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韩非子 >

第19部分

韩非子-第19部分

小说: 韩非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能自给致我鱼,我

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

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者为也。

【说三】

子之相燕,贵而主断。苏代为齐使燕,王问之曰:“齐王亦何如主也?”对

曰:“必不霸矣。”燕王曰:“何也?”对曰:“昔桓公之霸也,内事属鲍叔,

外事属管仲,桓公被发而御妇人,日游于市。今齐王不信其大臣。”于是燕王因

益大信子之。子之闻之,使人遗苏代金百镒,而听其所使之。

一曰:苏代为秦使燕,见无益子之,则必不得事而还,贡赐又不出,于是见

燕王,乃誉齐王。燕王曰:“齐王何若是之贤也?则将必王乎?”苏代曰:“救

亡不暇,安得王哉?”燕王曰:“何也?”曰:“其任所爱不均。”燕王曰:

“其亡何也?”曰:“昔者齐桓公爱管仲,置以为仲父,内事理焉,外事断焉,

举国而归之,故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今齐任所爱不均,是以知其亡也。”燕王

曰:“今吾任子之,天下未之闻也?”于是明日张朝而听子之。

潘寿谓燕王曰:“王不如以国让子之。人所以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

许由必不受也,则是尧有让许由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也。今王以国让子之,子之必

不受也,则是王有让子之之名而与尧同行也。”于是燕王因举国而属之,子之大

重。

一曰:潘寿,阚者。燕使人聘之。潘寿见燕王曰:臣恐子之之如益也。”王

曰:“何益哉?”对曰:“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今王信爱子之,将传国子之,太子之人尽怀印,为子之之人无一人在朝廷者。王

不幸弃群臣,则子之亦益也。”王因收吏玺,自三百石以上皆效之子之,子之大

重。夫人主之所以镜照者,诸侯之士徒也,今诸侯之士徒皆私门之党也。人主之

所以自所以自为羽翼者,岩穴之士徒也,今岩穴之士徒皆私门之舍人也。是何也?

夺褫之资在子之也。故吴章曰:“人主不佯憎爱人。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

人,不得复爱也。”

一曰:燕王欲传国于子之也,问之潘寿,对曰:“禹爱益而任天下于益,已

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故传天下于益,而势重尽在启也。

已而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此禹之

不及尧、舜明矣。今王欲传之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之人者也,是名传之而实令太

子自取之也。”燕王乃收玺,自三百石以上皆效之子之,子之遂重。

方吾子曰:“吾闻之古礼:行不与同服者同车,不与同族者共家,而况君人

者乃借其权而外其势乎!”

吴章谓韩宣王曰:“人主不可佯爱人,一日不可复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

不可复爱也。故佯憎佯爱之徵见,则谀者因资而毁誉之。虽有明主,不能复收,

而况于以诚借人也!”

赵王游于圃中,左右以兔与虎而辍之,虎盼然环其眼。王曰:“可恶哉,虎

目也!”左右曰:“平阳君之目可恶过此。见此未有害也,见平阳君之目如此者,

则必死矣。”其明日,平阳君闻之,使人杀言者,而王不诛也。

卫君入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号,对曰:“诸侯辟疆。”周行人却之曰:“诸

侯不得与天子同号。”卫君乃自更曰:“诸侯燬。”而后内之。仲尼闻之曰:

“远哉禁逼,虚名不以借人,况实事乎?”

【说四】

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临渊而摇木,

鸟惊而高,鱼恐而下。善张网者引其纲,若一一摄万目而后得,一一摄万目而后

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

治民。

救火者,令吏挈壶瓮而走火,则一人之用也,操鞭棰指麾而趣使人,则制万

夫。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造父方耨,得有子父乘车过者,马惊而不行,其子下车牵马,父子推车,请

造父助我推车。造父因收器,辍而寄载之,援其子之乘,乃始检辔持策,未之用

也,而马辔惊矣。使造父而不能御,虽尽力劳身助之推车,马犹不肯行也。令使

身佚,且寄载,有德于人者,有术而御之也。故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

也。无术以御之,身虽劳,犹不免乱;有术以御之,身处佚乐之地,又致帝王之

功也。

椎锻者,所以平不夷也;榜檠者,所以矫不直也。圣人之为法也,所以平不

夷、矫不直也。

淖齿之用齐也,擢闵王之筋;李兑之用赵也,饿杀主父。此二君者,皆不能

用其椎锻榜檠,故身死为戮,而为天下笑。

一曰:入齐,则独闻淖齿而不闻齐王;入赵,则独闻李兑而不闻赵王。故曰:

