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37部分

汉献帝新传-第37部分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任向前看,第一是吕布,第二位是黄忠,第三位是马超,自己是第四位,心中大喜,噢,还是小有地位的嘛。
  刘协对张任道:“张将军可有把握说服法正投诚我啊?”
  张任奇怪的看了看刘协,心中嘀咕,我还没有投诚了吧?
  刘协笑道:“男人嘛,直接点,刘璋这个是个无能之辈,你们为了自己的前途投诚于我,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再说只要刘璋愿意降服,我仍然给他一个侯,保他一个富家翁当当。”
  张任觉得这个时候正是自己立功的时候,当即拜下道:“臣愿意回江州说服法正等人投诚殿下,再为殿下说服刘璋投诚,殿下如今得巴蜀乃是先帝之昭,我等本不该阻挡。”
  刘协站起身,道:“想不到你心中还有先帝,张将军,我希望你能成功,以免百姓流离、士兵伤残,我会摆下庆功宴,等你的好消息。”
  张任叩跪而去,回到江州把法正好一顿骂,道:“殿下根本就是要刘璋投诚,你啊,聪明过头了,我看殿下素有仁爱百姓军士之名,怎么可能拿士兵开玩笑。快点投诚吧,再啰嗦,老子带人直接杀进成都。”
  法正奇怪,刘协给这个小子灌了什么迷魂汤了,严颜那个迷魂汤也灌的不轻。
  法正急忙回到成都劝刘璋等人投降,李恢并不说话,长叹一声而已。
  刘璋说:“算了,开城门,法正你去和楚王殿下说,益州牧刘璋愿意率众投诚。
  刘协接受刘璋的投效后,封其为卢陵侯,送入襄阳。他本有心把成都政务留给法正,考虑下发现很不妥当,乃调法正入襄阳治略府,留张任和严颜进行益州的部队整编,将益州军士中抽调精英一万人南下江州。
  同时进行治所南迁的工作,并将益州刺史托付给李恢,他道:若算功劳法正最多,何不让法正执掌益州之事。
  刘协拍拍他的肩膀,道:“你执掌便是了,也许你的能力不如他,但至少知道什么事情是为臣者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李恢拜谢刘协道:“殿下能识人用人,胜刘璋百倍,此乃益州之福!”
  刘协轻轻一笑,让人将《襄阳治略》、《楚王治略》、《国商策》、《五湖策》各送一套给李恢道:“这些都是楚地法策的根基,你一定要细看。”
  待交待完这些事情之后,刘协将军队驻扎在江州,刘璋降后,益州各地都有反叛。
  刘协与郭嘉冷笑道:“都是想乘机占点便宜,也不看看天下的大势!”郭嘉叹口气道:“人心难满啊!”刘协自知还不熟悉这些事情,遂让徐庶调动各路军马分散剿灭。
  至秋初,益州大势已定,刘协等人还未放风要攻打云南蛮,他们剩着刘璋投降,率兵十万占了云南。
  刘协和大家坐在军帐中讨论,道:“十万可不少啊,就是刘璋的益州兵加起来也不过七万多人,还好这个七万都大多在严颜、张任、雷铜等人的训练下,也算是精兵吧。但益州方降,军心不稳,不宜出征,还是由楚军南下好些。”
  徐庶等人也同意这个观点,遂仍然派周瑜、孙策、沙摩柯为先锋部,沿江南下,周泰帅江北海营自水路进军。
  云南各部落的领袖是年仅二十一岁的孟获,年轻气盛的他不屑地看着小卒报上来的情报,和其他各部落首领道:“我看那个刘协也没有什么本事,大家不用担心,我们有十万人马,待刘协的先锋一来,咱们上去就将他们消灭,刘协就肯定怕我们啦,哈哈!”
  PS:首先,我要和间谍等云南书友表示歉意,由于三国和东汉时期对云南少数民族都采取南蛮的称谓,我在这里做变动会比较麻烦,我尽力使用“云南各部落”的说法,希望你们能够谅解我,非常抱歉。
  其他人哈哈大笑,刘协算什么东西。
  卢江清澈如泉,周瑜和孙策轻轻的走在江边,看着天空浮过的高云,远处的青青山川。
  周瑜笑道:“此处确实是个世外之地!”
  孙策道:“可惜有些人不知道珍惜。”
  周瑜摇摇头,笑道:“是因为他们太珍惜了,甚至以为这一切都是他们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天下之大,何处能是他们自己的。”
  孙策经常听到周瑜奇怪的言语,将话题一转,问道:“公谨打算怎么对付那些蛮子,以我看他们那十万不会有假,昔日征伐山越之时,他们这些蛮人不仅人多,还且很彪悍。”
  周瑜笑道:“我们的一万抵得上他们十万,他们十万兵马在我眼中只不过一万而已,我们且坚守几日,以逸待劳等他们来吧。”
  这几天,周瑜已经将周围的地形踩了一遍,选好营寨,让士兵建高营,竖立拒鹿。
  孙策看了看扎营的位置,疑惑的看看周瑜,暗想难道他想背水一战?
