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212部分

汉献帝新传-第212部分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挥挥手道:“朕不日后将启程前往东非,到时候看一看当地实际情况,今日你我所谈,皆是凭空而想,天下之大,每一地都要制定具体地对策,否则很容易乱套。到时候朕会听取琮儿的意见,自己再到处走走瞧瞧。本来这些事情琮儿都可以自己做主,唉,这孩子还是有些放不开手脚。”
  话虽如此说,庞统第二日还是交给了刘协一份详细的外来劳工安置办法。刘协又加以修改,基本框架应该不会再改动,只等不久后刘协到达东非,再做一些因地制宜的修订便可。
  东非省不是工业基地,而是非洲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本地大汉移民数量有限,每年要从中非大陆雇用百万的壮年劳动力承担具体的劳动,但绝对不允许土著加入帝国,或者拿到大汉帝国的蓝卡(红蓝卡,帝国民族汉人本身拿红卡,外来移民先拿蓝卡,十年后进入红卡),因为大汉帝国的基本国策就是,外国人要拿到蓝卡,必须是学者、技师和帝国稀缺人才。遇到劳动力缺乏地问题,大汉宁可暂时停止开拓,也决不稀化华夏族的血统,不在帝国疆域内引入外族人口。
  被雇佣劳工老了之后遣返回乡,大汉的普遍中等税收、中等福利和普及中等教育的制度下,决不可能养外族人,数百万黑人在东非工作几十年后如果可以加入东非省,成为帝国公民,这样一来东非省就必须负责这些佣工的养老、福利、医疗和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东非省在没有帝国支持地情况下是支撑不起地,所以,东非省也好,西襄阳省也好,金澜门特别保护区也好,各自的执政者都不愿意接纳纯粹地体力出卖者,他们老了之后,可以出于人道精神发放一定的养老补贴,让他们回去。至于子女,可以优先进入东非省工作,至于工作期间,子女也可以在东非省成长。劳工子女幼年允许接受大汉帝国六年的基本教育。如果劳工皈依道教,子女更可以接受中等教育,如果连续两代的中等教育水平,第三代就允许接受大汉的高等教育,但帝国和地区政府不出钱,主要依靠道教凑集的募捐款和劳工自己缴纳学费。因为大汉帝国基础教育主要承担者是道教的道德学堂,在帝国内部,道教的道德学堂是由中央政府划拨基础教育经费,但在帝国二十八个州外,道教的道德学堂经费主要还是地区政府的拨款,当然也有道教的募捐和道教自身产业基社的收入,但整体上是远不如中央政府,除了亚汉、甘宁、巴比伦三个经济大省外。
  因为被雇佣的土著多只从事杂工,出卖体力,按法律来说,他是不允许从事非杂工工作的,只有大汉帝国的公民才能担任雇工和技术工的职务,那么他的收入很低,也不属于纳税人的范围。他本身已经不是帝国公民了,然后又没有向帝国纳税,不是帝国的外部纳税人,那帝国中央政府和地区政府(东非、西襄阳、金澜门特别保护区都属于地区政府,包括后期从完全保护国转为特别保护区的摩洛哥)就不可能用纳税人的钱为非纳税人,尤其是非帝国公民的非纳税人提供免费教育。
  一边修订诸多章程,刘协一边想到了自己后世所了解的超级大国。这些国家同样小心翼翼的避免移民潮对整个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可再严酷的法律也无法阻挡落后地区对文明盛世的向往。现在大汉帝国遇到的问题还不算严峻,但本着防患于未然的精神,刘协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将这问题解决利索。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二卷 华夏天下 第二十章 东非之旅
     更新时间:2009…5…30 1:29:20 本章字数:4569
  数月之后,刘协驾临东非,刘琮得知消息,出城三十里迎接。二人经年不聚,见面自是感慨万千。刘协此时华发已生,只不过保养还算得当,丝毫看不出来老迈的样子,刘琮则正当盛年,一幅英气勃发的模样。
  刘协见东非省民众安居乐业,商业兴旺,繁华景象只比刘琮书信中所述更胜几分,不禁感慨道:“小鹰现在已经能展翅高飞了,你这孩子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刘琮微笑道:“一切皆是父皇所赐,其实孩儿只能算没有偷懒而已,至于管理政策也多是父皇及诸位谋士所定,这些年来孩儿自觉并无太多建树,每每惭愧不已。”
