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 >

第491部分

天下-第491部分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接下来两天所产生的事情,都在郭子仪的日程计划之中,郭子仪觐见了新帝和太后,向政事堂正式述职,造访了京中的一些退仕元老,但他始终没有来见李庆安一面,在他日程计划中没有和李庆安会面的放置。
    但李庆安也没有过问郭子仪的任何事情,就恍如郭子仪进京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不过蹊跷之事也同样产生,第二天上午,政事堂任命河西节度府长史崔平被任命为门下shì郎,安西铸钱使刘晏被任命为户部shì郎判度支郎中。
    就在众人以为这是政事堂向李庆安让步之时,另一个更让人感兴趣的消息传出:原本李庆安应在第二天迎娶裴婉儿,正式和裴家联姻,却被李庆安以期待吉日为由,无限期地搁置了,他不说,就没有人知道他的吉日究竟是何时?
    裴府内,宁州太守裴扬向父亲转述了他从亲家中书shì郎卢奂那里获得的消息,裴扬的儿子裴俊即是娶了卢奂之女,卢奂告诉他,他的族兄右相国裴旻率率领政事堂众相国,在郭子仪之事上和李庆安匹敌。
    “父亲,卢shì郎说这件事概况上看似无风无bō,但实际上暗潮jīdàng,李庆安对此事很是恼火,他和裴旻已经翻了脸。”
    “我就知道是他在坏裴家大事!”
    裴遵庆气得狠狠一拍桌子,‘砰!’地一声巨响,桌上的翰墨纸砚也跟着跳起来,他恨得牙根直痒,咬牙切齿道:“这个人自命清高,真以为政事堂的权力至高无上吗?哼!我们裴家早晚会死在他手上。”
    裴扬就是裴婉儿的父亲,他是回京加入伯父裴宽的九九祭。正好遇到了此事,虽然父亲裴遵庆深恨裴旻,但裴扬却在一定水平上赞成裴旻的做法,他对父亲一心只考虑家族利益,不考虑朝廷大局的做法也颇有些不以为然。
    他便劝父亲道:“父亲,裴旻这样做其实也是一定事理,自从李隆基用内阁大学士从宫中发诏,削弱中书门下之权后,相权便一直处于弱势状态,李庆安以军阀的姿态强势入主中原,如果将来他即位,必会更加严厉的***相权,而现在皇帝年幼,正是政事堂重新建立制度之时,如果真等李庆安扫平天下,顺势即位后,那时再来强化相权,恐怕就为时已晚,所以在这紧要关头,裴旻和政事堂决不克不及退让。”
    “你懂个屁!”
    裴遵庆脸胀得通红,直着脖子吼了起来,“什么重建相权,政事堂什么时候掌过军权?他裴旻一介书生,他以为笼络个郭子仪就能和李庆安匹敌吗?他以为所有人都在支持他吗?愚蠢啊!那张筠是什么人,他会支持裴旻?打了这么多年交道,还没有一点教训,张筠是在顺水推舟,把那个蠢货***深渊,他想进深渊也就罢了,却还要连累裴家,连累我的孙女,愚蠢啊!没有见过这么愚蠢之人。”
    “那父亲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裴遵庆重重地叹了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才缓缓对儿子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张筠已经把裴旻出卖了,现在看似平静,但我已经嗅到了狂风雨来临前的先兆,我估计这次裴旻难保了,就算暂时不倒,恐怕他的右相之位也做不久长了。”
    “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裴扬还有些不相信道:“父亲是不是太高看李庆安了?”
    裴遵庆怔怔地看着儿子,他没想到儿子会说出这种话,他想怒却又怒不出来,只得耐着xìng子对儿子道:“你和裴旻一样,骨子里都有世家子弟那种清高自傲的毛病,你们都看不起李庆安,以为他不过是一方军阀,靠军事强势才得今天的地位,你们都太自以为是了,我只告诉你一件事,你可知道为什么崔涣明明被李庆安扳倒了,可后来他为什么又重新入主政事堂?你知道这里面的内幕吗?”
    裴扬眉头一皱道:“难道不是李庆安后来和李亨妥协的结果?”
    “妥协?哼!”
    裴遵庆冷哼了一声道:“如果是李亨的意思,那崔涣后来为什么酿成了相国党,你想过吗?”
    裴扬有些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是......”
    “你明白了吧!其实李庆何在扳倒崔涣后,又sī下笼络了这人,先狠狠教训他,又给他好处,这样就把崔家抓到了自己手中,然后再同意和裴家联姻,将崔、裴两家玩弄于股掌之中,你再想想看,他为什么会突然调崔平入京,出任门下shì郎,崔平是什么人?”
    裴扬忽然反应过来了,崔平是崔寓之子,崔家明日系,因和家族之长崔涣关系欠好,而三年不得祭祖,他脱口而出,“我明白了,李庆安是要让崔平取代崔涣!”
