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大明 >

第113部分

工业大明-第113部分

小说: 工业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是什么?”张雷心中好奇,跟着他一路往到李烁工作的地方。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整个屋子漆黑一片,就好像是被火烧过的一样,脚踩在地上都能够扬起灰尘来,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张雷总算是明白过来他身上为什么这么脏了。
    后来听了李烁自己说张雷才算是明白了过来,他是在研究新的药剂配方,想要用更小的剂量来形成更大的爆炸威力。但是这方面张雷也确实是不懂的,只能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便走了。
    回到住处,张雷又在仇崖的陪同之下审查了这段时间以来军工厂的武器出厂和收益,总体来说还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照这样下去是十分有希望做大做强的。
    第二天一早,徐光启便带着他往存放武器的地方走去,那里距离百年前明成祖朱棣焚毁的皇宫不是很远,并且还借用了之前皇宫的一部分,整歌设施都是建造在地下的。在张雷看来就好像是一个绝密的军事基地一样。这里平时是有人把手的,必须要有皇帝的手谕才能够到这里来。
    因为地处绝密,只有徐光启和张雷能够进入到里面去,其他的人都只能够在外面等着。入口处毫不起眼,是在一栋不大的住处的正zhōng yāng的位置。而这住处就是这些守将们生活的地方。不仅如此,入口处还设置了许多机关,不知道的人就算是进了这屋子没有被发现,要想找到入口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进去之后是一条长长的甬道。十分漆黑,两人不得不点着火把前进,不过好在修得十分平整。所以走起来也不困难,而且在张雷看来这里的排气系统应该是做得十分到位的,进来的人不会感觉到气闷,整个空间又十分干燥,利于保存武器。
    走了一会儿,两人来到了一个比较宽敞的空间,就好像是在宾馆里面进入了过道旁边的一个房间那样。
    点燃了这里存放的宫灯,整个房间都亮堂起来了,在这个长宽约五丈的地方,堆放着一截一截的圆柱形的东西,大概有一尺来长的直径,一个人的高度,用铁皮包着。
    “这是火龙出水。”徐光启节诶少说。
    张雷瞪大了眼睛:“火龙出水?挺文雅的名字,是什么?”
    经过徐光启介绍,张雷吓得一个踉跄,这火龙出水按照张雷的理解,那就是舰对舰导弹!
    火龙出水是运载火箭加战斗火箭的二级火箭,圆筒状的龙身下前后共装4个火箭筒。前后两组火箭引线各将其引线扭结在一起。前面火箭药筒底部和龙头引出的纽结线相连。发shè时,先点燃龙身下部的4个火药筒,利用火药燃气反冲力推进火龙出水飞行,可远至23里。当4支起飞火箭火药燃尽后,恰后点燃龙腹内火箭火线,shè向敌人。这种火箭已经应用了火箭并联(4个火药筒)、串联(两级火箭接力)原理。这种火箭多用于水战。在数百年后,那些飞出太空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国力来研究制作但是毫无用处的航天器的原理,和张雷现在看到的这个火龙出水,如出一辙。
    “真是想不到,竟然有如此神物!”张雷由衷感慨道。
    徐光启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你再来看看这个。”他指了指旁边摆放的那些东西,说道:“群豹横奔箭,一筒40支,点火后四十支齐发,shè面横宽十丈以上。若在野战中横列十几筒,杀伤正面可宽达1里左右。还有群鹰逐兔箭,60支齐发。百矢弧箭和白虎齐奔箭,100支齐发。”
    张雷自嘲地笑了笑,说道:“我原本以为,自己会领先于这个世界,可是到头来我却发现,前辈们的智慧早已经是我拍马也赶不上的了。要是大明朝的战船上面能够装备这些东西,绝对是世界第一的存在。”
    “话不是这么说,这都是大明朝百年来的结晶,你是一个人,是没办法比较的,这些待会儿上去了之后我再具体给你说说,先看看这里面的吧。”徐光启说道。
    接下来,徐光启便向张雷介绍了地雷。
    毛文龙在对后金作战中,就非常强调地雷的巨大作用。他的塘报中屡屡可见用地雷对后金军队重大杀伤的记载,而且他在给朝廷的上疏中也反复建议一定要重视地雷的应用。
    王兆chūn著的《中国火器史》中介绍,地雷是明代嘉靖时期的著名官员曾铣发明的。地雷被曾铣发明后,迅速被其他人不断改进,延伸许多新品种。
