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 >

第225部分

天唐-第225部分

小说: 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扈冬是回纥女子,『性』情豪爽,她倒是还没有觉得怎么样。但李腾空却是出身相国门第,虽习武弄剑却也知书达礼。
    她在马上向建宁王李俗施礼道,“殿下,奴家等着实不敢当殿下和诸位大人以及满城百姓如此hou爱!”
    李谈哈哈大笑回礼道’“两位女军大将军率军驰援长安,莅赴国难,我等出城相迎,理所应当!陈相,传召下去,今日「启航冇香香」本宫在大明宫设宴,为陇朔巾帼军将士接风洗尘!”
    陈希烈和张同也在旁附和。
    李腾空见李伙如此殷勤,心里也明白他此番礼遇她和苏扈冬两人’一方面是为巾帼军驰援长安而感动,另一方面也是看在张殆的面上。毕竟,她们还是永宁王张瑄的两位爱妻。
    张瑄能让他的女人率军驰援长安,这就足以表明态度了。
    张瑄绝不放弃长安’一定会想方设法保住长安。
    这样一来’李俗焉能不欢喜焉能不感动又焉能不对苏扈冬和李腾空礼遇有加!
    李腾空便不再说什么。
    她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李林甫的幼女了,而是永宁王张殆的夫人。她和苏扈冬及花奴儿三女,就代表着张殆的颜面和形象。
    花奴儿深深凝视着李俗,突然伏在李腾空耳边小声道,“空儿,这个建宁王李倓张弛有度,看上去比那个皇帝强上三分!此人能在国难之际留守长安,颇有几分胆识和勇气;而他刻意与瑄郎交好’明显是有野心。”
    “这种有胆识有野心的皇子’将来定非池中之物。”
    李腾空默然点头’也扫了李伙一眼。
    李伙正与苏扈冬谈笑生风。苏扈冬显然对李谈的印象很好,她是回纥女子’心机相对比较单纯’她感觉这个皇子还不错,有风度有气量还有几分骨气。
    女军的队伍在满城的欢呼声中缓慢行进着’在即将抵达西市并要绕过西市改道进入朱雀大街进入皇城时,眼尖的李倓一眼就望到了在一群护卫和侍女簇拥在其中’站在路旁的小腹明显凸起的永宁王妃崔颖和明眸皓齿的万春皇姑。站在两女身边的还有一个姿容妖娆同样小、腹凸起的娆媚夫人’正是虢国夫人杨三姐儿。
    李伙哈哈一笑,“两位女军大将军’永宁王妃、万春皇姑和虢国夫人出迎了!”
    苏扈冬和李腾空还有花奴儿当即笑着从马上飞跃而下,大踏步走到崔颖等女跟前’一起率先施礼下去,“见过姐姐!万春妹妹!夫人!”
    崔颖四五个月的身孕了,已经有些行动不便,她笑『吟』『吟』地拉起苏扈冬和李腾空的手,柔声道,“两位妹妹回京’奴家心里这才松了一口气。难为两位妹妹女儿家之身,还要从军出征’奴家只恨自己无用,不能与两位妹妹一起领军杀敌!”
    万春则撅着嘴道,“奴家也能骑马『射』猎呢,夫君太过偏心,奴家也要领军杀敌!”
    杨三姐掩嘴在一旁轻笑道,“万春殿下这是说笑话呐’你虽然能骑马『射』箭,但沙场之上不是嬉戏’你手无缚鸡之力,怎能上阵杀敌?”
    几个女人在一起亲热地寒暄着,崔颖心思镇密’她没有冷落花奴儿,而是转头向花奴儿笑道,“凤鸣姐姐一路辛苦了。”
    花奴儿脸『色』一红’躬身施礼却是没有说什么。
    当日午后,建宁王李伙在皇城之内大摆筵席,犒赏巾帼军。只是因为特殊时期,国难临头’饮宴没有了歌舞。
    在饮宴上,李腾空向李谈和张同传达了张瑄的建议要求张同率一万羽林卫军马即刻驰援潼关。
    张同早就向率军开进潼关了’但李谈却微微有些犹豫。
    守住长安,目前就全部指望张同手下这一万羽林卫了,若是这一万军马也开拔进潼关,长安几乎就成了一座空城,如何能抵挡安禄山的叛军
    李腾空见李伙犹豫着,不由出言笑道,“殿下,我以为,只要潼关不失’长安无虞。若是潼关失守,长安必保不住。不要说一万羽林卫,就是三万五万’也难以抗衡安禄山叛军!”
    “因此,让张大将军率军驰援潼关,增强潼关守关兵力’以防不测,是可行的。而且,陇朔十几万大军至多再有十日便可开进关中,殿下大可放心!”
    陈希烈起身抱拳道’“殿下’老臣以为,燕宁郡夫人所言有理。只要永宁王大军开进关中,长安便固若金汤了。老臣相信’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陇朔大军足以抵挡范阳叛军!”
    李倓沉『吟』片刻’朗声一笑道,“既然如此,就依永宁王之策一张同,你便即刻率羽林卫军马驰援潼关,不得有误!”
