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战争风云 >

第90部分

战争风云-第90部分

小说: 战争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教堂,唱圣诗,传递关于海军妻子不安于室的流言蜚语。当帕格没能得到一个海上指挥职务而回到作战计划处时,她显然很失望。但他们又过起以前那样的日常生活来,帕格也忙得顾不及去怎么担心罗达那一直也不平衡的情绪了。

有时听到孩子们的消息,间或使他们接近一下。拜伦那封关于他在里斯本匆忙结婚、写得潦潦草草的信使他们大为震惊。这件事他们交谈了好几天。先是着急、苦恼、相互宽慰,最后只好安于接受这个事实。华伦送来的照例是好消息。他的妻子正要回华盛顿来分娩,他已经提升为中尉了。

三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帕格满五十岁了。他在教堂里挨着他妻子坐着,倾听唱诗班唱着“圣哉,圣哉,圣哉”,尽量想摆脱那种认为一生中的好机会都错过了的感觉。他计算着自己的幸福:他妻子仍然很漂亮,还颇懂情趣;如果她有什么不足之处,哪个女人没有呢?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海军军官,女儿经济上也已经独立了,而且很聪明。也许他在事业上遇到了挫折,但他还是在一个职位上做着有益的工作。他实在没什么可抱怨的。

罗达坐在他身旁,主要在想:自从她丈夫从海外归来,不久就要第一次和巴穆·柯比面对面地会晤了。

罗达举行宴会的那个晚上,暴风雪把首都堵塞了。七点一刻光景,她的客人们——包括柯比,零零落落地都到了,掸着身上的雪,跺着脚上的雪。可是宴会仍没能开始。帕格还踪迹不明。

特拉西巷这所小巧精致、带家具的房子是从一位拥有百万家资的单身汉(如今是驻巴西的大使)手里租到的。这时罗达正在那窄小的、热气腾腾的厨房里作最后的检查,看到一切都准备得很妥善:汤是热的,鸭子很嫩,蔬菜正开着锅,厨师正在为了到时候不开饭而发着脾气。经过走廊时她对着穿衣镜皱了皱眉头,整理了一下发式,然后赶快又去招待客人们了。罗达穿的是一件非常合她身腰的银色礼服。她面色红润,眼睛带着亢奋,闪闪发光。在起居室里,柯比和帕米拉·塔茨伯利正坐在大躺椅上交谈,梅德琳和杰妮丝在一个角落里交头接耳。在燃着木柴的壁炉前面,埃里斯特·塔茨伯利和勃纳—沃克勋爵正跟新近当选的拉古秋参议员和他妻子分别坐在两张相对的长椅上闲聊。宴会的客人是杂凑起来的。但是既然这不过是为“援英募集运动”义演的音乐会前的一次宴会,她也就不在乎这些了。她心里主要考虑的是帕格和柯比之间的会晤。

“咱们再等十分钟,”罗达在科学家身旁坐了下来。“再不来的话,咱们只好吃了。我是委员会的一个成员。”

“亨利上校在哪儿呢?”帕米拉镇定地问。她那件淡紫色的礼服从颈部起是用带子吊着的,这样就裸露出她那纤细的肩部。她的茶色头发梳得很高。罗达记得帕米拉·塔茨伯利是个耗子般的姑娘,现在她可不是只耗子。罗达从柯比脸上的表情看出他那懒洋洋、暖烘烘的欲望。

“我要是能说得出就好啦。军事秘密掩盖着形形色色的坏勾当,是不是?”罗达笑着。“但愿他忙的是国防,而不是一个金发女郎。”

“我不信会是个金发女郎,”帕米拉说,“亨利上校可不是那种人。”

“哎,这些道貌岸然的最要不得,亲爱的。呃,你这件礼服可真漂亮啊。”

“你喜欢吗?谢谢啦,”帕米拉把裙子拉拉平。“我觉得打扮得好象去看哑剧似的。几个星期以来,我黑天白日穿的都是制服。”

“勃纳—沃克勋爵把你赶得那么紧吗?”

“啊,没有,亨利太太。是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觉得自己呆在华盛顿太幸运了,晚上加加班也许是为了消除自己的犯罪感吧。”

“帕米拉,那末八成是华灵旅馆啦,”柯比的语调是要把被罗达打断的话题继续说下去。

“只要他们已经把轰炸所造成的破坏修复了。这会儿,他们总该修好了。德国人拚命想搞白金汉宫,所以那一带的房子吃了不少炸弹。可那是十月间的事了。”

“明天我就给华灵拍个海底电报。”

“怎么,巴穆,你要去伦敦吗?”罗达说。

柯比朝她转过身来,同时把他的一双长腿交叉起来。“看来是这样。”

“这我可是头一回听说啊。”

“这件事酝酿一阵子了。”

“伦敦!多富于冒险意味啊,”罗达笑了,用笑掩盖住她的惊讶。

“杰妮丝,喝那么多马提尼酒对你好吗?”拉古秋太太说,她那高嗓门压过了其他人的谈话声。

“哦,妈妈,”杰妮丝说,这时一个穿白长褂的菲律宾老头(罗达为当晚的宴会临时雇来的一个退休的海军侍者)正哆哆嗦嗦地往她伸出来的杯子里斟着酒。

“那个娃娃一定会叼着只橄榄出世的,”参议员说,两个英国人畅快地笑了,拉古秋那粉红色的脸上是一片自我满足的皱纹。

“那么你确实见到拜伦了吗?”杰妮丝对梅德琳说。“什么时候见到的?”

