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红楼春梦 >

第49部分

红楼春梦-第49部分

小说: 红楼春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L酱合映常压┕墓臃指⒆用牵档溃骸澳忝谴厝ネ姘铡!蹦套友净访潜愫遄潘窍茸曰厝ァU饫镏谌艘灿腥搅降皆爸兴嬉庾咦撸葱┣锷
有些懒散的,只在缀锦阁中闲话。或是拿出随身镜盒匀脂扑粉。
等到傍晚,大家揭起蜘蛛盒细看,少的只网了一两丝,也有网不成形的。只宝琴的像个八角,李纨的像冰纹,探春的像方胜,宝钗的像个如意,那兰香的刚好网成了一朵兰花,花心花瓣都有。众人都道:“到底是仙女临凡,比众不同的。”李纨吩咐丫环们把这些蜘蛛放在青棵上,别伤了他。大家在帘前看了一回兰花,探春道:“刚才人多了,兰花的香一点闻不见。此刻才香出来。”邢岫烟道:“兰花本是好静的,所以比作君子。”
薛宝琴道:“常言说的春兰秋菊,咱们起过菊社,何不再起个兰社呢?”宝钗道:“若起兰花社,再编出问兰、簪兰、兰影、兰梦各种题目,不但牵强,也决做不好。”李纨邀大家同至藕香榭坐席。那时候荷花开过,还有新开的晚荷,三朵两朵的隐在绿云堆里,更显得亭亭有致。大家传筹行酒,流连至初更方散。
巧姐不及出城,只得在平儿处住下。平儿和他说凤姐此番托梦,如何追恨既往,如何悬念目前。巧姐听得伤心,直哭了一夜。
贾琏那晚正在城外请吏部的人,打点选缺之事。他早就捐复了同知,又加捐花样,本来可以望选的。只因贾珍托他看家,所以并没去投供。这回听说贾蓉要回来了,便想趁此打点出去。
贾兰虽是吏部堂官,到了选缺,还在司官、经承们手里。这几天拜了两个司官,又和经承们在像姑下处宴会,就为此事。那天因夜晚了,不得赶进城来。第二天方得与巧姐见面,问知巧姐家庭和睦,也替他喜欢。又劝他姑爷捐个京官,出来历练。
巧姐笑道:“他也捐了个中书科,可那会做官哪,别叫他出来打嘴了。”
又过了两天,贾蓉从南阳来到。贾蔷先得了信,通知贾琏同在宁府等候。听说蓉哥儿到了,便一同迎了出去。只见贾蓉满面风尘,见着贾琏连忙请安道:“二叔这回多受累了。我父亲本要替您想法子过班的,您一定不要,侄儿好好的买个丫头孝敬二叔罢。”贾琏笑道:“我两头跑跑算什么!倒亏得你蔷兄弟一直在这里钉着,他和龄官那件事,你早点替他办了罢。”
贾蓉道:“这事早就该办的。我和我父亲说了,已经打发人带了款子替他办去了。蔷兄弟怎么谢我呢?”说罢,瞅着贾蔷一笑。贾蔷谢了贾蓉,又拜谢贾琏。贾琏笑道:“我只替你们传传话,也值得一谢么!”
