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 >

第34部分

天唐-第34部分

小说: 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年幼,尚需磨砺。六部衙门乃是朝廷重器所在,张?不敢擅入……还望皇上收回成命。”张?恭谨地拜了下去。
    李隆基眉梢一扬,觉得有点意思了――这小子开始上道了。
    一念及此,李隆基便回头扫了高力士一眼。
    高力士会心一笑,不由插话道,“启禀大家,老奴觉得,?哥儿倒也不是过分自谦。他之才学固然惊艳绝伦,但毕竟年纪尚幼。而礼部重任,确需慎重……”
    李隆基沉默了一阵。
    突然笑了笑,挥了挥手,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度,“汝不自矜自傲,自警自重且有自制之明,朕心甚慰。既然如此,汝且回府去等待朕的旨意。去吧。”
    张?暗暗长出一口气,匆匆躬身拜谢,然后恭谨地退出了御书房,再无任何停留,出皇宫回府而去。
    张?离去,李隆基慢慢靠在锦墩上竟然抚掌而笑。
    “力士,汝观此子心性若何?”
    “大家,老奴觉得,抛开此子的才学不说,其不骄不躁、不急不缓,心性沉稳而不失圆润,远非寻常少年人可比。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朝廷的肱骨之臣。”高力士斟酌着字句,小声道。
    李隆基淡然一笑,“朕最担心,他虽有才却是不知进退的狂生。如今看来,倒也颇堪造就――力士,传朕的口谕下去,这几日就不朝会了,连续早朝,朕这身体就觉得吃不消。”
    “杨国忠等人的奏表,就先搁置吧。朕累了,随朕去御花园散散心。”
    ……
    ……
    出了宫,回到府中,张?心里很清楚,这场戏皇帝是导演,自己是主要演员,还有好几个配角需要登场亮相。戏才刚开场,要落幕还早着呐。
    张?进了府门,刚要回自己的小院,下人张力却迎面走来朗声报道,“三公子,东平郡王安禄山二公子安庆绪,派人下了请柬,请公子爷去聚香阁饮宴。”
    “安庆绪?”张?闻言心头一动,心道安禄山这个二儿子虽善骑射但却性格懦弱兼之优柔寡断,格局太小。他今日找上门来,必然还是因为那日在宫里宴会上自己的一番敲山震虎的言辞,生生戳到了他的痛处。
    看来,不弄清楚一个子丑寅卯来,他是不放心离开长安了。既然如此,那就再往火上浇一浇油吧。张?嘴角浮起一抹古怪的笑容来,向张力挥手道,“张力,备车,我马上赶去聚香阁,去见安小郡王。”
    张?没有幼稚到认为仅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阻止安史之乱的程度。他心里很明白,安禄山为谋夺大唐江山准备多年,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场惊天祸乱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阻止。
    他所能做的,无非是左右逢源火中取栗。在安禄山和杨国忠之间人为制造一些更加激烈的“火花”,让这两个掌握大唐重权的“重量级拳击手”,明争暗斗再凶一些、再狠一点,把这盘棋局彻底搅乱,看看能不能向着张?所希望的方向重新洗牌。
    安庆绪心烦意乱地坐在聚香阁二楼的一间雅间里,眉头紧皱脸色阴沉。
    张?在宫里的宴会上口出狂言――事后安庆绪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认为一定是杨国忠在背后捣鬼。要不然,以张?这么一个布衣士子,纵然有些才名获得贵妃赞赏,也断然不敢得罪安禄山这个三镇节度使。
    况且,从张?口中所如数家珍的这些机密信息,根本就不是一个长安名门子弟所能知晓的事情。如果说安家的机密有可能泄露――那么,侦知者也必然是杨国忠。
    旋即,他又得到了杨国忠上表举荐张?为礼部郎中的消息。这更加重了安庆绪的疑虑,本来准备立即离开长安返回范阳,却始终犹豫着没能动身。
    ……
    ……
    “安奎,张家那小子从宫里出来了?”安庆绪阴沉着脸,沉声道。
    一个浑身青衣腰间横跨弯刀的三十许壮汉躬身回道,“将军,小的派人在宫门外守着,见那张?从宫里出来径自回府,然后又带车出府向聚香阁而来,料定是赴将军之约。”
    “将军,这等黄口孺子竟敢冒犯郡王和将军,不过是一个落魄门第出身的士子而已,何需将军万金之躯费心劳力――何不让小的带人将他抓来,严加拷问……完了――”安奎目露凶光,恶狠狠地做了一个砍杀的动作。
    这人既是安家的家奴,又是安禄山豢养私军中的军头,标下统领一个百人队,个人更是彪悍勇猛。此次安庆绪入京,他亲自带领属下军士乔装改扮为安庆绪的家奴侍卫,保护安庆绪来到长安。
    “蠢材!”安庆绪眉梢挑了挑,斥责道,“这小子有几分名气,乃是贵妃娘娘和皇帝看重之人,又很可能是杨国忠的门生子弟,背后还有崔家和玉真公主,岂能轻举妄动?”
