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行 >

第173部分

宋行-第173部分

小说: 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过是第一场,接下来还有更激烈的战斗。
    *************************************
    开封,禁中,延禧宫精舍。
    周朝失计,莫如东迁。
    宫灯全点亮了,屋中纤毫毕露,没有关门,灯光从屋子中射出,投射在外面的雪地上,竟带着一丝红色。
    如果不是屋中亮如白昼,张叔夜还真不敢相信,前面盘膝坐在蒲团上的这个形容憔悴的,满脸皱纹的年轻人就是当今大宋天赵桓。
    他脸上带着病态的潮红,身上也穿得异常的单薄,额角还有一滴汗珠在闪烁。
    “张卿,进城已经两日,身上的伤可已好完全了。”皇帝的声音听起来有些萎靡。
    张叔夜听到这话,感动得眼眶发红,忙跪在地上:“多谢陛下挂念,都是皮外伤,不要紧的。”
    “那就好,那就好。”皇帝叹息一声,以手虚扶:“国难当头,朕困座愁城,等了这许多日,也只盼到你的救兵。”
    “臣无能,三万邓州兵损失殆尽,无颜见陛下。”
    “不怪你,不怪你,北奴凶狡。就算是朕的第一虎将也被他们围在太原脱身不得。”皇帝有些伤感:“当初朕若能留杨爱卿在身边就好了。对了,张卿家,朕听人说你这两天都在四下巡视,东京……可守得住?”
    “难。”张叔夜站起身来,小声说:“城上士卒成天闹饷,士气不振,怕是不成了。”
    皇帝:“我也知道那群人不可靠,至于军饷,朕的府库中还有一百万匹绸缎,准备都发下去犒赏守城的将士。”
    “这样估计也不成。”
    “怎么说?”
    张叔夜:“城中秩序混乱,如果府库一开,只怕会引人哄抢。不用金人进城,我们自己先要乱了。”
    “原来这样,想不到城中秩序竟然混乱成这种模样!”皇帝手中握着一枚虎符,目光游离地看着张叔夜,良久,才下决心似地说:“张卿,朕拟将整个京城的防务都托付于你。大厦将倾,国之将亡,需要你一肩将这个重担挑起来。”
    张叔夜叹息一声,缓缓道:“陛下,微臣所率三万劲旅已经丧尽,孤身一人入京,手头无兵无粮。臣威望不够,不能统领京畿六万健儿。”
    说着话,张叔夜心中突然有些忧伤。邓州兵的覆灭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过,就算是自身一人入京,对城中抗战将士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只不知道两个儿子现在怎么样了,是否也从乱军中逃出生天。这也是他心中唯一的牵挂。
    进城之后,他受到了城中军民英雄般的欢迎,并受到了皇帝的褒奖。
    到他这个年纪,高官厚禄已经不重要了,对于皇帝所赐下的财物他也不放在心上。
    可是,若让他领衔京城防务却是万万不可。倒不是他能力不足,作为一个老于军旅的将军,现在的他的确是主持东京
    不二人选。
    可是,在感念皇帝厚恩的同时,张叔夜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干这件吃力不讨好,并有帮倒忙的可能。
    首先,京城守军成分复杂,天子脚下,这些浮浪子弟一个个都有自己的门路,牵了藤带着叶,自己不过是一个外官,根本指挥不动他们。而且,这次他的部队全丢在了城外,光杆司令一个,就算做了亲征行营总官,也不过是一个摆设。
    与其坐在上面无所事事,还不如让给有能力的人。
    其次,最麻烦的是,皇帝已经下达了解散各路勤王军马的诏书。现在的东京孤立无援,与其在这里无望地死守,还不如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来。
    见张叔夜拒绝。了这一任命,很奇怪的是,蒲团上的皇帝反而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飞快地将虎符塞进袖中,皱了皱眉头:“若卿不愿主持京畿防务,谁可担任其职?”
    张叔夜叹息一声:“国。事烂至此,已无力回天了,若老种在,或还能守住京城。现在金人围城不紧,陛下正应集中兵力突围迁都,以做权宜之计,将来再徐图恢复。”
    皇帝的面。色难看起来,他直愣愣地盯着张叔夜。
    张叔夜没察觉到皇帝的表情已经。变得古怪,依旧侃侃而谈:“陛下应该抓紧时间,若等金人包围圈合拢,将是一个万劫不复的局面。北奴凶残,一旦落入他们手中,纵使做奴隶也不可得。按说,陛下迁都去关中正好。可是现在,北奴偏师在郑州,那里自然是去不得的。不如南下荆襄……”
    。“住口!”
    突然,一声大喝,皇。帝一挥衣袖从蒲团上站起来,声色俱厉地呵斥道:“狂悖!”
    “苏大学士有云:周朝失。计,莫如东迁。当年,周平王就是将京城从镐京迁往洛邑,以至失去对诸侯国的控制,到春秋之时,天子形同虚设。张叔夜,你也想让我大宋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吗?”