  听到此言,刘协纵声长笑:“朕的儿子总算都争气,我这个做父亲的,很欣慰了。至于你不久前曾发信问朕关于东非省雇工生活保障的问题,朕暂时不与你商讨此事,等朕在本地走上三两天,到时再找你商谈。”
  刘琮称是,言道父皇一路舟车劳顿,理当歇息几日才忙政务。当下父子欢聚,暂时将俗务抛在一边。
  第二日,刘协与庞统微服出行,只随身带了几个近侍。因为东非省目前是大汉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刘协直接到郊区的农场察看了一番。正在田间劳作的雇工大多身材健壮,并无营养不良的迹象,而看他们的工作态度,多也尽心尽责,心中暗喜。但又怕自己以偏概全,于是多走了几处,看看情形大同小异,渐渐放心。
  刘协深知后世欧洲殖民者对于这片得天独厚的大陆进行了多少惨无人道地掠夺,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他并不希望重蹈覆辙。一个稳定富裕的非洲在全盘接受汉化之后,同样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那种烧光抢光的野蛮政策,他刘协是绝对不会执行地。在后世的时候,刘协曾经看到过某地方官员在报纸上的言论。无非百姓企业皆如猪,需要养肥了再杀,此言论曾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无数口诛笔伐。wAp.16k.cn
  刘协虽然心里赞同这种观点,但他更明白,只有白痴才会把这种大家心知肚明的真理叫嚣出来。闷声发大财就好了,得了便宜还要卖乖,那就只有被人所不齿了。为了保证帝国地长期利益,东非省必须保持长久的安定,目前数百万的雇工之所以能够安心工作。是因为他们从贫苦之地刚刚迁徙至此,每日三餐无忧,不必受冻饿之苦,当然会卖力工作。可数年之后,当他们越来越多的接触到本地平民的日常生活,心中自然会越来越不平衡。刘琮显然并没有看到这么长远。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条真理对帝王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的。但话说回来,都均了。谁还愿意出将入仕?千里做官只为钱,没有几个人会高风亮节到两袖清风,大汉如今政治清明,这一块倒是不用担心太多。倒是雇工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差距问题,这个若处理不好,将来必成隐患。
  三日后,刘协与刘琮再次商谈东非事务。对于非洲的未来定位和东非省的定位,刘琮言道:“应该说,非洲的定位就是全面地资源基地。这里不仅仅拥有单纯的某些资源,它是一个全面型的资源基地。”
  刘协心中明白,大汉肯定不像欧洲殖民主义那样,只在当地种植数种欧洲缺乏的物资,而是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全面型资源综合基地,因为大汉帝国不缺乏。非洲资源基地的作用就是为大汉在摩洛哥、西襄阳、巴比伦三大对外工业基地提供广泛的物资资源。同时,在非洲发展较好的时候。大汉帝国海外三大对外工业基地也承担向非洲供应商品的责任,而大汉二十八个州保持内部供给水平,不破坏内部经济平衡,三大工业基地将利润带回中央州,而后再经中央州内部消化,促进科学技术、人文、自然科学、人才教育各方面的发展,确保科技和人才地先进领先地位。
  他对刘琮说道:“你不要把东非省当作工业基地来发展,这里是非洲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www;16K.CN。鉴于目前汉民在常住人口中的比例相对较少,雇佣中非土著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就目前来说,熟练技工的匮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所以大力发展农业才是你现在的立根之本。不过数百万只有初级生活保障的佣工,对东非的稳定可没有太大好处。”
  刘琮笑道:“父皇不必太过担心,此间佣工皆来自中非困苦之地,不少人原来连一顿细粮都没有吃到过。他们本地习俗也多是一日两餐,且住所多不堪避风雨,来到我大汉领地,已经是进了天堂一般,又怎么舍得反上作乱呢?”
