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战争风云 >

第1部分

战争风云-第1部分

小说: 战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风云》


作者前言

《战争风云》是小说,书中关于亨利一家的人物和事迹纯属虚构。但小说中有关战争的史实是确凿的;统计数字是可靠的;那些大人物的言行要不是根据史实,便是根据可靠的记载。象这样范围的工作不可能没有错误,但作者希望读者们能看出,他是在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宏伟的图景。

阿尔明·冯·隆的军事著作《失去了的世界帝国》,当然从头到尾都属虚构。但是,冯·隆将军的书提供了作为对立面的德国人的内行看法,它作为一种自身言之成理的军事文学,在它特殊范围内有其可靠性。

机械化的武装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象是一朵盛开的花朵,今天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诅咒。我们要摆脱这个诅咒,就先要懂得它怎样开始落到我们头上,以及善良的人们怎样为它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目前还正在付出这个代价。《战争风云》的主题和宗旨,可以在法国犹太作家朱里安·班达①的几句话里找到:如果世上确有和平存在,那么这种和平并不是基于害怕战争,而是基于热爱和平。它不是行动上的限制,而是思想上的成熟。在这个意义上说,最渺小的作家可以为和平作出贡献,而最有力量的法庭却无能为力。

①朱里安·班达(1867—1956),犹太裔法国作家,主要写哲学著作。

第01章

维克多·亨利中校乘出租汽车从宪法路海军大楼回家;三月里阴暗的暴风雨天气,和他当时的心境十分相象。今天下午在作战计划处的斗室里,他从上级嘴里听到一个很意外的消息,据他这个老于世故的人估计,这样一来他的锦绣前程可能就此葬送。现在他不得不跟他妻子商量,马上作出决定;然而,他对她的见解又毫无信心。

罗达·亨利虽已四十五岁,却依旧是个非常漂亮的女人,只是她太会唠叨,这给她的判断力罩上一层阴影。在她丈夫看来,她的这个缺点很难原谅。她并不是糊里糊涂嫁给他的。在求婚进行得白热化的当儿,他们俩曾开诚布公地讨论过军人生活。罗达·格罗佛当时声称,所有的缺点——长时间的别离,缺乏真正的住所和正常的家庭生活,根据制度一点一

点慢慢地往上爬,见了地位略高的人的妻子必须卑躬屈节——所有这些不利条件,都不会使她不安,因为她爱他,因为海军是一种光荣职业。她这些话都是在一九一五年说的,那时世界大战正在进行,军装在闪闪发光。现在是一九三九年,她早已把那些话忘得一干二净了。

他曾经警告过她,往上爬是困难的。维克多·亨利不是海军家庭出身。顺着滑溜的前程之梯往上爬的时候,在每一个梯级上都有海军上将的儿子和孙子挤他。然而在海军中每一个熟悉帕格·亨利的人,都说他有前途。直到目前为止,他一直在稳步上升。

他读高中的时候,曾写给众议员一封信,使他得以进海军学院,这封信很能说明他的性格,所以引证如下。他很早就显示出他的品格。

亲爱的先生:

我从高中一年级开始,曾先后写给您三封信,向您报告我在索诺马郡中学的学业成绩,您也很客气地写给我三封回信,所以我希望您还记得我的名字,也还记得我想进海军学院的雄心壮志。

现在我高中快毕业了。写出自己的全部优良成绩,看起来仿佛有点不够虚心,不过我明白您一定能体谅我这样做的苦心。今年我是橄榄球校队队长,打后卫,同时我也参加了拳击队。

我已被选入亚里斯塔学会。数学、历史和几门自然科学,我都是奖金候选人。我的英语和外国语(德语)分数没有这么高。可是我是校里小小的俄语俱乐部干事。俱乐部里的九个会员虽然是本地居民,但他们的祖先都是很久以前俄国沙皇让他们定居在罗斯要塞的。我最好的朋友在俱乐部里,因此我也参加了,学习一点俄语。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想说明我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低下的。

我的终生目标是做一个美国海军军官为国效劳。我不能清楚说明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的家庭背景中并没有人干航海这一行。我父亲是伐水杉木的工程师。我一向不喜欢伐木,却始终对轮船和大炮感兴趣。我往往特地到旧金山和圣地亚哥去观看停泊在那里的军舰。我用自己的私蓄买了二十几本关于海上工程学和海战的书,进行研究。

我知道您这里只有一个名额,而在我们这个区里,申请的人一定很多。要是您发现有人比我更够条件,那么我就去报名参加海军,让自己从行伍出身。然而,为了让您考虑我的要求,我曾作了认真的努力,我深信我是问心无愧的。

