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韩非子 >

第23部分

韩非子-第23部分

小说: 韩非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能”,而不知卑主危国者之必以仁义智能也。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

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知用民之法也。凡术也者,主之所以

执也;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然使郎中日闻道於郎门之外,以至於境内日见法,

又非其难者也。

昔者有扈氏有失度,讙兜氏有孤男,三苗有成驹,桀有侯侈,纣有崇侯虎,

晋有优施,此六人者,亡国之臣也。言是如非,言非如是,内险以贼,其外小谨,

以徵其善,称道往古,使良事沮;善禅其主,以集精微,乱之以其所好,此夫郎

中左右之类者也。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国存者,有得人而身危国亡者,得人

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万也,故人主左右不可不慎也。为人主者诚明於臣之所言,

则别贤不肖如黑白矣。

若夫许由、续牙、晋伯阳、秦颠颉、卫侨如、狐不稽、重明、董不识、卞随、

务光、伯夷、叔齐,此十二人者,皆上见利不喜,下临难不恐,或与之天下而不

取,有萃辱之名,则不乐食谷之利。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

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

草木,或饥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有民如此,先古圣王皆不能臣,当今之世,

将安用之?

若夫关龙逢、王子比干、随季梁、陈泄冶、楚申胥、吴子胥,此六人者,皆

疾争强谏以胜其君。言听事行,则如师徒之势;一言而不听,一事而不行,则陵

其主以语,待之以其身,虽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如此臣者,

先古圣王皆不能忍也,当今之时,将安用之?

若夫齐田恒、宋子罕、鲁季孙意如、晋侨如、卫子南劲、郑太宰欣、楚白公、

周单荼、燕子之,此九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

上逼君,下乱治,援外挠内,亲下以谋上,不难为也。如此臣者,唯圣王智主能

禁之,若夫昏乱之君,能见之乎?

若夫后稷、皋陶、伊尹、周公旦、太公望、管仲、隰朋、百里奚、蹇叔、舅

犯、赵衰、范蠡、大夫种、逢同、华登,此十五人者为其臣也,皆夙兴夜寐,卑

身贱体,竦心白意,明刑辟、治官职以事其君,进善言、通道法而不敢矜其善,

有成功立事而不敢伐其劳,不难破家以便国,杀身以安主,以其主为高天泰山之

尊,而以其身为壑谷鬴洧之卑,主有明名广誉於国,而身不难受壑谷鬴洧之卑。

如此臣者,虽当昏乱之主尚可致功,藉於显明之主乎?此谓霸王之佐也。

若夫周滑之、郑王孙申、陈公孙宁、仪行父、荆芋尹申亥、随少师、越种干、

吴王孙蒀、晋阳成泄、齐竖刁、易牙,此十二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思小利而忘法

义,进则揜蔽贤良以阴闇其主,退则挠乱百官而为祸难,皆辅其君、共其欲,

苟得一说於主,虽破国杀众不难为也。有臣如此,虽当圣王尚恐夺之,而况昬乱

之君,其能无失乎?有臣如此者,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故周威公身杀,国分

为二;郑子阳身杀,国分为三;陈灵公身死於夏徵舒氏;荆灵王死於乾谿之上;