“大约两个星期以前。他的潜艇在布鲁克林海军船坞停了一夜。他请我吃了顿饭。”

“他怎么样?”

“他——我也说不清——比以前更淡漠了,几乎是冷冰冰的。我想他不大喜欢干海军。”

“也许他不大喜欢结婚,”杰妮丝说。“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么离奇的事!就在里斯本起这么两天哄,然后她回意大利,他又钻进那条小潜艇里去。他们干么费那么大事去结婚?”

“哼,也说不定那个犹太姑娘非要结婚不可,”梅德琳用调皮的口气说。杰妮丝笑了一下。“倒很可能是那样。不过我可以这么说,她是个十分聪明、漂亮的姑娘。”她做了个鬼脸,还挪动一下宽大的绿色长衫下面的大肚皮,使自己坐得更舒服些。“哎,我成了一条臃肿的母牛啦!亲爱的,这就是一切必然导致的后果。永远记住这一点。你的爱情生活怎么样?”

“哦,亲爱的,说起来——”梅德琳朝她母亲望了一眼。

“你还记得那个吹喇叭的吗?眼睛又大又忧郁——通身穿棕色的那个?”

“那个共产党?啊,梅德琳,莫非你——”

“呕,不是,不是。波茨完全是个枯燥无味的人。可是我跟他到梅迪逊广场公园参加那个反战集会去了。杰恩①,那可真了不起呀!人挤得满坑满谷的。红、白、蓝色的横幅标语从公园的一头一直拉到另一头,写着:美国兵不去……”梅德琳把双手朝两边一摊。“他们唱西班牙忠诚派②的歌,唱一些群众歌曲,小说家、诗人和大学教授作激烈的反战演说。呃,那家伙就在我们这个包厢里。他是专替广播电台写恐怖节目的。他很成功,一个星期可以挣到大约五百元。他很漂亮,不过也是个共产党。”梅德琳打了个喷嚏,擤了擤鼻子,然后狡猾地望着杰妮丝。“你说说看,哪个会给我们家里的震动大些,是拜伦的犹太姑娘呢。还是我这个共产党?鲍勃是明尼苏达来的,他至少是个瑞典血统的。他好极了。”

①指一九三六——三九年西班牙内战中拥护人民阵线、反对佛朗哥的进步分子。

②杰妮丝的昵称。

杰妮丝说:“那么你那位老板呢?”

“休·克里弗兰吗?提他干什么?”

两个年轻女人互相望着。杰妮丝的嘴角弯起了会意的皱纹。梅德琳那涂着脂粉的苍白的脸涨红了。“说呢,杰妮丝,你干吗咧嘴笑呀?”她把马提尼酒大部分都喝光了。

“我不知道。你总一个接一个地跟一些莫名其妙的男人往来。”

“如果你的意思是说我在暗地里等着克里弗兰先生,”梅德琳用她父亲那样明快的语气说,“那你是大错特错了。他是个大腹便便、粉头发、满脸雀斑的男人,比我大十岁。我个人是把他看作一条蛇的。”

“亲爱的,蛇会催眠术啊。”

“对,它只能催兔子和鸟儿,我两者都不是。”罗达走到一张中国式的小桌跟前去接电话。“喂,你呀,”她说。“你在哪儿?……哎呀,我的天……好,自然,好吧。我把票给你留在售票处。好,好,他们已经等了好几个钟头啦。好,回头见,亲爱的。”她挂上电话,对客人们摆动着那双又长又苍白的手。“哦,咱们把酒喝干吧。帕格来电话表示抱歉。他正在白宫,也说不准什么时候能够脱身。”

在华盛顿,一个在宴会上缺席的人如果正在白宫,他那张空着的椅子并不使客人们感到难堪。正相反,谁也不问维克多·亨利在那座行政大楼里正干着什么,甚至也没人对罗达的话议论什么。她把勃纳—沃克安置在她的右首,把参议员放在她的左首,说:“经过这么些年,我还是掌握不好这些礼数。一位是美国参议员,一位是英国贵族,上下怎么摆呢?参议员,我就把咱们这位外宾放在上座了。”

“绝对恰当,”拉古秋说。

埃里斯特·塔茨伯利说:“参议员,表决《租借法案》的时候如果你能把席位让给他,勃纳—沃克勋爵这回一定欣然把上座让给你。”

“噢,成交,成交。”这位空军准将大声说,他那挂满了勋章的军服使罗达眼花缭乱。人人都笑起来了,塔茨伯利笑的声音最大。“哈哈哈!”这位记者的肚皮在他那横挂着一道大金链、皱皱囊囊的背心的广阔空间下面颤动。罗达说:“哦,这种精神真好!我正有点儿担心我们这些英国朋友会把拉古秋参议员活活吞下去呢!”