非常尊敬您的学生

维克多·亨利

一九一○年五月五日

五年以后,亨利用同样直截了当的方式赢得了他的妻子,虽然她身材比他高出两英寸,虽然她有钱的父母认为亨利配不上她:他只是个从加利福尼亚州来的矮胖的海军士官生,橄榄球队后卫,没有家产,没有门第。他追求罗达的时候,倒是曾经把那浸透灵魂的个人野心撇在一边,显示出无比的柔情、幽默、体贴和潇洒的风度。一、两个月以后,罗达简直无法从嘴里吐出“不”字。世俗的细节如身材的高矮等,早已不放在她眼里了。

然而,从长远看,一个美丽的女子老得低头看自己的丈夫,那总不是什么好事。一些高个儿男人觉得这样的一对儿未免有点滑稽,会想方设法勾引她。罗达虽说是个非常规矩的女人,在这一点上禁不住要心旌飘摇——只是不到发生麻烦的程度——有时甚至还腼腆地有意挑逗人。亨利是个出名冷酷无情的铁汉子,使那些看上他妻子的男人见了寒心,不敢贸然下手。他也真有驾驭罗达的本领。尽管如此,这个身材上的缺陷却使他们夫妻经常发生龃龉。

笼罩在这对夫妻上的真正阴影是亨利中校怪罗达言而无信,把他们婚前的谅解一古脑儿丢在脑后。她倒是尽了一个海军妻子的本份,可是她抱怨得太多、太响、太没有道理。每到一个她不喜欢的地方,譬如说马尼拉,她就会一连几个月唠叨个没完没了。她不管到哪里,总要埋怨一通,不是天气太热,就是天气太冷,或是天气下雨,或是天气太干燥,或是讨厌用人、出租汽车司机、商店售货员、女裁缝、理发师,等等。听罗达·亨利每天那么喋喋不休,就仿佛她的生活是一场搏斗,天天得跟办事效率太低的世界和恶劣的天气拚个你死我活。这只是女人们的老生常谈,一点也不足为奇。但夫妻间的交往主要是谈话而不是性爱。亨利最讨厌无病呻吟。他越来越多地用沉默作答。它可以盖住声音。

另一方面,罗达有两方面使他满意,他认为一个做妻子的就应该这样:既是妖艳的女人,又是能干的主妇。他们结婚这么多年,她很少有使他不动心的时候。而这些年来,他们也搬过不知多少次家,每到一个地方,罗达总能把住室或公寓布置得舒舒服服的,有滚烫的咖啡和可口的食物,房间总是打扫得很干净,床铺总是叠得很整齐,花瓶里总是插着鲜花。她也有一些迷人的小手段,在她兴致好的时候能变得非常可爱,非常讨人喜欢。维克多·亨利接触的妇女虽然不多,但他知道她们大多数是爱好虚荣、一天到晚叽叽呱呱的邋遢货,不象罗达那样也有好的一面来补偿缺点。他坚定不移的看法是∶罗达尽管有缺点,但如果拿她跟一般妻子相比,他真可以说娶了个好妻子。这是毫无问题的。

可是在忙碌了一天以后回家的路上,他总是无法预料他会遇到什么样的罗达,是可爱的罗达呢,还是唠叨的罗达。在一个象今天这样的紧要关头,她兴致的好坏将起很重要的作用。遇到她兴致不好,她的判断是粗暴的,往往也是愚蠢的。

他一踏进家门,就听见她在装有暖气的玻璃廊子上唱歌,这廊子通向客室,晚饭前,他们通常先在这里喝一杯。他看见她正在插花,拿了一束水仙往那只在马尼拉买的深红色花瓶里放。她身上穿着一件淡褐色绸衣,腰上束着一条大银扣的黑皮带。她的一头黑发烫成波浪式,披在耳朵后面。在一九三九年,这是一种连中年妇女都喜爱的发式。她那欢迎他的目光里充满爱意和欢乐。看见她这样,他心里马上好过多了;他一辈子都有这样的感觉。

“哦,瞧你。你干吗不预先告诉我一声基普·托莱佛要来?他送来这些花,幸亏还打来一个电话。我象个打杂女工似的,在屋里忙了好半天啦。”罗达随便闲谈的时候,声调高亢,象一般神气的华盛顿妇女那样。她的声音很好听,略略带点沙嗄,她这些轻轻吐出来的字句,往往给她的说的话加重了语气,并给人以富于才华的幻觉。“他说他可能稍微迟到一会儿。咱们先喝一小杯,帕格,好不好?调酒的家什都在那儿。我都快渴死啦。”

亨利走到有轮子的酒吧旁边,开始调马提尼酒。”我叫基普顺便进来坐一会儿,好跟他谈谈。这不是一次社交性拜访。”

“哦?要不要我回避呢?”她朝他微微一笑,笑得很可爱。

“不,不。”

“好极了。我喜欢基普。嘿,刚才我听到他的声音,真是大吃一惊。我满以为他还在柏林呢。”

“他已经调离了。”

“他也是这样告诉我的。谁接他的职务,你知道吗?”