  周瑜看了看孙策,道:“放心吧,我们没有必要用背水一战之策,我打算一战而胜之,可惜这里的地形不是很适合,可过些日子换个营地看看,一切变数都在我预料之中,伯符无须担心。”
  此时孟获已经亲率三万大军扎营与周瑜镇前,孟获头戴兽王帽,身上毛皮铠甲上还留着血迹,手中拎着周瑜部一名斥侯的头颅,猛然丢在阵营前,大吼一声:“老子就是孟获!”
  刘协正陪着郭嘉在河边钓鱼,戏志才见他们那里钓的多,拎着鱼竿跑了过来,还挨了郭嘉一阵埋怨,说他把鱼都吓跑了。
  徐庶轻轻走过来,道:“周瑜已经第三次败退了,现在孟获率三万直扑朱提。”
  刘协笑道:“学兄做主吧。”
  徐庶轻轻一笑,道:“那我收网了。”
  刘协道:“那未免早了点,让周瑜小胜一次,再让孟获带足人马过来。”
  徐庶道:“这样更好,正适合周瑜的性格,一次分胜负。”
  孟获这两天有点郁闷,本来周瑜那个小子挺窝囊的,怎么突然发飙,杀自己人马仰翻。
  连续大胜的孟获太过轻敌,被周瑜夜袭营寨,抓个正着。
  周瑜看了看被绑在地上的孟获,道:“服了吗?”
  孟获冷笑,道:“偷袭算个屁本事!”
  周瑜喊人为他松绑,道:“好,我打到你服为止,现在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我建议你最好带着所有人过来,因为你这三万实在不够我杀的,所有俘虏我都送到江州看管,没有关系,我们来个一次定胜负,你能喊多少喊多少,少于十万我都懒得和你打。滚吧!”
  孟获愤怒异常,心中暗道:老子下次打得你屁股开花。他转身离开帐营,周瑜突然说道:“等下。”
  孟获冷哼道:“莫非后悔了? 我就知道你们汉人言而无信,都是孬种。”
  周瑜懒得理他,满不在乎的说:“我现在写表章给殿下,可没注意你叫什么名字,想问问你叫什么,我好写下去。”
  孟获……实在难以用言语形容他内心的愤怒,他朝天大吼一声:“老子就是孟获!”
  孟获带着周瑜的羞辱,辛酸地逃回云南城,他兄弟孟狼等人都在等着他凯旋而归,谁知道回来的只有他一个人。
  孟获声泪俱下地把自己受到的侮辱告诉众人,要兄弟们给自己报仇,把被抓走的兄弟们再抢回来。
  为了报仇,他把自己能调动的兵马都调动过来,能请得部落首领都喊了过来,等众首领听完他的经历,大家更生气了,纷纷调动自己的朋友的朋友。
  浩浩荡荡三十万大军从云南城出发,有骑牛的兵,有穿藤甲的兵,有前后背铜锣的兵,反正奇奇怪怪,什么都有。
    第六卷  安定益州 第六章 周瑜之锐
     更新时间:2009…5…30 1:08:40 本章字数:3374
  PS:首先对本书的云南书友尤其间谍朋友表示抱歉,对本书中涉及的部分地方绝对不代表本人对云南人有歧视,南蛮我尽力使用南族来代替,希望你们不要太过介意,毕竟我只是延续了三国的称谓。
  他们一路攻城夺地,号称要杀死周瑜,霸占整个益州,各郡县都是望风而逃。
  沙摩柯得到消息,头都大了,偷偷对孙策道:“周大人是不是玩过火,咱们一万对三十万啊。”
  孙策耸耸肩膀,无可奈何的说:“战就战死吧,哪有将军不战死沙场的,当然他应该还有很多招数,咱们死不了的。”
  周瑜看了看地图,决定继续留在朱提,只是将阵营向上移到岷江边上,喊来沙摩柯,小声耳语几句,让他带人沿岷江而上,又以战乱为名,让孙策驱散当地百姓,自己带着三百卫兵坐镇营中。
  当徐庶得到周瑜的落寨图,心头一惊,急忙找到刘协等人,刘协和郭嘉看了下落寨图,大叫不好。
  戏志才见他们如此吃惊也凑近一看,冷笑一声:“这个公谨好毒的心肠!真是一战定胜负,只怕南蛮至此之后三十年内无法造反了。”
  刘协急忙喊来伊籍,让他通知周瑜一切按原计划进行,不可乱来。
  徐庶摇摇手,叹了一声:“殿下,晚了,现在估计已经成了,故意而为之啊!”
  朱提在岷江下游,经沙摩柯在上游蓄水十日,又天降暴雨,根据周瑜所说的蓄水十日则放。
  周瑜在营中造船,广插旌旗,夜夜升鼓高歌,孟获虽有三十万人马,怕其有诈,决定夜中偷袭,乃安寨在周瑜寨东三十里处,亦靠水结寨。
  是夜,岷江大水怒冲而下,孟获三十万大军悉数被淹,只几万人精通水性,勉强爬到高地,正精疲力竭时,孙策带兵乘舟冲过来,砍的孟获残部人马仰翻。
  周瑜乘船而下,正见到孟获在水中挣扎,令人擒了孟获,问他服不服,孟获道:“你借水胜我,我如何能服?”
