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 >

第156部分

天唐-第156部分

小说: 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吐蕃人的盅huò,西域各城郭之国蠢蠢yù动,试图反叛朝廷。
    然大帅与吐蕃军马在部城一战大捷后,率军突袭吐蕃,吐蕃军马接连调动回防逻些城,无力再伸手西域,西域由此安定。”
    “大帅战功赫赫,吐蕃人闻风丧胆,远播西域,西域诸国莫不镇服我大唐军威!”李嗣业拱了拱手道“杨帅曾说,大帅虽远在陇朔,但威望已至西域,西域能有数年安定,我军便能养精蓄锐加紧屯田屯兵,………,此乃大帅之功也!”李嗣业这话半是真诚半是恭维,当然这或许也是杨锜的原话。
    吐蕃人一向对西域虎视眈眈,可张xuān突然率军奔袭吐蕃,搅动吐蕃内乱,吐蕃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插手西域,这是事实。只要没有吐蕃人支持,西域诸国都不敢反叛,这也是事实。
    但要说安西平定要归功于张xuān,那就是客气话了。
    张xuān哈哈一笑,摇头道“本帅可不敢当。安西平定,乃是杨帅与安西将士守土有功,与本帅无关。”对于西域的局面,张xuān没有考虑太多。当前,他最大的隐患是吐蕃和安禄山。
    只要将吐蕃和安禄山这两大隐患搞定,将来稳健经营西域,不敢说开拓疆土,最起码守成是有余的。
    张xuān心里很明白,唐朝朝廷对西域地区的领土扩张xuān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武功和帝国荣耀的驱动,因为即便对经丝绸之路往来东西的商人征税,以及从西域各国收取少量贡赋,都不足以供养唐在西域地区驻扎的庞大的军队和官僚机构,何况政府出于虚荣心对各少数民族的返馈还要多的多。
    在政策上,政府对西域各国并不总是以兵威服,西域地区小国林立,互相之间矛盾重重,尤其有西突厥,吐蕃等国的侵扰,也需要一个象大唐这样的强国的保护,因此原则上只要称臣纳贡,服从属于大唐,都会受到唐政府的册封,并继续保持相对的独立和自治,而在遭受动乱或被他国侵犯时,又可获得唐朝军队的支援。在消灭了西突厥,并屡次击退吐蕃后,唐政府的这种温和政策在西域地区有极强的感召力,甚至远在葱岭以西的bō斯和印度,都愿意通过这种关系而得到庇护。
    但这种统治现状又是极其不稳定的。稍有风吹草动,西域诸国就要反叛,或降于吐蕃,或投靠大食。
    换言之,大唐要想真正将西域纳入版图,实现与内陆一样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就必须要改变这种政策。这不是一年两年能改变的,暂时来说,西域只能保持现状。
    “李将军,请恕本帅直言,安西最大的敌人是大食人,而并非吐蕃人。如今更是如此,吐蕃受我陇朔、河西、剑南三镇大军牵制,加之其国内衰弱,兵力十几万顾此失彼,已经很难再有力量插手西域诸国。”“而大食则不同,国力强盛,对我大唐疆域虎视眈,
    张xuān微微一笑道。
    李嗣业点了点头,恭谨笑道“大帅所言极是,自打怛罗斯之战我军大败之后,大食人就逐步蚕食昭武九姓诸国,渐渐有侵入西域的迹象。杨帅在安西正加力备战,防备大食。杨帅说了,若是大食人进攻安西,他便上书朝廷,奏请大帅率陇朔铁骑入安西助战,仗火器之威与大食人决一死战!”
    张xuān微笑不语,心里却是暗道:看来,我这火器发威已经传遍了大唐藩镇,各方诸侯对火器很感兴趣啊,此次派使者来,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火器。
    提到火器,李嗣业眼中分明就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对于张xuān发明研制由陇朔神策军装备使用的火器,经过了过往商贾的传播,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这一次李嗣业再三恳求亲自赶来陇朔,就有趁机见识一下陇朔火器的威力。
    若是威力当真如传说中的一般,李嗣业觉得回返安西后,当让杨锜向张xuān来书,求一些火器装备安西骑兵。或者,他甚至觉得,这种火器朝廷应该大量研发制造,装备于各镇军中。
    只是李嗣业并不知道,这火器之术,目前仅限于陇朔神策军中,张xuān尚未公开奏报朝廷推而广之。而就算是在陇朔,火器也是严加管制,寻常士卒也不能接触。
    事实上,张xuān也没有准备将火器推广开去,这是他准备用来对付安禄山的利器,先借吐蕃骑兵小试锋芒,但最终的对手还是安禄山。只要安禄山隐患不除,张xuān绝不会公开火器之术。
    纵然朝廷下令,张xuān也有对策。他相信,自己会说服李亨的。
    “大帅,末将在安西,闻得大帅亲自研发一种火器,名为神火飞鸦,威力无穷,让吐蕃军马闻风丧胆,不知末将可有机会见识一下?”