琏蔷二人又陪着贾蓉进去见尤氏,尤氏自是欢喜。说道:“你去了几年,官是升了,脸上可改了样儿了。”贾蓉道:“脸上比先瘦些,身子倒还结实。”尤氏道:“若不是我尽着写信催你,你爷还不放你回来呢!家里现放着两三个世职,你媳妇还没添养,这不是一件要紧的事么?”又问姨娘们到那里可好,又细问贾珍的起居和襄南的情形,说了好一会儿,方同琏蔷二人退下。那贾蓉在营里受了几年辛苦,回到家中,自见舒服。却只歇了几天,又要赶到滦阳去。不知为的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上一页  
第三十一回 直报怨赵伦犯秋宪 德胜才贾政领冬官
话说贾蓉在家里歇了几天,便赶到滦阳行在。原来滦阳距畿辅甚近,本有个避暑行宫。在先朝的时候,每逢夏秋之交,便在那里驻跸。一则便于秋季行猎,二则借此和各部落藩王都见见面,这些年久不举行了。此时,海内升平,国家兴盛,皇上想要效法祖宗,这年七月中旬,便行幸滦阳,贾政、贾兰都在随扈之列。那里各衙门全是支搭帐棚,贾蓉到了,先往工部帐棚见过贾政,然后去寻贾兰。弟兄相见,谈到那回在南昌衙门里把酒夜话,只隔了不到两年,又换了一番气象。那晚上即在吏部帐棚借祝次日入朝,递进膳牌,皇上念贾珍定乱功高,即时命贾蓉进见。问了许多军务上的情形,当面慰劳一番。又下了旨意,命他仍充御前侍卫三品龙禁尉。正赶上皇上要进围场,那些大小龙禁尉都骑着锦鞍骏马,前引后随,贾蓉也在其内,还有许多扈从御营和部落藩长。走过乌泰山,那山只不过百十丈高,皇上降旨,发下白鹰翎的御箭,给这些护驾人们每人一枝,说道:“谁能射过山头,射得最高的有赏。”一般健儿武士各逞技能,有几个射过山头的,只贾蓉射得最高。皇上大喜,分别给赏。另赏给贾蓉二品冠服,当下就命内臣们替他换上,还说道:“他是将门之子,出过仗立过功的,你们那赶得上呢!”
原来射过山头的都是几个部落名王,却被贾蓉将他们压倒,故有此番恩旨。谢恩下来,同列无不妒羡。到合围之时,扈卫将尉都随驾打生,贾蓉射倒了两只獐子、四五只鹿。贾兰虽是文臣,因在军机,也扈从行幄,在御前也射中了两只鹿。皇上降旨道:“你们衙门的状元前辈,只射了小小的獐子,先皇帝还有御制诗奖他,你这又比他强了。”就把射中的獐鹿赏给他们,又另赏贾兰白玉烟壶、平金蟒缎,兄弟二人又都谢了恩。
等到围散,同至工部帐棚回明了贾政。贾政向来不轻易夸奖子弟,只说道:“蓉儿是见过仗的,胜过他们也不足为奇。兰儿只那年在东府里练过几天靶子,也只算碰着的罢了。”一时又细问襄南情形,贾蓉略为说了。又问贾兰这两天有无重要政令,祖孙三人正说着话,小厮们摆上饭来。贾政吩咐添上匙箸,留他们同吃。
一时饭罢。贾蓉贾兰见贾政有些倦意,正要退下,只见吏部堂役,俗名叫堂小马的,来此回道:“有本部司员求见大人。”
贾兰忙回至自己帐棚,小厮们呈上大红单片,写的一行小字是‘本部员外郎甄宝玉’。那甄宝玉如何到了吏部呢?他原是捐纳员外郎,上年中了进士,殿试朝考名次不高,因此请归原班,掣分到部。贾兰仍待以长亲之礼,甄宝玉却自居属员,各尽其道。此时,贾兰见了名片,忙叫快请。小厮们引他进来,宾主就坐。甄宝玉从靴页中取出七八件奏稿,请贾兰一一画了,然后说些闲话。贾兰说起部中积弊太深,全由书办舞文图利,要想把胥吏首先裁去。甄宝玉道:“胥吏用事,由于司官不懂例案,堂官又专画黑稿,一切听其播弄。为今之计,只要将历来例案彻底清理一番,有用的留下,重复或两歧的一概删掉。此后去繁就简,教司官们容易了解,堂官上头再加一番考核,书办虽狡,无从上下其手,裁不裁又有什么关系呢?”