    张叔夜被皇帝这么一声呵斥,吓得连忙跪下,大声道:“陛下,自世祖艺祖以来,我大宋有祖宗家法在,权柄皆握于天子之手,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极严,断不会出现诸侯割据的。”
    “真的吗?”皇帝面容扭曲。
    “臣敢肯定。”张叔夜亢声回答。
    “你肯定又有什么用?”皇帝恨恨地说:“朕只要前脚离开东京,后脚就有人起兵作乱,朕清楚得很。迁都,迁都,亏你张叔夜想得出来,又是受了谁的指使?朕今日当死守社稷,绝不逃避了!”
    面色苍白的皇帝抬头看了看东。东面正是太上皇帝所居住的宁德官,他已经可以肯定,只要自己离开开封,那个老头子立即就会登基称帝。
    难道,这个张叔夜是他派过来的说客,特意来赚朕的?
    想到这里,他满目精光地看着跪在地上的这个老将军。
    ……
    张叔夜不敢答话,他背心里全是汗水,忙磕头道:“臣,惶恐。”
    “哈哈,你才不惶恐呢,你心里明镜似的。”皇帝一声冷笑:“这个亲征行营总管,你不当,朕还让孙傅兼着。退下!”
    “臣……臣……”张叔夜眼睛一热,委屈的眼泪一颗颗落到地上。
    “退下!”皇帝厉声大喝。
    一个内侍走来,扶起张叔夜,小声地说:“张大人,陛下累了。”
    看着张叔夜萧索的背影,那个太监心中难过,忙将一张热毛巾递过皇帝:“陛下内热很重,还是早些安歇吧。”
    皇帝伸出手来,接过毛巾擦了擦额角的汗水,狠狠地骂了一声:“张叔夜可恶,该杀!”
    那个太监看到皇帝那一双细长的手臂上全是紫红色斑点,心中一痛,这是典型的水银中毒啊!
    宋朝皇帝都信奉道教,从太上道君皇开始,皇室中人都喜欢炼丹服药。最近一段日子,皇帝心情抑郁,生活上也没什么节制,精力遍有些不足。特意让方士们炼了一炉仙丹,用雪水为引,早晚各服一次。
    大概是因为吃得猛了些,皇帝的性子也变得有些狂燥。
    接过毛巾,太监小声说:“禀告陛下,同知枢秘院事孙傅正在朝房候见,说是找到了击退金兵的办法。”
    “什么!”皇帝惊喜地大叫一声,“快传他来见朕。”
    居无何,孙傅激动地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张诗稿,递了过去:“陛下,请看。”
    “这是……”
    孙傅朗声念道:“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郭、杨、刘三人都是仙家人物,若能助我大宋,何愁北奴不灭?”
    所谓“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本是丘浚所做的《感事诗》中的一句。
    丘浚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文人,好老庄。这句诗的意思是这四个人都仙人,都有极高明的道法。
    孙傅虽然是开封城防的军事主官,却是个草包,完全不懂军事。他在看到这首诗时,灵机一动,心到,若是能将这四个仙人请来,开封不就得救了吗?
    也算他运气,居然找到了一个名字叫郭京的的道人,便迫不及待地向皇帝引荐:“陛下不妨抽时间见他一面,他现在就在朝堂候着。”
    皇帝虽然深信道教,可也觉得这事有些不靠谱。他犹豫片刻,问:“此郭京真是那个彼郭京吗,不见不见。”
    孙傅忙到:“此人倒有些神通,臣也是试过才敢确定的。依臣看来,这人是真的仙人。”
    “仙人……怎么会混迹与街市?”
    “禀陛下,说起这个郭京还真有段故事。他原先是龙卫军的一个副都头,第一次开封之围时因为受伤,没有去汲县。等伤好后,杨将军又去了相州,就勾留在了东京。本却也是个平凡人物,可因缘聚会,竟然得了神仙指点,得了道了。”
    “原来是杨华的人,倒可以一见。”皇帝有些心动。
    ****************************
    PS:继续求月票!
    谢谢支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百三十章 充满梦幻色彩的北宋之夜
     更新时间:2009…9…18 17:15:34 本章字数:8825
    皇帝这么说,孙傅脸上明显得浮现出一丝得色,好象'大人肯定的孩子。
    倒是皇帝赵桓身边的那个内侍神色踌躇,低声道:“官家,您身为一国之君,接见一个游方道士,是不是于礼制不合?”
    官家是北宋民间对皇帝的称呼,带着一丝亲热。实际上,在正式场合,作为臣子的大多以陛下相称。这个太监能够当着皇帝的面喊他官家,想来是赵桓的贴身心腹。
    孙傅见太监出言反对,心中有些恼火,加重语气:“陛下,开封局面一日数变,耽搁不得啊!”
