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 >

第563部分

天下-第563部分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江阳港的南唐水军日子其实欠好过,李庆安的军队暂时没有理睬他们,他们便一天天煎熬,过一日算一日。
    这天下午,江阳港守军忽然获得情报,北唐军骑兵已经向港口杀来,足有一千余人,他们吓得魂飞魄散,没有半点抵当的意识,纷繁驾船渡江,逃到对岸润州去了。
    李锐率八百团练兵兵不血刃便占领了江阳港,但李抱真占领江阳港只是为了篡夺航船通道,一支由三十艘大船组成的船队很快通过了江阳港,驶入长江,向东驶去。
    李抱真真正要扫清的是海陵县,确切说是海陵县的江心岛:胡逗州。
    海陵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泰州,唐朝时隶属于扬州,管辖面积极大,向东到海边,向存到长江沿岸,都是海陵县的管辖规模,但基本上都是盐田和滩涂,没有什么城镇村落,一条官道也是用于运盐,直达江边。
    在海陵县的江边也有一座码头,即是著名的盐码头,每年数万石盐便从这里上船,沿着长江运往内陆各地,同时向东入海,将盐通过海运运往北方。
    唐朝时的长江口和现在大不相同,从江阴一带便形成了巨大的喇叭口,像现在的启东县、海门县都是大海,还没有形成陆地,今天的南通在那时只是一座江心岛,和现在的崇明岛一般大小,叫做胡逗岛,属于海陵县管辖,胡逗岛以东即是茫茫的大海了。
    盐码头和胡逗岛目前都在李磷的控制之下,大部分驻扎在盐码头”驻扎有五千军队,李磷军不抛却盐码头主要是为了控制盐,盐利是李磷的主要军费来源之六,在李磷难以控制商税的情况下”盐利则快捷便当,每年可以给李磷带来近百万贯的收入因此盐码头对李磷便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李磷的大军已经撤至江南,而唯独在盐码头他依然驻有五千重军,由大将元景曜率领。
    元景曜今年三十五岁,原是扬州大都督府下的一名都尉,世家习武”使一杆一丈五的大铁枪,枪法精奇,在江南一带他所向披靡,除李磷十八岁的儿子李易外,他没有遇到过敌手。
    也是这个原因”元景曜一向十分自负,他对李磷闻安西军到来便逃过长江十分瞧不起,元景曜常敌手下士兵道:“安西军虽然勇烈,但那是在西域,或者中原、河北还能阐扬点威力,但到了江南,他们未必是我们的敌手”曹操八十万军见否,一样被江南水军杀得火烧而逃,汝等切不成长他人志气,堕自己的威风。”
    元景曜虽然骄傲,但他的另一面,在战术上十分谨慎”他的军队,除一千人驻扎在岸上外,其余四千人都扎了水寨,以船为营帐,驻扎在江中,这样一来,如果北唐大军来袭,他进可攻”退可守,甚至还可以随时撤入大江。
    这天下午”元景曜接到标兵禀报,西北标的目的发现一支千人的骑兵,正向码头这边疾驰而来。
    他立刻意识到,这必定是李抱真派军队来围剿自己。
    “他们确实只来了一千骑兵吗?”元景曜问标兵道。
    “回禀将军,没有错,确实只来了一千骑兵。”,元景曜有些动心了,如果对方来了三四千骑兵,或许他还不敢迎战,但对方只来了一千骑兵,他确实有点动心了。
    一名手下军官劝道:“将军,安西军骑兵极强,据说一骑可敌五步兵,对方军队虽不多,但强在精锐,我们的利益在于水战,舍长而取短,兵败之道也!将军,还是防御水寨是上策。”
    元景曜背着手在船舱内踱步,他在考虑如果自己歼灭了这一千骑兵的结果,吴王将士畏惧李庆安久矣,去年安西才一千铁骑杀到高娜,吴王竟望风而逃,手下五万大军兵溃如山倒,令元景曜深感羞辱。
    不容质疑,如果他能击败眼前的一干骑兵,将极大鼓舞吴王大军的士气,他本人也将成为吴王的座上贵宾,和李成式等大将八两半斤。
    元景耀放佛看到了自己的辉煌前景,这时他手下再劝他谨慎从事,元景曜马上感到不耐烦,怒斥道:“兵者,勇也!不战而怯,何以为兵,你被安西杀怕,以为我手下士兵也和你一样怯战吗?”
    另一名军官也劝道:“元将军,属下也以为还是慎重点好,骑兵速度极快,一千骑兵很可能只是他们的先头军队,大队人马或许在后面,请将军三思!”,“对方不过一千骑兵,我以强弩战之,若战不下,再退回水寨不迟!”