贾兰道:“姨丈所见甚卓,只是各司里留心部务的眼下却也不多。”甄宝玉道:“岂但不肯留心,他们舞起弊来,比书办还要利害呢。前几天在部里值日,收到江淮节度使一件来文,说是分发知县某某履历上叙的,是由江淮保案得官。本省查明原案,并无其人,因此咨部质问。左堂见了,命功司检案呈阅。
原来司里把那批保案,硬加上一个附片,列保了许多人,朦混核准上去。到该行知原省的时候,却把附片掖起,以为万无一失的。不料,这位偏偏分到原省,就闹穿了。”贾兰惊讶道:“这样大案子,怎么我会不知道?”甄宝玉道:“这是京衙门接到的,大人随扈在此,所以不曾见着。将来各堂总要和您商量的。”贾兰道:“那功司印君姓赵的是那里人?”甄宝玉道:“他就是赵全的少君,名叫赵伦。”贾兰道:“这又麻烦了,那赵全抄过我们的家产,此次把他儿子办重了,人家要说我挟仇下石;若办轻了,如此重案,上头能答应么?只怕连我们都要担处分呢。”甄宝玉道:“大人未免过虑,圣人也只说以直报怨。只要秉公办去,何恤那些浮言呢??贾兰又和他说了一回闲话。甄宝玉又谈起选司新出个员外缺,求贾兰栽培。贾兰因他是原班即补,也答应了。一时内监们送来赏赐物件,又另赏奶茶饽饽,贾兰吩咐小厮们照例开赏。甄宝玉便告辞自去。
次日,贾兰至贾政处请安,提起赵伦之事。贾政道:“这个罪名办起来恐怕不轻,决非杖流可了。你们别幸灾乐祸,应该拿他做个鉴戒。那赵堂官轰轰烈烈的时候,那想到有今日呢?”过一两日,刚好有便人回京,贾政于家信中将此事写上,也是儆戒大家的意思。
此时,荣国府中正忙着过中秋节,李纨、宝钗、平儿每天都在议事厅上料理帐帖,掂对节礼节赏,还有许多琐务。宝钗抽着空,仍旧教蕙哥儿识字念书,园子里桂花芙蓉开得正盛,也无心玩赏。那天正在厅上理事,王夫人打发丫头来吩咐道:“今儿是姨太太的生日,太太说请两位二奶奶去。就说太太身上不大好,本要亲自来的。”宝钗、平儿二人站起答应了。那丫头走后,宝钗笑道:“今儿那是我***生日,连太太也记错了,到底是上了岁数。”平儿道:“太太那会记错,往年姨太太生日,太太没有不亲自去的,多半是那丫头说错了。我仿佛记得舅太太的生日就在这两天,咱们回头上去再问问罢。”
李纨道:“这些丫头们口齿伶俐的真少。从先你们屋里有个小红,倒是好记性,我听他回凤奶奶的话,什么舅奶奶、姑奶奶的,说了一大套,一点儿也没有说错。怎么这些时总没见他了?”平儿道:“我们奶奶很喜欢那小红,那年奶奶过去,我见他手不大稳,就打发出去了。听说他爹妈给他择配,也是个好好人家,他看不上那男的,整天家吵吵闹闹的。到底跟邻近一个坏小子逃走,被他卖在班子里了。”宝钗诧异道:“他不是林之孝的女儿么?难道林之孝夫妇就豁出去听他堕落?”
