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 >

第232部分

天下-第232部分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庆安也大吃一惊,他扭头向来箭处望去,只见两个灰衣人从一株浓密的大树后闪出,向树林深处奔去。
    李庆安反应极快,他摘下弓便张弓搭箭,拉弓如满月,目光紧紧地盯着其中一名灰衣人的背影。就在他消失在树林中的一刹那,他的箭射出了,箭矢迅疾无比,直向树林中灰衣人消失的地方追去,只听一声惨叫从树林中传来。
    羽林军们这才如梦方醒,呼喝着向树林追去。
    李隆基又惊又怒,他浑身发抖,颤声大喊道:“有刺客!”
    杨贵妃也惊得脸色惨白。倒在龙辇中,尖声喊道:“快来救驾!”        这时李庆安纵马冲到,他厉声喝道:“任何人不得慌乱,羽林军列盾墙,保护圣上。”
    他又对李隆基周围的宦官宫女道:“速将陛下扶进龙辇,不得数面。”
    得到李庆安的指挥,羽林军立刻排列成*人墙,用巨盾将龙辇团团包围住,龙辇上惊慌失措的宦官宫女也缓过神来,慌忙将李隆基和杨贵妃扶进龙辇。
    李庆安翻身下马,快步来到李琰身边。他一眼便看见是一支弩箭,箭上隐隐呈碧绿色,是一支药箭,李庆安上前扶起李琰,见他脸色惨白,神情痛苦不堪,知道是箭药发作了,他刷地撕开他的衣服,箭钉在右肩上,受伤处已经乌黑一片。
    李庆安用劲将箭拔出,又抽出匕首替他剜去伤口处最乌黑的一片肉,顿时血如泉涌,李琰痛得大叫一声,竟晕死过去,李庆安从取出随身带的伤药给他裹住伤口,从他的经验来看,这支箭的药性并不烈,可以挽救,这时,两名随队的御医匆匆跑上来,接过了李庆安的抢救工作。
    他们迅速检查了李琰伤势,取出了解毒药,撬开李琰的嘴,用水给他灌了下去。
    “他的伤势重吗?”李庆安问道。
    一名御医点点头道:“箭伤本身无碍,就怕这毒药狠烈,不过从眼前的情形来看,应该不是什么烈药,就是寻常的慢性毒药,可以解毒。”
    李庆安站起身,这时最早奔去的十几名羽林军已经回来了,他立刻问道:“刺客抓住了吗?”
    一名羽林军校尉抱拳道:“回禀大将军,刺客被将军射伤,但已经服毒自尽了,另一名刺客没有抓住,在刺客临死前我们追问他,他只说了个一个“邢。字,便死去了。”
    这时,龙辇中传来李隆基暴跳如雷的吼声,“这一箭若是射向联,联还有命吗?这就是刺杀联,命长孙全绪立刻来见联,还有京兆尹,也一并给联叫来。”
    老高继续求推荐票!
    '  '
第二百六十二章 风云骤变
    引琰盅刺使原本风清云淡的朝局骤然间变得紧张起来,螂怒,左羽林军大将军长孙全绪因失职被降一级,调东宫六率府,命京兆尹王棋彻底调查刺杀一案。
    刺杀案立刻传遍朝野,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不少人都意识到,这次刺杀案将点燃东宫之争的烈火,很明显,抹王被刺杀,其他入主东宫呼声同样很高的荣王、颖王和永王将面临极大的嫌疑。而且这次刺杀案是在圣上眼前发生,惊了圣驾,贵妃娘娘也严重受惊,这就意味着凶手有刺圣的嫌疑,一旦被查出,后果将极其严重,到底谁是真相,长安城内无论官员还是平民都在猜测,各种各样的说法流传市坊小道消息满天飞,下午,京兆尹又爆出消息,服毒身亡的刺客竟然就是通缉了一年的大盗刘云,京兆府贴出了悬赏五千贯抓捕刘云同伙的布告,很快便有人告发,说不久前曾在平康坊的河东客栈听见有人自称刘云,一时间,关于这个刘云的各种猜测又成为各大酒楼间的第一话题。
    下午,一队队金吾卫和巡查营和士兵出现在长安街头,平康坊内更是官府关注的重点,河东客栈的客人、掌柜和伙计全部被带回衙门询问,衙役们在平康坊挨家挨户盘问,来历不明的人一律带回衙门。
    同样受影响的还有安西军的入城式,考虑到李隆基的安全问题,入城式便被暂时取消了,下午时分,李庆安在三百亲兵的护卫下进了长安城。
    天宝十一年的长安城和从前没有什么区别,坊墙还是一样的黯淡,大树还是一样的浓密,朱雀大街还是一样的宽阔笔直,大街上的男男女女还是一样的自信和艳丽。
    李庆安已经忘了自己是第几次踏上这座历史上最辉煌的京城了,当他天宝六年第一次进入长安时,他曾经想到过安史之乱,但当时他认为还很遥远,可现在已经是天宝十一年,离安史之乱只剩下三年,李庆安却困惑了,安史之乱还会发生吗?历史上,安禄山很大程度上是被杨国忠所逼,在犹豫之中举起了造反的大旗,而现在呢?
