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 >

第96部分

天唐-第96部分

小说: 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宣淡然一笑,挥挥手道,“本官去东宫,路过此处,特来向陛下问安。”
    张宣正要进内,李辅国面sè恭谨地迎了出来,只是他的目光微*有些闪烁,不敢正视张诣的眼睛。
    按理,前往大将军府密报的不该是万春”面应该是李辅国。但李辅国却担心事情一旦泄lù,有万春“作证”他很快就会暴lù,想必大子肯定不会放过他。
    当然,更重要的是,当李辅国得知老皇帝和李亨父子竟然动了诛杀张宣的念头、而张宣有可能失势乃至身死之后,他的心态悄然变了。
    对手利益为先的李辅国来说,他的忠诚度建立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之上。如果与自身利益起了冲突,他的忠诚度自然是不可靠的。
    张宣对此心知肚明,他压根就没对李辅国给予太大的希望。
    “大将军”辅国有礼了。”李辅国深施一礼。
    张遣扫了李辅国一眼,态度虽然没啥变化但声音无比的冷淡”“李公,不知陛下身体状况如何?”
    李辅国心里一颤,恭谨回道,“陛下身体安好,只是一日之中”
    多在沉睡。御医每日来下药针灸一次,一切正常。”
    张遣哦了一声,挥了挥手,“本官去探视陛下,尔等且在门外等候。”
    说完,不管李辅国反应如何,张宣径自飘然进了御书房。
    张宣在御书房内呆了大半个时辰,没有人知道他在里面跟老皇帝说了一些什么。或者”干脆就什么都没说。
    张宣出了御书房,看也没看李辅国一眼,扬长而去。
    在他心里,李辅国已经成为一个弃子。
    李辅国面sè有些狰狞,狠狠地望着张宣的背影,咬紧了牙关。嗯了想,李辅国交代了两个小太监一声,唤来马车向东宫奔去。
    东宫。正殿。
    李亨笑吟吟地与杨国忠、张宣、陈希烈三个当朝重臣说着话儿,有小太监进来伏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李亨皱了皱眉道”“让他先在书房候着。”
    张宣眉梢一挑,眸中一丝冷厉一闪而逝。
    李亨回过头来笑道,“杨相,陈相,子瞻,咱们言归正传。这吐蕃王子赤松德赞请求和亲之事,你们可以敞开来商议一番。”
    “殿下,吐蕃人陈兵陇朔前线,虎视眈眈。若是朝廷拒绝了和亲,吐蕃人肯定再次举兵南下,攻略我大唐疆域。若是往昔,咱们也不怕他”可是此番朝廷内忧外患,如果再与吐蕃兴起刀兵,恐怕”陈希烈犹集了一会,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杨国忠点头应是,“殿下”与吐蕃和亲”虽是权宜之计,但也能换得数年安宁,朝廷也好休养生息。”
    李亨笑着将目光转移到张宣身上,却是没有开口。
    张宣的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与吐蕃人和亲。在今日早朝会上”
    张宣已经公开阐述了自己的态度。令李亨意外的是,朝中竟然有不少臣子站在张宣一边,言辞慷慨反对与吐蕃和亲。
    “子瞻啊”李亨笑了笑,“本宫知道,子瞻是在担心和亲损伤大唐国体,但本宫觉得,暂时的忍让不代表什么,为了朝廷大计,这和亲一事其实不妨姑且为之。”
    张宣拱了拱手轻轻道”“殿下,臣的意见非常明确,反对和亲。