    元景曜立功心切,他不听手下的苦劝,下令道:“传令第一到第八营上岸整军,第九和第十营留守水寨,随时接应。”
    元景曜一声令下,四千军队纷繁上岸了,只留下一千军队守水寨,准备随时接应他们上船。
    李抱真在离盐码头还有百里时,便将他的三千骑兵一分为二,命手下郎将郑旭率骑兵两千绕到东面,伺机接应,而他自己只带一千骑兵,直扑盐码头。
    他们速度其实不快,一路之上燃烧盐库,李磷修建的八十座盐库,被他们烧失落了二十几座,时值西风,马上浓烟滚滚,盐码头以西烟尘遮天蔽日,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海盐燃烧所释放的大量有毒气体将整个盐码头都笼罩了,就像化学武器一样,令元景曜的军队呼吸不畅。
    元景曜无奈,只得将军队向北边稍移,摆下了千弩大阵,元景曜手提大铁枪,一马当先,目光中带着一种激动,准备迎战安西骑兵。
    安西军骑兵已经渐渐靠近了元景曜的大军,但李抱真其实不着急进攻,他命令骑兵停步在五百步外,连结一种冲击状态,和敌军坚持。
    这是骑兵经常采取的一种狼群战术,以时间换空间,骑兵知道对方的弓弩厉害,所以其实不着急进攻,而是期待对术士气消退,比及对方熬不住后撤时再猛地策动进攻,这就像狼群一样,或者等待几天几夜,等猎物熬不住逃跑时,才策动追击,甚至用一种无形的压力,让猎物自己解体。
    这其实就是一种意志力的较量,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元景曜显然没有对骑兵的经验,他过早地摆下弓弩阵,以为安西骑兵开娶阵前便会猛地冲杀而来,但他却没想到,安西军其实不进攻,而是与他坚持耗时,他落入了安西军的战术陷阱。
    此时已经是十二月,天黑得很早,一个时辰后,夜幕便渐渐降临了,寒风四起,寒气逼人,四千弩兵冻到手指僵麻,浑身直打颤抖,很多士兵的两条腿已经站不住了。
    但他们却不敢退却,在他们身后,另外两千骑兵已经无声无息地包抄上来,截断了他们的退路,三千骑兵对四千步兵,战斗的结果已经不问可知了。
    就在这时,李铣率领的三十艘大船也赶到了盐码头外,封锁住了水寨的退路。
    元景耀望着黑黑暗,那始终连结着凌烈杀气的安西骑兵,他的军队却开始慢慢地士气解体了,很多士兵都已经举不起沉重的弩箭,纷繁跪坐在地上,绝望的情绪在军中迅速蔓延,也感染进了元景曜的内心,他心中也同样布满了绝望……”,……
    元景曜面临着他一生中最残暴的选择,是投降求生,还是贴一死,来谢吴王的恩义,他心中痛苦万分,难以抉择,!~!
    '  '
第六百一十八章 吴王虎子
    第六百一十八章吴王虎子
    盐码头的坚持最后以元景曜投降而结束了,他不克不及不投降,他可以因为吴王待他的恩重而难以抉择,但他的士兵、他手下的初级军官们却没有任何顾虑,在不投降就死的情况下,他们纷繁选择了保全自己的性命,随着最北面的一队士兵放下武器,举手叫嚷着投降,数千士兵终于解体了。
    他们纷繁放下武器,依照北唐军的指示向北边空地上集中,十而百、百而千,元景曜连声喝止,没有任何效果,当他拔刀杀了两人后,反而激起了更大规模的投降浪潮,羊群效应被迅速放大了,一人放下武器,带解缆边三四人放下武器,四千人投降了三千六百余人,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元景曜环顾左右,只剩下不到四百人,大势已去,只得长叹一声,下令道:“放下武器,投降!”
    最后四百士兵放下了武器,但北唐军依然一动不动,连结着最高的战备状态,稍有消息便将随时杀出。
    连略有不服气的元景曜也不克不及不暗叹安西军坚如磐石般意志了,竟然冷静到了这个水平,连士兵全部投降了,他们都视而不见,这一战,他败得心服口服,除非他抛却盐码头逃跑,否则不管他在地上还是在水上,他都必败无疑。
    元景曜脱去战袍,赤着上身,命人将自己捆绑了,跪在军前,大喊道:“罪将元景曜,愿意归降!”
    远远地,李抱真听见了喊声,他的唇角这才冷冷地迸出了两个字:“受降!”
    前后北唐骑兵缓缓向元景曜的降军靠拢了,四千余人跪在地上,一队队骑兵冷冰冰的马蹄从他们身边踏过,将这四千余人和地上武器分隔开,随即四千降卒按百人一队进行列队,有几名投降士兵被发现仍然藏有短刃,立刻被北唐骑兵毫不留情刺死.....
    寒风凛冽,夜色深沉,一队队投降士兵被带走了,消失在夜幕之中,元景曜跪在地上,上身已被冻成了青紫色,瑟瑟颤栗,他低着头,一言不发。
    李抱真缓缓催马来到他身边,凝视着他,片刻,才缓缓问道:“你若投降,你留在丹阳的家人如何?”
    “吴王不敢杀人寒将心。”
    “若是吴王之子要杀你家眷呢?”