  刘协皱眉说道:“人心不足,这个你应该知晓。从朕这两日所看到的情形,地确目前佣工大多心态平和,虐待佣工的现象也没有发生,可比起大汉子民来说,他们没有自有财产,衣食皆出于大汉供奉,这种生活其实没有任何保障,他们一旦丧失劳动能力,也就意味着在这世界上时日无多,如果将他们遣返原籍,彼时这些人一无所有,只有坐以待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人当中必不缺乏有远见有野心的人,倘若将这种言论大肆传播,掀起哗乱,就以你手中这点兵马,东非省可是岌岌可危。”
  刘琮听得一头冷汗,嗫嚅说道:“但不知父皇有何对策?儿臣的确没有想到这么多。”
  刘协看他如此紧张,不禁笑了起来:“琮儿,你还是如此模样,怎堪分天下之忧呢?朕给你分析一下,土人只从事杂工。出卖体力,按法律来说,他是不允许从事非杂工工作的,只有大汉帝国地公民才能担任雇工和技术工地职务,那他地收入很低。也不属于纳税范围,他本身已经不是帝国公民了,然后又不没有向帝国纳税,不是帝国的外部纳税人。那帝国中央政府和地区政府(东非、西襄阳、金澜门特别保护区都属于地区政府,包括后期从完全保护国转为特别保护区地摩洛哥)就不可能用纳税人地钱为非纳税人,尤其是非帝国公民的非纳税人提供免费教育。。16K小说网电脑站www;16K.CN。这是个原则性问题,也是你必须要固守的底线。”
  “不过考虑到非洲发展需求和汉文化的推广,朕已经制定了一些其它政策,比如说教育贷款,如果土人在大汉帝国包括地区政府内劳役满六年,并且雇用他地庄园主、农场主或者是商社,以及其它形式的雇用人,有能力进行担保。并且愿意担保,六大商业银行可以提供教育贷款,鼓励在地区政府工作的土人为自己子女提供教育,而且这些子女一旦教育好了,是可以进一步获得创业贷款,在非洲大陆上非帝国地区政府领土内开创自己的事业,尤其是庄园和农场经济,帮助这些受过较深的汉文化教育的土人成长为非洲的上流社会和主体财产拥有者,并且帝国也愿意为他们的子女和后代再提供教育。当然,他们得出钱,而且是道教教徒。”
  刘协对这一代土人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从壮年开始同化他们,想来必定收效甚微。他已经把希望寄托到了第二代和第三代原住民的身上,毕竟生在大汉领地,从小耳濡目染,接受的都是大汉最先进地生活方式。必定对自己的母族不再有多少感情。而如今一代土人既然已经没有希望进入大汉的主流社会,给他们点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他们肯定也就死心塌地,不再有不臣之心。
  这些政令颁布下去后,果然土人皆对大汉感激涕零,更加死心塌地的劳作。这些人多数是拖家带口从中非迁移过来。虽然衣食上并无太多忧愁。可想想自己从此子子孙孙世代为奴,生活没有什么奔头。自然积极性也高不到哪里去,只不过为了生计忙碌而已。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羡慕大汉子民的生活环境,这时有了一丝希望,自然是都紧紧握住不放,以期雇主开恩,将自己的子女送往学堂接受教育,所以干活效率比原来高出很多也就正常了。
  不久之后整个非洲都实行了如上政策,虽然大汉不得不从本部另行调配了数千教师,可比起非洲的稳定来说,这点人才的输出还是很划算地。东非海岸和西非海岸是这两个非洲两大农业基地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生产的粮食足以支撑40%非洲人口的粮食消耗,不足部分则依靠甘宁省和南亚、印度进行补充。当然,印度同时承担对中亚、巴比伦的粮食补充作用,这块中南亚的农业基地所起到的作用日渐其重。
  在刘协到来之前,刘琮一致认为东非的发展不可能再做得更好,但这一自满的想法终究被证明只是不思进取。当然,刘协并没有指责儿子一句,因为很多东西往往是当局者迷,他若不是从北非一路游历过来,中间看了太多地风土人情,加上有些闲暇时间思考,恐怕也考虑不出来这么多的对策。
  此后刘琮励精图治,在将东非的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了三成后,渐渐开始尝试农产品的精加工和一些初级工业用品的生产,虽然没有将东非省摆脱以农业而立的地位,但整个东非省地经济收入却从此上了一个台阶。
  而鼓励汉民生育,也渐渐扭转了本省人口比例失衡地状况,数十年后,本地民族成分终于扭转为汉民居主体地位,东非的局势日渐其稳。
  眼看东非需要解决地问题已经多数妥当,刘协也就放心了不少,决定继续前行,对西襄阳进行视察。刘琮依依不舍,不过心中知晓留不住父皇,欢宴数日后,也只得怅然看刘协远去。
  刘协在西襄阳省滞留数月后,直接去甘宁省再进行视察,最后返回巴比伦。
  和西襄阳、巴比伦、摩洛哥、金澜门的四大对外工业基地不同,甘宁省属于对内资源基地,而东非省也是主要面对非洲大陆的加工基地,尤其承担了中非、南非农产品在东非省进行加工,然后进入对外四大基地。
  甘宁省由于矿产丰富,且和中央能够保持非常稳定的运输,所以是属于对内资源基地,承担中央二十八州资源补充地位,负责向南洋经济圈输送资源。
  亚汉省初期定位在自给自足,承担大汉帝国主要的人口压力分担作用,随着经济发展,也开始和甘宁省一起转向中央州的地位,这个转变过程很漫长的,尤其是巴比伦省转向直属省以后,甘宁省也要转向直属省,亚汉省、安大略省也要陆续进入直属省地位。
  直属省地位是相对东非、西襄阳等省的一个特殊地位,其表现在治理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直接负责。
  帝国在亚汉省的西长安州设立亚汉利亚经济区协调总司,和其它五个协调总司不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