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 >

第287部分

天下-第287部分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
    秦海阳厉声喝令,他振马斜冲,一刀劈过,血光四溅,一名企图刺他战马的吐蕃士兵被劈断了脖颈,人头滚出两丈多远,唐军们下手绝对不留情,刀劈箭射,十八名吐蕃巡哨被斩杀十七人,仅留一名活口询问军情。
    很快,幸存者陆陆续续交代了一些情况,这支吐蕃巡哨是去播仙镇探查唐军的情况,因发现唐军斥候而返回,目前,在萨  泽盆地约有两万多吐蕃军队,还有数万名作为后勤的随军牧民,这些基本上都是唐军已经了解到的情报,不过秦海阳还是有收获,那就是吐蕃巡哨去播仙镇探查,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极可能是闻到了味儿。
    还有一个情报也引起了秦海阳的注意,三天前约六千人的吐蕃军和三万随军牧民离开了萨  泽,向西方而去,原因不明。
    如果吐蕃军是发现了封常清的军队,那就属于紧急情况,是不会携带羊群和随军牧民,而是会火速赶去拦截,而他们却带了羊群补给,这样,每天行军也不过数十里,这不是追击,应该不是针对唐军,那他们是去哪里?难道会是去小勃律?
    秦海阳沉思了片刻,不管吐蕃军是不是去大小勃律,但很可能会遭遇到封常清的军队,这个情报必须要引起重视。
    他当即分兵三路,一路回去向李庆安汇报,一路继续东行去探查萨
    泽盆地的情况,而他则率二十名斥候调转马头向西南追去。
    就在秦海阳发现吐蕃军的一点蛛丝马迹时,敦煌的唐军已经整军完毕了,三万安西主力军和四千驻守沙州的豆卢军,豆卢军是河西八军之一,它的编制是四千人,胡汉各半,它从来就没有满员过,但也从前没有缺员过。它和所有的边军一样在朝廷的兵册中是满员的,朝廷也会据此每年向豆卢军拨付粮饷,但事实上,豆卢只有二千余人,胡骑是不会安心在军队膨变,他们需要放牧,需要和家小住在一起,因此,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胡骑们基本上都是名义在编,而实际上不在军中,至于他们的粮饷也就大多进了军官们的私囊,山高皇帝远,也没有人来查他们,即使查也查不出什么,那时胡骑们又回来了,这也就是马匪中混有军队的原因所在。
    但安西军的突然到来,却摧毁了豆卢军这种混乱的体制,沙州都督王部来不及召回胡骑,而使得他的贪读之事曝露,被李庆安重打一百军棍押送朝廷,并上书揭露其贪污粮饷数万贯的事实,王都在上路不久便自尽于囚笼之中,豆卢军全部编入安西军,李庆安又命亲兵出身的大将施秉贵为庆王侍卫统领,率三千军马长驻沙州。
    在沙州诸事安排完成后,安西军又否次调头向西南,沿阿尔金山北麓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这天傍晚,安西大军昼夜行军三天夜,终于抵达了阿尔金山北四城之一的七屯城,大军疲惫不堪,便驻扎下来。
    密密麻麻的营帐层层叠叠,一圈圈地向外延展,仿佛一个巨大的螺旋,没有营橱,近千名巡哨散发到数十里之外,这个巨大螺旋的中间是各种军需物资,再中间便是中军大帐。        晚饭后,夜幕便悄然降临,漫天的星斗散布在苍穹之上,在无边无际的神秘宇宙中铺开,让人觉得时光短暂和生命的渺就在这片璀璨的星光下,唐军大卓中一片寂静,营光黯淡,疲惫的士兵都已沉沉睡去,只有中军大帐中依旧灯火通明。
