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 >

第254部分

天唐-第254部分

小说: 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有陈希烈堪为这个职位了。至于杨国忠这种jiān佞小人,张xuān日后会逐步弃用,只是暂时还不能不用他。
    张xuān微微一笑,起身将陈希烈扶了起来“陈相德高望重,堪为百官之首。还请陈相以国事为重,不要推辞为好。”
    陈希烈情怀jīdàng,脸sè涨红,慨然再拜“陛下知遇之恩,老臣感jī涕零,自当舍死忘生以报陛下厚恩。,…
    “张xuān微微点头。
    “此外,我有意要重新调整天下行政区划,对各道进行调整而藩镇之事,军政刑法合一的体制带有诸多缺陷,地方藩镇权力过大,严重影响朝廷权威。我意,去除天下藩镇,政务、军务、刑法分离,各道设立巡抚、各州设立刺史、各县仍设县令,县向州、州向道、
    而道向朝廷政务省,自上而下节制,总领天下政务。”“各道设立都察使衙门,直归朝廷都察省。监督地方官员,向朝廷负责。”
    “而军务,则仍旧设立八大大都督府,总领天下兵马。为安西、
    北庭、陇朔、河西、剑南、河南、范阳、安东。朝廷设立天下兵马总领大都督府,统率各地方大都督府,兵部辅之。”“由此,地方军政督察三权分立,相互监察制约,独立运行,各安其责。”张xuān微笑着望向陈希烈“陈相以为然否?”
    陈希烈长出了一口气,知道张xuān这时吸取唐时放纵地方藩镇权力过大的“前车之鉴”等于是变相的削藩。
    若是平时推进此策,肯定会引起各大藩镇的抵触,但现在,天下打乱重新洗牌,张xuān掌控大局,利用强力手段推进,障碍很小。
    而事实上,范阳藩镇、陇朔藩镇、河南藩镇和安东藩镇形同虚设,而河西哥舒翰作为降臣,自不敢说什么。至于安西的杨锜、北庭的程千里以及剑南的安思顺,恐怕大势所趋也无能为力,只能从命。
    “陛下英明,老臣深以为然。”陈希烈笑道。
    张xuān在陈希烈府中呆了两个时辰,临近登基大典时才离开陈希烈府中,回宫。
    陈希烈也跟着张xuān进了宫,两人一番长谈商讨,已经基本上将新朝的各项大事定了下来。当然这基本上就是张xuān的个人主张,陈希烈不过是遵从罢了。
    见陈希烈从张xuān入宫,杨国忠等朝臣吃了一惊,猛然醒悟过来,此次张xuān请陈希烈出山,想必是要拜相了。
    杨国忠当然有些失望,却也无可奈何。
    张xuān回宫在一干太监宫女的shì候下更换上了崭新的龙袍冠冕,午时三刻时辰一到,便摆起皇帝鉴驾仪仗,驾临霜德殿。
    咚咚咚!
    朝鼓奏鸣九九八十一次,昭示着新皇御极。
    张xuān在司仪太监和宫女的引领下,缓步进入霜德殿。早已列队等候在殿中的满朝文武整齐划一地拜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张xuān缓步登上皇台,转身凝视着台下的众臣,此刻,他终于跨上了权力巅峰,真正的天之下、万万人之上,成为开辟一个新朝的新皇。
    “众臣平身免礼。”张xuān朗声呼道,缓缓坐在了龙椅之上。
    接下来,是诸多礼仪程序,比如什么宣布唐皇退位诏书、上众臣拥立劝进表、宣布新皇登基诏书等等,而完了之后,还要议定国号、年号、册封百官、定都,最后还有祭天、饮宴等诸事。
    反正非常复杂,张xuān也无可奈何,只能耐心地履行这些程序。
    其他的倒也没有什么问题,进展很快,但是在国号和年号、定都上,却起了较大的争议。
    以杨国忠为首的旧臣则认为,张xuān之父张九龄本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张良为韩人,当立国号为韩,宜继续定都长安。
    而以郭子仪为首的张xuān心腹大臣则坚持认为,应定都洛阳,而河南为周大兴之地,当定国号为周。!。
第415章国号、年号、定都及册封百官
    两派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WWw。
    张xuān端坐龙椅之上,安之若素,不发表任何意见,听凭众人争执。
    其实对于两派人来说,这不仅仅是国号、年号和定都之争了,而意味着新老权力集团的权力之争。
    张xuān其实早有主张,固然可一锤定音,但如果不让这两帮人争一争,也显得失去了作为皇帝的风度。
    陈希烈没有参与争论,他早就心中有数,因为张xuān给他透了底,这一锤定音的事儿还是需要这个老家伙出面搞定。
    杨国忠丝毫不让,而郭子仪等人更是针锋拒对。虽然国号、年号尚不确定,但郭子仪是知道张xuān意yù定都洛阳的,自然是据理力争。
    张xuān终于有些不耐烦了。
    他是穿越者,虽然对现在的家族有了一定的归属感,但不代表他会认同所谓“张良后裔”的身份,国号为韩,在他看来就是扯淡的事情。况且,这是先秦已有的诸侯国号,还与张xuān前世某个东亚小国国号雷同,他打心眼里排斥。
    至于定都的事儿,虽然看上去长安最为合适,但在张xuān看来,长安位置稍偏西北,不利于掌控天下大局。他最为属意的是范阳(幽州),也就是后世的北平、北京,然而现在的范阳还远远达不到作为大国京都的各种要求,相对来说,洛阳比较合适。