    “末将遵命!”张同大喜,起身领命而去。
    当然’他离开长安’未必会将羽林卫全部带走’还得留下两三千守城的兵马,保持长安城的安全’维持正常秩序。
    …………………………”#……#……………。
    那一头,李亨率军和满朝文武逃到陇州’安心等待张瑄的大军到来护驾。但随后’李亨却又接到了张殆的奏报,又得到消息说,张瑄率陇朔大军沿着庆州外围,急速向关中行军而去!
    张片让李亨去灵州安心等待,而并没有来陇州护驾。
    李亨心里当然有些不爽,但却说不出口去。此刻国难当头,他还指望张片平叛复国,心里纵然有些火气’也不能发作出来。
    杨国忠抱拳道’“陛下,张殆不尊陛下昭命’当下旨斥之!”
    兵部尚书公孙良也趁机在一旁参奏道,“陛下’张瑄违抗陛下旨意,不来陇州护驾,其罪不小。以臣看来,陛下当夺去张片兵权,另派大将统率大军于安禄山叛军相抗!”
    李亨眉头一皱。
    他还没有说话,一直侍立在李亨身侧默然不语的李豫突然开口怒斥道’“胡说!张瑄率大军急速开进关中’护卫长安,是为上策。若是潼关和长安不保’我等纵然北上灵州,又能如何?”
    “父皇,国难当头’再有佞臣构陷忠良,当斩之!”
    李豫拜倒在地。
    他本来被李亨禁足幽禁三年’但因为安禄山叛『乱』,他就被李亨带出了长安,禁足令也就算是因此不了了之了。
    李豫本与张片有仇隙,但在关键时刻,李豫却表现出了极强的大局观,竟然挺身而出为张胎正名说话,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李豫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在李豫看来,不管张瑄以前如何,如今的策略却没有任何问题。他只有驰援关中’守住潼关’才能真正阻挡安禄山叛军继续西进。只要关中不失、长安城不落于叛贼之手,大唐朝廷就巍然屹立。
    李亨微微点头’李豫的表现让他满意。
    “正是此理。国难当头’若是再有人出于私利恶意构陷勤王大臣,朕绝不轻饶!”李亨清冷的目光从杨国忠和公孙良身上扫过。
    杨国忠默然不语’而公孙良则心里一颤’垂下头去。
    “传朕的旨意,册封张瑄为平叛大元帅、天下兵马大总管,节制各路兵马抗击叛军,与安禄山狗贼决一死战!”
    “朕就与诸位臣工启程赶赴灵州坐镇等候。待朝廷大军大败安禄山叛军之日,再班师回朝!”
    李亨起身朗声道。
    “陛下英明,臣等遵旨!”杨国忠和公孙良率满朝文武大臣山呼万岁’只是这山呼万岁声远远不若在朝堂之上有底气,多少有些有气无力,中气不足。
    李豫俯身下去’心里却大为失望。
    本来在李豫看来’张瑄的十几万勤王大军都已经准备开进关中了’这一趟逃离长安奔赴灵州躲避的闹剧就该宣告结束’李亨本该率军即刻返回长安。
    但他的这个父皇终归还是太过怯懦了一些,他还是有些担心张殆会挡不住安禄山的叛军,决心还是去灵武安心等候。
    反正灵州已经成为整个平叛的大后方’只要朝廷兵马不至于全军覆没’安禄山的叛军就打不到灵州去。灵州’是相对最安全的地方。
    李豫心里暗叹,摇了摇头,心里却是拿定了一个主意。
    一念及此,他突然出班大声道’“父皇,儿臣亦曾修习兵书战策’善弓马骑『射』’当国难之际,儿臣想率一军赶赴前线,为国效力,还请父皇恩准。”(未完待续)
第372章颜真卿被逼出战
    李亨一怔,他有些不可思议地凝视着自己这个长子,良久沉默不语。wWW!
    他匆匆逃离长安,也没忘了把李豫带出长安,而却同意了建宁王李伙留守长安的请求。由此,说明在潜意识里,在他的这两个儿子中,李亨其实还是无形中倾向于李豫的。'www。2。'
    对于李豫,他更加看重。
    这一点,可能李亨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李亨没有想到,李豫竟然要主动赶赴潼关前线,号称要为国效力,抵抗叛军。
    他的这两个儿子,一个悍不畏死留守长安,一个临危不惧要赶赴国难,按说应该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口但对于李亨来说,这却是迂腐之极。
    李亨皱了皱眉,正要拒绝,却见李豫大礼参拜在地,慨然道,“儿臣当代替父皇赶赴前线,提振我军将士士气,不让叛军专美于前!”
    “请父皇恩准!”