人主者不操术,则威势轻而臣擅名。

一曰:田婴相齐,人有说王者曰:“终岁之计,王不一以数日之间自听之,

则无以知吏之奸邪得失也。”王曰:“善。”田婴闻之,即遽请于王而听其计。

王将听之矣,田婴令官具押券斗石参升之计。王自听计,计不胜听,罢食后,复

坐,不复暮食矣。田婴复谓曰:“群臣所终岁日夜不敢偷怠之事也,王以一夕听

之,则群臣有为劝勉矣。”王曰:“诺。”俄而王已睡矣,吏尽揄刀削其押券升

石之计。王自听之,乱乃始生。

一曰:武灵王使惠文王莅政,李兑为相,武灵王不以身躬亲杀生之柄,故劫

于李兑。

【说五】

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兹郑踞辕而歌,前者止,后者趋,辇乃上。使

兹郑无术以致人,则身虽绝力至死,辇犹不上也。今身不至劳苦而辇以上者,有

术以致人之故也。

赵简主出税,吏请轻重。简主曰:“勿轻勿重。重,则利入于上;若轻,则

利归于民。吏无私利而正矣。”

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

“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桓公问其故。对曰:“臣有子三

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及反。”桓公归,以告管仲。管仲曰:“畜积有腐弃之

财,则人饥饿;宫中有怨女,则民无妻。”桓公曰:“善。”乃谕宫中有妇人而

嫁之。下令于民曰:“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

一曰: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有鹿门稷者,行年七十而无妻。桓公问管仲曰:

“有民老而无妻者乎?”管仲曰:“有鹿门稷者,行年七十矣而无妻。”桓公曰:

“何以令之有妻?”管仲曰:“臣闻之:上有积财,则民臣必匮乏于下;宫中有

怨女,则有老而无妻者。”桓公曰:“善。”令于宫中女子未尝御,出嫁之。

乃令男子年二十而室,女年十五而嫁。则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延陵卓子乘苍龙挑文之乘,钩饰在前,错辍在后,马欲进则钩饰禁之,欲退

则错辍贯之,马因旁出。造父过而为之泣涕,曰:“古之治人亦然矣。夫赏所以

劝之而毁存焉,罚所以禁之而誉加焉。民中立而不知所由,此亦圣人之所为泣也。”

一曰:延陵卓子乘苍龙与翟文之乘,前则有错饰,后则有利錣,进则引之,

退则策之。马前不得进,后不得退,遂避而逸,因下抽刀而刎其脚。造父见之而

泣,终日不食,因仰天而叹曰:“策,所以进之也,错饰在前;引,所以退之也,

利錣在后。今人主以其清洁也进之,以其不适左右也退之,以其公正也誉之,

以其不听从也废之。民惧,中立而不知所由,此圣人之所为泣也。”

难一第三十六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

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

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

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

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

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

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

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凡对问者,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所问

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

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

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於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

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

今日之胜在诈於敌,诈敌,万世之利也。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且

文公又不知舅犯之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请诈其敌也。敌

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

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

也。舅犯则以兼之矣。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

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於此?然必曰出於诈伪者,军旅

之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

“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

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

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

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其人曰:“尧为天子。”“然则仲尼

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

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

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

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

楯之说也。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

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

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

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

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

可与为政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不幸卒於大命,将奚以告寡人?”

管仲曰:“微君言,臣故将谒之。愿君去竖刁,除易牙,远卫公子开方。易牙为

君主味,君惟人肉未尝,易牙烝其子首而进之。夫人情莫不爱其子,今弗爱其子,

安能爱君?君妒而好内,竖刁自宫以治内,人情莫不爱其身,身且不爱,安能爱

君?开方事君十五年,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弃其母久宦不归,其母不爱,安

能爱君?臣闻之:“矜伪不长,盖虚不久。”愿君去此三子者也。”管仲卒死,

而桓公弗行,及桓公死,虫出尸不葬。

或曰:管仲所以见告桓公者,非有度者之言也。所以去竖刁、易牙者,以不

爱其身,適君之欲也。曰:“不爱其身,安能爱君”,然则臣有尽死力以为其主

者,管仲将弗用也。曰:“不爱其死力,安能爱君”,是君去忠臣也。且以不爱

其身,度其不爱其君,是将以管仲之不能死公子纠度其不死桓公也,是管仲亦在

所去之域矣。明主之道不然,设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之;设民所恶以

禁其奸,故为刑罚以威之。庆赏信而刑罚必,故君举功於臣,而奸不用於上,虽

有竖刁,其奈君何?且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

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君有道,则臣尽力而奸不生;无道,则臣上塞主明而

下成私。管仲非明此度数於桓公也,使去竖刁,一竖刁又至,非绝奸之道也。且

桓公所以身死虫流出尸不葬者,是臣重也;臣重之实,擅主也。有擅主之臣,则

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一人之力能隔君臣之间,使善败不闻,祸福不通,故

有不葬之患也。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卑贱不待尊贵而进论,大

臣不因左右而见。百官修通,群臣辐凑。有赏者君见其功,有罚者君知其罪。见

知不悖於前,赏罚不弊於后,安有不葬之患?管仲非明此言於桓公也,使去三子,

故曰管仲无度矣。

襄子围於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

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

“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

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使襄子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