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 >

第489部分

天下-第489部分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在安插新房时,那个潘小良无意中说了一句话,让明月心中十分震动,李庆安的嫔妃有些不符合礼制。
    李庆安的爵位虽然是亲王,但实际上他的礼制规格都是依照东宫的标准来照办,这是太后和政事堂的特别批准。
    如果依照东宫的嫔妃礼制,那李庆安的内官人数现在应该是良娣两人,良媛六人,承微十人,昭训,十六人,奉仪二十四人,再加上正妃,那他应该有五十九名嫔妃。
    可实际上,李庆安只有四人,连个普通的官员都比不上,尤其那些掌握军权的边陲大吏,哪个没有上百妻妾,可她的丈夫身为大唐第一实权人物,权倾天下,却居然只有四人,这会让天下人嘲笑于他,会让她独孤明月背上妒fù的名声。
    并且让明月倍感压力的是,李庆安至今只有一儿一女,这已经让安西草将士对她颇为不满,军中所有将士都认为,这是王妃的责任,这便让明月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担忧。
    不克不及再这样下去了,丈夫是建成太子唯一的后人,他若子嗣薄弱,将来会毁了他的基业,自己将来无脸面对他的先祖。
    第二天天不亮,李庆安便出城到军营去了,明月则心事忡忡地简单化了妆,起身到裴府去了。
    明月去裴府也是有充分理由,前几天,李庆安的义妹小莲给裴家生了一个男孩,她便专程去探望了,李庆安事务忙碌,她作为小莲的娘家人,自然要跑勤一点。
    固然,明月今天去裴府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裴婉儿之事,裴婉儿和李庆安已经有了婚约,但因为裴宽去世,使这桩婚事暂时停止了,一般而言,如果直系尊长去世,晚辈都要守孝一年,婚事自然也不克不及办,但裴婉儿的祖父是裴遵庆,而非裴宽,所以她其实不需要守孝一年,只需守完九九八十一天,即可以出嫁了。
    更重要是裴遵庆前天命人送来了裴婉儿的八字”这是第二次送了,也就是在提醒李庆安,这桩婚事该办了。
    今天明月来裴府,一方面是探望小莲,又一方面就是商量婚事的具体细节。
    明月来到裴府,立刻有家人把她迎进了内宅,裴家几兄弟的府邸都连再一起,各府内宅有夹道相通,裴瑜是裴宽的长孙,又官拜鸿胪寺少卿,他在裴府内也有一处独院住宅。
    今天是小莲生骇子后的第三天”家里的各种杂乱忙碌之事都告一段落,来看孩子的家眷也少了很多,院子里十分恬静。
    “赵王妃来了!”一名丫鬟见她到来,立刻大声通报导。
    只见从屋里跑出几今年轻女子,一个是裴婉儿,一个是裴雨,另两人明月却愣住了,一个是她妹妹明珠,一个竟然是如画。
    “你们怎么也在这里?”明月惊讶地问道。
    明珠指了指如画,笑道:“她要来看小莲,我就陪她一同来了。”
    “那你的工具收拾好没有,下午就要搬场了。”
    “早就收拾好了”上次就已经收拾过一次,随时可以走,说不定我还会先搬进去呢!”
    明月在妹妹额头上戳了一下,笑道:“你呀!哪边热闹就肯定少不了你。”
    “姐,外面热呢!快进屋里去。”明珠笑嘻嘻地拉着明月便往屋里走,这时”明月的目光落在了裴婉儿身上,裴婉儿脸一红,连忙施礼道:“拜见王妃!”
    明月上前拉着她的手笑道:“别这么客气了,咱们是表姐妹,一喊王妃不就见生了吗?”
    裴婉儿又低声喊道:“表姐!”
    “这就对了”下午我们要搬新家,你也一起去吧!去看一看。”
    裴婉儿轻轻点了颔首,明月又对裴雨道:“小雨”你也一起去吧!”
    “我要陪嫂子,下次再去吧!”
    这时”屋子里传来小莲的奂音,“是大嫂来了吗?快请进来。”
    明月走进了房间,屋子光线昏暗,门窗紧闭,十分闷热,小莲躺在g榻上,脸sè依旧十分憔悴,满头是汗珠,一名丫鬟坐在一旁,不断地用湿毛巾给她擦拭脸上的汗珠。
    明月不由暗暗一叹,夏天生孩子就是最痛苦,坐月子实在是一种煎熬,她连忙上前坐下,握住小莲的手柔声道:“现在感觉怎么样?”
    “谢谢大嫂,生孩子已经好了,就是坐月子难受,太热了。”
    “没体例,女人都要经历这一关,熬过去就好了。”
    旁边明珠嘟囔道:“我将来就不想生孩子!”