参议员眯起眼睛来。“你们英国人缺肉不至于缺到那种程度吧,对吗?”一阵笑声过去以后,他又接着说下去。“不,说真的,罗达,我很高兴你使我们聚在一起。也许我已经使咱们这位朋友相信我并不是喜爱纳粹的人。我只不过是九十六个人中间的一个,我有我自己的观点。我当然不赞成惠勒参议员那个发言。说什么《租借法案》将要把美国男儿葬送掉四分之一。那话讲得没边儿了。不过要是罗斯福有意向英国

免费赠送军火,他为什么不干脆站出来直说,何必拿这个《租借法案》来哄骗我们?这简直是把我们当成了傻瓜!”

“我去参加了一次纽约的反战集会,”梅德琳插嘴说,“一个演讲人说了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流浪汉在街头拦住个阔佬说:‘先生,我都快饿死啦,请您给我两毛五。’那个阔佬说:‘亲爱的伙计,我不能给你两毛五,我可以借给或者租给你两毛五。’”

拉古秋参议员大笑起来。“妙极啦。我一定把它用在我下次的发言稿里。”

巴穆·柯比从餐桌对面说:“你真的愿意从共产党方面搜集材料吗?”

“那是个共产党召集的会吗?不过,故事总是故事。”

“这种集会真是发疯,”杰妮丝说。“今天下午我坐出租汽车经过宾夕法尼亚大街的时候,在白宫前面给卡住了,简直寸步难移。新闻摄影记者也在那儿,给纠察队拍照。共产党举着标语牌围成个圆圈走着,齐声唱着‘美国兵不去’。他们旁边有一群女人——美国基督徒母亲协会的——就跪在人行道的积雪里祈祷。那个司机告诉我说,她们要二十四小时不停地祷告下去,直到把《租借法案》击败或者否定掉为止。说实在的,从夏威夷来到这儿,我觉得这个国家简直发疯了!”

“这就正好说明反对这个法案的运动有多么广泛,”参议员说。“各方面的人都有。”

“正相反,”柯比插嘴说,“两边的极端派似乎都反对援英,可是中间的群众是赞成的。”

拉古秋参议员朝空中挥了挥手说:“不是这样,先生。我一辈子走的都是中间道路。你们应该听一听参议院餐厅里那些静悄悄的交谈。对你们说,要是他们不必担心大城市里的犹太人的话(我也不怪犹太人有那样的感觉,不过这个问题不能在狭隘的基础上来决定),马上就还会有二十票投到我这方面来。我仍然认为不会再多了。票数天天都有变化。要是这风浪再继续一个星期的话,这个法案就吹了。”

临街的大门打开又关上了。维克多·亨利走进餐室,一面掸着他那件蓝色军大衣上的雪花。“向各位道歉,”他一边脱大衣一边说。“不必,不必,不必站起来,我就来参加,等会儿再换衣服。”

可是男客都站在那里。维克多·亨利围着桌子走了一遭,和客人们一一握手——最后握手的是巴穆·柯比。“哦,”他说,“可好些日子没见啦。”

“确实很久了,太久啦。”

只有对这位科学家最熟悉的罗达领会到他那副笑容是尴尬和做作的。她为这一瞬间担了两个星期的心,可是现在有的却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想到两个这样的男人都爱着她,她感到既愉快又骄傲。当她的情夫握住与她结婚二十五年的丈夫的手时,她丝毫也没有犯罪的感觉。柯比要比亨利上校高出不止一头。他穿着一身黑白条纹的礼服,看来是个满神气的家伙。可是帕格也是神采奕奕:他腰身笔直,身材不高,但很结实,深陷的眼眶里那双疲倦的眼睛显得十分锐利,生气勃勃。他的整个仪表都显示着活力——这是她自己的丈夫,刚从白宫回来。罗达感到自己幸运、美丽、受到宠爱。她的思绪混乱而愉快,但处境十分保险。这实际上是她一生中最惬意的一刹那,而它象梦一般转瞬就逝去了。帕格在他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开始吃他的冷盘鲜虾。

“这话说得象马后炮了,”他对柯比说,“不过,我确实想向你道谢,感谢你去年夏天从纽约开车送罗达到潜艇学校去看拜伦。那路程可不短呢。”

柯比把他那双大手朝两边一摊。“可是看看潜艇基地也真是一次了不起的经验。你的朋友塔利上校陪我们参观的时候可给我们讲了些我们一窍也不通的事。”

“瑞德·塔利在学校里总得满分,”帕格说。“我有点儿疑心拜伦全靠他一臂之力才毕业的。不过我也没去问他。”

对罗达来说,这两个男人实际上直截了当地谈起那次宿命性的旅行倒是一幕动人心弦的戏剧。她快活地说:“哎,帕格,你总是揭可怜的勃拉尼的短。瑞德告诉我们说,在坦克训练班上他还得了冠军哩。有一回他一直到肺部都给卡住了,可他一开始就安然脱身,完全没有受伤,冷静得象条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