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风秦楚 >

第147部分

大风秦楚-第147部分

小说: 大风秦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韩谈一走,徐延龄立即对青城长公主进言道:“老臣尚有一事未说,那就是老臣怕赵高带赵成前往斋宫,单韩二人,不是他的对手。”
    “老将军何不早说?”
    “我只怕此二人,尚若有一人心存不轨,老臣深恐对不住长公主,更怕对不住大秦江山社稷。”
    青城一听此言,深受感动,知老将军用心慎密。她略一思索,遂决定自己连夜潜入咸阳斋宫,在那里,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搏杀。
    待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青城长公主遂准备待夜深之后,潜入咸阳。在这准备夜行之际,想到这两天的变故,想到父皇,想到这风雨飘摇的大秦江山社稷,青城心中升起了一种伤感。虽然父皇一向待自己不薄,但亲生父母之惨死,却是她拂之不去的心结。有些事平日并不彰显,但一旦有了徵候,就会顽强地生长出来。今天,就是这样,想到父皇对自己的不信任,想到亲生父母死于秦人的攻战,想到胡亥对自己的逼迫(如今他已去了)及这十几年来,在宫中的所见所闻。对朝廷的暴政,她一直不敢苟同,也曾力谏过父皇,正是因为这,才得罪了父皇,以至被幽禁。如今天下事起,她也知道,这是朝廷的暴政所至。可奇怪的是,自己竟然还是站在了……。想到这里,她为自己竟会有这样的思想而大吃一惊,“我怎能这样想呢?现在,子婴不是已经继承了大统吗?说不定他乃是一个开明君主。再说,我青城身为皇族,受朝廷恩惠,如要弃大秦而去,也应不是今日,应是自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日,就应弃之。宕至今日,岂不令天下人耻笑?耻笑我乃怯懦之人,更者,耻笑我欲趁朝廷之危局,岂不终是私心?而这,怎是我青城的所作所为?
    青城对自己哂笑了一下,遂不再去思量,乃一心一意地去思虑该怎样去对付即将到来的擅变,而面容严峻起来。
    她的军队和南军一起统一在徐延龄手下,随时准备开拔。约定,斋宫那边,举烟为号,只要一见到斋宫烟起,徐老将军即兵进咸阳,控制朝廷,安抚天下。现在,她改装为一校尉,一年青英俊的校尉,趁着夜色,一骑绝尘而去。
    “姑母!”公子婴一见到青城大长公主,忙从斋堂庭阶上迎将下来,一把抓住,泪流如倾,青城亦很伤感。公子婴一见姑母如此英雄豪杰,原本并不踏实的心终于镇定下来。单膺白和韩谈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为朝廷有大长公主这样睿智无畏的人而庆幸。
    此后的事,果不出徐延龄之所料。斋戒期满之日,赵高果然催逼公子婴前往咸阳宫,公子婴称疾不往。赵高大怒,带领赵成和众多侍卫前往斋宫去催逼公子婴。到了斋宫,他命侍卫立即将斋宫控制起来,自己则带着赵成和几个侍卫直入斋堂。只见公子婴端坐在斋堂上,左右侍立着单膺白和韩谈。他稍感吃惊,但他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陛下何故不到朝廷上去接受百官的朝拜?这是国事,岂是儿戏?”
    没想到,公子婴并没有一点惧怕,反而训斥道:“侍中单膺白、常侍韩谈言中丞相谋反,我正欲问之于中丞相?”
    赵高一听此言,便知有变,但他见只是单膺白和韩谈,遂定下心来,冷冷一笑,说:“吾正欲问之于陛下耶,此二人才是反贼,请陛下准臣将此二贼拿下。”
    “中丞相,难道朕还不知道谁是反贼吗?”
    “那就容不得陛下了,赵成,还不将此二贼拿下!”