    明月瞪了她一眼道,“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明珠不敢吭声了,裴婉儿在一旁笑道:“虽然坐月子很难受,但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平安降生,我想再大的苦楚也会心甘情愿了。”
    明月暗暗颔首,这个裴婉儿很会说话,妹妹明珠是个小傻瓜,可这个裴婉儿就伶俐很多了。
    这时,门口一名丫鬟禀报导:“王妃娘娘,等一会儿请到曲夫人那里去坐一坐。”
    曲夫人就是裴遵庆的妻子,明月心中有数,便笑道:“等一会儿我就去。”
    小莲知道她有正事,便笑道:“大嫂,你先去吧!”
    “那好吧!你先安心休息,我回头再来看你。”
    明月看了裴婉儿一眼,又叮咛如画几句,便起身去了。
    几名丫鬟婆子领着明月前往,裴遵庆的府宅在裴宽府的隔壁,经过一条长长的夹道,再进一扇小门,便到了裴遵庆府的内宅,目前裴遵庆依然官拜门下shì郎,这几天他在忙碌重建四匦之事,很难看见他在家中,但裴遵庆却一直惦记着孙女婉儿之事,把这件事托给了自己的夫人曲氏。
    裴遵庆已年过七旬,他的原配在十年前便去世,现在的夫人曲氏是后娶的新fù,只有五十余岁,是一个很是精明能干的女人。
    她听说明月到了,曲夫人亲自迎了出来,“不知赵王妃今天会来,没有准备,有失远迎啊!”
    明月在没有嫁李庆安之前,也常来裴府,这个曲夫人她叫做舅祖母,对她一直不错,明月连忙上前挽住她的胳膊笑道:“这样生分,我都快不认识舅祖母了。”
    “你现在是王妃,不克不及再像畴前那样了,咱们礼数不克不及失。”
    两人说着走进了内堂,分宾主坐下,曲夫人命人上了茶,她便笑道:“听说你今天要搬场,怎么会有时间到裴府来?”
    “小莲大哥一早就叮咛我,要我看看小莲,陪她说说话”
    “原来是这样,赵王殿下最近很忙吗?”曲夫人试探着问道。
    “应该很忙,每天早出晚归,听说准备要招募士兵了。”
    明月明白曲夫人的意思,又笑道:“虽然忙归忙,但也不克不及迟误了婉儿的婚事,这件事我会抓紧办,请舅祖母安心。”
    曲夫人要的就是明月的这句许诺,其实唐人娶妾,男人的态度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正房妻子的态度,虽然想娶谁是由男人决定,但能不克不及娶进屋却是正房妻子说了算,娶妾的仪式也很简单,就是新妾向主母敬一杯茶,主母肯接她的茶,那么她就可以进屋了,如果不接,那这个小妾就休想有名份,也进不了房,男人也只能把她安设在外面。
    可如果是中唐官员这样做,那就有丢官的危险,李隆基曾经下旨,禁止官员养别宅fù,也就是禁绝官员在外sī养小三,违令者一概免职。
    这是为了维护唐朝的礼制,呵护大fù的权力,这也是当初李庆安不克不及娶裴婉儿的原因,那时明月还在安西,如果明月不颔首,那裴婉儿就进不了李庆安的门。
    固然,明月承诺只是一方面,曲夫人还关心裴婉儿将来的名份,裴婉儿是裴家的明日女,做妾是万万不成能的,但有嫔妃封爵,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这也是裴家的政治投资。
    曲夫人便委婉问道:“我家老爷还想问一下,婉儿过门后会是什么名份?”
    李庆安现在是按太子的标准来封爵府中内官,除王妃外,那就是良娣和良媛的名份较高了,如果李庆安将来即位,那么良娣和良媛城市是妃子,只不过良娣的名份要靠前一点,好比元妃、贵妃,而良媛只能做惠妃、淑妃、华妃之类,要略低半级。
    可就是这半级,裴家都很看重,这关系到将来裴家的地位,目前李庆安的良娣已经有一个了,据说是李林甫的外甥女,姜家之女,那么良娣的位置还有一个空余,这个位置裴家势在必得。
    一旦李庆安即位,那裴婉儿就是宫中排名第二的嫔妃,如果明月再有什么意外,而裴婉儿又有儿子,那裴婉儿还会登皇后之位,这就是裴家的久远筹算。
    这些明月心中都有数,她心里明白,将来李庆安登基很需要获得裴家的大力支井,所以必须多加笼络裴家才行,关于裴婉儿的名份,她早就考虑好了。
    明月便浅浅一笑道:“婉儿将来的名份是良娣,不知舅祖母以为如何?”
