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 >

第94部分

天唐-第94部分

小说: 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瑄神sè不变,稳坐如泰山。
    他淡然笑着望着气急败坏的窦氏……“老夫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既如此,张某就恭送老夫人了!”
    说着,张瑄就起身不急不缓地向窦氏拱了拱手。
    张瑄软硬不吃。窦氏大怒,她活了这么大年纪,哪怕是老皇帝李隆基,都给她几分面子。可这张瑄,竟然如此待她!
    窦氏怒冲冲地瞪了张瑄一眼,扭头蹭蹭蹭地就向外走。
    张瑄笑吟吟地紧随其后,一直将她送到了府门口。
    窦氏没才进宫,她进宫找证去呢?现在的老皇帝缠绵病榻,时而昏mí时而请醒,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中,根本不见外臣,她去了又能如何?
    但窦氏心里这口气憋着出不来,自家的这个面寻找不回来,怎肯善罢甘休。
    她回到府里发作了半天,又坐着车去了东宫。
    李亨正在心情烦躁之中,窦氏的到来,无疑是火上浇油。
    李亨沉着脸听窦氏絮絮叨叨地发着牢sāo,一声不吭,yīn沉的目光却是瞥向了作陪的张良娣。
    张良娣心里一颤,感知到李亨的怒气勃发,不敢怠慢,赶紧起身来走到窦氏背后,笑着轻轻为窦氏捶着背,柔声道,“老太君,您老莫要生气。要以孙女说,这事儿呐,也不能怪人家张大将军!”
    “人家张大将军宠爱的两个shì女,这将来肯定是要做妾的,清弟不识趣,一头找上门去索要,人家岂能不生气?老太君,这事儿是清弟不对在前,孙女看,就这么算了吧。”
    张良娣说着话的时候,心里其实很是气苦。
    她心道,您老就别再来添乱了,再要闹腾下去,孙女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窦氏满是皱纹的眼睛一翻,不满道……“那我的乖孙儿,你的亲弟弟,就这样让人家白打了一顿?老身和张家的脸面住哪里搁?”
    张良娣心里憋屈,却说不出口来。她心道,面手值几何?若是我将来当上皇后,张家权势地位还能缺得了?若是我被打入冷宫,你们争这种面子又有何用?
    张良娣咬了咬牙,面sè凄苦地竟然跪在了窦氏面前,埂咽道,“老太君,看在孙女的面上,就息事宁人了吧。本是一场误会嘛。”
    窦氏轻轻一叹,赶紧起身来扶起了张良娣。
    她虽是长辈,但张良娣却是太子妻室,主臣才别,她不能生受张良娣的大礼。
    李亨冷眼旁观着,这个时候方才勉强一笑道,“是啊,老太君,这就是一场误会。方才子瞻还进宫来跟本宫请罪来着,张清年少冲动,子瞻呢年轻气盛,两人闹了一点不愉快,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
    “这点小事,实在犯不上闹大,老太君,回去吧,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偌大年纪,还是保重自己身体最重要!”
    窦氏面sè一变,嘴角抽动了一下,却是没才再坚持下去。向李亨施了一礼,然后就貌似忿然地转身离开。
    张良娣赶紧相送。而李亨扰豫了一下,也跟了出去。
    这就是给张良娣的面子了。毕竟窦氏是张良娣的亲祖母,也算是他这个太子的长辈。
    张良娣注意到李亨的行为细节,心里这才松了口气。
    她红着眼圈声音哽咽道……“臣妾家人不知进退,给殿下添麻烦了,臣妄心里愧疚难安!”