    元景曜心中一阵悲鸣,他忘记了吴王之子李易,吴王心慈手软,不会对叛逃将领的家眷下狠手,但吴王之子襄城王李易却心狠手毒,杀人不眨眼,自己投降,恐怕家人难保了。
    他一咬牙道:“家人若不保,卑贱将再娶再生。”
    “哼!”李抱真冷笑一声,道:“我不会接受你的投降,我会宣布你为战俘,事后将你释放,至于你家人能不克不及保住,你向上天祈祷吧!”
    不等元景曜说话,李抱真一挥手道:“带走!”
    几名士兵将元景曜押了下去,这时,旁边一名军官低声道:“李将军,听说这元景曜善于水战,正是我军需要的人才,为何不消他?”
    李抱真摇摇头道:“此子是东吴重将李成式的妻妹,李璘必定不会杀她,他妻子在李璘手中,李璘对他又一直恩重,从此番他投降即可以看出,他是最后迫不得已才投降,一旦用他领水军,他一定会重新投靠回去,使我们损失惨痛,坏了大将军的南征大计,所以决不克不及用他。”
    “那为何不杀了他?”
    “暂时不克不及杀他,杀他会寒了其他南唐将领的投降之心。”
    “李将军高见!”
    众将纷繁竖大拇指赞扬,李抱真笑了笑,用剑一指远处的水寨问道:“水寨可有消息?”
    正好一名士兵跑来禀报导:“禀报将军,水寨官兵愿意投降,请将军收录!”
    “命他们放下武器上岸,可以接受投降。”
    很快,在一片猎猎的火光中,一队队士兵举着手,下船投降了,这时,一艘小船靠岸,扬州司马李铣上了岸,走上前对李抱真施礼笑道:“恭喜李将军兵不血刃,篡夺盐码头。”
    李抱真回礼笑道:“不知胡逗岛那边驻兵情况怎么?”
    “我刚才已经问过,胡逗岛原本有两千驻兵,但现在已全部撤走,只剩下几百户渔民,岛上并没有一人驻兵。”
    “很好,我想请李司马上岛再仔细探查一番,事关重大,请李司马莫要推辞。”
    “李将军有令,我安敢不从,我这就连夜上岛,盐港后事也可交由我措置,李将军请返回江都。”
    “那一切就奉求李司马了!”
    李抱真率军押解战俘返回江都,李铣命五百人看守盐港,自己率三百人过江向胡逗岛而去。
    ......
    三天后,由于与港盐失去了联系,江南的军队立刻意识到,盐港的元景曜军失事了,江南的气氛渐渐地变得紧张起来,吴王李璘下达命令,命令浙东、浙西的军队向长江沿岸集结,两千艘战船,十二万大军摆设在江宁以西的江面上,近百名细作扮成往来商贾,混入江北,刺探江北情报。
    李璘的新吴王府位于苏州,但他的临时行营此时却在润州丹徒县,在长江岸边,是一片密密麻麻的营帐群,在营帐中间有一顶镶有金丝的巨大羊毛帐篷,这里即是李璘的王帐了。
    和历史上一样,李璘的割据并没有获得处所官府的支持,他曾有意试探在江南即位的可能,造出天降瑞兆、圣人将出的舆论,但却遭到了杭州太守韩滉、苏州太守李希言、常州太守韦黄裳、润州太守阎敬之等数十名处所重臣的一致否决,李璘迫不得已,只得以臣弟的身份向南唐李亨臣服,被李亨加封为淮南道、江南东道观察使,扬州大都督、东路军大元帅。
    尽管李璘得不到处所官府支持,但他还是利用当初李隆基给他的盐铁权,垄断了江淮一带的盐田,利用贩盐获取滚滚暴利,又利用盐利招兵买马、打造战船,尽取扬州军库兵甲,短短一年半时间,便招募到一支十余万人的大军,随即李璘杀死了否决他最厉害的润州太守阎敬之,篡夺朝廷贮存在润州的两百万石漕粮,江左尽骇,至少无人再敢公开矛盾他。
    此时在大帐中,李璘忧心忡忡地背着手来回踱步,他心中忧虑到了极点,其实不但仅是因为盐港失守、江阳失守,并且他接到了消息,扬州城在大量招募士兵,集结船只,李庆安要做什么?李璘有一种预感,极可能是李庆安要对他下手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他该怎么办?
    大帐内站着李璘的一些心腹谋士,他的私人幕僚李白坐在帐下,李白负责给李璘起草命令,凡李璘下达的命令,都是由李白负责记录,并加以润色发出,李白已效力一年,颇得李璘的尊敬,并且他对李璘的很多建言,李璘的也能听进七分,至少态度很是恭敬,常对人说,太白之语,乃金玉良言也!
    这就让李白很有一种成绩感,他求仕十几年,总想能阐扬自己胸中理想,但李隆基只把他当着一个名人供奉,而不给他半分施展才调的机会,最终还赐金归乡,将他赶出京城,使他遭到了极大的挫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