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176部分

汉献帝新传-第176部分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尘岸闪⒌模吧交缛匀淮嬖冢皇墙糠挚梢怨牟撇汲隼矗环矫媸俏硕糁圃仁谐〕鱿志吧交缒谒鹉谔跋窒螅硪环矫嬉彩俏烁叩饕怨嬖擞冀虢煌ㄎ锪餍幸刀急浮!!N。
  这样一来,大汉帝国皇室内部便拥有亚细亚皇家银行、皇家农林集商社和皇家集商社三家霸王级别的商社,除了三家商社外,民生基社和新成立地仁爱基社、燕山基社三大福利公益性的基社,三家基社的存在就是要缓和皇室三大商社巨额财产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其实刘协这种担心就目前而言还是多余的,大汉帝国现在的子民大多数还是保留天下都是皇帝地传统想法,皇室只保留这些财产,其余都交给别人,尤其皇家承担了大量地福利事业,那些商人倒是为富不仁的了。
  从刘协开始,大汉帝国地人们开始习惯称呼从事福利公共事业的人为吃皇饭的,因为他们的一切生活来源依靠皇家的福利公益基社,而基社主要钱财支出则依靠三大商社进行弥补。
  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东方银行、襄阳银行、江南银行、巴比伦银行和亚细亚皇家银行五家银行,包括东南吴氏为首江东商人集资建设的纯民资东南银行六家银行为本体的帝国金融业正式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为帝国的发展提供了六台发动机。
  为了确保六家银行的快步稳定的发展,刘协在国民院经过三天的讨论,通过《大汉帝国关于暂时停止成立新银行的决议》,将帝国内地商业银行控制在六家。要想进入金融业的核心………吸纳民间存款,就必须注资六家银行,并同时通过了《大汉帝国股份商社管理法》,规定各集股商社必须成立股东理事会,每家商社设理事长、总社长两个最高管理职务。理事长负责维护股东权益,而总社长负责商社经营。
  对应国进民退的潮流,中央治略府成立国资总局,对应新的税收制度。成立专门负责专业化后的税赋征收强制执行地国税总局、外贸总局、海关总局。
  在这些机构纷纷成立后,一个强势的中央治略府呼之欲出,各州、省的国民院也纷纷成立,监察府也正式成立,原来定为监察院,但考虑职权范围,经过国民院的商讨,定为府级单位,不受御府、治略府管辖,只向大汉帝国皇帝和中央国民院负责。崔浩出任监察大臣,廉政公署和审计公署地首席长官降为总祭,两大检察公署归口监察府,完全独立负责帝国军、政、御、道、法五系政府机构的监察,和治略府并归于中央国民院。
  随着帝国组织的完善,中央皇庭、中央国民院为帝国为最高权力机构,府级单位为二级机构,公署、部、院、总局、署和中央银行为三级权力机构,各省治略院同样为三级权力机构。各州治略台为四级权力机构,州各司、局为五级权力机构,各郡治略阁、各郡分局、分司为六级权力机构,各县治略衙、办、处为七级权力机构。
  在此基础上,中央法院虽然被授予一级权力机构,但并不能同中央皇庭、国民院享有最高权力机构的称谓,在大汉帝国皇帝和国民院总院长任内,不接受中央法院召票,中央法院也无权对两人进行宣判。对大汉帝国道教教皇,中央法院永无宣判权,中央国民院永无反驳权,即国民院可以通过九成投票成功后可以对大汉帝国皇帝法律行为和军事行为进行反驳,大汉帝国皇帝必须进行整改,但对于大汉帝国教皇的宗教行为。国民院则永远无反驳权力。
  荀出任大汉帝国国民院的第一任国民院总院长。但这一次不是刘协任命,而是在三百三十五位国民院大国民代表的投票下。以接近满票的选票当选的,任期为十年。
  这三百三十五位国民院大国民代表都是以州为基础,每州每郡一个固定名额和州治所三个固定名额,以及皇帝的钦赐名额和各省十一个固定名额共同组成地,由此可以看出荀在过去为大汉帝国的三十三年辛劳工作中,积累了如何程度的人气和敬重。
  荀在得到总院长职务后,正式在中央国民院开展《大汉帝国大法典》的制定工作,由于事先刘协起草过一稿,御府总结过二稿,荀目前在国民院内主持的已经是第三稿。
  治略府三大治略公的构成和分工也在这里出现变化,由最初的右、中、左三治略公转为首、右、左四治略公,在荀主持的国民院投票下,诸葛瑾毫无疑问的成为首治略公,全权负责治略府运行,而胡昭以资格老为资本登右治略公,蒋琬登左治略公,虽然在国民院看来,胡昭地地位高于蒋琬,但实际上,两者的分工仍然没有变,只是因为这次的改选,让首治略公开始全面负责各项事务,掌国政总院,亲自负责人事、治安、情报、枢密等部门和五大经济区协调总司,右治略公掌文教总院,负责文、教、竞技、卫生、民情工作,左治略公掌经济总院,负责科技、税收、海关、工、商、农等工作。
