶了,朝廷欲使北洋军南下平叛必先给足饷银,难道太后想看到北洋军因饷造反不成?还有四川那边也闹得不成样子,南方各省更是暗流汹涌。我大清,实在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边缘了。”
    “那该怎么办?”隆裕吓得脸色一片苍白,声音微微发颤急问。
    “目前朝廷的财政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所以才想向太后您借钱度过此次难关……”载沣心中微微冷笑,眼前女人惊慌失措的摸样实在让他心生不屑,也就是命好而已。
    “太后没有那么多钱,摄政王您看能不能少点?”隆裕身边的小德张眼见大臣们步步紧逼,他急忙站出来解围表‘忠心’。
    载沣狠狠瞪一眼小德张,怒道:“滚一边去,这里没有你说话的地方!”转头看向依旧默默垂泪就是不松口的皇太后,暗地里咬了咬牙一发狠双手一摊‘颓然’叹道:“也罢也罢,这京城的事管不了我也不管了,微臣恳请太后恩准载沣回盛京养老。”
    隆裕大惊失色急道‘不可不可’,犹豫了一下狠一咬银牙打算出一回血。她虽然性格优柔寡断,但却也知道其中的厉害。现在皇帝还小,作为垂帘听政的她在外唯一能仰仗的臂助只有载沣一人而已,要是载沣这么一走撒手不管的话,朝堂里那帮大臣们还不得把她们母子给吞了啊?再者说了革命军既然已经兵临城下,她不出血作出表示来真说不过去。
    打定了主意,她肉疼问道:“不知摄政王需要多少军费?哀家想办法凑点就是不知道够不够?”
    看到皇太后隆裕终于松口了,载沣和大臣们齐齐松了口气,他喜道:“也不需要太多,大洋五十万就成。可能还少了点,但剩下的微臣自筹就可。”
    在皇太后这里敲来一笔军费之后,载沣手都没捂热又转交给了前来京师要钱的北洋陆军一干将官们,好不容易才把这些恶狼们打发走。
    有了白花花的大洋自然好办事,北洋新军和袁世凯得了好处没有再出头挑事,军情如火先解决了眼前的麻烦再说!
    这边北洋新军紧锣密鼓的准备出征,王进所率领的‘四十’万大军在河南攻势如潮,而在安徽芜湖,巡抚朱家宝却早已经接受京师命令,尽起手下东拼西凑起来的两万大军,声势浩荡的向安庆城气势汹汹扑去!
    激烈的安庆攻防战,率先拉开了大战的帷幕……
第一百一十三章 ‘转进’
    光复军北进集群总指挥部。
    “报告司令,有紧急电报!”卫兵响亮的嗓门打断了房间内正在商量的‘军国大事’。
    “林副官,去把电报拿进来!”王进吩咐道。
    “是!”林姓副官放下手头记录的笔,急匆匆的走出了总指挥室,不一会儿手里拿着一张电报满脸喜色走了进来:“司令,大喜啊!”
    “什么喜事,说来听听?”此时正好回总指挥部的前敌总指挥王单南好奇问道。
    “这个……”林副官有些迟疑的看向王进。
    我草,你丫这是想干什么?王进不爽了,狠狠的瞪了不识趣的林副官一眼,抬高声音挥手道:“念,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好藏着掩着的?”