    '  '
第五百三十五章 子仪进京
    第五百三十五章子仪进京
    夜色中,一队数百人的骑兵在宽阔的新官道上疾奔,这里是广袤的关中平原,一条新修的官道笔挺地伸向西方,官道两边,一望无垠的麦田已经开始收割,尽管已是深夜,但麦田里依然可以看见抢收麦子的身影。
    这支骑兵队从忙碌的农人身旁呼啸而过,片刻,便消失在远方,郭子仪骑在一匹神骏的乌骓马上,他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模糊的城廓,终于要抵达长安了。
    郭子仪的心中对自己的命运布满了担忧,就在他抵达庆州之时,正好遇到了政事堂的颁旨官员,命他回朝述职、觐见新帝,郭子仪心里明白,这是李庆安以平和平静县剿匪试探了自己之后,走出的第二步棋,这一次。他们就要真正的讨价还价了,如果谈判破裂,那他郭子仪也就永远难以离开京城了。
    郭子仪暗暗叹了口气,他前方的道路恍如变得模糊起来。
    “加快速度”
    郭子仪低喝一声,狠狠抽一鞭战马,战马再次加快速度,一队人马在黑咕隆咚的世界里疾驰飞奔,当晨光初露,他们看到第一抹淡淡的金光时,长安城雄伟的城墙呈现在他们的面前。
    此时,城门已经开了,郭子仪的骑兵队抵达了金光门,金光门外即是漕渠码头,天刚亮,城门口便挤满了要进城的客商,守城的士兵逐一检查,大多只是问一两句便放进城了,只有形迹可疑的人才会被仔细盘查。
    这时,郭子仪的军队抵达城门口,守城士兵见不是安西军,马上紧张起来,张弓搭箭,关闭城门,警惕地注视着他们。
    一名郭子仪的亲兵校尉上前高声道:“我们是朔方军,郭老将军奉政事堂旨意进京述职。”
    说完,他将政事堂地旨意展开来,一名士兵奔上前查看了印章,便回去禀报了,守城校尉很快便查到了进京放置,果然有郭子仪的进京事项,准许五百随从入京。
    “开城门,放郭将军入京。”
    城门开了,商人们纷繁闪开让路,郭子仪率领五百手下缓缓地驶进了长安城,郭子仪并没有先回自己位于长安亲仁坊的家中,而直接去皇城,向兵部报导,并递交了自己的日程放置。
    半个时辰后,长安内务府便将郭子仪进京的情报送到李庆安的案头,很快,兵部也派人送来了郭子仪的日程放置。
    其实郭子仪从弹筝峡入关中后不久,李庆安便获得了消息,郭子仪的进京既在他的意料之中,但也让感到一些意外。
    之所以在意料之中,是因为郭子仪必须要进京向政事堂述职,同时觐见新帝,否则他就是有拥兵自立之嫌,以郭子仪为人的谨慎,他绝不会轻易冒这个险。
    但郭子仪的神速到京又让李庆安感到意外,政事堂的旨意只离京三天,他便抵京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郭子仪是在路上遇到了前去灵州的颁旨官员。
    郭子仪其实不是获得政事堂的旨意才进京,而是某种变故促使他进京了,李庆安敏锐地推断出,这个促使他进京的变故事件,应该就是泾州剿匪,郭子仪看懂了自己的意图。
    李庆安和郭子仪的较量是一种温和的、间接性的,较量的场地就在关内道,一退一进,一个无声无息退,一个委婉含蓄进,几乎很少能有人看懂他们之间的较量艺术,但作为当事人,李庆安和郭子仪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
    郭子仪虽然退让了,但他并没有认输,他的进京日程表上,并没有零丁造访天下戎马大元帅李庆安的计划,而李庆安的五千军虽然借剿匪的名义进入了关内道,但他也并没有占领关内道,郭子仪的大军随时会卷土重来。
    郭子仪虽然进京神速,但其实不表白他退让了,相反,从他一进京便向兵部递交日程表,这就是郭子仪对他李庆安强硬的挑战,从间接的、温和的,逐渐酿成了面对面的直接抗衡。
    李庆安领教了郭子仪的绵里针手段,他也不由佩服这个老将的韧劲,固然,郭子仪和安禄山不合,也不合于李隆基的仇视,他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就算他不肯意投靠自己,那他也能成为一个盟友,相反,他和郭子仪火拼,却是很多人乐于看到的。
    这时,李庆安忽然想到了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投降的三个条件之一,就是降汉不降曹,今天郭子仪进京,两者是何其之像也。
    .......
    郭子仪进京后的表示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进京后第一个造访之人既不是太后,也不是兵部尚书王缙,更不是李庆安,而右相国裴旻,不过想想大家也能释然,裴旻虽然不是军方高层,但他究竟结果是右相国,百官之首,地位高崇,郭子仪首先造访他也是情理之中。
    裴旻今天正好请假半日没有上朝,他有些感恙,这几天头脑一直昏昏沉沉,今天是实在支持不住了,便请假在家休息,原本是筹算休息一天,但上午他临时获得消息,下午政事堂要讨论四匦的正式运作,所以只能在家休息半日。
    可就是这半日,还偏偏遇到了郭子仪进京来造访他,尽管身体不适,但裴旻还是强打精神在府上的贵客厅接见了郭子仪。
    郭子仪一进客厅便抱拳歉然道:“卑职不知右相国身体不适,鲁莽前来打搅,请相国恕罪”
    裴旻笑着摆了摆手道:“老将军没必要歉疚,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就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