    有了自己这个超越时空的闯入者,杨国忠原本应该指向安禄山的嫉恨却转向了自己,而安禄山却始终没有得到河东节度使一职,尽管他已经被封为东平郡王,但在河东节度使这个最核心的职务上,他始终难以如愿,一旦安禄山成不了三镇节度使,他还有可能造反吗?
    但土地兼并侵占并没有因为他前年在河南道的一次清洗而有所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他一路进关中,所见之处都是一座座田庄,庄田制取代了均田制,关中的自耕农几乎丧失殆尽,继而听到的是一次次关于土地的抗争和起义,尽管都被镇压下去了,但反抗的力道却一次比一次猛烈,一次比一次规模浩大,李庆安开始怀疑安史之乱会不会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替代。
    可是昨天他会见李隆基,李隆基却丝毫没有提到此事,难道他根本就不知道各地爆发农民起义之事吗?
    各种疑问和盘根错节的复杂问题在他脑海中交织着,一时也理不出一个头绪。
    “将军,你看!”
    一名亲兵的叫喊声打断了李庆安的沉思,他抬头望去,只见二十几名牵着骖驻的粟特商人迎面走来,他晏然也看到了自己,都变得激动起来,纷纷围拢过来。
    “李将军,我们遇到难处了。”他们七嘴八舌地诉苦道。
    李庆安笑着摆摆手道:“大家不要急。慢慢说,遇到什么难处了?”
    一名年老的粟特商人道:“就是银钱的使用,长安各个商铺都不肯接收银钱,我们便去黑市兑换,网开始还很顺利,可是因为换的人太多,银钱量太大,黑市上也不好兑了,要么就是低价兑换,我们损失可就惨重了,求李将军给我们做主。”
    李庆安微微一笑,高声对众人道:“大家不用急,昨天圣上已经同意银钱可以在全国流通,估计再过几天户部的方案就会出台了,另外,这两天东市和西市将开出两个新柜坊,就是专门兑换银钱,大家再耐心等一等,我一定会给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粟特商人们都欢呼起来,纷纷道:“那我们得回去通知大伙了,不要贱卖银钱。”
    众人兴奋异常,牵着骆驼急向东市走去,李庆安想了想,取出一张名帖,交给一名亲兵道:“你去一趟西市的热海居酒肆,找到李回春,就说是我的命令,令他加快进度。”
    士兵接过名帖向西市而去,李庆安又继续向前,很快便来到了瑚善坊的高力士府前。
    出乎李庆安的意料,高力士居然在府内,听到李庆安到了,高力士亲自迎了出来。
    “七郎,我们快两年未见了吧!”
    高力士的笑声依然和从前一样爽朗,但他却比从前苍老很多了,头发几乎全白,从前那种掩饰不住的自信感也没有了,目光从容而平静,充满了一种看破权利场的淡然。
    李庆安上前深施一礼,“参见阿翁!”
    “不用客气了,快进去府去吧!”
    高力士命管家安排好士兵,他亲热地带着李庆安向内府走去。
    进了高力士的书房,两人分宾主坐了下来,李庆安笑了笑道:“高翁怎么会在府中,我以为兴庆宫会乱成一团,高翁一定忙碌不堪才对。”
    高力士苦笑了一声,反问道:“你昨天在华清宫可看见我了?”
    李庆安摇了摇头,高办十便道一不就清楚了。现在本卜面前根本就不需要我了,有和十酉力强的宦官比我更能干,还需要我做什么?无非是向世人表示,他是个念旧的人罢了。”
    “那高翁索性退仕回家养老,不更好吗?”
    高力士叹了口气,“其实我也想啊!只是总觉得有些事没做完,就这么退下去,心里着实不甘。”
    “阿翁是指前太子吧”。
    “不!”
    高力士缓缓摇头,“以前或许是,但现在不是了,现在我只是希望他能立太子,不要让大唐江山社稷的延续处于一种危险之中,只有立了太子,大唐的基石才能稳定下来。”
    这时,一名侍女端了茶进来,李庆安接过茶,慢慢喝了一口,又问道:“那高翁以为,最终是谁为东宫之主?。
    高力士笑而不答,半晌才道:“那你认为呢?”
    李庆安笑道:“现在呼声最高的是猪王,今天他又挨了一箭,估计能赚点苦情分,我想他的可能性为六成。
    “六成?”高力士摇摇头笑道:“你太高看他了,他能有三成就不错了,开元二十六年立新太子时,张九龄曾经提议过他,但圣上说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威望不够,或许这两年稍稍改善一点,但还到不了东宫的威望,如果是我,我更看好颖王,毕竟还有点魄力。”
    “那高翁是认为颖王可能性较大?”
    “中年前我确实以为会是颖王,但现在我又改变主意了。”
    “那高翁最终认为谁会胜出?”