    一则”和亲损伤国体国威,二则和亲作用不大。吐蕃人此刻虽然摆出了一副进兵中原的架势,其实是虚有其表。连年征战,吐蕃人已经人困马乏”他们比大唐更需要休养生息。若是吐蕃此刻兵强马壮,他们焉能施行和亲之策。”
    “和亲的目的是索取我大唐的公主作为人质,同时索要大宗的钱粮财帛等物作为嫁妆。”
    张宣淡然一笑”“不过,臣保留个人意见。若是朝廷允准与吐蕃和亲,臣建议殿下尽量减少嫁妆财帛,同时暂且关闭剑南与吐蕃的商道。
    如果不是万春的消息,张宣的态度肯定是坚持到底不会有任何回旋余地的,但此刻,他另有考虑,也就不再坚持。
    李亨眼前一亮,向杨国忠笑道,“杨相”子瞻所言甚是有理。和亲可以允准,但是这陪嫁之物不可太过铺张”免得以此助长吐蕃国力。
    “然,臣明白。”杨国忠嘿嘿一笑道”“臣也不舍得给这些吐蕃蛮子太多财帛,一切从简吧。
    “好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杨相,陈相,万春与赤松德赞和亲的事儿就交给两位去办。”李亨笑着”“本宫还有一事,要跟三位大人通通气。”
    “八大都督府尚有河南大都督府和陇朔大都督府大都督空缺,不利于藩镇军务,本宫想着,尽快确立人选,免得生出事端来。三位可有人选推荐?”@。
第175章杨国忠举荐张瑄(求保底月票)
    “本宫的意思是,河南大都督府大都督,由颜真卿任。wWW。荐拔封常清为陇朔大都督府大都督兼兵马转运使,节制全国兵马大都督府大都督由本宫兼任,副大都督由子瞻兼任。”
    李亨笑了笑,“三位可有不同意见?”
    这本来就是早就定好的事情,杨国忠和陈希烈怎么可能有意见。
    是故,纷纷点头同意。
    李亨正要拍板,突听张缰朗声道,“殿下,臣以为不妥。”
    李亨皱了皱眉,心道你有什么意见,这还是之前你跟本宫定下的人选,怎么临了反倒是你站出来反对来了。
    但心里这样想,李亨表面上却笑吟吟地道,“哪里不妥,子瞻但讲无妨。”
    “殿下,颜真卿任河韦大都督没有问题。只是封常清军中盛望资历略逊,若是骤然荐拔到大都督职位上,臣担心陇朔军中怕有不服。不若这样,先任命封常清为副大都督兼陇朔兵马转运使,至于这陇朔大都督一职,可由杨相或者陈相遥领。”
    张遣笑了笑,望着陈希烈和杨国忠。
    杨国忠嘴角暗暗一撇,笑道,“国忠已经遥领渤海大都督,不宜再兼军职,陈相乃是文臣之首,料理国事精力有所不逮,这陇朔大都督某家看,不若让子瞻兼了。”
    陈希烈深深凝望着张瑄,稍稍犹豫了一下”也笑着附和道,“然。殿下,老臣年迈,乃是文臣,在殿下身边协助国务尚可,要兼任藩镇军职,确实能力不逮。大将军文韬武略皆是人中之杰,兼之年富力强,“…”
    李亨沉吟了起来。
    张擅则默然不语,却是在抬头的瞬间与杨国忠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
    杨国忠和陈希烈都推荐上了张瑄”李亨心里并不乐意,因为张遣已经掌握京畿军权,若是再遥领陇朔大都督,日后要是……恐怕会成为第二个安禄山。
    不知曾几何时,李亨的心态已经悄然变了。他开始下意识地考虑张殖今后的“野心”和“威胁”了,这意味着他的皇权意识正在逐步确立起来,也意味着两人纯粹的君臣关系也因为种种外力因素的影响渗透,开始发生本质的变化。
    但当着张缰的面,李亨却不好说什么,只得勉强笑着,“子瞻任职京畿,又是京兆府尹,若是再兼陇朔,这精力上能否照顾得过来?”
