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 >

第39部分

天唐-第39部分

小说: 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呐,难怪是皇帝破例亲自荐拔敕封的人物。
    李亨一直坐在那里默然旁观着,没有开口制止。他胆怯怕事,又一直处于李隆基的威权压制之下,心里一直担心张?是皇帝派来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一颗钉子,见张?如此强势,就更加疑惧。
    李亨书房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压抑和沉闷起来,能隐隐听见众人急促的喘息声。孙岳望着李亨,本来还指望李亨能帮自己说几句话,却不料李亨竟然保持着异样的沉默,不由心下惶急又是气苦,忍不住颤声道,“殿下,张良娣命臣出宫办事,臣先退下了。”
    李亨皱了皱眉,还没有说什么,却听张?又沉声道,“**不干政,这是高祖皇帝立下的规矩,也是我大唐礼制所在。张良绨有事,自有宫女、太监和杂役去应承署理,孙大人这个太子舍人乃是太子堪习理政的辅臣,拿着朝廷俸禄的从六品官员,不是太监宫女,当知做事之本分!”
    孙岳面红耳赤起来,气得哆嗦着手指着张?道,“张?,尔不要欺人太甚!”
    “本官恪守朝廷礼法,倒成了欺人;孙大人玩忽职守,倒成了冤屈?”张?淡然一笑,凝视着孙岳冷冷道,“今日之事,本官自会上奏有司知悉,请有司裁决。”
    听了张?的话,李亨心里一个激灵,再也不保持沉默,而是轻轻拍了一下桌案,斥责道,“好了,不要再吵了。孙岳有失职守,其罪不小,但本宫亦有责任……姑且这样吧,日后如有再犯,定上报礼部和吏部严惩不贷。”
    “本宫累了,今日议事就到这里吧。”
    李亨摆了摆手道,“都散了吧。”
    一众东宫官僚神色复杂地起身向李亨施礼,然后退下,唯有张?没有离开。
    李亨皱了皱眉,“张?,你也退下吧。你方到任,诸事不必急于一时……”
    “殿下,臣有几句肺腑之言,想要与殿下单独谈一谈。”张?躬身施礼,然后抬起头来气定神闲地平视着李亨,神色从容。
    “你说吧。”
    “先请殿下恕臣言语冒犯之罪,臣方敢言。”
    李亨一怔,上下打量张?良久,神色闪烁良久,才叹了口气轻轻道,“张?,汝有何话但讲无妨,本宫绝不怪你。”
    “如此,臣就斗胆直言了……殿下自开元二十六年被立为大唐储君,至今已十四年矣。这十四年来,殿下固然恭谨守礼、谨小慎微、甚至可以说是忍辱负重,但奸佞之徒对于殿下的构陷仍不绝于耳,至今也难以消停。何以?”
    “以臣之见,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殿下谦卑有余,忍让过度。犹如之前李林甫,屡次三番欺压到殿下头上,但殿下却多以沉默而告终……久而久之,这长安城里,人竟皆不知有太子殿下!”
    李亨听了张?这话,嘴角轻轻抽搐了一下,心道本宫何尝想要忍让?只是你一个少年人何尝知晓,若是本宫不能忍让,这东宫的位子怕是早就保不住了。李林甫如何敢拿本宫开刀,无非是父皇的有意纵容罢了。
    李亨想到这里,抬头扫了张?一眼,目光中的复杂之色落入张?眼里,张?稍稍停顿了一下,旋即又压低声音轻轻道,“恕臣无礼。当今圣上英明神武,文治武功冠绝古今,这对于大唐天下而言是幸事,但对于殿下来说,却未必……”
    李亨眉梢一跳,心头咯噔一声,猛然抬头震惊地望着张?,脸色变得有些突兀的涨红。
    “殿下多年来忍辱负重,所依仗者,无非是皇上不会废除殿下。李林甫多次构陷,殿下虽诚惶诚恐亦安然无恙……这让殿下觉得,只要忍辱负重,来日这大唐江山还是属于殿下的。”张?凑近一步,轻轻说着,“但请恕臣直言,如今之情势,已经由不得殿下再……”
    李亨的脸色更加涨红,头颅轻轻颤抖了一下。这位年方中年的太子,头发已有几分脱落,间或有几丝的花白,加上神情萧索,竟给张?一种进入垂垂暮年的感觉。
    李亨嘴唇哆嗦着,却没有开口,不过也没有反对张?继续说下去。
    张?长出一口气,决定趁热打铁,把“调教”进行到底――
    “圣上年逾七旬,年事已高,日渐考虑储君之事。殿下的谨慎负重,固然是识大体、仁孝为先,但对圣上亦或者大唐朝廷而言,这却是一种怯懦无能、难堪大任。”
    “李林甫虽死,但杨国忠继任,其权势气焰比李林甫有过之而无不及。兼之外臣藩镇割据坐大,以安禄山为首者,谋逆之心昭然若揭……”
    “殿下这储君之位,外有强敌和权臣倾轧,内有诸皇子窥伺,倘若殿下继续这般,臣以为,东宫地位难保。”
第083章坦诚相对
    第083章坦诚相对
    李亨脸色一变,陡然间愤怒地猛然一拍桌案,斥责道,“放肆!张?,尔在本宫面前如此胡言乱语……难道就不怕本宫在父皇面前参你一本,治尔一个教唆太子心怀叵测之罪?”