    秦海阳派回来的斥候兵刚刚赶到,正在帐中向李庆安禀报斥候军发现的吐蕃军情。
    “我们是在距播仙镇南约八十里处发现了吐蕃巡哨,他们也发现了我们,经过两天追击,我们在离萨  泽百里外追上这支巡哨,并歼灭了他们,从战俘中得到一个消息,吐蕃军约六千人在三天前已经离开萨  泽,向西南方向而去,他们带了三万牧民和大量羊群,秦将军推断他们的行军速度并不快,但很可能遭遇到封将军的队伍,秦将军已向西南追去。”
    李庆安一边听汇报,一边在地图上做标识,他还来不及做吐蕃的沙盘,使他略略感到有一点遗憾小在地图上,萨  泽是位于一片方圆数百里的盆地之中,被阿尔金山和昆仑山包围,再向南是吐蕃的羌塘。也就是后世著名的可可西里山脉小几条大山脉都是东西走向,在山脉间形成了巨大的峡谷。
    李庆安知道,此时东部的吐蕃战役已经打响了,哥舒翰已经发动了争夺九曲地区的战役,如果萨  泽的吐蕃军得到消息赶去支援,应该是从东走,进入柴达木盆地,走直线前去驰援,但吐蕃军却是向西走,迂回绕道更不可能,等绕过昆仑山再向东,那就已经远了数千里,如果不是去支援东方,那会是去哪里
    如果是去攻打大小勃律,六千军马似乎少了一点,而且攻打大小勃律是一种战略性的国策,这和吐蕃的上层决策有关,当然,吐蕃人在东方处于战略劣势,确实是有可能向西发展,打下大小勃律,打开通往吐火罗和天堑的大门,但无论如何,这种重大的军事行动都绝不会突然从萨  泽发源。
    如果不是去大小勃律,那又会去哪里?这时,李庆安的目光投向安西于阅。他脑海中跳出一个大胆地念头,难道会是去袭击于阒或者是龟兹?
    这个念头将李庆安自己也吓了一跳,吐蕃军会去攻打安西吗?这是一个让他有些不敢面对的假设,换而言之,如果是他李庆安,他会去攻打安西吗?答案是肯定的,他肯定会去打,这就是两线作战的最难以顾全的一点,腹地空虚,他调动了五万军队来发动吐蕃战役,而北庭那边,葛逻禄、同罗、沙陀三支部落至少有四万胡人军队在对付回讫,还有北庭九千汉军,他近一半大军都卷入了这两场战役中,虽然安西还有一万余人,但分布太散,无法快速集中,在龟兹只有两千军队防御,疏勒稍多,也只有五千人,像其他主要军镇焉者、于阅、拔焕城等都只有千人,而地方上的胡人军队也都被他拉来用做后勤,即使不来,也是战斗力太弱,不堪一击。
    李庆安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支胡人军队极可能是去偷袭安西腹地,所谓随军牧民不过是个迷惑而已。说明吐蕃主帅已经意识到唐军要进攻萨  泽了,这个吐蕃主帅果然不一般。
    想到这,李庆安立刻招来一名年轻将领张永庆,也是出身于他的亲兵,积功为中郎将。
    “如果吐蕃军偷袭安西腹地,必然会经过于阅,那里有一千驻军,但人数不够,你速率三千拔焕骑兵赶去,多带弓矢,连同于阒一千人,共四千人,由你全权指挥,拼死也要给我守住安西南大门,日夜警惧,不可有半点大意!”
    张永庆接过令箭,抱拳应道:“卑职一定拼死守住于阅,决不会让吐蕃军得逞!”
    片刻,帐外传来兵马调动的声音,马蹄奔如闷雷,三千拔焕营骑兵在张永庆的率领下,向西于阅镇方向而去。李庆安站在帐营门望着他们远去,此去于阅,至少有十天的路程,不知他们能否及时赶到?