    李亨轻轻拍了拍张良娣的肩膀,叹息了一声道,“非是本宫不近人情,而是这事儿着实让本宫难做。不要说张瑄并无大过,纵然张瑄有些过错,本宫也只能宽容一二。毕竟,张瑄对本宫有拥立之功,为本宫争位殚精竭虑,些许小节,本宫……”
    “好了,本宫不怪你了。不过,今后你在内宫行事要小心谨慎,咱们东宫能走到今天,不容易啊……””李亨叹息着,扭头慢慢离去。
    窦氏离开东宫却没有直接离开,而是绕了一圈又转了回来,悄然再次进了东宫,直奔张良娣的寝殿。
    张良娣有些吃惊,赶紧迎了出来。
    望着自己的孙女儿,窦氏眸光闪烁……把将她拥在怀里,压低声音道……“乖孙女儿,你受委屈了。”
    “老身去大将军府上一趟,又跑来东宫,明着是给张家找面子,但实际上是为了你这孩手哟。”
    “太子倚重张瑄,自然是不肯怪罪,老身心知肚明。老身也不是不知进退之人,只是老身听说太子今日当众处死了鱼朝恩,就猜出太子对你起了嫌隙之心……老身这一次来,就是给你这孩手一个台阶下一一太子怎么说?”
    “他说不怪孙女了。但要孙女日后行事要小心谨慎……””张良娣这时方才醒悟祖母的用心良苦,不由感动至极,扑在窦氏怀中轻轻抽泣起来。
    “乖别女,莫哭、……”窦氏眉梢一挑,“太子说得也对,你个后行事要谨慎一些了。现如令,太子还没才登上皇位,一切都需要隐忍三分。”
    “这一次,老身退让一步,这张瑄就欠下老身一个人情。老身过几日再找上他,让他答应将来全力支持你成为皇后。”窦氏轻轻一笑……“不就是喜欢美婢嘛,老身这就再送他两个!”
    ……
    窦氏来闹了这么一场,张瑄并没有放在心上。窦氏离开,他立即进了大将军府中一角张三痴独居的一个院落。张三痴带着几个杂役和工匠,抓紧时间研制火龘药,巳经有了一些眉目。
    其实按照一定的配方,研制出火龘药来并不难。难就难在实际应用,张瑄要求张三痴在最短的时间里,用他给的思路和图纸概况。研发出一些简易的可以装备于军用的火器。
    在张三痴的火龘药作坊里转了一圈,就离开了。出了这个院子,一个军卒就来相报,“大将军,吐蕃王手赤松德赞求见!”
    “赤松德赞?”张瑄吃了一惊。熟知唐史的他知道,这位吐蕃王子就是几年后的吐蕃王,文治武功,颇才作为。在吐蕃历史上与松赞干布、赤祖德赞并称吐蕾三**王。是唐和亲公主金城公主的儿
第172章吐蕃王求亲
    应当算是吐蕃历史上的英主之一。WWw、
    赤松德赞时期,吐蕃王朝臻于全盛,不仅表现在武力强大,还表现在他对吐蕃王朝内政建设和不断引进、学习、吸收外族文化。
    赤松德赞厘定法律,严格等级制度,明确贵族与属民界限,发展经济生产,仿照唐制,设置诸道节度使,大量屯军耕牧,在他统治的数十年间,吐蕃国力强盛,成为大唐的死敌。
    他来作甚?
    张瑄沉吟了一下,猛然挥了挥手,“请吐蕃王子客厅待茶,本官随后就去。”
    张瑄慢慢思量着,先是回了自己的卧房,在如烟如玉的shì候下更换上了紫sè的官袍正装,穿戴整齐,这才大步向客厅行去。
    进了客厅,一眼就看到了一个高大健硕的背影,站在那里仰首观看着墙壁上张瑄手书的《天下为公》的大字牌匾,身形不动如山,发散着一种无形的威严和气度。
    张瑄脚步放沉。
    张瑄拱手为礼,操着微微有些生硬的大唐官话道,“赤松德赞见过大将军!”