    据《筹海图编。经略三》记载。丹阳的邵守德用生铁铸成一种地雷,内装火药一斗多,并用檀木砧砧至雷底,砧内空心,安火线一根,通出壳外。地雷制成后,选择敌必经的要路。‘掘地成坑,连连数十,将地雷埋在坑内,用小竹筒引出火线,土掩如旧。’雷中安有发火装置,敌军经过时将其踩爆,群雷震地而起,火炮冲天,雷壳破片如飞蝗四出飞击。人马纷纷毙命”
    到了万历时期,明代地雷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高cháo,“《武备志》卷一百三十就记载了十多种”,有踏发式地雷,有拉发式地雷。有点发式地雷,还有绊发式地雷。
    踏发式地雷的代表是“炸炮”:雷壳用生铁铸造,大小如碗,壳面留有一指大小的装药孔。以便向雷内装填火药,用木杵将火药杵实,并在火药中插入一个小竹筒。从筒内向外通出一根火线。使用时选定敌必经之路,将几个炸炮的火线相互串联,并接在钢轮发火的‘火槽’内,再从钢轮发火装置内通出一根长线,经过一根竹筒通到地面,扣在地物上。尔后挖坑将地雷和钢轮发火机埋好,用土掩盖。敌人若踩跘长线,牵动钢轮发火装置,即发火爆炸。与炸炮构造和引爆方式相同的地雷还有自犯炮。
    拉发式地雷的代表是“伏地冲天雷”:伏地冲天雷是一种采用埋藏火种方法引爆的地雷。火种装于一个盆内,放于雷上,火线总连于盆上,靠近火种。其盘连于枪刀杆上,尔后用土覆平,不露痕迹,枪刀杆露在地面上引诱敌人。当敌军前来摇拔枪刀时,火种倒在火线上,引爆地雷,声如霹雳,给敌军以重大杀伤。
    点发式地雷的代表是“无敌地雷炮”:无敌地雷跑的雷壳用生铁铸造,形如圆球,有大有小,大者可装火药1斗,小者35升。装填火药后,用坚木将雷口塞住,同时由雷中引出3根火线,从竹杆中通出。作战前,先将雷体埋设于敌必经之通路,竹杆口露向自己一方,待敌进入雷区时,即令士兵点着火线,将地雷引爆。
    绊发式地雷的代表是“万弹地雷炮”:万弹地雷炮的雷壳如坛,内装火药,口用土填紧。留有一个小孔,从中通出火线。使用前,将雷体埋设于敌军必经之路,同时埋设钢轮发火机一个,与坛口引出的火线相连,上用泥土和鹅卵石盖平,地面上安设一根同钢轮发火机相连的绊索。当敌军人马触动绊索时,牵动钢轮发火机,引爆地雷,杀伤敌军人马。
    当然,有了陆地上面使用的地雷,自然还有用于水战的水雷。
    水雷也是明代中国人发明的,比西方人提前了两百多年的时间。
    ‘水底雷’以‘大将军’为之。用大木作箱,油灰粘缝,内宿火,上用绳绊,下用三铁锚坠之,埋伏于各港口。遭贼船相近,则动其机,铳发于水底,使贼莫测,舟揖破而贼无所逃矣。”徐光启介绍说。
    水底雷实际上是最早的用机械击发的锚雷,属于击穿xìng水雷。中国火器史中说“水底雷实际上是一支密封于木箱中,借助机械式击发装置点火发shè的火铳”
    世界上最早的漂雷同样是明代中国人发明的,《水雷小史》中说:“到了明万历十八年,我国又发明了一种‘水底龙王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以香作引信的定时爆漂锚雷。又过了十年,有个叫王鸣鹤的人,利用碰线引信原理制成‘水底鸣雷’。到明天启元年,又把‘水底龙王炮’和‘水底鸣雷’改进成碰线引信的触发漂雷。这就是当今有的国家还在使用的触发式水雷的前身。它是在水雷上安装一根或几根绳索,任其横浮于水面,当敌船在航行中碰上这些绳子就会自动击火引信,引起水雷爆炸、击毁敌船。”
    水底龙王炮这种世界上最早的漂雷,用复杂的jīng心设计的慢燃烧信香为定时引信。“熟铁为壳,定时爆炸”,“设计了巧妙的通气管道,考虑了河水的流速,是明代中期火器研制者聪明才智的结晶”
    明代还有一种击穿xìng水雷,叫做“既济雷”:“雷体长1。5尺,直径4寸,内装发shè火药二斤和两斤重的铅弹一枚”,“一般击穿一船需用8个水雷,使用时把他们平均钉在敌船底上,钉雷时一并将药信点着,引燃发shè火药,shè出大铅弹,直接击穿敌船船底,使之沉毁。”(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章 明朝其实很牛叉(3)
    ()    这些五花八门的武器就算是到了三百年后的近代战争,都能够超越当时军队使用的小米加步枪,而更让张雷感觉到震撼的,是徐光启接下来介绍到的定时炸弹、手榴弹、烟雾弹、毒气弹、燃烧弹。
    嘉靖时期的曾铣不仅发明了地雷还发明了定时炸弹,其在明代的称谓是“慢炮”。レ。siluke。♠思♥路♣客レ
    慢炮是嘉靖中期曾铣在镇守陕西三边时创造的一种定时炸弹。据《兵略篡闻》记载:“曾铣在边,置慢炮法。炮圆如斗,中藏机巧。火线至一二时辰才发,外以五彩饰之。敌拾得者骇为异物。聚观传玩者墙拥,须臾药发,死伤甚众。”。。
    手榴弹在当时的名称是“击贼神机石榴炮”。
    是用生铁铸造的炸弹,其形似石榴,如碗大小,其作用类似现代的手榴弹,弹壳上留有一孔,以便向壳内装填致毒xìng火药和发烟剂。使用时或抛至敌阵爆炸;或放置路旁,敌军人马踩踏后,炮内火种受震起火,引起爆炸;或使敌中毒后封喉,瞎眼。