    随着赵高这一声令下,赵成正欲上前。这时,只见斋堂后屏风处转出一英俊的年青校尉来。赵高、赵成一见,认出是青城,实在是惊惧不已,知道大事不好。但箭已在弦上,就没有了后退之路,所有的路都已被截断了,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赵成即刻挥剑指挥众亲卫扑向公子婴,自己则来战青城大长公主。
    青城大长公主不慌不忙,只用剑一撩,就把赵成杀来之剑撩向了一边。这时,单膺白和韩谈已扑向赵高。公子婴则发出号令,众伏兵一拥而出,将那几个亲卫团团围住。说时迟,那时快,单膺白和韩谈早已二剑齐下,杀赵高于阶前(实为车裂),那几个亲卫也已被杀死。公子婴忙命单膺白、韩谈持赵高首级于宫门外,招抚赵高带来的众侍卫。众侍卫见到赵高首级,知道大势已去,遂投降的投降,逃散的逃散。
    青城大长公主敌住赵成,二人同为廷臣,青城对赵成的印象不坏。赵成对青城则一直持防范态度,但表面上还是恭恭敬敬的。但今日二人,一为朝廷,一为篡逆,自然是水火不容。赵成之剑,既狠又准,就象其人,尤其是那一手绝杀“击喉口”,矫若游龙,剑剑均指青城大长公主的喉口。但青城乃是“二分仪”级剑士,岂赵成所能伤及?几次凶狠的劈杀,刺、扎、撩、剪,点、豁、抹、钩,均被青城化解。别说是赵成,即使是当年上古师再世,或哈婆婆尸后莅临,也不是青城的对手。青城那一手剑,看看不起眼,也没什么独特之处,却是堂堂正正。只见她不慌不忙,这不慌不忙就是一种从容,就是一种大气,令人看了直逼心底,这才是天下无敌之剑。她轻易地化解了赵成的前几招,见赵成的攻势已缓,随即出剑。那剑仿佛从流水中穿出,这正是剑道之至境——变无形象,后发先至。剑已到,赵成躲避不及,忙用救命之崩剑,却已中了一剑,倒了下去。他支撑着,微微翘起上身,惨淡一笑,说道:“事不济矣,公主果然好剑法,赵某能死在公主之剑下,死无憾矣。”说完,遂自刎而死。
    青城大长公主立即喝住众人齐下之剑,说:“不必加辱!”
    赵成本是真剑士,只因有了赵高这样的兄长,才落得如此下场。青城对他并无恶感,今为王事,不得不诛杀之。同类相惜,颇有不忍,遂命“厚葬之”。
    公子婴立即带领众卫士,在青城大长公主的护卫下,进入咸阳宫,接受百官的朝拜,是为秦三世。
    这时,黄均的北军却反叛了,与徐延龄的南军对垒于兰池宫下。
    当黄均看见徐延龄的南军兵临兰池宫时,知道事情有变,好在有备在先(黄均已凭藉兰池宫来据守),并无慌乱。这个时候,天下的大势谁人不知?整个北军都知朝廷将终,正在谋求出路,遂愿听命于他。他一方面与沛公刘邦的先锋龙应奎联系,一方面在兰池宫固守,以静待动。
    青城大长公主不得不前往兰池,她想对黄均晓之以理,既往不咎。她更不想使南军和北军这两支军队进入对垒,使如今这一处于分崩离析的极度微弱的朝廷丧失掉最后的一线希望。
二卷、六、火烧咸阳
            六、火烧咸阳
    众所周知,要想说服人,不能晓之以理,而要晓之以利。然而如今,利在何方?整个大秦皇朝已是忽喇喇地似大厦将倾,青城大长公主如何不知道?只是身为朝廷大长公主,身负道义,为名所累,不得不为之而已。所以在兰池宫下,她如何能说服得了黄均?黄均又怎不明白,他既身为中尉,位居九卿,天下大势他了然于胸。知道朝廷将终,不是青城大长公主一人可以挽回得了的,何况他又是赵高一党,怎会听从青城大长公主的劝言?反而在兰池宫城池下,劝说青城明智。这样战斗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南军在青城、徐延龄的指挥下,猛烈攻城。而北军据守兰池宫,垒石擂木纷纷,顽强抵抗。