    这人气度沉凝,厚重如山。一代异族雄主,果然不同凡响。张瑄凝望着眼前这个即将上位的吐蕃新王,心里突然涌起了一种冲动。
    要借故将这赤松德赞拿下,将这振兴吐蕃王朝的中兴之主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大唐将来的心腹大患。
    但理智告诉他,这是万万不可的。赤松德赞以吐蕃使臣的身份出使长安,无缘无故灭杀外国使节,有伤大唐国体,负面影响力太大,朝廷肯定不会同意。
    张瑄眼眸中闪出一丝杀机。
    这丝杀机当然没有逃过赤松德赞的眼眸。赤松德赞一惊,有些拿不准张瑄为何对他动了杀机。
    要知道,如今的吐蕃与大唐暂时达成了和盟之约,正处在长时间的休战和平期。而他这个吐蕃嫡系王子来长安进贡朝拜大唐天子,大唐没有任何理由对他不利。
    但赤松德赞终归不是寻常吐蕃贵族,他旋即定了定神,若无其事地笑道,“上元诗会上,赤松德赞也在当场—一大将军心xiōng、气度、才华之高,实在令人仰慕。”
    “今日特来拜访大将军,承méng大将军会见,不胜荣幸。”
    张瑄杀机一闪即逝,淡然笑了笑也拱手道,“赤松德赞殿下过誉了,张瑄实不敢当。殿下请坐。”
    两人分宾主坐下,张瑄笑了笑道,“请恕在下直言——殿下来张瑄府上,不知有何指教?”
    赤松德赞朗声一笑,“赤松德赞母亲乃是大唐金城公主,小可幼从母教,向来对大唐上邦文化仰慕之极,今奉
    父王之命进京朝拜天可汗,一来进贡珍品以结唐蕃两国和平盟约,二来瞻仰天朝威仪以偿夙愿。”
    “大将军乃是大唐肱骨之臣,文韬武略冠绝一时,赤松德赞心仪已久,来府上拜访大将军,特备薄礼,还请大将军笑纳。”
    赤松德赞笑着拍了拍手,瞬间,从厅外走进十名美艳之极的吐蕃歌姬来,而两个吐蕃随从手里则端着两个玉盘,玉盘上放着形制优美奇异的两尊金身佛像。
    张瑄扫了一眼,又笑了笑道,“所谓无功不受禄,如此厚礼,张瑄实不敢受。”
    赤松德赞眉梢一挑,轻轻道,“些许薄礼,不算什么,还请大将军赏脸笑纳。赤松德赞此来,有事相求于大将军。”
    “殿下请讲。”
    “大将军,赤松德赞虽是吐蕃之人,但身上也流淌着半个大唐人的血脉。吾母向来教导于小可,遵从大唐上邦礼仪教化。今赤松德赞不才,愿意效仿父王,求娶大唐公主,以休两国永世之好。”
    赤松德赞缓缓起身,向张瑄深施一礼,“还求大将军在陛下和监国太子殿下面前美言一二,赤松德赞感jī涕零,铭记不忘。”
    张瑄眸光中神光一闪,深深地凝望着赤松德赞,声音慢慢变得冰冷起来,“吾皇驾下公主皆以婚配,恐怕要让殿下失望了。若是殿下青睐我大唐女子,张瑄府上倒是有美姬两名可以奉送殿下!”
    这和亲之事,张瑄非常反感和抵触。在他看来,这种政治联姻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屈辱sè彩,意味着一个庞大帝国对异族的畏惧和隐忍;同时,其价值也形同虚设。有唐以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但何尝阻挡住吐蕃人进犯大唐边境的野心?