“还没人接他。先由空军武官助理暂代。”维克多·亨利递给她一杯鸡尾酒。他一屁股坐在一把棕色的柳条圈椅上,两只脚搁在绒脚垫上,呷着酒,心情又阴暗起来。

罗达对她丈夫的沉默寡言已经习以为常。她早已一眼看出他的不佳心境。维克多·亨利平时总是把腰板挺得笔直,除非是在痛苦和紧张的时刻。那时候他就会弯腰屈背,好象还在踢橄榄球似的。刚才他进屋的时候就驼着背,就连这会儿坐在圈椅上搁起了脚,他的背仍有点儿驼。直溜的黑发搭拉在他的前额上。他虽已四十九岁,头上却几乎没有一根白头发,他身上的黑色运动裤、棕色运动服和红色蝴蝶领结适合于比他更年轻的人。这是他的小小虚荣心,只要不穿军装,总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很年轻。他的强健的体格帮了他的忙,使他看上去不觉得刺眼。罗达从他发青的棕色眼睛周围的皱纹上看出,他已经很疲倦,而且心事重重。可能是长年累月在海上瞭望的结果吧,亨利的眼眶周围总有一道道象是因笑而起的皱纹。陌生人见了,会误以为他是个和蔼可亲的人。

“还有酒吗?”他终于说。她给他倒了一杯酒。

“谢谢。喂,我忽然想起,我曾写过一份关于战列舰的备忘录,你知道这件事吗?”

“哦,我知道。是不是有反应了?我知道你一直很关心。”

“他们今天把我叫到海军作战部长的办公室去了。”

“老天爷,去见普瑞柏尔吗?”

“普瑞柏尔本人。自从好些年前在‘加利福尼亚号’上跟他分手以后,一直没有见过他。他发胖了。”

亨利把他跟海军作战部长谈话的经过告诉了她。罗达的脸上露出严厉、阴郁、困惑的神色。“哦,我明白了。你是因为这个才叫基普来的。”

“一点不错。你对我去当武官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你何时有过选择的权利?”

“他给我的印象仿佛我可以选择。我要是不接受这个工作,下一次也许能到一艘战列舰上去当副舰长。”

“天哪,帕格,这才象话!”

“你喜欢我回到海上去?”

“我喜欢?我的意见什么时候起过作用?”

“不管怎样,我要听听你到底喜欢哪一样。”

罗达迟疑了一下,乜斜着眼打量着他。“呃——我自然喜欢到德国去。对我来说,这比你乘了‘新墨西哥号’之类的军舰在夏威夷周围巡逻,而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家里要有趣得多。德国是全欧洲最可爱的国家。人民都那么友好。德语曾经是我的主要外国语,你知道,可那是不知多少年前的事了。”

“不错,我知道,”维克多·亨利说,皱起眉头微微一笑,回家以后他还是头一次露出笑容。“你的德语学得很好。”他

回想起他们新婚度蜜月时怎样一起朗诵海涅的爱情诗的情景。

罗达含情脉脉地斜瞟了他一眼。“呃,都取决于你。我的意思是说,要是你非离开华盛顿不可的话——我揣摩那些纳粹分子都有点儿丑恶和可笑。不过曼琪·纳德逊到德国参加过奥林匹克运动会。她一直说,那地方依旧好得很,物价便宜,用他们给你的旅游马克可以买不少东西。”

“不错,咱们毫无疑问可以好好乐一阵。问题是,罗达,这样一来,会不会把我的前途完全给葬送了。接连两任岸上职务,你明白,尤其在这个阶段——”

“哦,帕格,你会取得四条杠杠的。我知道你会的。到时候,你也会当上战列舰指挥官的。天哪,你有那么多奖旗,还有那么好的鉴定书——帕格、也许海军作战部长的意见是对的?说不定那儿会爆发战争。到那时候你的工作就重要了,对不对?”

“那是无稽之谈。”帕格站起来拿了块干酪吃。“他说总统现在要求把最棒的人安插在柏林当武官。好吧,就算相信这一点。他还说,这不会影响我的前途。这话我就没法相信。评选委员会在你的履历上首先注意的——现在这样,将来也会这样——是你在海上服役的时间多长。”

“帕格,你断定基普不在这儿吃晚饭?吃的东西有的是。华伦要到纽约去了。”

“不,基普要到德国大使馆参加招待会。真见鬼,华伦怎么又要到纽约去了?他回家才三天。”

“问他吧,”罗达说。

前门砰的一声,跟着是快而坚定的脚步声,无疑是华伦来了。他走进廊子,一只手里拿着两个壁球拍挥了一下,向他们打招呼。“嘿。”

他身穿一套灰色运动衫裤,因为刚打完球,晒得黑黑的瘦削的脸上容光焕发,头发有点蓬乱,薄薄的嘴里斜叼着一支烟卷,看上去完全是那种不受家庭约束、大学一毕业就从父母的生活中消失的孩子。帕格到现在仍旧有点纳闷:华伦吃船上那种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