    张?神色不变,镇定从容地望着神色变幻的李亨,淡淡又道,“殿下,治臣的罪容易,但恐殿下的储君之位难保。WWw。”
    “臣今日斗胆进言,实是有感而发、为殿下着想。臣可对天宣誓,臣对殿下如有贰心,当死无葬身之地。”张?朗朗而言,古人很重誓言,见张?竟慨然发誓,神清气朗毫无惧意,李亨的疑惧自然是消散了很多。
    “哎……子瞻啊,汝之忠言,本宫自是懂的。但是,汝并不完全知晓本宫的难处。”李亨长声一叹,神情萧索地扫了张?一眼,原本有些僵硬的身姿慢慢放松了开去。
    “殿下的难处和苦衷,臣都知晓……但此刻生死关头,殿下如若还不有所动作,必将……”张?也叹了口气,“如今朝廷内臣专权横行,外藩拥兵自重,各方势力自成一体。而殿下这个储君,则完全被排斥在权力圈子之外……若是有人暗结藩镇和内臣,向皇上上书废殿下而自立,殿下以为皇上会如何?”
    “到了关键时刻,何人可为殿下说话?众口铄金之下,皇上……”
    张?说到这里,声音已经变得极其低沉,“居安思危尚有一线生机,保持现状只能坐以待毙――臣言尽于此,还望殿下三思!”
    “殿下,臣先告退。”张?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完,如果李亨还是不开窍,他也不准备再说了。事不可为便不为――既然李亨真的是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张?也便要立即转变“思路”,另谋出路了。
    张?转身缓步向书房外行去。
    他一步步走去,书房里气氛极其压抑沉闷,能听见李亨急促的喘息声。
    蓦然,李亨突然开口颤声道,“子瞻,留步,本宫有几句话说。”
    张?长出了一口气,他果然没有看错李亨,这位一直蛰伏起来的太子殿下终归还是有几分野心的。
    “殿下,臣在。”张?迅速回身躬身一礼。
    “卿何故助我?卿又何能助我?”李亨的脸色微微涨红,目光炯炯地凝视着张?,竟然也发散出了几分凛然的气势。
    张?淡然笑了笑,“臣出仕即为东宫之臣,不为殿下着想为何人着想?况且,臣与殿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殿下兴则臣永为殿下之臣,而殿下亡则臣亦难脱株连之祸。”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又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臣以为,殿下大度雍容、仁孝为先,将来若登圣位,必是贤德之君,当是大唐万民之幸。故而,臣愿辅佐殿下,为天下延续大唐盛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虽年少,但胸怀报国之志……当务之急,殿下唯有自救,而臣所能做的就是出谋划策、鞍前马后任殿下驱驰而已!”
    张?觉得自己这番话已经说得很坦诚了,意思无非是说,我如今跟你太子李亨绑在一颗绳子上,你倒霉我也要跟着倒霉,你掌权我也跟着沾光……利益攸关,助人就是帮己,这种坦诚的说辞显然更有说服力,更能消除李亨心底潜藏的那丝忧虑。
    果然,李亨苦笑着望了张?一眼,声音慢慢变得柔和起来,“子瞻啊,话虽是这么说,但……本宫……本宫又该如何呢?”
    张?笑了笑,辅佐在李亨下方,举起茶盏小啜了一口道,“臣以为,殿下首要做的是要树立权威,积蓄力量!”
    “殿下沉默得太久了,以至于很多臣属都忽视了东宫的存在。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征兆。殿下应当尽快敞开宫门,广交内臣外将,争取臣下的支持!”
    李亨叹了口气,“子瞻,如此谈何容易。内政权柄被杨国忠一人所把持,此人一向视本宫为大敌;而这些年来,外将藩镇都已有归属,本宫此刻下手,已经迟了呀。况且,父皇那边……”
    “殿下,杨国忠其实不足为惧。杨国忠之所以权势冲天,说到底还是因为皇上的宠信。如若失去皇上宠信,杨家的基石一推就倒。”
    “当今天下藩镇,安禄山不提,安西节度使、西域大都护高仙芝早已投入他人门下,唯有北庭节度使程千里,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二人,殿下可图之!”
    “至于说皇上――殿下不有所为,如何能探知皇上的真心意?以臣之见,殿下的仁孝甚为皇上嘉许,只是殿下的魄力仍不足于取信圣听。只要殿下按制而行,不逾矩、不冒犯皇上,凡事多向皇上禀奏请示,臣以为皇上定会支持殿下。”
    李亨眼前一亮。其实张?说的,李亨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他对皇帝的畏惧太深,由此就陷入了唯唯诺诺不敢轻举妄动的心理误区之中――皇帝是向让他安守太子的本分,不要起谋权叛逆的心,但却不是要让他当懦弱的磕头虫。
    “好!”李亨沉吟片刻,猛然一拍桌案,脸色的颓废之色尽去,举起茶盏向张?邀饮道,“子瞻……本宫今日与卿定下盟约,若是将来本宫事成,必不负卿!”