    吐蕃占据汉人江山的野心日益膨胀,两国之间的战乱频仍,岂能是一个和亲的公主所能消弭的。
    所谓的和亲以及随后的和平盟约,不过是暂时的利益妥协。换言之,这不过是吐蕃人利用和平间隙积蓄力量的借口和幌子,一旦战争的储备完成,吐蕃人的铁蹄还是会冲向中原,烧杀掳掠无所不为。
    赤松德赞嘴角轻轻抽动了一下,笑道,“据小可所知,天可汗公主中,尚有万春殿下未曾婚配。上元之夜,小可曾见万春殿下,姿容秀美端庄,令人仰慕之极。
    小可斗胆,请大将军代为引荐,若得婚配万春公主,吐蕃愿世世代代儿臣于大唐朝廷,永世修好,永为岳婿之邦。”
    听了赤松德赞的话,张瑄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大将军何笑也?”赤松德赞面sè不变,拱手道。
    “张瑄笑殿下心口不一口是心非。”张瑄摆了摆手淡然道,“请恕张某直言,吐蕃入侵中原之野心,历经百余年而不绝。所谓的世世代代儿臣于大唐朝廷,永世修好,不过是一种可笑的借口罢了。”
    赤松德赞嘴角一抽,神sè不变道,“两国分分合合,虽有疆域纷争,但总体友好,这一点,大将军想必也否认不了。”
    “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吾祖松赞干布自此效忠于大唐朝廷,终生誓死不渝。大唐与吐蕃数十年友好往来,便是明证。”
    张瑄冷冷一笑,“太宗皇帝在位,大唐国力强盛,天下异族莫不归附。汝小小吐蕃偏居一隅,想要入侵中原,何其之难。畏惧于大唐国力,并不代表效忠之心,这也是铁一般的事实。”
    “远的不说,单说本朝,吐蕃进犯我大唐疆域,两国战事何止数十次?开元二十一年,两国订立了赤岭之盟。但八年之后,吐蕃又撕毁盟约,进攻陇右、西域,试图进犯中原。其间,大大小小百余战,陇朔西域一线,尸横遍野血流成海,此等事实摆在眼前,赤松德赞殿下还言永世修好?”
    “吐蕃坐大,如今挟持吐谷浑、南诏等蛮夷,亡我天下的野心不死。在这种情况下,请恕张某不敢相信,殿下所言有一丝一毫的诚意。”
    赤松德赞面sè终于变了。
    他来大唐朝廷求亲的目的,主要因素是想要通过和亲来换取更长久的和平时间来让吐蕃休养生息,同时也míhuò大唐朝廷。正如张瑄所言,吐蕃人进犯中原的野心始终存在,所谓和亲不过是一种带有威胁的政治战略。
    略一沉吟,赤松德赞神情慷慨地道,“大将军所言,小可实在是羞愧之极。无可否认,吐蕃之所以屡屡进犯大唐,根本原因在于吐蕃地贫民穷,民生艰难。是故,为了生存发展之需要,不得不对外扩张,占有丰腴之土。”
    “但赤松德赞却深知,两国交战伤及国本,导致民不聊生。因此,赤松德赞向来主张两国修好,贸易往来,以贸易来恩养吐蕃万民……不瞒大将军,小可乃是吐蕃储君,他日小可登上吐蕃王位,必效仿先祖,永为大唐儿臣之国,永世不犯大唐一寸土地!如违此誓,必让赤松德赞死无葬身之地!”
    赤松德赞的话掷地有声,他从抱了抱拳,神sè肃然。
    张瑄静静得望着赤松德赞。
    “两国正式盟约都可撕毁,何况是一句虚无缥缈的誓言。”张瑄轻轻一笑,“殿下当张某是三岁孩童吗?”
    赤松德赞长出了一口气,深深凝视着张瑄。知道自己这一次来找张瑄的目的,算是落空了。
    他这人做事向来不拖泥带水,缓缓起身来向张瑄拱了拱手道,“既然大将军不肯帮忙,赤松德赞也不敢奢求。就此告辞了。小可会厚颜向杨相、向监国太子殿下当面提出求婚之事。”
    张瑄也起身来,淡然道,“也告殿下知,在下会强烈反对吧贴度百'和亲之事。张某对事不对人,还请殿下莫怪。”
    赤松德赞眸光中冷厉的光彩一闪而逝,他稍稍犹豫便哈哈大笑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