  新银税制就像一颗地雷一般,猛然间将帝国内准备良久的改革推向了一个高潮,这是刘协最初没有预料到了,但这也符合帝国状况,因为新银税制在中央国民院的投票表决中,引发帝国民主精神的澎湃,真是没有涉及到钱的问题,民主精神也无法爆发呀,只有发现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了,这些大国民代表才认真起来,并且将能够讨论和投票的事情都拉了过来进行投票。
  在新银税制通过之后,中央国民院像一台突然被抽响地马达一般,在短短三个月内讨论了六部新地法律。并且最终通过四部,甚至部分大国民代表提出各州治略总督也提交国民院表决,却被刘协毫无余地的反驳掉,理由是这不利于中央集权,而中央国民院存在的基础就是现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也是确保大汉帝国永不分裂的基础。
  随着国民院通过表决新银税制地热身运动,开始走向正轨后,参政院也正式设立,刘协再也不关注国民院地事务了。一般而言,只要参政院内能够通过,国民院内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到了华夏二十二年地八月,五位在外游学两年地皇子陆续回归京城,就在这时,帝国皇家科学技术研究学会和各地商社都传来捷报,长江学府的胡综和京都理工学府的蒋琛两人在江南纺织商社和荆州武德集商社的资助下,通过八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制造了三十六锭立式纺纱机,并和织布机一样。以水力为推动力的长江纺纱机。
  由于采用了皮带传动和齿轮转动的动力传输体系,其中很大程度吸纳了当年京都理工学府制造钟表的工艺技术,结构相对复杂,虽然大量提高了纺纱的效率,可成本投资却很大,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目前采用南亚棉为主,纤维较细,在水力大动力拉动下,相比人纺的纱。纺出来地纱更细,韧度和强度明显降低很多。
  所以两人研究出这种长江纺纱机后,又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改造,使齿轮增加,转速减慢,由于转速降低导致带动力增加,又在原有十二锭的基础上扩伸到三十六锭和七十二锭两种。
  到了三十六锭的时候,纱的强度和捻度都增加不少,可以用来机织。但考虑到纱的韧度还是不足,两人又研究了配套的新的织布机,并以两人母校…………襄阳理工学府定名为襄阳织布机,襄阳织布机同样以水力为驱动,核心的动力传输装置和长江纺纱机一脉相承。
  两套机械核心动力传输装置是延伸自襄阳理工学府当年地钟表动力传输装置,因为木质不适合做齿轮。很多部件都直接用粗铁铸造。整套长江纺纱机和襄阳织布机加起来重大三千斤,是大汉用于工业生产中仅次于冶炼业荆州三钢炉的设备。
  刘协一看到扬州治略台送到天京城的样机。心中就明白大汉帝国的小农经济恐怕真正走到头了,在经过历年的打压后,长江纺纱机和襄阳织布机终于为小农经济刺出最痛的一刀。
  长江纺纱机、襄阳织布机和英国的珍妮纺纱机不同,他们直接走了大汉帝国已经成型的翻车动力系统和钟表齿轮传输体系,是大汉帝国农业灌溉科技研究和钟表研究这两大系统科技发展同时结合诞生的结晶体成果,结合了大汉帝国冶炼、钟表、机械、纺织、灌溉各个方面先进工艺,甚至可以说是大汉帝国三十年重视技术发展地结晶。
  伴随着这两大机械,胡综、蒋琛两人还为轧棉工艺提供了新的机器…………江南轧棉机,同样采用一套动力装置,他们两个人在这套动力装置上,几乎将整个纺织业都翻了一个新,而代价就是从三套装置诞生后,大汉帝国的各家纺织商社的生产效率可以提高数百倍,而且新工厂的投资巨大,小商人和农户已经无法投资,他们将被迫离开纺织业,甚至是小农场主也无法支付这种投资。
  装备了这一套三件新设备的新工厂,需要大量女纺织工,而不是以往地男工,这时候已经不再需要体力,需要地是细心操作,因为机纺纱非常容易断,只有熟练的女纺织工才能确保不断纱。
  新工厂必须坐落于河道旁边,并且建造非常大地水车,一个水车可以带动五套设备,大部分商社可能需要一次性建设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水车,而对应的水道要更改设计,要修筑水库保证水流的稳定,这些投资将继续扩大,甚至连中型农场主也无法应付如此程度的投资,只有国内这上百家大商社才能够出的起钱,而贸易运输也同样以水路为主。
  马良粗略的估计,如果投资了三十个水车,雇佣三百个女工的情况下,每匹布的价格可以从五百钱即五银元降到两银元,刘协意识到这种程度的降价将彻底打垮农户的自纺布。
  刘协抚摸着三件一体的样机,忍不住和马良叹道:“大汉帝国的一场革命到来了,你甚至无法想象这种革命的结果是什么样子!”