    黄均一面指挥军队抗拒着南军的进攻,一面派人与沛公刘邦联络。青城、徐延龄累攻不得下。此时,项羽的军队已过渑池,兵锋直指曹阳。沛公刘邦的先锋龙应奎,正在猛攻蓝田,似有摧枯拉朽之势,整个南军军心震动。青城因蓝田吃紧,本想还军,这时,黄均的北军反因归降了刘邦,军心大振,采取了攻势。又被青城、徐延龄一举击退。这拉锯般地战斗,一拖就进行了一月有余。
    这时,龙应奎军已攻下蓝田,向灞上挺进。
    青城大长公主、徐延龄怕失去根基,腹背受敌,不得不猛攻兰池,想还军灞上。
    但被黄均识破。东南那边,龙应奎的军队已攻占灞上。黄均闻此,下令大开城门,乘势掩杀。好在徐延龄老将军身经百战,临危不乱,采取步步为营,交替掩护的战术,才没有让整支军队溃散。他们本想退守咸阳,但被黄均的北军截断了通路,只得渡过渭水,朝章台宫退去。咸阳城遂被龙应奎和黄均的军队包围。
    青城失去了与秦三世的联系。
    孤城一座的咸阳城,原本就没有外廓城,如何能组织得起有效的抵抗?何况大势已去,人心思乱。沛公刘邦的军队迅速占领全城,在龙应奎、黄均等叛将带领下,直抵咸阳宫城。
    刘邦来到咸阳,此人相貌堂堂,高鼻龙颜,美髯须,目光炯炯,温文儒雅,自有天子之威仪。他命龙应奎、黄均率军渡渭水,占领渭南,进攻章台宫。另命郦食其、陆贾进咸阳宫,敦促秦王嬴子婴投降。秦皇朝的大势已去,秦王嬴子婴遂自用丝涤系着脖颈,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跪降于积道亭旁。至此,大秦皇朝灭亡。
    青城、徐延龄与龙应奎、黄均激战数阵,不胜,退据上林苑阿房宫。
    刘邦的军队纪律严明,攻下咸阳城后,他听从张良、樊哙的劝告,将咸阳宫中的重宝财物府库、图书密府封存,优待秦废王子婴,自己的军队依然还驻于灞上。他废除了秦皇朝的苛酷法令,减轻赋税徭役,安抚人心,秋毫无犯,得到了关中秦民的拥戴。
    诸侯盟长项羽,闻报沛公刘邦已经攻下咸阳,又在函谷关设重兵欲阻他西进,大怒,命当阳君英布击之,下函谷关,驻军于戏水西的鸿门。此时,项羽拥兵四十余万,沛公刘邦军十万,在鸿门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斗智斗勇的历史壮剧。在这幕鸿门晏的历史壮剧中,项羽失去了一次一举夺取天下的机会。鸿门晏后,项羽进入咸阳。项羽这人,身高八尺有余,铁塔一般,环眼虎须,气概非凡。且性格率直暴躁,又刚愎自用,在政治上染上了时俗,重本性,不屑于权谋,一心只想衣锦东归。他进入咸阳后,怒暴秦无道,遂杀死秦废王子婴,火烧其宫室、图书密府。又下令屠杀秦廷臣属,纵兵劫掠,以泄其愤。但形势很快就失控了,一时间咸阳城里腥风血雨,火光冲天。
    火从咸阳宫区烧起,先撩舒起一缕黄碣色的烟柱。这烟柱飘向高空,在高空扩散,很快就转淡了,仿佛这是一种信号。紧接着一团团漆黑的烟团翻滚着、愤怒着冲腾而起,似一个个巨大的拳头,一撩,又舒散了,又有更多的黑色巨拳补充进去。这墨一样的浓烟开始只是一处,然后,整个咸阳宫区都升起了同样的烟柱。这些烟柱融汇、交织,汇成一片,向天空漫延开,遮天蔽日,使得晴朗的天空和本是阳光普照的大地一片昏暗。在这浓烟中,太阳就象一个变幻无常的园盘,或是一个掩着不忍猝看这悲惨人间的脸。此后,雍门宫、廷尉府也在坼裂,整个丰镐大道达官贵人的府邸都燃烧起来了。
