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42部分

汉献帝新传-第42部分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这个还真没有想过,刘协心中一阵郁闷,他们这帮人早习惯把自己当成一个四百年一出的天纵奇才,仿佛什么事情自己心中都有数,以前还好,现在经常把自己郁闷的一塌糊涂,可这个话不能说出来啊,刘协只好硬着头皮笑道:“还是荀先生了解我啊,哈哈!”
  众臣见刘协大笑出声,心中一阵轻松,尤其张昭更是暗暗长舒一口气,大家跟着刘协一阵哈哈大笑。
  等大臣散去,刘协才开始闷头想新的办法,烧砖技术已经教给了一些商社,在刘协了解的一些物品制造中,青瓷、家具和琉璃都是最简单的办法,而且东汉末的时候国内技术已经成型,自己只要把那些师傅找来进行推广就可以了。
  现在楚地的烧砖技术,在刘协的指点下,已经对脱坯、摔泥、造窑和烧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尤其使用煤石大量烧制,一个是火候高,烧出来的砖质地坚硬,二个窑子大成本就相对低。
  对于青瓷的烧制工艺,刘协不是很了解,只简单将自己所看过的一些后来白瓷和宋代所用的阶梯窑技术写了下来。
  家具这个东西,其实他早就想改,每次都是跪来跪去,自己虽然坐的情况多,可是坐的垫子很矮,让自己很不舒服,索性玩个大的,按后来的家具模式设计了四十种木制家具模样,顺便写下自己对这些家具使用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够多提倡使用这些家具,虽然这个时候还不能废祖礼,不过先提倡下也没有大的问题。
  琉璃这个玩意,东汉的工匠是能做了,不过想做到罗马那个水平估计没有指望了,刘协自己也不懂,只知道襄阳也有工匠能做,吴郡那里也有工匠可以做,就把望远镜所需要的两个凸透镜做了出来,又画了整个望远镜需要铜壳也画了一个,命名为鹰眼。
  估计做出来的也是带色彩的,就和墨镜一样,得了,只要不是黑色就行啦!
  刘协自己安慰自己,他从小好文科,对理科和工科都不太感兴趣,这些工艺之类还真不大清楚,设计家具的时候倒挺用心,一个比一个画的精美。
  第二天找来白翳,让他这个工部尚书负责这些具体事务,白翳道:“青瓷这个事情我还真知道点,不过烧起来不容易,如果按殿下这个工艺流程修改后,烧出来的成品就多了。”
  刘协听他这么说,心中宽慰良多。
  白翳又道:“臣觉得其他世族大户都有自己的产业,其实殿下也可以有些产业,不过不要和老百姓的民生大计有关系,就集中在些工艺精品上,比如这个青瓷和琉璃,其实都是成本低,卖价高的东西。”
  刘协嘿嘿一笑,道:“你这个说法有意思,可以考虑,不过这个东西得有人管,楚王府都一帮能参谋政事军机的人,没有几个会做买卖的!”
  白翳道:“殿下想找还挺容易,原来内治台可专门为楚王府管理财政就可以了,虽然大家都说天下的钱财都是殿下的,不过这个话只能是说说,以殿下的性格,断然和先帝不一样。”
  刘协道:“你说的对,天下的钱财怎么可能是我的,现在楚王府的支出都靠的是荆州府的财税,以后索性分开,楚王府也有自己的土地和产业,楚王府每年的支出除了荆州府支过来的作为补充,主要靠自己的钱财。”
  被白翳一提醒,刘协真的打算效仿英国皇室,算是给自己的后人留个后路吧,迟早有一天自己这一脉还是要被商人们踢出皇帝宝座的,就算跌不下皇帝宝座,权利大缩水,财务上也完全被政府控制。
  随即又喊来张昭安排这个事情,正式设立内经署,第一任内经署尚书令由暂时闲置在家的杨彪担任,说白了就是个老管家,选他这么精明的人也最合适。
  张昭本来挺反对,总觉得这个事情和灵帝卖官很像,不过细细掂量刘协划出关系民生的行业楚王府不得进入,主要集中在工艺品上,说白了就是大富大贵人家和自己这些世族大户人家才能买得东西,加上昨日被刘协冷喝一次,真正感觉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滋味,也不敢再直谏了,随即回去小心翼翼安排。
  杨彪听到了,心中大喜,暗道楚王还是把他当自己人看到,这个内经署的尚书令看起来没有什么权势,可这个位置不是那种真正的亲信能担当吗?