  马良笑道:“只要圣上能够想象的到就可以了!”
  刘协道:“现在朕担心的已经不是纺织业效率的提升了,如果朕估计的不错,要不了三年,这种设备为主体的新工厂就会遍布全国,造成的后果就是大量女性进入商社,在纺织厂周围,云集着冶炼、造船、运输等各个行业,新的镇就要诞生了,不是大汉帝国原有传统的集市镇,而是生活镇和生产镇,在这些镇的背后,是大量新布和其他各种商品的急剧增加,朕不得不担心销量和市场啊,必须更加大力度扶持帝国二十八个州和五个省的内部市场啊,我们不可能指望经济总量和平均收入不到大汉帝国一半的罗马帝国帮助我们承担主要的消费,大汉帝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他的商品只能主要依靠内部消化,海外贸易只是一个弥补,也就是说,摆在朕面前的是一条独木桥,朕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内部消费能力!”
  马良道:“圣上如此说,那圣上心中应该有完善的计划了吧?”
  刘协笑道:“朕也是个人,哪里有那么神奇,不过虽然没有什么完善的计划,但大概的思路已经有了,只是实施起来可能有点困难,不过这条路是必须走下去,在《大汉帝国大法典》编制的这三年中,朕要做的就是在商社大规模出产品之前,把内部市场的消费能力提升上来,所以朕才这么急着将六个商业银行扩展起来,要靠他们啊,你看啊,今年大汉帝国总税收实行新税后可以达到八亿银元,明年完全实施后可以超过十亿银元,但是真用于国内建设的也就是五亿银元左右,这哪里够全国建设用呀,京都新政的再次全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缺口是巨大的,只能靠六家银行提供,这六家银行除了新成立的亚细亚皇家银行和东南银行,其余四家的存款量最低的巴比伦银行都是三千亿钱,就是三十亿银元,按正常百分二十的贷款,就是每年六亿银元的贷款额,襄阳银行是纯款量巴比伦银行六倍还多,江南银行仅次于襄阳银行,你稍微折算下就知道了,六大银行就是帝国未来五年京都新政大规模建设的根本啊!”
  “只是这一次的京都新政,朕还打算瓦解南方的水稻密集种植,瓦解不掉它,大汉的改革就无法彻底成功!”
  马良听到这句话后大吃一惊,因为谁都知道南方的水稻经济是大汉帝国的根本所在!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一卷 帝国动荡 第二十章 广富主义
     更新时间:2009…5…30 1:26:57 本章字数:12405
  广富主义
  (PS:由于最近的理论东西比较多,大家看的太累,我非常抱歉,所以本章免费,从这一章之后,小说就可以回归到故事中去了,而理论的一些铺垫工作已经完成,另外,今天一章有一万一千字,所以,今天就没有第二章了,希望大家谅解。)
  面对马良的疑问,刘协没有去回答,也不想回答,很多事情是很难解释的。
  中国,曾经有一段时间,甚至是数千年里,都一直有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那就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5%的人口。
  这真的就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情吗?刘协深深的问自己这个问题,但他很快给予这个问题一个否定的答案,恰恰相反,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和痛苦的写照。
  因为可耕种地面积少,而内部长期安定统一,人口增长速度远快过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对于在战乱后重新建立的新帝国而言,只要适当的政策使百姓安定于生产,在人少地多的情况下,很快就可以实现农民的温饱和国家的富强。
  并且让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强大到无人可以匹敌的地步,但是,缺乏了进取精神的国民和帝国,无法解决他们内在的人口增加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平均耕地面积就会急剧减少,甚至少到无法满足基本的口粮需求,这就会产生暴乱。政府镇压暴乱又会增加帝国地负担和百姓的税收,这就进一步触发了全帝国范围内的暴乱,终于有新的统治者诞生,在新统治者诞生后,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将一切社会问题归罪于前朝地亡国之君。并以他们的无德和无能来解释社会问题。
  正是因为刘协清楚地看到这些历史表象问题背后的思路,才让决定启用了国子策,强迫帝国子民向外移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