    就在李庆安担忧于阅安危的同一时刻,萨  泽的吐蕃主帅也深深为吐蕃国的命运而担忧,萨  泽的吐蕃主帅也是吐蕃的权势人物之一,他就是吐蕃大将尚息东赞,当吐蕃赞普被李庆安炸死在石堡城后,吐蕃实力便一时陷入低潮,主要表现在新赞普年幼,仅十一岁,大伦囊协达赞和托孤大臣达扎路恭关系不和,导致吐蕃内部政令不畅,去年又爆发了大臣巴?吉桑东赞与朗?弥素二人的阴谋叛乱,虽然叛乱被镇压,却牵扯到了不少人,尚息东赞就是其中之一。
    尚息东赞和朗?弥素的私交关系很好,朗7弥素被杀后,对尚息东赞一直耿耿于怀的囊协达赞趁机发难,指责他也暗中支持叛乱,最后证据不足,尚息东赞没有被定罪,但也被贬到了远离权力中心的西方,出任羌塘总督,掌管萨  泽的两万吐蕃军。
    尚息东赞不愧是吐蕃的名将,在去东唐军几次攻打九曲地区不利后,他便猜到唐军很可能会发动西线战役,阻止萨  泽的吐蕃军东援,为此他几次上书赞普,要求增加萨  泽的吐蕃军,却被囊协达赞斥以居心叵测驳回,尽管没有援军,但尚息东赞还是积极应对,他多派巡哨和探子却探听唐军的消息,七天前小他的一支探子深入安西,听商人说唐军有大规模向东进军的迹象后,尚息东赞便意识到唐军是要攻打萨  泽了,他立刻做出两手准备,一方面命大将嘉扎桑吉率六千吐蕃军迂回前往于阅,准备趁安西腹地空虚的机会,用围魏救赵之策逼唐军退兵,如果唐军被他击溃,说不定他还能顺势席卷安西。
    当然,尚息东赞也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他曾听过达扎路恭说起过李庆安此人的厉害,他也记得很清楚,当年石堡城之战,他的胞弟尚息德赞便是在伏俟城死于李庆安的箭下。
    所以尚息东赞也做了二手准备,他又命三万牧人将百万头牛羊赶到南方的乌兰乌拉湖,如果萨  泽守不住,他就荐南撤乌兰乌拉湖,三万牧人和六千吐蕃骑兵是同一天出发,这便给了唐军斥候一个错觉,以为吐蕃军队是带牧人一同行军。
    下午,尚息东赞忽然接到了探子的报告,约三万唐军离开摇仙镇,沿着且末河,向萨  泽方向开来,尚息东赞知道,战争即将要爆发了。
    拜求月票啊!刚口阳…8渔书吧不样的体验!
    ':'
    '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吐蕃战役(中)
    。从六月下旬陇右唐军正式富战以来,东线的战役势如破舒翰全线压上,兵分两路,一路由大将王难得率两万唐军进攻乌海,那里是吐蕃人的重要牧区,生活在大量牧民,并驻扎有五千吐蕃军,唐军以多击寡,一举击溃了乌海吐蕃军。斩首四千余人,数万吐蕃男女被唐军俘虏,夺取了四十万头牛羊。
    而哥舒翰则亲率五万大军进攻九曲地区,这里原是吐谷浑的地盘,是吐蕃高原重要的产粮区,吐谷浑被吐蕃兼并后,这里也就成了吐蕃军侵唐的后勤基地,吐蕃在这里屯集了三万重兵防御,这里也是哥舒翰进攻的重点,尽管唐军人数占优,但在高原作战,汉人的个人能力却不如吐蕃人,双方交战了几场,各有胜负,一时处于胶着状态。
    一场战斗刚才结束,双方各自退兵,远处是吐蕃人的洪济城,吐蕃军背城而战,再次挫败了唐军企图夺取洪济城的计划。
    残阳如血,殷红的夕阳撒在高原山谷之上,山坡和河边的砾石滩上,横七竖八地躺着阵亡的唐军士兵,足有千人之多,到处是一滩滩刺眼的鲜血,未断气的战马依然躺在地上抽*动着,战死的士兵们横七竖八躺在地上,手中紧握刀箭和盾牌,长眠在这片冰冷的土地中。