  杨修也觉得这个位置看起来没有什么权利,其实最容易讨巧,只要做的好,对杨家的好处实在不小。
  杨彪现在年纪已经快六十岁了,精力虽然有些不济,但论办事老练,荀彧等人都未必比得上。他立刻前往吴郡和会暨郡的上虞等地,选了些最好的琉璃匠和瓷匠,在襄阳本地寻了些最好的木匠,又选了些善于山水工笔画的画匠,找了几个商人成立楚天商社,正式打着楚王刘协的旗号做生意,杨彪哪里懂生意经,具体的事务都是杨修带着管,杨修在水镜学府学了点商课,加上人精灵,楚天商社做的倒也红火。
  民间的工艺革新由白翳负责,新国商的招募由张昭负责,除了这些,刘协又对国商理念提出了些想法,将一些大的国商买卖经验编撰成书,供学士们参考。
  这些事情对整个商税收入都没有什么影响,只有刘协的楚王府得了不少好处,刘协自己也郁闷,整个荆州财务并没有大的改善。
  不过拿到张昭的财税统计后,刘协心中还是宽慰许多,去年总农赋税是八千六百万石粮食,而商税收的是治略府推行的楚钱(一万五千楚钱折合黄金一斤,和东汉末的五铢钱基本相等),计八十二亿五千万钱,折合黄金也就五十三万六千斤黄金。国商交的都是直接的黄金白银,总量折合下来大概是三十万斤黄金左右。
  如果把农税折合成黄金,农税还是自己楚地财税的大头,几乎占了一半,难怪张昭强烈反对。
  看来自己错怪张昭了,是自己错以为今年商税的比例和去年一样高,实际上楚地这些年主要都是都是为了军备而发展,很多工艺并没有推广到民用中去,尤其打铁、烧砖、牧马等。
  前两年南北贸易的时候,南方商人赚了个满钵,自己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看的税赋比例中,商税占了六成还多。
  现在北方市场一关,商人们大多数经营的麻绢、茶叶、陶器就并没有很大的销售,而奶酪、葡萄酒和蒸馏白酒还没有普及市场,只有布市因为刘协的强制推广,销售情况非常好,为凉州种植棉花的百姓带来了大量实惠。
  北方要平定,海外市场要开拓啊!想要自己的老百姓轻松,就必须要靠海外那些市场送钱过来,无论是靠掠夺还是贸易,刘协心中暗暗掂量。
  不过也有让刘协心中欢喜的事情,杨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查清楚北方刘备今年的粮税总计六千一百万石粮食。
  杨修笑道:“南北停止贸易后,北方粮食价格涨的特别快,如今已经升到六百钱一石了,而南方稻米的价格目前稳定在两百钱一石,麦在三百钱一石。”
  刘协心中一惊,道:“六百钱一石了吗?那有没有南方商人偷运粮食过去私卖?”
  杨修道:“前一段时间很多,最后各地驻防兵出动抓了三百多商人,其中私卖粮草严重的几个人都已经按律法将所有财产充公了,现在只是偶尔还能抓到几个,大部分人都不敢了!”
  刘协笑道:“有两倍的利润啊,这些私商,真是胆大包天啊,国商和民商有人私卖粮草给北方吗?”
  杨修道:“南阳和寿春民商中也有几个,抓到后都《国商策》剥夺了民商资格,财产也大半充公!”
  刘协微微一笑,坐台案前,笑道:“这样最好!北方产粮食的大多是朝廷的屯田和大户,百姓其实没有多少粮食,粮食价格又这么贵,刘备现在真的很头痛吧,他国库中的存粮本来就少,再拨粮给百姓,他现在可够难受的!”
  杨修道:“刘备听说南方米价便宜,特地让人偷偷在淮安购买,结果被陶谦发现了,关闭了淮安粮市,还把所有刘备派的商人都抓了起来送到文聘将军那里去了!”
  刘协笑道:“陶老还挺识趣,哈哈!”顿了顿,又道:“不过你这么一说,我才知道今年商税为什么低了,粮食价格低了,百姓手中无钱买东西啊!张昭难道没有注意平稳粮价,以前粮价都是军粮台在负责平稳,现在归张昭管怎么就跌的这么厉害!”
  杨修道:“其实张治略公已经花了很多钱收购粮食了,现在南方粮食产量越来越大,以前可以向北方卖,现在卖不过去了,粮食都积压在粮仓,各地粮仓都是满的,没有办法再进行收购了。”
  刘协叹口气,道:“这种事情怎么不早点告诉我,让张昭来见我!”
  杨修心中暗叹,子布啊,你这次又完蛋了!
    第七卷 角力中原 第五章 九年筹备
     更新时间:2009…5…30 1:10:56 本章字数:3085
  张昭赶过来已经是深夜,现在他已经是惊弓之鸟,慌慌张张的跑过来,上来就挨了刘协一顿痛骂,心中憋屈啊。
  刘协看他满脸愁容,想到他这些年也不容易,语气一缓,道:“子布,我知道你不容易,北方粮市一关,一下子剩余那么多粮食确实不好处理。”
  张昭叹道:“殿下说的是啊,粮价是百姓的命根啊!以前老百姓挨饿的时候希望粮价低点,现在老百姓家里堆满了粮食了,又希望高点,可是咱们官仓里都是粮食,糜竺等国商的商社仓中也是满满的粮食,卖也找不到地方卖,为了抬升粮价,我们是不停的买进,可还是有大量的百姓卖粮食啊,价格就不停的跌!百姓手里粮食不值钱了,自然不敢买东西,他们不买东西,各家商社收入都在下降,所以今年的赋税其实比去年跌了三成啊!”