    “臣当为殿下效死!”张?也神色凝重严肃地举杯回应。
    ……
    ……
    与张?一席长谈后,太子李亨立即有所行动。在他的授意下,张?一方面整肃东宫的官僚系统,抓内务整顿;另一方面征得皇帝同意,持太子金牌,去兵部换了一纸文书,找上羽林卫大将军霍青,从羽林卫调了一支彪悍骁勇的百人队进入东宫,充作太子亲勋翊卫。
    这本是东宫应有的编制,太子应有的礼仪护卫,皇帝没有反对,兵部和羽林卫大将军衙门那边,更是一路绿灯。
    短短几天的功夫,得到李亨信任和委托的张?,在东宫议礼制、定规矩、清旧习,采取雷霆手段多管齐下,一时间便将东宫上下调动运转起来,一扫过去那种阴霾重重的落魄景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东宫这边的动作自然引起了大唐朝野的高度关注,而落入了一些有心人眼里,这便马上滋生出了深深的警惕――李亨究竟意欲何为?
    皇帝默许了东宫的这一切,这让李亨欣喜若狂,对张?的信赖更加深了一层。
第084章杨国忠的臭棋
    第084章杨国忠的臭棋
    时光飞逝,转眼间张?入职东宫已经一月有余。WwW、月余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过,对于张?来说,这足以让他做很多事情了。
    这一个多月来,他几乎吃住在东宫,很少出宫回府。见他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辅佐自己和整肃东宫上面,李亨看在眼里,心有所感,便彻底淡去了心底的最后一丝疑虑。
    进入天宝十一载的这个冬天,长安城繁盛喧嚣一如往昔,似乎跟往年也没有什么不同。
    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个冬天却不怎么舒畅。杨国忠就是其中一个。
    杨国忠至今已经全部掌控起大唐朝廷的局面,朝廷大事小事不经他的手,几乎不能运转。只是杨国忠更加清晰地感知到皇帝对其、对杨家全族若有若无的忌惮和猜忌。
    宫里传出消息来,说是皇帝有意免去杨国忠所兼任的剑南道节度使一职。其实杨国忠现在贵为大唐首屈一指、一人之下的权相,掌握大唐中央朝廷权力命脉,这个下层的节度使兼与不兼,无关紧要,但杨国忠主动辞去是一回事,皇帝有意免去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意味着皇帝的猜忌,意味着皇帝想要削他的兵权。
    这一日,杨国忠不安于皇帝的猜忌,便进宫去求杨贵妃。
    杨玉环这几日身体不太舒爽,或许是因为进入冬季长安天气湿寒的缘故。
    原本按照往年的惯例,进入冬季,李隆基早该与杨玉环一起去华清宫温泉过冬了,但今年因为杨玉环的身体不好,不便行动,便耽搁了下来。
    杨玉环慵懒无力地半躺在床榻上,杨国忠则神色微微阴沉,趺坐在杨玉环的床榻之下。
    “娘娘,国忠有一事相求……”杨国忠犹豫了一会,还是主动开了口。
    杨玉环神色不变,其实对于杨国忠的来意早已知悉。李隆基削弱杨家的动作和迹象,还是她首先察觉出来。这一段时间,她明里暗里跟李隆基说了很多次,但李隆基都有意无意,没有真正听得进去。
    “三哥有话便说吧,本宫听着呐。”杨玉环心里幽幽一叹。她本不是一个喜欢干预朝政、思量国事的女人,不喜欢这些蝇营狗苟和争权夺利的事情――但杨家关乎她将来的后路,她又不得不打起精神来管。
    “娘娘,国忠听闻陛下要免去某的剑南道节度使一职……”
    杨国忠的话还没有说完,杨玉环就柳眉儿一挑,轻轻插话道,“三哥,汝今贵为一朝宰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总揽朝政,无人能及……至于这下面的藩镇节度使,该让出来的还是让出来吧,兼那么多职也未必就是好事。”
    杨国忠心内一急,心道你这娘们说的这是啥话?某家兼职多就意味着杨家权势不倒,皇帝如今想要免某的兼职,表面上看是在削某的权力,其实是针对整个杨家。
    “娘娘,国忠绝非是贪恋权力,只是……”杨国忠迟疑了一下,见杨玉环一副无精打采无动于衷的样子,不由就改口道,“国忠愿意辞去剑南道节度使职务,荐举剑南道节度副使鲜于仲通继任……还烦请娘娘在皇上面前通融一二,国忠感激不尽。”
    杨玉环皱了皱眉,沉吟了一会才疲倦地摆了摆手道,“好吧,本宫就试试,但是皇上自有主张,本宫向来不干预国事……三哥你要做好思想准备才好。”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