    杨国忠马上跟上道,“殿下,子瞻年富力强颇有谋略”吐蕃犯边,朝廷上下无人可用。不若让子瞻去陇朔呆上三两载,一为历练,二为震慑抵抗吐蕃。至于这京畿防务,臣以为,可调任龙武大将军杨涟接替。”
    杨国忠此话一出口,李亨呆了一下。
    他当然明白,杨国忠这是想要将张缰排挤出京城去,想要将京畿防务交在杨家一系的人手里。而对于李亨来说,他此刻即对张瑄起了一丝忌惮防备之心”但却又还要想依仗张遣来制衡杨国忠。
    一旦张瑄离开长安外放藩镇,这长安城里何人能制衡杨国忠?
    这杨涟也是杨家的人,如果杨涟接替张缰朝政大权由杨国忠掌握,军务大权由杨涟掌控,自己这个监国太子岂不是就成了杨家案板上的肉?
    李亨沉吟良久,扫了张缰一眼。
    他见张瑄神sè从容沉静,心头突然一紧~
    难道,张瑄也一门心思想要外放藩镇?他何以如此?
    想到这里,李亨定了定神道,“事关重大”本宫不敢擅自做主,待本宫去与父皇禀报之后”再做决定。”
    杨国忠和张瑄并肩走出东宫。
    杨国忠左右四顾无人嘿嘿轻笑,压低声音道,“子瞻啊,某家看,殿下对你外放陇朔,似乎有些不太安心呐。”
    张瑄淡然一笑针锋相对回应道,“恐怕殿下担心的不是张某外放藩镇,而是担心这京城文治武功,大权皆落于杨相之手呐。”
    “若是张某,就断然不会推荐杨涟进京任职。这一个杨字,已经引起了殿下的无比忌惮。”
    杨国忠笑容一敛,嘴上说什么,心里却冷笑道,由不得他李亨了。
    只要你张缰不在京城,肯外放藩镇出京,老子有的是办法修理这软绵绵的太子。到时候,在这长安城里,还有谁敢忤逆本相的意思!
    杨国忠没有想到,张瑄竟然提出在这个时候外放藩镇。虽然在杨国忠看来,张殖这个心思怕是有些野心,但这却符合他杨家的政治利益。
    目前在这长安城里,只有张缰能与杨家抗衡。若是张殖离开外放藩镇,长安城和大唐朝廷就成了杨国忠一个人的天下。
    因此,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
    两人在宫门口处分手各自上车,与杨国忠的志得意满相比,张瑄自有一份冷静。
    乱世将至,外放*镇拥兵自重,这是最佳的自保点策。而事实上,张瑄长期以来的谋划和筹备,都是在为今天做准备。包括对于八大都督府大都督的人选调配,都有他深层次的考虑。
    不过,在他原本的计划小中,外放藩锋要在今年年末。得到万春的消息后,张瑄沉吟再三,还是决定将这个外放的时间提拼了。
    至于李亨乐意不乐意,其实也由不得他了。
    ……………………………………
    陈希烈有些忐忑不安地望着太子李亨,他有些拿不准,李亨半路上将他召唤回来作甚。
    季亨此刻也在打量着陈希烈。
    “陈相,杨相举荐张缰为陇朔大都督……””李亨笑了笑,摆了摆手道,“不知陈相以为然否?”
    陈希烈心头一个jī灵。
    他又不是傻子,刚才张缰和杨国忠摆明了是一唱一和,定然是张瑄想要外放藩镇,不过是让杨国忠亲自提出来而已。张瑄为什么会这样?其实陈希烈也想搞清楚。
    但不论如何,从种种的迹象来看,似乎这太子与张殖之间的关系……不像以前那样牢固和亲密了。
    太子暗中单独将自己召回,就很说明问题了。
    一念及此,陈希烈心头猛地一跳:觉得自己机会来了。
    他为官数十载,以前被李林甫压制着,李林甫死后又被杨国忠掌控着,虽名为左相,其实不过是一个说话点头的傀儡。但他也算是身居高位者,焉能没有野心?