    显然“击贼神机石榴炮”不仅有手榴弹的作用,也有现代的毒气弹、烟雾弹的作用。还有一种兼毒气弹和燃烧弹作用的炸弹,明代叫做“万人敌”。
    万人敌先用干泥制成空心球壳,壳面开有一个小孔,以便灌入致毒与燃烧xìng火药,并通火线在外,尔后将其装入木框或木桶中,以防其碎。作战时,守城士兵点燃火线,将其掷向城下爆炸,毒杀和焚烧敌军攻城士兵。。。
    张雷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原本应该出现在二十世纪现代化战争之中的武器,此时此刻却像是一堆废铁一样堆在这样暗无天rì的地下城堡里面。
    “是不是很震撼?”徐光启说。
    张雷几乎是下意识地点头,说:“确实。”
    “华夏人的智慧,是上天的恩赐。只有坚定不移地按照华夏的文明延续下去,才不会愧对祖先,现在外面很多国家都在搞那些轰轰烈烈的东西,但是在华夏人的智慧面前,那些都是小儿科而已。咱们要做的不是他们出现了一点什么东西就眼巴巴地去学习,而是将自己的优势发扬光大。”徐光启说。
    想想rì后那些哈rì哈韩的,想想那些崇洋媚外的。张雷心中感慨良多,当政者不争气,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为了所谓的话语权,不惜牺牲整个中华文明的传承,不惜抛弃整个民族的根本,只为了那可笑的与国际接轨。到头来是,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丢掉了,一点儿也没有剩下。对别人那些连历史都没有的国家的所谓洋文化趋之若鹜。长此以往,咱们的后代,还剩下什么?
    “是啊,继承先祖的智慧,发扬中华之文明。这才是我们后辈们应该做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这些好东西都雪藏在这里,逐渐被人们遗忘。玩乐了一阵子之后,发现别人已经把自己超过了,不但不重拾信心。重新重视自己,反而屁颠屁颠地跟在别人后面捡拾别人丢弃的东西,并且以此为荣。”张雷说。
    徐光启颇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我之所以处处帮着你就是因为,咱们俩的很多看法都是相似的,而现在我老了,回想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都在做着这方面事情的研究,但是却因为各种原因,机会对社会没有造成任何的影响,我自认为在我当官的这些年里面,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想起来也更没有帮助百姓做过什么,我就十分愧疚。但是我很欣慰的是,现在你来了,你能够帮助我完成我想完成而没有完成的那些事情。”
    张雷看着这个让人尊敬的老人,心中也是肃然起敬,他郑重地说道:“徐大人请放心,只要我还有命在,只要我还能够做一些事情,那我一定会将科技强国的行动持续下去,延续华夏文明千年的jīng髓。”
    “哈哈,那我就放心了,能够出你这样的人才,大明朝的幸运啊。”徐光启似乎是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长舒了一口气。
    看他这个样子,就好像是在交代遗言似的,这让张雷感觉到十分不舒服,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会让他想起来看过的一本叫做鬼吹灯的小说。他转移话题道:“徐大人,你还是继续给我介绍吧。我很是好奇,这些武器他们是怎么触发才能够做到那样的效果呢?不瞒你说,我当初修建张家岛的时候,为了炸毁那些暗礁,我琢磨了好长的时间才让炸药能够在沉下去的时候爆炸,而现在看来,这些武器比我做的那些先进了太多太多。”
    “哈哈,你居然还去琢磨那个东西,不过也不怪你,当时你没有接触到这些东西,那自然是不知道的。其实早在数十年百年前的火器当中,就已经有三种类型的自动发火装置。”徐光启听了张雷辛辛苦苦去制作那些东西,不由得开怀大笑起来。
    “那我就洗耳恭听了,以后可不能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张雷也笑着说。
    徐光启道:“其一是采用燃烧有时限的香火,定时点燃火器中的火药,引起爆炸;其二是在爆炸xìng火器中预藏火种,待敌人触动火种,使其落入火药中点火引爆;其三是钢轮发火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用钢片敲击或急剧摩擦火石取火,引爆地雷。使用这种发火装置的地雷有炸炮、石炸炮、自犯炮、万弹地雷炮等。”
    “果真了不得。”张雷由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