  周瑜看也不看,只望江上诸多云南各部落军士的尸首,冷笑一声道:“来人啊,将孟获砍去手脚,扔到水中。”
  孟获大惊,喝道:“你们汉人不是讲究以德服人,怎么如此残暴!”
  周瑜斜看他一眼,道:“我喜欢以武服人,刀斧手何在?去他手臂腿脚!”
  孟获大恐,连忙道:“服了,我服了!”
  周瑜也不理睬,只凭空看着水中那些尸体,待刀斧手砍下孟获一只手臂之后,道:“今日,我砍你一臂,如果下次再让我听到你们南方部落造反,我仍然是这一万兵马,你有多少人马我都能一次屠杀干净,彻底灭你一族。”
  孟获脸色煞白,道:“汉人中有先生,我等绝不敢反。”
  周瑜仰天哈哈大笑,道:“送孟获!”
  复又对沙摩柯道:“点清楚有多少降服的,稍有反抗则杀,不可留祸根,然后统一将俘虏送到殿下那里,我们继续南攻,须一战定云南。”
  沙摩柯点头称是,下了船组织士兵清点降众。
  在刘协大帐中,争吵的利害,有人说周瑜做的对,有人说周瑜做的不对,一片嘈杂。
  刘协冷喝一声,道:“无须争执了,如此大胜,我们还能说什么,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随他吧。”
  徐庶等人也是轻轻挥手示意众人不要吵了,待众将退下之后,徐庶走到刘协身边,问:“殿下在想什么?”
  刘协看了看徐庶,长叹一声:“周瑜是把双刃剑,虽然举世无双,锐利无比,但不可常用,否则伤敌伤己啊!”
  徐庶笑了笑,指着帐外那些士兵道:“周瑜之锐,可灭敌三十万,不损自身一卒,殿下大可重用,只是日后记得小心藏匿这把锐器,以殿下的智慧,当可收发自如才是,既然如此,何须担心。”
  刘协站起身,对身边的陈群说:“南族的安抚工作就让你来处理了!”顿了顿,复道:“看来我错了,我本以为南北大站需要我亲自上阵,如今看来,有徐学兄和这个周瑜学兄,我可安心做在襄阳治理国事,为两位送上足够精锐的部队和充沛的补给。”
  徐庶道:“殿下,恕臣直言,为帝者可亲征亦可重于朝政,以殿下才能本来可以两面皆顾,可殿下屡屡开新政,锐利革新,虽然我等大力支持,但很多地方只有殿下亲自主持才可见效。如今殿下《襄阳治略》成效非凡,但《楚王治略》变动更大,又有交、益、凉、扬四州,其实《襄阳治略》只适合在荆州实施,若要在其他四州见效,非殿下亲历为之。此外,观三年会战除曹操,殿下身在襄阳,往往几份紫玉简就可以杀敌百万。所以,以臣之见,殿下的才能在于运筹帷幄、统调三军,治理商工更胜于领军上阵,只须殿下亲任大将军一职,选两名帅才担任左右将军为殿下征战即可。”
  刘协看了看他,眼中流露些许不满,随即问道:“何人可为左、右将军?”
  徐庶笑道:“我与周瑜可任之,我二人之后,吕蒙、荀攸可任之,在他二人之后,鲁肃、张辽、魏延皆可任之。”
  刘协沉默了片刻道:“我知道了,实际上舍你二人还能有谁啊,吕蒙、鲁肃我不知道,但若是右荀攸、张辽、魏延三人担任左右将军,则天下难定。回襄阳后,我就下诏封你为右将军,周瑜为左将军,荀攸为前将军,准备南攻,我在襄阳为你们运筹统调。”
  徐庶道:“十年,只用十年,臣就可以回襄阳军院或者水镜学府担任祭酒。”
  刘协淡淡一笑,握住徐庶的手道:“学兄为我分忧。”
  徐庶笑道:“我若不为殿下卸下那把最锐利的双刃剑,那时候天下还有谁能卸下来?”
  刘协大笑:“多谢学兄了,不过我还是有上阵杀敌的期望啊!”
  徐庶想了想,道:“殿下,曹操就是前兆啊!”
  刘协奇怪他这句话的意思,问道:“学兄这个话所言何意?”
  徐庶道:“曹操兵分三路,非操本人不能调动,故曹仁、夏侯惇和曹操自己三路大军间,曹操与曹仁可做配合夹击,与夏侯惇间也可配合夹击,唯独夏侯惇和曹仁之见难有配合统掉,互相不买账啊!非他二人合与不合的问题,实在是相互平级,调度艰难,只有曹操亲调才有见效,可曹操自己身陷阵营之中,哪有多余精力调动他俩人之间穿插纵横。”
  刘协点了点头,道:“当初刘备确实是利用这点,几次击败曹仁和夏侯惇。”复又道:“既然如此,当初你们就不应该鼓励我出来亲征。”
  徐庶小声道:“殿下不借此次大胜,以何当大将军一职,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