    皇帝犹豫片刻,“恩,长夜漫漫,见见也无妨。”
    “官家……”。太监不为人知地叹息一声,无奈地说:“那我就去传他见驾。”
    “不忙,既然要见的是。仙人,容朕换上道袍。”皇帝自言自语地笑道:“否则等下见了郭仙长,朕一身官服,礼数上不好讲究。”
    “官家…。…”
    “更衣吧。这座精舍也要布置。一下,方能显出朕的一片诚心。”
    很快,宽大的精舍就布置成。了一座道场,神坛上方赫然挂着明黄锦缎玄色镶边的横幅,上面写着“九天感应通微显化真人降世显身赠万世太平安康退魔罗天大”。神坛两边是氤氲的香烟,皇帝头梳道髻,戴着香草冠,身穿宽大道袍,朗声道:“恭迎仙人降世!”
    门开了,。一个瘦长的道人长身而入,手持拂尘,微微颔首,“贫道见过陛下。”
    皇帝忙。凝神看过去。却见这人生得面红齿白。一道剑眉下有着一双亮得怕人地眼睛。再看他那一把柔和黑亮地长须。瀑布一样垂到胸口。再配合上那一件洁白地绣满道德经文地袍子。当真是仙风道骨。不染半点人间烟火。
    正是郭京。
    皇帝一见。就觉得这人像是个神仙。不敢怠慢。忙道:“听说你以前是龙卫军副都头。却缘何得了仙人地点化?”
    “回陛下地话。”郭京清纯而不带半分杂质地嗓音响起:“贫道以前本是一个军汉。受伤之后。双腿烂。已能见到白骨。贫道家贫。无钱医治。只能躺在街上等死。就在今年三月地时候。眼见着就要断气。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道人……”
    皇帝一个激灵。忙问:“什么道人。长什么样子地?”
    “那日贫道已濒临弥留。神思恍惚。也看不清楚。只记得那人也长着一把大胡子。身材伟壮。身上地青色道袍很是宽大。走起路来就像那传说中地青鸟一般。说起话来。一口浓重地蜀音。见了贫道就大笑道。‘郭京啊郭京。尘世间地滋味如何。子瞻看你来了!’。”
    “啊,东坡居士!”皇帝脱口惊叫。
    “陛下,东坡居士是信佛的。”皇帝身边的那个内侍看郭京很不顺眼,出言提醒。
    皇帝皱了一下眉头,道:“住口,当年张胡大师侍奉太上道君皇帝时,神游昆仑玉虚宫,就曾经见到东坡居士。佛本是老子化胡而成,佛道本为一体。”
    张胡本名张虚白,当初很得太上道君皇帝的信任,当时赵桓同他有过接触,也是张道人的崇拜者之一。
    皇帝着急地看着郭京:“你说下去。”
    郭京忙回道:“东坡居士又道‘这次下凡本是来接你上天享福的,无奈,未来东京城和皇帝有难,还需麻烦你一遭’,说完话,他就伸出一根手指往贫道的腿上一点。说来也奇怪,贫道的两条腿本烂得可以看到白骨,可被他一点,立即长出肉来。临走的时候,东坡居士还传了贫道一套六丁六甲道法,说是可以助陛下打退北奴。”
    “这又是什么道法?”
    “自然是呼风唤雨,撒豆成兵。”郭京见皇帝有些怀疑,“陛下若不信,可当场实验,且看贫道的仙法。”
    “好,看看也好。”
    “端盆热水来。”
    待到一盆热气腾腾的开水端来,郭京口中念了一通谁也听不懂的经文,喝了一口茶水,对着那盆水一喷。
    奇迹出现了,却见那盆清澈见底的开水突然边得殷红如血,并急速地旋转起来。
    “啊!”
    皇帝吓了一大跳,连退了几步,还没等他站定。盆中又有了变化,只见,盆中那一片艳红中突然有一点扩散开来,从红色的水底浮起一颗种子。
    郭京念经书的声音更大,须臾,一声暴喝:“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手指猛地朝那颗种子上一点。
    那颗种子在水中一颤,突然爆开,一朵洁白的莲花悠悠开放。
    精舍中寂静无声,所有的人都被这一幕震撼了。
    皇帝痴痴地站在那盆血水前,只觉得毛骨悚然。
    在未登大宝之前,他在诸皇子中是行事最低调的一个,一直都默默侍奉父皇,装出一副对皇位不感兴趣的模样。太上道君皇帝本是一个笃信道教之人,赵桓跟随父皇二十多年,为讨好他,也跟着打坐修炼。这么多年下来,不说走火入魔,至少他是对所谓的道法和神仙之说早信了个十成。此刻,看到这神妙的一幕,早激动得浑身哆嗦,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不但皇帝和孙傅激动得浑身乱抖,连先前那个出言反对的太监也被吓得说不出话来。
    “
    真神人呀!”皇帝满面潮红,大叫:“还请仙长救救T7宋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