    李豫这么一说,李亨就不好再拒绝了。
    李亨犹疑了一会,终于还是无奈地摆了摆手道,“给你z四兵马,你赶赴漳关去吧。朕封你为平叛大军镇抚使,去张踪军中做个监军吧。”
    李豫大喜,连声叩谢,然后肃然离去。
    他眼见李伙主动留守长安,在朝野上下的威望瞬间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而如果他此番赶赴懂关在张瑄军中效力,一旦平叛成功,他的功绩和威信都会稳压李谈一头。
    李豫率2000骑兵昼夜兼程赶赴遗关不提。
    且说张瑄率军行进中得到李豫从军赶赴潼关且还被皇帝册封为监军的消息,有些意外。李豫能有这份胆识和魄力,说起来也算不错了。
    最起码,比他的父皇李亨要强上几分。
    不过,张瑄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若是李豫识相,想博一份军功,他会给李豫一个机会:但若是李豫另有所图图谋不轨,那就不要怪张殆不给面子了。
    潼关。
    在众将殷切的期待和变相的『逼』迫中,在来自于朝廷、民间和军中的多重压力下,颜真卿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分兵一万,自己亲自率领奇袭陕郡崔乾佑的四千弱兵。
    若是不战,闭关不出,军心不稳。而皇帝的圣旨也还历历在目,催促出战。
    基于种种原因,颜真卿决定冒险一搏。
    目前他的标下只有5万兵马,他分兵一万进攻陕郡,留下四万守关。
    中郎将范铮本想率军出征,但被颜真卿拒绝了。
    众将并不知,颜真卿此番已经怀了死志。
    若是此战落入安禄山的圈套,再吃败仗,颜真卿也不打算再回返懂关了,正如皇帝之言,就战死沙场罢了。至于他死之后,谨关能不能守得住,颜真卿也硕不上这些了。
    渣关大门打开,颜真卿一身甲胄率军而出。
    范铮等将一路相送,却是默然无语,气氛非常萧索。以这种士气出征,本身就是一种不祥之兆,然颜真卿已经没有了退路。
    “大帅,末将等在懂关恭候大帅胜利凯旋!大帅保重!若有不侧,还请大帅速速退回谨关,末将等将率军救援!”范铮在马上抱拳道。
    颜真卿眉梢一桃,心里冷笑了起来。心道:你范铮挖空心思协同诸将『逼』迫本帅出战,其目的不就是想要趁机将本帅『逼』上思路,然后好取本井而代之?
    但颜真卿却明白,纵然自己不答应出战,军心混『乱』之下,也会导致兵变。说不准,这范铮会串通一些将佐,趁机向颜真卿下手夺他的兵权,乃至打开懂关投降安禄山都有可能。
    颜真卿心里长叹一声:此去,舍去自己一条『性』命,或许能换得潼关安全。若是懂关再坚持几日,永宁王勤王大军赶至,范铮这些人就不敢再有异心。
    但脸上,颜真卿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环视众将,慨然道,“诸位将军,本帅此去必舍死一战,若胜固然好,若不胜落入叛军圈套,那么,渣关的安危就拜托诸位了。”
    颜真卿在马上向诸将抱拳施礼。
    范铮微微一笑,率先回道,“请大帅放心!末将等一定死守懂关,不让叛军进入关中半步!”
    颜真卿深深凝视着范铮,再无多言,转身打马驰去。一万士气并不高涨的唐军在颜真卿的率领下,在萧索的秋风里向着陕郡的方向飞驰而去。
    范铮望着颜真卿大军行进的背影,嘴角情不自禁地浮起一抹窃喜。
    其实范铮比谁都清楚,颜真卿率军出战陕郡,成功的可能『性』不足三成,多半是要再次损兵折将,战死沙场了。
    回到关中,
    范铮立即让心腹校尉带着他的奏折超赴陇州,向皇帝禀报,构陷颜真卿不听劝谏一意孤行率军出战,撇清了自己。
    在范铮的谋划中,此番正是自己取颜真卿而代之的最好时机。
    若是颜真卿再吃败仗,朝廷必下令诛杀而将遗关军权悉数交予他。到了那时,他可见机行事,若是懂关可守就守,不可守就率军献关归降安禄山,谋一个更加光明的前程。
    其实在一天以前,颜真卿已经派心腹军卒携带他的亲笔书函北上急报张片。在书函中,颜真卿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态,同时点出了军心混『乱』的现状以及范铮等人的野心。
    总而言之一句话,颜真卿被『逼』出战,军心混『乱』,部将生出异心,懂关危在旦剑,请张瑄急速率军驰援,免得渣关不保!
    张同率一万羽林卫在距离潼关不足百里的关西驿得到了颜真卿冒险出战的消息。张同大惊,立即命军卒放马奔驰加速前进,终于赶在这一日的黄昏日暮之际赶到懂关之下。
    渣关内侧突然冒出来一支万余军马,范铮意外之余又有些不忿。他才算计完颜真卿,还没有真正把懂关守军的兵权抓在手里,就又来了一个羽林卫大将军张同,岂不是令人郁闷?
    张同无论是官职级别还是军中威望,都远不是他一个河南军中中郎将所能比,一旦让张同进了关,渣关联军的指挥权必然落入张同之手,再也跟他无缘。
    范铮站在城楼上向下眺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