平儿道:“他爹妈那豁得出去哟!四处找到了也没找着。还是后廊子的芸儿出去闲逛,碰着了他,定要留芸儿住下,因为芸儿开销不出,和老鸨子争吵,被堆子里抓去,这才闹出来了。如今他爹妈把小红赎出来。他死活要嫁芸儿。林之孝嫌芸儿不上进,还没有说定呢。”李纨道:“那么聪明伶俐,偏又犯了桃花命,怪可惜了的!”平儿道:“他妈那么老实,我们奶奶常说他是锯了嘴的葫芦,会养出这么一个浪蹄子,也不知是什么冤孽?”宝钗道:“你劝林之孝家的把他给了芸儿就算了,管他上进不上进呢。若不然,也安静不了!”正说着,秋纹进来道:“二奶奶的饭摆在那里?”宝钗道:“我们都在这里吃,你去吩咐柳嫂子一起送了来罢。”秋纹去了一会,饭菜方才送到,碧月、莺儿等赶着摆上,大家吃了。李纨自回稻香村去。
宝钗平儿便同至王夫人处问明了,果然是王子腾夫人的生日,各自回房打扮一番,带了莺儿、丰儿。小厮们将车拉至内仪门,候他们坐上,才驾起驯骡。李贵、焙茗等骑马跟随,莺儿、丰儿另坐了小车,风驰电掣的去了。那里也传了一班小戏,宝钗、平儿听了几出,坐过晚席,至初更方回。
宝钗见了王夫人,回至怡红院,蕙哥儿正靠着小几子上和奶子丫头们摆七巧图玩。宝钗瞧见了,便道:“什么时候了,还不哄他去睡。”碧痕道:“哥儿说的,要等奶奶家来才睡呢。”
奶子道:“奶奶看我们哥儿,这么点大就懂得这些道理,将来大了,还不是赛过他哥哥么!”宝钗换了家常衣服,抱着哥儿哄他说笑一回,然且安歇。
到了中秋节,贾府仍照着老规矩,自有一番庆贺。却因贾政贾兰都不在家,老姐妹们人又少,大有鼓不起兴致,只在荣禧堂摆个家宴,王夫人领着众人拜了月,便团圆入席,比往年却添了李纨和梅氏母子,连蕙茝弟兄都算上,也坐得满满一桌。
坐到半席,哥儿们都困了,由奶子们哄着去睡。王夫人本不喜饮,坐得乏了,也先自出席歪着。一时席散,李纨、宝钗、湘云同回大观园去。
出了上房院子,只见月光如水,庭阶明澈,便叫丫环们息了提灯,慢慢的闲步赏月。走到园门口,听得值班媳妇在屋里咭咭呱呱说得起劲。宝钗是个有心眼的,悄悄的叫大家放轻脚步,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只听一个人说道:“从先都说那镇山太岁厉害,那晓得这几个巡海夜叉比他来得更凶,如今连一分一毫都要算尽算绝,真叫咱们吃西北风了!”好像是钱荣媳妇的口音。又有一个人说道:“他们开口闭口总说是老祖宗手里的规矩,那老祖宗是什么时候?数到现在,至少也有一二百年了。家里外头的情形和从前都不一样,还按着老辙儿走,那里行得去呢!”像是郑好时媳妇的口音。又听钱荣媳妇道:“别的不必说,单就银钱上说,从先一两银子换多少大个钱,如今只换多少钱?那些物价也跟着长高了,还按老价钱买东西,人家肯赔着本卖么?”接着又是郑好时媳妇说道:“我最恨得是姓吴的姓林的,不拘大小事都要把合着,任什么人也不能出头说话。在这里就挨到白毛,也没有上进的路。别说当了大军机,就是当了皇上,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李纨听到这里,拉了宝钗一把,道:“咱们走罢,听那些不相干的话做什么。”
一路走入园中,月亮更好,满地下花阴树影,就像水晶池子里浮着许多荇藻。三人便在沁芳亭坐下,一同玩赏。湘云道:“如此好月,你们尽着去听闲话,岂不傻气!”李纨笑道:“自来当家人是个骂档子,凤丫头挨够了,如今该轮着我们。这也是免不了的。”宝钗道:“既当家,就得拚着挨骂。他们嫌那老规矩,要想改动也非止一人一事,我耳朵里都装满了。固然老规矩也有不合时的,可是从祖宗手里行到如今,不大出毛玻咱们看了几天的家,希利花拉都改了,一定要落不是的。”
李纨道:“落不是还是小事,祖宗手里定的规矩其中都有深意,我们聪明才力那赶得上老辈。改好了不过如此,万一改糟了,上了他们的圈套,还不定出什么乱子呢!”宝钗道:“你所见更深远了。他们总说人家不是这样,要知道咱们这样人家,那能和那些暴发户比呢?还是慎重为妥。”
湘云道:“我是只谈风月的,可恨三丫头今儿要开诗社,明儿要开诗社,姑爷一回来,只躲在家里,连这儿也不大来了。他那样洒脱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