    “诛杀此子很容易,比捏死一只蚂蚁还要稀松平常。但他要是出了问题,无论是宫里还是杨国忠那一头,都会怀疑到某家身上……到时候惹下大麻烦来,坏了父王的大业,谁也吃罪不起。”
    “某要跟他好好谈一谈。”安庆绪漠然转头挥手,“汝先退下,安排好车马行李,随时等候某的命令。吾等今日一定要离开长安,速速返回范阳。”
    奎不敢再说什么,躬身施礼,匆匆离去。
第072章哥舒翰的密报
    第072章哥舒翰的密报
    听到门外的走廊里传来了沉稳有力步调一致的脚步声,安庆绪眉梢一挑,知道是张?来了。wWW!
    这聚香阁二楼的雅间足足有十数间,但他这个三镇节度使公子在此宴客,聚香阁的老板其实也不敢再做其他雅间的生意,生怕会打扰了贵客,引起安庆绪不满。
    安禄山父子权势冲天,在民间的影响力尤其大。某种意义上说,商贾百姓更畏惧安禄山这种带甲数十万的藩镇军阀。这些人,自恃军功势力,一个不来就要拔刀相向,几乎没人敢惹。
    安庆绪定了定神,居然起身主动去打开了门,抬眼看处,正好与张?清朗的眼眸相对。
    两人互为凝视瞬间,安庆绪放低身段微微一笑,素手让客,“张公子,请,安某等候多时了。”
    张?亦是笑着,拱手见礼,“有劳安将军相迎,张?如何敢当?”
    “张公子请坐。某家听闻杨相已然向皇上和朝廷举荐公子出任礼部郎中一职……张公子出身名门乃长安名士,以不足弱冠的年纪担任要职,有杨相提携,来日前途无量,实在是可喜可贺之事。”
    张?微笑不语。他此刻恨不能安庆绪能误会――安庆绪能将他当成杨国忠的亲密心腹,那是最好不过了,只有这样才能对远在范阳的安禄山形成一定的“威慑力”。
    见张?默认,安庆绪心头更是一紧。
    这几日他详细了解过张?的“社交关系”,发现他跟杨家人尤其是虢国夫人母子往来密切,种种的迹象表明,张?必然是杨家死党。这意味着张?得到贵妃欣赏和皇帝看重,都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他的一言一行,必然是出自杨国忠的授意――那么,当日张?的“敲山震虎”就具有了不同的味道。
    ……
    ……
    “公子才学过人,有杨相青睐,可谓是青云直上少年得志……请饮!”安庆绪想通了其中的关节,突然就对今天的饮宴变得有些心不在焉起来,而话语间就有了随意应付的意味。
    对于安庆绪的心态,张?心知肚明,只是他也不可能挑明,坐在那里面带从容的微笑,与安庆绪有一搭无一搭地扯着一些没有营养的闲话。
    然后互相对饮,略略饮了几杯,安庆绪有送客之意,张?亦不愿再跟安庆绪纠缠下去,因而就“一拍即合”,貌似热情地互相拱手告别,相约后会之期。
    张?坐在马车里挑开车帘,随意浏览着繁盛的长安街景,正在慢慢梳理着自己微微有些凌乱的心绪,突然马车急急一顿,就靠边停下。
    张?皱了皱眉,刚要开口问张力怎么回事,却听后面有密集的马蹄声骤然响起,他探出头去,好没有等他看得清楚,三骑快马已然裹夹着一阵风,风驰电掣地向皇城的方向而去,只能隐隐看见是三名风尘仆仆的军卒。扬起一溜烟尘,惹得路旁躲避的商贾行人咒骂不已。
    张?心头一动,心道莫非边关有变?