    当然,日后条件成熟,他还是有意迁都范阳(幽州)。
    想到这里,张xuān暗暗向陈希烈使了一个眼sè。
    陈希烈长出了一口气,知道该轮到自己出场了。
    他轻轻干咳了两声,躬身大声道,“陛下,老臣有几句话说。”
    张xuān温和一笑,“陈相有话直说,朕洗耳恭听。”
    自打陈希烈重新出现在朝堂之上,张xuān对他极尽礼遇,公开表现出了尊重和倚重的态度,而此次又以“陈相”称之,显然就确定了陈希烈在朝中的地位。
    陈希烈心中感jī,大声道,“陛下,老臣认为,陛下平叛定鼎于洛阳、起兵兴龙于洛阳,而洛阳九州腹地,龙脉集结之所,当以洛阳为帝都。至于国号,洛阳为天下之中、中华之都,为我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不若取这一个‘华,字为国号,号为中华帝国、天下万邦之主。”
    陈希烈的话音一落,张xuān立即拍案赞成道,“然。陈相所言甚是,朕深以为然。”
    “我华夏万里山河,中华巍巍上邦,国号为华,最是妥当不过了。既然如此,朕以为,当定国号为华,改元永宁。”张xuān霍然起身,环视众臣,一字一顿道。
    张xuān都表态了,杨国忠等人自然是无可奈何,不敢再说井么,只能随着众人一起拜倒在地,山呼万岁不止。
    “中华万岁,武皇万岁万万岁!”
    耳边传进众臣的山呼万岁之声,张xuān纵声长笑,心底非常舒畅。
    是日,华朝永宁元年十一月初九,张xuān在长安登基称帝,众臣商定,上皇帝尊号为“中华应天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
    翌日,张xuān下诏定国号为外亦可统称“中华帝国”或“中国”。同时,改长安为西京,是为西都;改范阳为北平,是为北都;改洛阳为中京,是为帝都。
    一切尘埃落定。
    李唐王朝覆灭,而张华王朝或中华帝国新兴。
    第三日张xuān举行大朝会,便是册封百官的事儿了。
    其他的册封,比如后妃的册封以及对张xuān父、祖的追封可以稍稍放缓一些,但百官册封却是当务之急,因为华朝新兴,所有百官需要重新任命定职定责,关系着朝廷的运转,不可小觑。
    朝会之上,众臣山呼万岁已毕,张xuān环视众人,默然不语。
    除了陈希烈之外,包括杨国忠在内,都忐忑不安,不知道张xuān会给他们一个什么官位,这关系着他们在华朝的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
    哪怕是郭子仪、封常清这些张xuān的心腹大将,也都隐隐有些期待。
    张xuān向陈希烈扫了一眼。
    陈希烈会心一笑,出班朗声道,“陛下有昭一一”
    “沿袭三省六部制,改门下省为内务省,将中书省与御史台合而为一更名为都察省,将尚书省改为政务省,总知天下政务,下设六部……加设通商贸易司,列户部名下。”
    陈希烈高声宣读着诏书,乞…各道设立巡抚、各州设立刺史、各县仍设县令,县向州、州向道、而道向朝廷政务省,自上而下节制,总领天下政务。”
    “各道设立都察使衙门……设立天下入大兵马大都督府,专司乓马防卫,受朝廷兵马总领大都督府统率。”
    “自此往后,地方军、政、督察三权分立,相互监督,独立运作。行政衙门主官不得干预军事,军事督率不得干预地方政茶”,…钦此。”
    这道诏书一出,众臣皆惊。只是新朝初立,任何规制礼制都是由开国皇帝主导,张xuān早已定下了基调,众臣谁也不敢多言。
    当然,他们关心的其实不是政体,而是官职,属于个人的职位品级。
    陈希烈宣布完张xuān的诏书,便退了下去。
    张xuān略一沉吟,从案头上拿起他亲自拟定的关于朝廷重要官员的册封名表,缓缓道,“我朝初立,百废待兴。为安定天下,确保朝廷政通人和,朕经过慎重考虑,册封百官如下一一”
    众人的耳朵马上就竖了起来,认真倾听。
    皇帝亲自宣布,由此可见皇帝对朝廷重要职位的看重。
    “朕兼任天下总领兵马大都督府大元帅,郭子仪、哥舒翰、封常清为副帅。”
    “册封练希烈为政务省宰辅、太师。”
    “册封杨国忠为吏部尚书、裴冕为礼部尚书、郭子仪为兵部尚书、杨錡为刑部尚书、张巡为户部尚书、公孙良为工部尚书,皆参知政事。”
    张xuān宣布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
    杨国忠如释重负。他虽然位居陈希烈之下,但终归还是六部之首参知政事,也算是小、丞相,与他期待中的位置基本相符。而公孙良裴冕等人就更不用提了,他们作为唐臣,又是张xuān昔日的政敌,张xuān能抛弃前嫌委以重任,足以让他们感jī涕零了。
    张xuān之所以这样做,当然也有安抚旧臣的考虑。
    至于将杨锜调任京师为刑部尚书,主要是考虑到杨锜的才干不足以安定西域,回京来入相参知政事,对他来说更加合适。
    六部尚书中,郭子仪掌兵权,张巡掌人口钱粮经贸诸事,杨锜掌刑法,这才是真正的要害位置。这三人是张xuān的心腹。
    而杨国忠吏部尚书虽为六部之首,但官员任免大权还是在皇帝手心里,张xuān若是严控,杨国忠就是一个傀儡。
    杨国忠等人出班跪拜在地,“臣等谢主隆恩!”