    李嗣业终于还是按捺不住,主动开口提起了这茬。
    张xuān哈哈一笑“若是李将军肯在本帅标下为将,本帅自当为李将军所部装备火器。”
    李嗣业一怔,脸sè有些涨红,他没有想到张xuān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张xuān又是一笑“开个玩笑,李将军末将见怪。火器之术,是本帅无意中弄出来的一个小玩意儿,不足挂齿。不过,若是李将军实在有心,几日后,本帅自会安排机会,让李将军一睹为快!”李嗣业躬身谢道“谢大帅恩典!”
    李嗣业到来的当天下午,安禄山的使节团也到了灵州。安禄山派来的人不少,主事的竟然是他最信任的心腹部将史思明。史思明率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在灵州城外扎营,然后自己带着几个护卫随从就进了城,拜见张xuān。
    张xuān闻得安禄山竟派史思明前来,嘴角忍不住浮起了一抹古怪的笑容来。
    在安史之乱中,史思明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
    他先是跟随安禄山谋反,随后又在安庆绪杀安禄山自立为帝后,兵败率兵归唐。但此人降唐之后,又密谋反叛,想要趁乱自立为帝。
    后来此人真的起兵叛唐,又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所杀,走上了与安禄山同样的不归路。
    事实上,真正的安禄山祸乱大唐的时间并不长,导致安史之乱的真正根源还是史思明。若是没有此人,大唐国力断然不至于消耗沦丧到了一个差点亡国的地步。
    在张xuān的定义中,史思明此人反复无常心xìng狡猾又非常凶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比安禄山还要可恶。
    听闻史思明到来,张xuān第一个念头就是诛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史思明拿下诛杀了再说,除了这个祸患!
    但张xuān心里明白,史思明目前也是大唐重臣,自己虽然权势高涨,却也不能随意诛杀朝廷命官。而且,若是现在就杀了史思明,很显然会逼反安禄山。
    而安禄山这个时候起兵…说实话,张xuān还没有完全准备好。
    张xuān坐在那里沉默不语,目光闪烁,眸子里的一丝杀机没有遮掩。
    张xuān心头一凛,垂首站在那里,没有再说话。
    张xuān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拿定主意,决定还是先见见此人,看情况再说。
    一念及此,张xuān抬头来望着张xuān,轻轻道“张xuān人,把那史思明带到正厅,本帅见他一见。”“罢了,各藩镇使节都到了,请他们都到正厅,本帅今日设宴招待这些来使!”张xuān霍然起身,目光沉静而冷森。@。
第266章从谦谦君子到杀伐果断
    张巡领命而责。WWw。
    片刻后,张瑄站在huā厅门口,笑吟吟地迎接各方藩镇使节。
    英然以他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不出厅迎接,但考虑到各地藩帅的面子,他也不好太过失礼。
    河西大都督哥舒翰的偏将姜署,大步走了过来,向张瑄躬身道”“末将姜署,见过大帅!”
    张瑄笑着朗声道“姜将军不必多礼,本帅与哥舒大帅在长安一别,不知哥舒大帅最近可好?”
    “回大帅的话,哥舒大都督一切安好,末将奉命来灵州,代表哥舒大都督恭贺大帅大胜吐蕃!”
    姜署苒态度非常恭谨。
    对于张瑄他其实早在长安的时候就认识了,那个时候他还是羽林卫的郎将。后来,荣王李琬谋反之前,他调任河西军中任职,如今已是哥舒翰的心腹之一。
    剑南大都督安思顺之子安岳韬也快步走了过来,拱手为礼”“小
    可安岳韬,奉家父之命,拜见大帅!恭喜大帅连战连捷,为大唐开疆辟土立下盖世功勋!”
    安思顺这儿子虽然身材高大,但看上去却温文尔雅,一望可知就是读书人。军帅之子不从军而习文,大概也算是一个另类了。安岳韬年龄不大,大概跟张瑄年纪放佛,只是他还是一个没有出示的士子,地方藩镇的公子哥儿,而张瑄已经位极人臣,马上还要进封王爵!
    安岳韬的眼中闪过一丝火热。
    安思顺让安岳韬来,显然带有让安岳韬跟张瑄结交并示好的意图,张瑄心知肚明,所以对安岳韬也很客气。
    “安公子远道而来,本帅若有怠慢之处,还请见谅一二。来日安公子回转剑南,一定代本帅向安帅问好。这陇朔的土特产,也带些回去给安帅尝尝鲜。”
    安岳韬笑着再三拜谢。
    安岳韬也进了厅,随后李嗣业和北庭程干里的属下颌骨里一起并肩走了过来。
    两人显然是熟人,一起向张瑄拜见道“大帅,下官(末将)有礼了!”