    林副官这才醒觉自己刚才说错话了,不好意思的冲着房间里脸色难看的其他几位将官歉然一笑,抖擞起精神高声念道:“芜湖朱家宝率两万大军攻打我安庆,被我安庆英勇战士阻于城外不得寸进……,朱部伤亡过重撤退,被我英勇之光复军尾追而至大败,现我部已兵临芜湖,拿下芜湖只待时日……”
    “这是搞什么,朱家宝那厮的胆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了?”听完林副官念完告捷电报,王进脸上并没有露出欣喜的神色来,反而皱眉沉思一脸的不解。朱家宝的表现太过不正常,他心中甚至隐隐有一种不妙的感觉,嗅到了一股农农阴谋的味道。
    “不管他想搞什么,咱们做好自己的事儿就好!”王单南接话道,他挤了挤眉头一脸的喜色明知故问:“司令,拿下芜湖和巢湖之后,咱们是不是已经掌握了整个安徽?”说着,看向周围同僚们一脸的兴奋。
    “对对对,咱们已经掌握了整个安徽,管他有什么阴谋诡计咱们都不怕……”
    “哈哈,没想到最先建功的反倒是身后,咱们可也要多加努力了……”
    “对,咱们这些冲锋在前的,可不能输给身后的留守……”
    “打下洛阳和开封,把清狗赶出河南去……”
    “吴老狼你可不要说大话,到时候你可不要腿软就好……”
    “谁腿软谁就是王八养的,不信咱们比比看……”“比就比,谁怕谁啊……”
    “……”
    总指挥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将官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的讨论拌嘴,他们的心情都很亢奋。俗话说得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前一直让朱家宝带着残兵败将龟缩于芜湖巢湖两地,虽说有搅乱清廷部署的想法在内,但心中有几分不爽是肯定的。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他们十分看重“名正言顺”这四个字。朱家宝一天没被彻底赶出安徽,只要他还挂着安徽巡抚衙门的牌子,不管这个牌子是否名副其实,但在不明实情的外人眼中看来,清廷依旧对安徽拥有不小的掌握力度。
    这一点,是他们还有许多新光复会同志们万万不能容忍的。明明大半个安徽都牢牢的被革命军政府所掌握,可在外人眼中依旧视清廷的安徽巡抚衙门为正统,这让他们如何心服?之前要不是王进强力压制的话,光复军的一干高级将领们早就按耐不住挥兵直攻朱家宝苟延残喘的芜湖和巢湖两地,现在好了安徽以后将只有一个政府,那就是革命军政府!
    而河南这边的战事推进十分顺利,也是他们此时心情能够放松下来的主要原因。河南中心城市洛阳和开封遥遥在望,光复军前锋部队周云独立第六旅已经打到了民权一带,虽说北洋陆军即将参战让战事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将官们心中也是忐忑不安沉甸甸的,可河南毕竟不是新光复会的根基之地,丢了就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正经是这次一定要好好的和北洋陆军打上一仗,看看他们的实力是否有传闻中吹嘘得那么厉害?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们现在的心气儿可高涨得很呢!
    “哈,终于想明白了,朱家宝这厮真是狡猾!”王进突然一拍巴掌大叫,打断了将官们的热烈讨论和顶缸,纷纷好奇的看向满脸‘诡异’神色的王进王大司令,不知道他唱的又是哪一出,弄明白了什么?
    难道,朱家宝此次行动,真的有什么阴谋诡计不成?
    王进扫了眼满脸好奇之色的将官们,摇头感叹道:“朱家宝这厮真是狡猾,咱们以前都小觑了这家伙的本事,这下可好不明不白的被这厮摆了一道。你们真以为他发了疯,明知不敌还要强行攻打安庆?他这是再给咱们找麻烦啊……”
    芜湖临时巡抚衙门官厅,此时坐满了一大票满清官员和巡防营将官。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坐在巡抚大人右手头把交椅上的并不是官场中人,而是一身富态打扮的商人,不是巢湖纺织厂总经理曹宝又是谁来?
    “报,抚帅,革命党叛军距离芜湖城已不足十里……”一名军中小校慌慌张张的冲进官厅,颤抖着声音禀告最新的‘噩耗’。
    官厅里一阵骚动,在座的官员和将官们无不脸色苍白嘴唇发青,原本凝重颓败的气氛更显沉闷……
    “看看你们,都成什么样子了?”打发走了失魂落魄的报信小校,朱家宝阴沉着脸很不满意的哼了声:“咱们不是早有后续计划吗,看把你们吓的……”摇了摇头满脸的无奈,手下都是一群无能之辈,让他只能徒呼奈何。
    坐在左手头把交椅上的布政使左右看了眼,脸色苍白着小心试探道:“大人,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咱们一定要‘转进’吗?”
    朱家宝白眼一翻,眼中血丝密布头发上的斑白刺眼之极,他须发怒张不客气道:“不‘转进’还能怎么办,坐在衙门里头等死吗?本帅已经发电通报了总督衙门和总理衙门,等会就带着剩下来的将士们一起离开,要不芜湖就托付给大人您?”