    “你明白了吧!这是什么,这就是帝王之术。”
    “那我们裴家呢?”裴扬惊问道。
    这时,裴遵庆的脸上呈现了一丝难以觉察的喜sè,笑道:“我以为李庆安会调裴冕进京,但他却调了刘晏,这说明他心中已有裴家的人选了。”
    “会不会是裴瑜?”
    裴遵庆瞥了儿子一眼,他摇了摇头,淡淡道:“裴瑜太年轻了,二十年后或许可用,而现在,他需要一个老的、辣的、世故一点的,我儿明白了吗?”
    .......
    郭子仪在京中的各项日程活动终于到了尾声,再过两天他便要回灵州了,这天下午,他忽然接到政事堂的通知,让他来紫宸殿参会,继续商讨迁移军户一事,郭子仪心中大喜,这件事一直就没有结论,今天政事堂应该给他一个回答了。
    他立刻兴冲冲地来到了紫宸殿,商议会堂设置在偏殿内,殿内已经坐了近百名大臣,正五品以上的职官都到了,百官济济一堂,甚至连沈太后也呈现在殿上的帘幕之后。
    郭子仪有点来晚了,有官员引领他坐到一个空位上,郭子仪谦和地向众人点颔首,坐了下来,他正对面即是裴旻,只见他面沉如水,一脸不悦,郭子仪一怔,他这才发现李庆安也在座,他坐在首位,目光中带着一种平淡的笑意。
    裴旻心中十分无奈,原本是今天讨论并通过关内道二万户移民迁灵州一事,但李庆安却终于亮相,由于关内道的大量民众都在介入修建唐直道,并且关内道还有五万户民众要迁徙安西,这些事情都没有完成,如果现在就迁两万户民众北上,势必会影响到唐直道的修建,也会影响到安西的汉化,李庆安便提议,可以原则上同意迁民,但必须要期待唐直道修建结束后才能正式施行,另外,要优先满足安西的移民,也就是说,至少要等三年之后了。
    裴旻明知这是李庆安的缓兵之计,但他也无话可说,究竟结果唐直道和安西移民批准在先,他也只能默默接受了。
    这时,殿内传来一声清脆的钟响,会议开始了,主持今天会议的御史中丞卢奕站起身,先对太后施礼道:“太后,那我们就正式开始了。”
    帘幕后的沈珍珠柔声道:“哀家只是来旁听,其实不干政,各位大臣请继续。”
    卢奕又对李庆安点了颔首,这才朗声道:“今天的会议是由天下戎马大元帅赵王殿下提议而临时召开,商量对中原的战事,下面会议正式开始。”
    听到这句话,郭子仪的头脑中‘嗡!’的一声,不是讨论移民之事,而是讨论对中原作战,这是怎么回事?他向裴旻望去,裴旻苦笑了一声,暗示自己也没有体例。
    这时李庆安站了起来,他拿出一份奏折对众人道:“这是河北道易州太守颜真卿今天早上发来急报,安禄山已招胡兵三十万,连同范阳、卢龙的军力,号称五十万大军,已经在进行最后的备战,安禄山的叛乱将随时爆发,而现在朝廷只有二十万大军,同时还要防御南唐大军北上,这样,抵抗安禄山的叛乱我们将面麟严重的军力不足,为了解决军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了将安禄山堵在河北,我提议朝廷立即出兵中原,收编李亨留在中原十几万军队,我已向太后禀报,太后同意了我的方案。”
    沈珍珠的脸sè有些不自然,其实这种军国大事她无权干涉,但李庆安一定要打出她的旗号,她也无可奈何,便朗声道:“安禄山狼子野心,世人皆知,如果我们守关中不出,那么河东道、河南道都将拱手让给安禄山,那里人口密集,土地肥饶,势必会大大加强安禄山的实力,也给两地的黎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所以哀家赞成赵王殿下的提议,将安禄山堵在河北,呵护天下黎民,政事堂可以表决。”
    这时,张筠第一个举起手,“臣赞臣太后之见,同意赵王殿下的提议。”
    紧接着卢奂和韦滔也举起了手,“赞成!”
    张镐和王缙寻思了片刻,几乎是同时举起了手,这时,政事堂已经五人同意,裴旻和崔涣就算不合意也没有意义了,支持票已经过半,裴旻也点颔首道:“我也支持御敌于外。”
    “好!”
    李庆安接着道:“既然政事堂通过,那作为天下戎马大元帅,我需要进行军事摆设,我将亲自率十万军出潼关前往洛阳,收复河南道,而河东道以北虽有我们的军力,但军力鲜薄,不足以收复河东全境,更不足以抵抗安禄山东侵。”
    说到这,李庆安回头望向郭子仪道:“我提议,郭老将军可兼河东元帅,率朔方大军收复河东,抵抗安禄山东侵!”!。
    '  '
第五百三十七章 裴旻辞职
    偏殿内十分恬静,所有人直到这一刻才明白这次临时会议的关键之处,出兵,出兵才是会议的重点,刚才所有的表决都不过是铺垫,李庆安的真正目的是要郭子仪出兵长驻河东,那样一来,郭子仪在关内道的势力就将被连根拔起,而整个黄河以西都将成为李庆安的势力规模”尽管所有人都明白李庆安调兵的〖真〗实原因,但谁都无话可说,李庆安的调兵完全合情合理,对安禄山不可是安西军的事,朔方军也责无旁贷,这时,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郭子仪,他能顶住李庆安的压力吗?