随亡於荆;吴并於越;智伯灭於晋阳之下;桓公身死七日不收。故曰:谄谀之臣,

唯圣王知之,而乱主近之,故至身死国亡。

圣王明君则不然,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雠。是在焉从而举之,非在焉从而

罚之。是以贤良遂进而奸邪并退,故一举而能服诸侯。其在记曰:“尧有丹朱,

而舜有商均,启有五观,商有太甲,武王有管、蔡。”五王之所诛者,皆父兄子

弟之亲也,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以其害国伤民败法类也。观其所举,

或在山林薮泽岩穴之间,或在囹圄缧绁濹索之中,或在割烹刍牧饭牛之事。然

明主不羞其卑贱也,以其能、为可以明法,便国利民,从而举之,身安名尊。

乱主则不然,不知其臣之意行,而任之以国。故小之名卑地削,大之国亡身

死,不明於用臣也。无数以度其臣者,必以其众人之口断之。众之所誉,从而说

之;众之所非,从而憎之。故为人臣者破家残賥,内构党与,外接巷族以为

誉,从阴约结以相固也,虚相与爵禄以相劝也。曰:“与我者将利之,不与我者

将害之。”众贪其利,劫其威。彼诚喜、则能利己,忌怒、则能害己。众归而民

留之,以誉盈於国,发闻於主,主不能理其情,因以为贤。彼又使谲诈之士,外

假为诸侯之宠使,假之以舆马,信之以瑞节,镇之以辞令,资之以币帛,使诸侯

淫说其主,微挟私而公议。所为使者,异国之主也,所为谈者,左右之人也。主

说其言而辩其辞,以此人者天下之贤士也。内外之於左右,其讽一而语同,大者

不难卑身尊位以下之,小者高爵重禄以利之。夫奸人之爵禄重而党与弥众,又有

奸邪之意,则奸臣愈反而说之,曰:“古之所谓圣君明王者,非长幼弱也及以次

序也。以其构党与,聚巷族,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彼曰:“何知其然也?”