    “两位不必客气,请进客厅用茶。”张瑄笑了笑,眼睛却望向了那个身材清瘦面容微微有些yīn沉的范阳大将史思明,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史思明快步走来,身后只带着一个随从,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厮,个头比较矮小。
    史思明在不远处就深深打量着张瑄”脸上却是悬挂着虚伪而浓烈的笑容。
    见张瑄不过是一个清秀的年轻小生,史思明多少有些失望。他还当是这陇朔的大都督张瑄究竟是何等的盖世英雄”不仅接连大胜吐蕃,从吐蕃人手里抢占了吐谷浑故地,还成为安禄山寝食难安的“心腹之患”一结果,闻名不如见面。
    不过是一介小厮尔,安帅何以对这么一个黄口孺子畏惧三分?史思明心里暗暗冷笑着”大步走来。
    停下脚步,史思明长身一礼朗声道”“末将史思明,奉范阳安郡王之命拜见陇朔张大帅!”
    张瑄静静地凝视着史思明,淡然一笑”“蒲州一别,安郡王别来无恙乎?”
    史思明心中一怔,低低道“安郡王一切安好,谢大帅挂念!”
    史思明并不知道安禄山何时偷偷跑了一趟蒲州”似乎还与张瑄见了一面一安禄山潜入蒲州,准备与张瑄密探联合之事,结果却被张瑄连惊带吓,丢盔卸甲狼狈地逃窜回范阳。此事被安禄山视为了平生的奇耻大辱,焉能给外人提起。
    可尽管他深深隐藏在心里,可张瑄在他心里的“地位”却是直线上升,已经列为了安禄山的头号对手、心腹大患。
    安禄山经常对范阳诸将强调,将来若是他起兵争夺天下,能成为他夺权障碍的,大唐藩镇朝臣中”唯有陇朔的张瑄一人。
    对于安禄山的话,史思明等人都不以为然。张瑄虽然有大唐第一才子之美誉”但一个读书人,根本不可能放在这些范阳武将的眼里。
    只是最近陇朔大捷,拿下吐谷浑,震动整个大唐,张瑄这个名字才真正被范阳诸将所熟知,并产生了几分警惕。
    可到了灵州,史思明发现张瑄与自己想象中的“英明神武”形象相差甚远,心里刚刚升腾起的这份警惕也就瞬间消散了。
    在史思明看来,非是张瑄创造神话,而是他手下的郭子仪等人确是能征善战的军中名将,仗着郭子仪这些人,分明又有些运气的成分在内,也就获得了一份天大的功劳,仅此而已。
    史思明心念电闪,却听张瑄又淡然道”“你便是史思明?本帅可是久仰大名了!”
    张瑄的声音有些诡异,说不上冷漠,但也谈不上亲热,颇有些不咸不淡的味道。
    史思明也淡然一笑”“末将正是史思明,末将不过是范阳安郡王标下一籍籍无名的偏将,能入张大帅的法眼,着实是惶恐之至!”
    张瑄轻轻一笑,转身而去。
    张瑄设宴招待李嗣业等人。
    酒过三巡,李嗣业第一个率先主动提起了张瑄研发的那“传说中的火器”请求一睹为快,开开眼界。
    李嗣业的话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共鸣,说实话,这些人来陇朔,向张瑄示好恭贺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想打探有些陇朔火器的消息。
    能亲眼见见甚至带一些成品返回,那是最好不过了。
    姜署等人目光变得期待和火热,就连史思明都放下酒盏,静静等待张瑄的答复。
    张瑄微微一笑,向张巡扫了一眼。
    张巡起身呵呵笑道”“诸位,大帅早有安排,今日诸位就随大帅往神策军中一行,大帅已经安排神策军在校场等候,为诸位当面演练火器!”
    张瑄笑了笑,起身来”“诸位稍安勿躁,待本帅更衣,这就带诸位去城外神策军校场一行!”
    张瑄大步而去。
    不多时,张瑄就更换了一身鲜亮的甲胄,手持宝剑走入前院。
    这文官官袍一脱,甲胄盔甲上身,张瑄这凛然的大帅威势就散发出来了。所谓久居上位者,本身就有一种无形的气势,而张瑄虽带兵时间不长,但有了部城的大捷以及率三万兵马在吐蕃境内两个多月的实战经历,又刚刚指挥了抢占吐谷浑故地的战役,一种军中统帅刚毅果决的杀伐气质渐渐产生。
    李嗣业等人心里一凛。
    姜署打量着张瑄,心中暗道:这张大都督更衣换甲,倒真有统帅三军的威势,看来他率军连胜吐蕃为朝廷开疆辟土,也并非偶然啊。
    只是这样一个弱冠青年,本身不过是文士出身,从无带兵经验,竟然能带兵剿灭吐蕃军马数万人令人感觉不可思议。难怪哥舒大都督提起张瑄,便赞不绝口,曾言此人日后当是大唐朝廷数一数二的军旅统帅,干国栋粱之臣!
    史思明也是有些意外,张瑄更换甲胄,整个人的气质顿时就变了,跟方才的谦谦君子相比,如今的张瑄身上多了厚重的威势和杀气,史思明多年未将,知道这种杀气是假装不出来的。
    史思明身后的那个眉清目秀的小厮长大了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