    到处都是握着剑,惩罚秦故旧官吏抄没他们的家产举着火把纵火的楚兵。
    行动一旦产生,就不会再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这惩罚一旦脱缰,就从秦故官宦人家向两边的民房漫延。开始还在驻足观望惊魂未定的咸阳市民,一见这阵势,顿时慌乱起来,才知大祸降临到自己头上。他们慌不择路地跑回自己的家中,将凡是能拿得动的家具和财物拖出,堆得满大街都是。到处都是食案、匮箱、屏风、床榻以及薰炉、被褥、灯具、温炉……,这严重的阻塞了街道。骑马纵火的楚兵愤怒了,他们开始不分青红皂白,有些特手贱的,不管黔首百姓的苦苦哀求和咒骂,竟纵火烧起民房来了。绝望的黔首百姓詈骂着、哀求着、哭叫着、阻止着,都不管用。这样,就发生了冲突,行动很快就失控,劫掠开始了。
    凡是金银珠宝、细软钱财,比如上金、玉石、文杯、青瓷以及绫罗绸缎,妆奁宝鉴……,见着就抢。劫掠不成,就举剑。惹得恼了,将手中的火把,往满街的杂物堆里一扔,哈哈地大笑,看那火熊熊燃烧起来。“杀千刀的啊!”“这些楚蛮子,丧尽天良啊!”人们号叫着。到了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什么也保不住了,纷纷拣些可以拿得走的细软财物开始了奔逃。到处都是扶老携幼,呼儿唤女的人流,这人流漫无目的的向东或向西流去。
    现在不是一片火了,而是到处都在燃烧。火光、浓烟,从这一条街漫延到那一条街,遮天蔽日,令人窒息。有些老弱病残倒了下去。有些地段,连劫掠的楚兵也无法停留,在烈火和浓烟的面前,他们只得止步,退出。但他们那闪烁着火光的脸却立即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人们惊慌失措,开始不分方向的各自逃命。有一股向东,但东面内史府烧红了天,那时的街道本就不宽,火与火烧在一起,封住了整条街,这阻止了他们。他们又拥向西,象一群没头的苍蝇,向咸阳市流去。
    咸阳市本是商贾云集之地,是个封闭的场所,市廛邸舍,百物齐备。劫掠从一开始就在这里开始了,很快就变成了屠杀。逃得命出来的人们和从丰镐大道上转过来的人们汇成一处,向西陵路拥去,他们想从那里转武胜街过横桥逃到渭南去。他们转进了一条曲折小巷,后面的房屋就被楚兵点燃了,这迫使他们赶快向前。又转了一个弯,这时,才发现前面已是一片火海,那里是再也走不过去了,只得又返身退回。但是这时他们身后被楚兵点着了的房子,已经熊熊燃烧起来了。这火喷着火舌浓烟,从两边夹持着小巷,这数百逃命的人惊骇住了,全没了主意。这一迟疑,却再也没有了机会。突然,那墙壁,象爆炸一般,被烈火冲倒,很快就连成了片。人们只发出了一片叫喊,纷纷朝巷内避去,又拥了回来,再也无路可走。他们绝望地叫着,被浓烟呛着,咳嗽着,什么也看不见。炽热的火向他们扑来。不一会儿,那愤怒绝望的声音就平息了下去(好在生命是这样脆弱)。只有火的噼叭声和廊柱、房屋的倒蹋声,只有这燃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