  刘协心中郁闷,怎么这么快就遇到通货紧缩了,以张昭的本事,对付通货紧缩恐怕真的很困难啊!
  他看了看张昭道:“对付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办法!”
  张昭喜道:“殿下竟然有两个办法,还是殿下圣明,臣等急了三个多月也没有办法!”
  刘协拍了拍桌案,苦笑道:“第一个办法寻找境外贸易对象,通过倾销,抑制国内物价贬低!”
  张昭“啊!”了一声,道:“我听商人说,辽东南方半岛的三韩一直和我们贸易,三韩边上的邪马台等国也和我们一些商人有贸易关系,不过三韩的商人还算老实,邪马台一直派海寇骚扰我们!”
  刘协脸上一寒,狠狠拍案,喝问道:“又怎么没有告诉我,难道都当我不存在吗?”
  张昭急忙解释道:“这个事情我也是前段时间才知道,因为规模很小,且殿下正在益州,凌操就出动江东海营把他们打跨了,现在又挺老实了,所以没有呈报上来!”
  刘协冷哼一声,道:“这个事情还小吗?这些蛮夷竟然动手到大汉的地头上来了,如果你们早点告诉我,南方的粮价就不会跌!”
  张昭张大了口,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呆呆的看着刘协,心中老郁闷了。
  刘协看了看他,道:“不是说了吗,急速解决境内物价下跌的最好办法就是向外倾销,当然如果时间足够的话,长期开拓境外市场,消化境内多余的货物可以长期稳定物价,不过既然价格跌到这个程度,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倾销过去。第二个办法就是发动战争,现在必须和刘备动手了,他是不愿意,可也由不得他了,如果不打下去,物价就会持续下跌,只有靠战事提升货物和粮食消耗速度。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可以准备和三韩、邪马台动手打一场海战,先缓和下商市,一次性冲垮他们当地的粮市价格。”
  张昭疑惑了一刻,道:“我就怕我们和三韩他们动手以后,刘备会乘机率兵南下!”
  刘协大笑道:“求之不得,张昭,你说我们为了南北之战准备了多少年?”
  张昭心有所悟,笑道:“从殿下一到荆州,就开始积蓄军备,训练兵士,到今天应该有九年了吧!”
  刘协笑道:“这就够了!九年来,我们不停的加固城池,宛城的城池翻新了一次,加厚了三次;襄阳、新野、寿春、汝南哪个城池没有翻新过,没有加厚过。刚进襄阳的时候,这个城墙不过两丈高,都是土夯的,现在全部是巨石青砖,高达四丈。这些年来,所有楚军的装备完全更新过了,最初牙门将才穿鱼鳞甲,现在呢,小卒都已经穿上了鱼鳞甲。从军士素质上看,我们的牙门将中一半都是训练六年以上,参加过三次兵道坛以上。各军偏将哪个不是从每军一年一度的群英会中挑选出来的,有他们在,我们楚军之强,远胜刘备!”
  张昭笑道:“殿下到新野之日,就是开战之时,是吗?”
  刘协大笑,道:“那倒不至于,我已经让戏志才着手准备,如今快到冬季了,必须明年动手!”
  张昭道:“殿下何不在新野紧急再建粮仓,一来加大收购粮草以备军用,二来稍微抬升粮价!”
  刘协点了点头,道:“本该如此!”
  张昭道:“那我便去安排此事!”
  刘协微微一笑,让他去安排相关诸事,书写紫玉简给甘宁、周泰、凌操三人率军准备起兵攻打邪马台等国。
  此时禁卫军四大海营战船都是六层楼船,由于江东船社试制的嵩山级海楼船还没有成功,各营采用的都是张钧监制的荆山级海楼船,一律安装了特殊车轮浆和三桅巨帆,已经有能力无须补给一次航行到日本。
  此时日本国土上有着百十个小国家,非常容易打发,只是一次性打败却还有点麻烦。
  当然最好的情况还是在三韩和连云港先建立海港进行补给,可以随时且连续进行打击,故刘协安排周泰的江北海营改驻地为泗水湖,董袭的淮安海营则驻防连云港
  就在刘协准备动身前往新野,又一件事情让他停下了北上之行,原来江东飞鸽传书到襄阳,石广元带着廖化、臧霸的弟弟臧洪和五万余人从青州南下到金陵,正在金陵进行补充和整修。
  刘协笑道:“能带五万青州精锐之师回来也可以!”令陈群用飞鸽回复当地令青州投效的人员先在当地调整,石广元、廖化和臧洪等人乘快船直接上新野来。
  此后,刘协带楚王府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