    陈希烈正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却听李亨轻轻一叹道,“子瞻要是外放陇朔,本宫身边可就没有了一个体己之人,今后还有谁来为本宫分忧?”
    陈希烈猛然惊醒过来,慨然跪倒在地大声道,“老臣愿意为殿下鞍前马后,死而后已!”
    李亨见陈希烈识时务,就微微一笑,俯身将陈希烈扶起来,“陈相乃是三朝重臣,本宫自当倚重。”
    “陈相啊,张殖外放陇朔,倒也未尝不可,本宫也信得过。只是这京畿防务,也非同小可,本宫一时间也无人可用。若是用了杨家的人,本宫更不安心。”
    陈希烈宣誓效忠,李亨便也不再遮遮掩掩。
    陈希烈yù言又止,他知道自己这个口一开,就跟杨国忠站在了对立面上。
    犹豫片刻,他才咬了咬牙,拿定了主意。机会摆在面前,一旦把握不住就会瞬间溜走,只要得到太子这个未来的皇帝支持,杨国忠又算什么?假以时日,他陈希烈也自能与杨国忠平起平坐。
    他宦海沉浮数十载,也是朝臣中的老油条了。他焉能不明白,李亨留下他的目的何在。无非是看到张殖去意已定、或者说是他也想趁机让张遣离京,这才又想起了自己,想要扶持自己来抗衡杨国忠。
    “殿下,杨涟绝不可用。老臣可荐举一人。”陈希烈朗声道。
    李亨眉梢一扬,“何人?”
    “东都禁卫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陈希烈轻轻道,“陈玄礼此人稳重忠诚,一向以淳笃自检,若是殿下厚加宠信,必能威为殿下左膀右臂。”
    李亨眼前一亮。
    这陈玄礼,李亨倒也知道此人,印象也还不错。只是因为陈玄礼率军镇守东都洛阳,他一时间也想不起陈玄礼来。
    “好,陈相,速速替本宫传令,召陈玄礼即刻进京。”李亨猛然摆了摆手。
    “老臣遵旨。”陈希烈再次跪倒在地,叩兼张擅出宫没有回大将军府,而是直奔城南张府,去见自己的母亲柳氏。
    柳氏正在跟张秀秀母女两人在卧〖房〗中说话,突然见张瑄急匆匆闯进来,不由讶然道,“殖儿?今日咋有空到娘亲这里来了?”
    张秀秀上前施礼,“秀秀见过兄长。”
    张擅呵呵一笑,“秀秀妹子不必多礼、娘亲,儿子有事求娘亲做主!”
    柳氏一把将张殖拉在自己身边坐下,柔声道,“殖儿,有话就跟娘说吧。”
    “娘亲,儿子让人查了,二月初三是黄道吉日,儿子想要在这一天将颖儿迎娶过门,还请娘亲做主!”
    张擅的话让柳氏大吃一惊,轻轻道,“缰儿呀,你跟颖儿的婚事不是定好三月三日吗?怎么突然要提前?这仓促之间,婚礼…………”
    “孩儿等不及了,孩儿要尽快将颖儿迎娶过门……”张殖说这话的时候面不改sè心不跳,但却让柳氏和张秀秀听了一个目瞪口呆。
    等不及了?这孩子!柳氏心里啼笑皆非。
    而张秀秀则俏脸飞霞,垂下了头去。@。
第176章张瑄的野心(第一更)
    李亨带着陈希烈走进书房,李辅国等候在那里多时,久等太子不来,正心生忐忑,突然见李亨与陈希烈一起进来,不由吃了一惊。WWw。
    李辅国yù言又止。
    李亨淡然一笑,摆了摆手威严道,“陈相乃是本宫倚重之肱骨,汝有什么话,可但讲无妨!”
    李亨这么轻飘飘地一句话,让陈希烈感jī涕零,但让李辅国却是心惊胆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