    高力士向两边看了看,压低声音道:“皇长孙。”
    “李m!”
    “嘘!”高力士摆摆手,低声对李庆安道:“你心里有数就行了,不可宣扬。”
    “高翁放心,此事事关重大,我绝不会多言。”
    李庆安心中颇为怪异,李m就是历史上的唐代宗,难道历史真的会跳过李亨,直接到他儿子身上吗?他真的有点糊涂了,历史已经完全走了样。
    高力士见李庆安低头沉思不语,便笑道:“你暂时不要管谁入主东宫了,还是管管自己吧!你要想办法度过眼前的危机才对。”
    李庆安精神一振,这确实是他最关心的,他连忙道:“请高翁明示。”
    “哎!你这两年在安西发展太快,兵力居然已经超过了十万。又拥有辽阔的土地,杨国忠已经不止一次参你,说你太危险,我看得出圣上确实有疑心了,别看他昨天接见你,还请你吃饭,那都不说明问题,他心中的真实想法是谁都看不透的,而且多变,你要当心自己成为王忠嗣第二啊!”
    李庆安默默点了点头,果然就是这个问题,他沉吟一下,又道:“那阿翁可有办法避免?”
    “办法很简单,就是要消除他的疑虑,如果你不能消除他的疑虑,恐怕你这次就回不了安西了,具体的办法我也暂时想不到,不过你送战利品给他是正确的,和贵妃娘娘搞好关系也是对的,但这还不够。你必须让他相信,你没有造反之心,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好吧!让我好好想一想。”
    高力士拍拍他的肩膀笑道:“这几天你就暂时住在我这里,我也和从前不同了,不会有什么非议,你就安心住下。”
    李庆安起身笑着拱拱手道:“那我就继续打扰高翁了。”
    下午,忙碌了一天的杨国忠回府了,抹王被刺杀一案让他忙得脚不落地,先是率领一帮文武官员去迎驾,紧接着又被李隆基叫到兴庆宫斥一通,他是前任京兆尹,对大盗刘云辑捕不力,他也难逃其咎。
    一个林王刺杀案,闹得长安鸡飞狗跳,无论军队还是衙役都在抓捕另一个逃走的灰衣人,目光都集中在上层,而对有嫌疑的荣王、颖王和永王却只字不提,杨国忠也知道,如果真是三王所为,恐怕李隆基也会让此事不了了之。
    “相爷回来了!”
    杨国忠的马车刚刚在府门前停稳,门口的两名下人便大声叫嚷起来,口气十分急促。
    “家里出了什么事?”杨国忠走下马车问道。
    “老爷!”
    杨国忠话音网落,他妻子裴柔在十几名丫鬟的簇拥下奔跑出来,脸上充满了惊惶。
    出了什么事杨国忠心中肚明,他却装作惊讶道:“夫人,出了什么事?”
    “老爷,我兄弟要被李庆安杀了,你救救他吧!”裴柔拉着杨国忠的胳膊,苦苦央求道。
    裴晓被李庆安征入安西军,让杨国忠始料不及,也严重打乱了他的部署,他是昨天晚上得到飞鸽传信,但事情已经成了定局,李隆基欣然应允,长孙全绪也动作奇快,当即便和李庆安做了交接,让此事成了铁板钉钉之事,虽然兵部可以反对,但安西军是边军,兵部的控制力要小得多,况且这是李隆基亲自应允的,下午他被李隆基骂得狗血喷头,哪里敢再提这件事。
    裴晓被调到安西,让杨国忠也十分沮丧,这等于是把一个人质交到李庆安手中,除非他心狠一点,不要这个小舅子了,可是他又没有那咋。底气小舅子可是他娘子的宝贝,她就这么一个弟弟。
    这件事让杨国忠头大如牛,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来挽回,只得安慰裴柔道:“娘子不用担心,事情没有你想得那样坏,裴晓只是去安西从军而已,过几年就回来。而且那时我更好提升他了。”
    “老爷,我是害怕李庆安会让他集战场阵亡:…和他关系那么僵。他能不报复你吗。“
    “夫人,你这就不懂了,我和他关系越是僵,他越会保住裴晓的性命。否则他就有公报私仇之嫌。这种事他不会做的。”
    杨国忠在安慰夫人,同时也在安慰自己,但愿李庆安真如他所说,投鼠忌器,但杨国忠心里也明白,人落在李庆安整裴晓的办法多的是,哎!他们千算万算,却没算到李庆安,说起来还是怪他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就给李庆安一个入城式又如何?
    裴柔是个强悍的女人,尽管她是妇人。不懂政治的险恶和李庆安要走裴晓的深意,弟弟的一通哭诉让她慌了手脚,现在虽然丈夫信誓旦旦说不碍事,但她仍不放心,去什么安西?那里都是漫漫沙漠,不是人呆的地方,她仍不答应,扯着杨国忠的袖子不肯放,一定要让杨国忠把裴晓弄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