    “不,不,不……”布政使吓得脸色惨白连连摆手拒绝……
第一百一十四章 剪辫子
    1911年初秋时节,光复军王单东部光复安徽芜湖,随后几日巢湖光复……
    消息传来,整个安徽一片欢腾,民众们载歌载舞庆祝军政府的胜利和田地里的丰收。就连那些一直高喊着‘皇清皇清’的老学究们也没有再在街头呐喊和与人辩驳的兴致,正如新光复会一众高层所想的那样,军政府已经成为了安徽唯一合法的政府,这个事实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绝对不是嘴里说说那么简单,关乎民心士气关乎安定平稳……
    借此民心振奋士气升腾之际,军政府除了调拨大量物资和人力妥善处理刚刚打下来的芜湖和巢湖两地的善后事宜之外,趁热打铁开始在境内施行一些早就准备好,却因为顾忌民间反应而不得不一拖再拖的政策。
    新光复会和军政府的大半中高层都是年纪不过三十岁左右的热血青年,这些年跟着王进虽然屡经风雨,但是一路上非常顺利身上的菱角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磨平,他们恨不得革命一天之内就能成功,往往制订出来的政策不免锐气太盛咄咄逼人了点,而《剪辫令》则是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新光复会中的同志们们和光复军战士们还好说一点,他们能够积极的配合主动削发剪发,尤其是光复军战士们,为了平时的训练和战时的方便,大多剪了一个清爽干脆的小平头,也有不少崇拜王进王大司令的战士们干脆剃了一个闪亮的大光头!
    新光复会内部关起门来想干什么只是一个命令的事情,可想要把新光复会的理念和行为举止向外推广,事情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就像当年满清入关时推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一样遭遇了民间力量的强力反弹,而此时按清立国已经二百九十多年,民间也早已经习惯了脑袋上的辫子,想要轻易改变早已约定成俗的习惯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当初在山谷小镇建镇时推行了一阵剪辫子,原本信心满满的一干热血青年们却是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不仅那些依靠新光复会吃饭的流民们不同意,就连刚刚搬迁过来的王家村老一辈人也极为抗拒这一做法,闹出了不小的乱子。
    经历过这样的挫折之后,新光复会一干直欲勇猛直进的同志们这才冷静下来,收回了刚刚在外试行的《剪辫令》,想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卷土重来。
    随着安徽革命军政府挂牌成立,军政府掌握下的土地和人民也越来越多,军政府很多在山谷小镇得到过验证的好政策都步屡维艰,受到了底下顽固势力的极力阻绕,就更别说像《剪辫令》这时代的中国看来极端的法令了!
    作为新光复会的掌舵者,王进一直掌握着新光复会这条大船在政策方面不轻易冒险。当初他早就知道《剪辫令》这等激进的法令很难通行,但他也不想打击同志们的工作热情,所以就由得他们操作最后出了问题才亲自出面收尾。
    他让那帮被热血和激情冲昏了脑袋的同志们,好好的领教了一把‘民意不可违’的难忘感受。当然,他并没有趁机落井下石或者用此来敲打过于热情的同志们,而是在暗中指点了他们不少招数,用来潜移默化推广某些暂时还不是很恰当的政策法规。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暗中推广某些政策法令的效果看起来还不错。就比如《剪发令》,在普通城市居民里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推广的还行,凡是来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已经没了拖着一条长长尾巴的存在。
    不说那些容易受到煽动的青年学生,单论那些刚刚进行启蒙教育的小学生们,他们的家长难道全都如此开明,多年养成的传统习惯一夜之间就能改变不成?
    事情当然不是这样,那些有钱家的少爷小姐们大多自家就养了私塾先生。至于军政府所建的公立小学堂里的学生们,大多出身贫苦家庭条件很一般,而学堂免费提供每位小学生一顿午饭的条件是很吸引人的。正所谓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小学堂再提出一些不是很过分的‘要求’时,家长们哪还好意思说别的,感激还来不及呢?
    可就算是这样,在革命区各大城市里游走一圈,满眼望去依旧都是长着长长辫子的脑袋,让一心革命想将革命理念推广的革命同志们看起来格外的不爽……
    城里都这样,更别说更加保守和排外的乡下农村了,《剪法令》推行起来的阻力不小!
    不过王进也有迂回的办法,他示意同志们把目光放在那数百万流民身上,想要打破突破口最好能从他们身上下手。军政府招收劳工的时候优先选取那些剪了辫子的青壮劳力,安排他们组建流民村庄和选择住址时,也向那些剪过辫子的流民家庭倾斜。
    如此一来,虽说有些许不公平,但为了推广《剪辫令》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一些心思活络的流民主动剪掉了辫子,结果他们立刻受到了军政府的‘优待’。如此活生生的例子在前,其他流民看着眼红自然不甘落后……
    如此,《剪辫令》在流民之中推广得相当得力,尝到了甜头的军政府立刻将推广范围扩大到整个安徽农村。只要在做工的时候做一下手脚,偏重招收那些剪掉了辫子的青壮村民,加上在村庄里混居的流民们的带动之下,安徽农村不知不觉掀起一股剪辫子的热潮。
    这时候,趁着安徽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