    吐蕃士兵的尸体已经被抬走了,几百名被唐军雇佣来的吐谷浑老人在吃力地搬运唐军士兵尸体,三个人一组,将一具尸体放入担架,缓缓抬起,在夕阳中蹒跚地向唐军阵地走去。
    唐军的大营驻扎在一片地势较高的土丘之上,用巨石筑起一圈简陋的围墙,防止吐蕃骑兵的突袭,四周竖有高高眺望木塔,观察周围的动静,巨石四面布置有近万名唐军弓弩手,手握硬弩严阵以待。
    在一座眺望塔上,哥舒翰正面无表情地凝视着远处的洪济城。夺下这座城池,九曲地区也就拿下一半,尽管唐蕃两军处于一种胶着状态,但哥舒翰却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一开始他便发现吐蕃军的兵力并没有想像的那样多,起初还以为是达扎路恭的诱敌深入之计,诱引唐军深入后再袭击唐军的后勤,如白石城等地,为此他加大了白石城的防御。增投兵力。增高城墙,但经过这几天的双方交战和不断传来的斥候情报,他渐渐发现情况并非是他想的那样,吐蕃确实是兵力不足,连他们重要的人口聚集地乌海都被唐军不费吹灰之力攻占了,达扎路恭就算是诱敌深入,他也不会用九曲和乌海来冒险,吐蕃失去了粮食和人口,它还有什么?
    哥舒翰渐渐猜到了七八分,这或许是吐蕃内部出了问题,从它们后勤物资运输就可以看出来,他的斥候发现从开战至今,吐蕃军没有任何物资运来,全靠九曲地区储存的一点点资源在硬撑,也就是说,达扎路恭没有后援,就凭那一点点物资,他们是撑不了多久了。
    哥舒翰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他很清楚,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冷静慎重,为防止吐蕃军真的用诱敌深入的计谋,哥舒翰便实行步步为营的策略,打下一片地方,巩固一片地方。绝不贪功冒进,要保证粮食等物资的畅通供应,防止被吐蕃军切断后援。
    应该说他的策略到目前为止完全正确,尽管他们还没有攻下洪济城,但他已经掌握了战场的主动小攻下洪济城是迟早之事,只要安西的吐蕃军不来攻打他的后方,那这场战役他就有九成的把握获胜,现在看来,李庆安已经拖住了安西吐蕃军,和他配合得非常默契。
    和哥舒翰的胸有成竹恰恰相反,吐蕃主帅达扎路恭已是心如火焚,唐军的大规模进攻实际上他已经事先料到了,可是料到了他也无可奈何,吐蕃的二十几万大军都聚集在逻些,掌握在大伦囊协达赞的手中,无论他怎么去信求援,囊协达赞就是不发援军,甚至连武器帐蓬也没有送来,这样下去,吐蕃不仅会丢掉九曲地区,甚至近一半土地都要丧失,当然,唐军不会适应高地冰原,但人口呢?吐蕃丧失了最宝贵的人口,元气大伤,以后他们还有崛起的机会吗?
    达扎路恭忧心仲仲,他既恨唐军乘虚而入,但更恨囊协达赞为一己私利而误国,现在他最担心的是乌海那边,如果乌海那边守不住,唐军就会顺势南下,积石山不保、拍海不保。他们也就没有了退路。现在达扎路恭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是死守九曲等候援军,还是保存实力,南撤拍海,或是直接退回逻些,退回逻些是不可能,囊协达赞会趁机杀他,死守九曲也是早被唐军歼灭,如果囊协达赞真的在意九曲,现在他就不会没有援军了,只有退回拍海,以待援军,相信囊协达赞也不愿意唐军打到逻些去。
    达扎路恭左右为难,九曲地区的麦子再过两个月就熟了,就这么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