    郭子仪没有立即回答,他恍如在思索着什么,垂头不语,郭子仪确实没有想到李庆安会用此事举事,偏偏他又无法拒绝,连防御回纥也不是他拒绝的理由,回纥已经远迁漠北,没有唐王朝的支持,回纥很难再恢复昔时的盛勇,再没有退路,郭子仪最后只得缓缓道:“朔方军是唐军,愿听从朝廷的调剂。”,他暗暗叹息一声,在最后一刻,他还是败在李庆安手中了,这时,偏殿内群臣鼓起掌来,他们是为安西军和朔方军联合而鼓掌,这样”就算安禄山真有五十万大军,他们也有军队进行抵抗了。
    右相裴曼心中却是无限沮丧,他也知道这是李庆安的还击,他自己也亲口说过,政事堂只管政务”不管军务,那么兴师动众就是军务”不是政务了”政事堂无法插手,裴曼心中叹息,却又无可奈何,只得站起身道:“既然赵王殿下有出兵河东的计划”那作为政事堂,我们应尽快做出出兵的后勤准备”这件事等一会儿政事堂再召开会议具体商讨一下,那今天的会议就到此结束。”
    “等一下!”李庆安却又站了起来,对众人道:“我还有一件事和大家商议,请大家稍安勿躁!”
    大殿里的百官马上一片窃窃私语”除出兵,李庆安还有什么事?
    李庆安慢慢走到偏殿中间”对众人笑道:“各位,今天把五品目上官员请来,还有一件事情要和大家商议,是关于政事堂的权限。”,偏殿里恬静得连一根针落地都听得见,“政事堂的权限”,这是何等敏感的字眼,李庆安居然在这个时刻提出来了,几名政事堂相国都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李庆安要限制什么权限,只有裴曼脸色发黑,他心里有数,这一定是李庆安要对他下手了。
    李庆安见众人皆一脸惊疑”便又笑道:“各位也不消担忧,我并不是是要限制政事堂的权力,而是要将政事堂的权力合理化,众所周知”最早政事堂的执政事笔并不是是掌握在一相手中”而是以右相为主”众相轮流掌握,但自从李林甫出任右相后,便持久独有了执政事笔,杨国忠继任后”也同样和李林甫一样独有执政事笔”我个人以为这容易造成一人独权”晦气于众相的集体决策,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我就希望大家能共同决定一下此事,执政事笔恢复旧制,由众相轮流执掌。”
    一般而言,执政事笔的规则一般由皇帝来制订,但由于大唐皇帝年幼”李庆安便和李亨定下规则,政事堂的由五品以上大臣来推选”政事堂内部权力架构的改变,也由五品以上官员共同决定。
    今天这百余名官员共聚一殿,正是李庆安要求他们改变政事堂的权力规则。
    李庆安这个提议对政事堂的冲击远远跨越了命郭子仪出兵,这个提议让政事堂的七名成员都震惊异常,执政事笔代表着相权,这就意味着每一个相国都有机会拥有一般朝务的最后批决权,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右相的机会。
    甚至包含张筠的眼睛也亮了起来,尽管他希望能取代裴曼成为右相,但他当他冷静下来,他也知道这个愿望很难实现,他的兄弟张咱跟随李亨南下,李庆安不成能任命他为右相。
    如果右相当不了,那就像李庆安此时的提议,众相国轮流掌执政事笔,那么他也有机会执掌相权。
    张筠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起身道:“昔日太宗皇帝也曾言: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开元盛世由盛转衰,民怨沸腾”积弊深刻,这也是因一人专制所致,大将军提议轮流执政事笔,乃恢复旧制,有利公平”众望所归,我等将全力拥戴。”
    张筠的亮相赢来了大殿内的一片掌声,李庆安点颔首,又道:,“左相之言”可谓代表大大都朝臣的心声,如果决议通过,我再提议,以一旬为限”每相轮流执掌十日“执政事笔”不知诸君以为如何?”,掌声更加激烈了,张镐也笑道:“赵王殿下的建议乃人心所向”我等坚决支持。”
    这时,李庆安又对裴曼微微笑道:“不知右相国以为如何?”
    此时裴曼心如死灰,他万万没有想到李庆安的回击手段是如此强硬,是如此狠辣,令他痛彻由心,他脸色惨白,嘴唇微微颤抖,他刚要说话”忽然眼前一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