    张xuān淡然一笑,继续道,“册封颜真卿为内务令兼中京府尹、河南道巡抚,崔焕为关内道巡抚、陈通为河北道巡抚”川”,张xuān一口气宣布了天下各道巡抚的名单。当然,除了颜真卿等少数几个人之外,其他的各道巡抚这些地方大员人选,都是陈希烈和杨国忠等人推荐选报的。
    “册封仆固怀恩为威远侯、范阳兵马大都督。
    “册封杨涟为青海侯、陇朔兵马大都督、青海行军大总管。”
    “册封哥舒翰为定西侯,河西兵马大都督。”
    “册封封常清为安西侯、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暂代安西兵马大都督。”
    “册封南霁云为清远侯、河南兵马大都督。雷万春为镇远侯,神策大将军。李嗣业为忠勇侯,神武大将军,张同为清宁侯,羽林大将军。”
    “册封安思顺为剑南兵马大都督。”
    “册封程千里为北庭兵马大都督。”
    “安东兵马大都督由郭子仪遥领。”
    张xuān将大部分重要的“岗位”文武主官都册封完毕,包括跟随他起兵的一干心腹,都封赏了相应的爵位和官职,兼顾心腹与旧臣的利姜,可谓是皆大欢喜。
    而这,正是张xuān想要的结果。
    随他起兵的心腹,一来必须要封赏,这些都是开国元勋,还要为张xuān分掌重要权力:而对于哥舒翰这种旧臣,张xuān也不能薄待,要做到一定程度的一碗水端平。
    接下来,就是陈希烈率他的丞相班子昼夜加班为朝廷各部司衙门配置人员,尽快实现运转,诸事杂多繁忙,自不待言。
    而与此同时,陈希烈还要率众臣操持迁都洛阳的事儿,这也不是一件小事。
    至于郭子仪,则在张xuān的授意下,开始了对天下兵马的再布局、再调整。
    仆固怀恩率四万飞豹军和两万范阳降军镇守范阳,就不做调整了。而张xuān准备将神策军、神武军和郭子仪麾下的飞虎军布置在京都一线,作为京师拱卫力量和皇帝的亲兵,再加上张同的羽林卫,这些兵马共计有近十万人。
    而其他的兵马,河西的重返河西,陇朔的归于陇朔,调配河南或者两淮的也立即启程。!。
第416章该怎么处置李唐皇室
    第416章该怎么外置李唐皇室陈希烈、杨国忠、裴冕、杨琦、张巡、郭子仪、公孙良六人,号称朝廷七相,是张瑄以下署理中华王朝最高政务也就是中「启航冇水印」央权力核心层的七个人。wwW、
    这是文官。
    而武官系统,则以郭子仪为首。除了哥舒翰、程千里、安思顺三人之外,其余掌握兵权的人都是随张瑄起兵的开国元勋。
    除了七相之外,张瑄还司时册刮了仆固怀恩等八人为侯爵,这八个人后来被称为‘开国八侯。”是中华王朝新兴的七大贵族,显赫一时。
    如今的局势非常明显了,张瑄这个新皇刻意扶持陈希烈的陈家x郭子仪的郭家和开国八侯家族,这此新贵家族青云直上,隐隐有与士族豪门相对抗的趋势。
    当然,新贵家族的底蕴还是差了干多,不过,这需要时间的积淀,不是扶持就能扶持起来的。
    郭子仪虽然没芒被刮侯,但贵为天下兵马副帅兼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可以说是朝廷中的实权派。
    子仪自己都没有料到有今天的权势地位,他本来以为自己能得一藩镇兵权就算不错了。但不成想,张瑄竟然将他留在身边掌兵部入廷相,一跃成为站在天下权力巅峰的七个人之一。
    兴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