    但按照历史进程,这几年间,大唐边关非常平静不该有战事骚乱啊……
    张?皱了皱眉,探头向赶车的张力招呼道,“张力,加快速度,速速赶回府上去。”
    *********************************
    刚刚履新的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八百里加急密报,到了长安“兵分两路”,一路去了杨国忠的府邸,一路直奔皇城而去。
    作为大唐朝廷新任的中枢宰辅,杨国忠学李林甫学得“惟妙惟肖”,也习惯在家里办公,把好端端地一个杨府变成了“第二小朝廷”,各部司衙门主官往来汇报、天下各藩镇、道州的行政上奏,其交汇的中心点便是杨府。
    只是一些特别重大的事务,杨国忠才会选择性地进宫禀奏皇帝,其他的一般事宜,他这个执行宰相就一并处置了。
    但天下藩镇尤其是一些重要藩镇的节度使,有直接密奏皇帝的权限。所以,哥舒翰的密报便同时传进了宫去。
    李隆基得到消息,应该比杨国忠还要早一些。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从密封极好的金属匣子里取出密报,直接呈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匆匆扫了一眼,嘴角浮起了丝丝不可捉摸的微笑。
    他向高力士扬了扬手里的密报,“还真让你这个老东西说准了。这阿布思果然杀回纥西可汗古不思,灭回纥人数千部众,携古不思的人头及牛羊辎重等归唐。如今入了凉州外围正等候朕的处置。”
    阿布思的事情,其实李隆基心里早就有了数。玉真也好,高力士也罢,最近都从旁侧击为阿布思说了不少好话。而今日哥舒翰的密报,不过是将高力士和玉真公主的“求情”化为了现实。
    高力士心头一喜。他拿人钱财自然要为人消灾,收下了阿布思父子价值万金的重礼,又受了玉真私下的重托,如果办不成事,高力士亦觉得颜面无光。
    “大家,这阿布思反叛出自无奈,多半是安禄山逼迫的结果,今既然自断后路以此宣誓归唐,诚意倒是明显了。”高力士试探着轻轻道,见李隆基脸色不变,就又笑道,“阿布思所部万众……”
    高力士的话还没有说完,李隆基就淡淡地摆了摆手道,“且看杨国忠如何处置吧。”
    高力士轻轻笑了笑,“大家,如果老奴没有猜错的话,杨国忠定然会将哥舒翰的密报压下来……”
    李隆基眉梢一挑,“罢了。力士,传朕的口谕给杨国忠,赦免阿布思所部万众,安置在凉州一线,由哥舒翰节制。命阿布思父子来京请罪,朕要亲自处置。”
    力士领命,正要出去命手下的小太监去杨国忠那里传皇帝的口谕,却听李隆基又淡然追问了一句,“力士,杨国忠可曾召那张?进府?”
    杨国忠亲自举荐张?为礼部郎中,拉拢和收归门下的用意明显。这种天大的人情,当然是要亲自召张?过去,当面点明一拍即合。而李隆基前番的“试探”和“暗示”,就是提前给张?打打预防针。
    高力士没有任何迟疑,恭谨一笑,“还未曾。大家,要不要让老奴派人去张家再敲打敲打张??”
    李隆基一怔,旋即哑然失笑,“罢了,不必多此一举。对了,老东西,最近东宫那边可有动静?”
    高力士心里轻轻一叹,嘴上却恭谨冷漠道,“回大家的话,太子殿下整日闭门读书,鲜少离宫,却是太子妃偶尔会出宫省亲。”
    -----------凌晨还有更新,拜托各位前来捧场,谢谢
第073章面拒杨国忠
    第073章面拒杨国忠
    阿布思绕道陇右选择哥舒翰作为再次归唐的“投靠”依附对象,不是没来由的。wWW。
    哥舒翰是盛唐名将,亦是胡人。而奠定哥舒翰声名的,就是石堡城之战。其战,时阿布思所部正在哥舒翰的麾下。
    当时青海湖主要是吐谷浑和吐蕃的领地,杀伐连年,争斗不息,盛唐虽然如日中天,但青海也并非阳光普照之地。从青海湖到鄯城经过湟源,路有石堡城,三面悬崖绝壁,只有一面有一条盘旋石道可以攀行而上。这里曾是大唐帝国的边防前哨,后陷于吐蕃之手。因为固若金汤,所以许多大将试图攻克都未能如愿,唯有哥舒翰一战成名。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这是李白的诗作,千古传唱,在这个时代,更是家喻户晓。
    石堡城之战的赢家当然是哥舒翰,但作为当时哥舒翰的部将之一,阿布思自然跟哥舒翰的关系不错。
    而更重要的是,安禄山是阿布思的生死仇敌,而哥舒翰恰恰是大唐藩镇中为数不多的公开与安禄山“唱反调”的一个,素有嫌隙。这是阿布思毅然决定率军攻陷回纥一部,然后迅速回师南下投奔哥舒翰的关键因素。
    哥舒翰的密报进京,让杨国忠非常恼火,当场就摔碎了一个价格不菲的玉质茶盏。
    杨国忠倒也不是跟阿布思有仇,他甚至连阿布思其人若何都印象不深。只是最近大唐上下唯阿布思这一桩反叛案,他本来谋划好要构陷李林甫与阿布思合谋造反,可如今阿布思突然来了这么一招――上表请降,还送了足以让大唐皇帝动心的投名状。
    可以利用的棋子不能用了,杨国忠心头烦躁,却也无可奈何。
    正如高力士的猜测,以杨国忠的为人品性,他决定先将哥舒翰的密报压几天再说。其实他心里也清楚得紧,这等军国大事,哥舒翰肯定同时密奏皇帝,李隆基那边早就知晓了。
    只是杨国忠没有料到皇帝的反应会这么快。
    他正在生着闷气,宫里那边就传来了皇帝的口谕:赦免阿布思所部万众就地安置,受哥舒翰整编节制。命阿布思父子进京请罪。
    ……
    ……
    “相爷,虢国夫人、裴公子造访。”
    下人来报,杨国忠正在书房闭目养神,纾缓内心凌乱的情绪,听说杨三姐母子到来,不由皱了皱眉道,“三姐儿来了?罢罢罢,请她们去花厅,本相这就过去。”
    杨三姐和裴徽坐在杨府的客厅里小声说着话,好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