因曰:“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

天下誉之。察四王之情,贪得人之意也;度其行,暴乱之兵也。然四王自广措也,

而天下称大焉;自显名也,而天下称明焉。则威足以临天下,利足以盖世,天下

从之。”又曰:“以今时之所闻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

取周,易牙之取卫,韩、魏、赵三子分晋,此六人,臣之弑其君者也。”奸臣闻

此,蹶然举耳以为是也。故内构党与,外摅巷族,观时发事,一举而取国家。且

夫内以党与劫弑其君,外以诸侯之权矫易其国,隐正道,持私曲,上禁君,下挠

治者,不可胜数也。是何也?则不明於择臣也。记曰:“周宣王以来,亡国数十,

其臣弑其君而取国者众矣。”然则难之从内起与从外作者,相半也。能一尽其民

力,破国杀身者,尚皆贤主也。若夫转身法易位,全众傅国,最其病也。

为人主者,诚明於臣之所言,则虽罼弋驰骋,撞钟舞女,国犹且存也。不明

臣之所言,虽节俭勤劳,布衣恶食,国犹自亡也。赵之先君敬侯,不修德行,而

好纵欲,適身体之所安,耳目之所乐,冬日罼弋,夏浮淫,为长夜,数日不废御

觞,不能饮者以筩灌其口,进退不肃、应对不恭者斩於前。故居处饮食如此其不

节也,制刑杀戮如此其无度也,然敬侯享国数十年,兵不顿於敌国,地不亏於四

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邻国之患.明於所以任臣也。燕君子哙,邵公

姡е笠玻胤绞Ю铮株颍话沧优郑惶袷诓讳螞@

池台榭,外不罼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

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於此矣。然而子哙身死国亡,夺於子

之,而天下笑之,此其何故也?不明乎所以任臣也。故曰:人臣有五奸,而主不

知也。为人臣者,有侈用财货赂以取誉者,有务庆赏赐予以移众者,有务朋党狗

智尊士以擅逞者,有务解免赦罪狱以事威者,有务奉下直曲、怪言、伟服、瑰称

以眩民耳目者。此五者明君之所疑也,而圣主之所禁也。去此五者,则譟诈之

人不敢北面谈立,文言多、实行寡而不当法者,不敢诬情以谈说。是以群臣居则

修身,动则任力,非上之令不敢擅作疾言诬事,此圣王之所以牧臣下也。彼圣主

明君,不適疑物以闚其臣也。见疑物而无反者,天下鲜矣。故曰:孽有拟適之子,

配有拟妻之妾,廷有拟相之臣,臣有拟主之宠,此四者国之所危也。故曰:内宠

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適,大臣拟主,乱之道也。故周记曰:“无尊妾而卑妻,

无孽適子而尊小枝,无尊嬖臣而匹上卿,无尊大臣以拟其主也。”四拟者破,则

上无意、下无怪也。四拟不破,则陨身灭国矣。

诡使第四十五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

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非此三者,虽有不急矣。今利非无有也而

民不化,上威非不存也而下不听从,官非无法也而治不当名。三者非不存也,而

世一治一乱者何也?夫上之所贵与其所以为治相反也。

夫立名号所以为尊也,今有贱名轻实者,世谓之高。设爵位所以为贱贵基也,

而简上不求见者,世谓之贤。威利所以行令也,而无利轻威者,世谓之重。法令

所以为治也,而不从法令为私善者,世谓之忠。官爵所以劝民也,而好名义不进

仕者,世谓之烈士。刑罚所以擅威也,而轻法不避刑戮死亡之罪者,世谓之勇夫。

民之急名也,甚其求利也。如此,则士之饥饿乏绝者,焉得无岩居苦身以争名於

天下哉?故世之所以不治者,非下之罪,上失其道也。常贵其所以乱,而贱其所

以治,是故下之所欲,常与上之所以为治相诡也。今下而听其上,上之所急也。

而惇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守法固,听令审,则谓之愚。敬上畏罪,则

谓之怯。言时节,行中適,则谓之不肖。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难致谓之正。难予谓之廉。难禁谓之齐。有令不听从谓之勇。无利於上谓之愿。

宽惠行德谓之仁。重厚自尊谓之长者。私学成群谓之师徒。闲静安居谓之有思。

损仁逐利谓之疾。险躁佻反覆谓之智。先为人而后自为,类名号言,泛爱天下,

谓之圣。言大本称而不可用,行而乖於世者,谓之大人。贱爵禄,不挠上者,谓

之杰。下渐行如此,入则乱民,出则不便也。上宜禁其欲、灭其迹而不止也,又

从而尊之,是教下乱上以为治也。

凡上所治者刑罚也,今有私行义者尊。社稷之所以立者安静也,而譟险谗

谀者任。四封之内所以听从者信与德也,而陂知倾覆者使。令之所以行、威之所

以立者恭俭听上,而岩居非世者显。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而綦组锦绣

刻画为末作者富。名之所以成、城池之所以广者战士也,今死之孤饥饿乞於道,

而优笑酒徒之属乘车衣丝。赏禄所以尽民力易下死也,今战胜攻取之士劳而赏不

霑,而卜筮视手理狐虫为顺辞於前者日赐。上握度量所以擅生杀之柄也,今守度

奉量之士欲以忠婴上而不得见,巧言利辞行奸轨以倖偷世者数御。据法直言、

名刑相当、循绳墨、诛奸人所以为上治也而愈疏远,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

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讬有威之门以避傜赋、

而上不得者万数。夫陈善田利宅所以厉战士也,而断头裂腹播骨乎平原野者,无

宅容身,死田亩;而女妹有色,大臣左右无功者,择宅而受,择田而食。赏利一

从上出、所以善剬下也,而战介之士不得职,而閒居之士尊显。上以此为教,

名安得无卑,位安得无危。夫卑名位者,必下之不从法令、有二心无私学、反逆

世者也,而不禁其行,不破其群,以散其党,又从而尊之,用事者过矣。上之所

以立廉耻者,所以属下也;今士大夫不羞汙泥丑辱而宦,女妹私义之门不待次而

宦。赏赐所以为重也,而战斗有功之士贫贱,而便辟优徒超级。名号诚信,所以

通威也,而主揜障。近习女谒并行,百官主爵迁人,用事者过矣。大臣官人与

下先谋比周,虽不法行,威利在下则主卑而大臣重矣。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而士有二心私

学、岩居窞路、讬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上不禁,又从而尊之,以名,

化之以实,是无功而显,无劳而富也。如此,则士之有二心私学者,焉得无深虑、

勉知诈、与诽谤法令以求索,与世相反者也。凡乱上反世者,常士有二心私学者

也。故《本言》曰:“所以治者法也,所以乱者私也,法立,则莫得为私矣。”

故曰: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上无其道,则智者有私词,贤者有私意。上有私惠,

下有私欲,圣智成群,造言作辞,以非法措於上。上不禁塞,又从而尊之,是教

下不听上、不从法也。是以贤者显名而居,奸人赖赏而富。贤者显名而居,奸人

赖赏而富,是以上不胜下也。

六反第四十六

畏死远难,降北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贵生之士”;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

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

语曲牟知,伪诈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辩智之士”;行剑攻杀,暴憿之民也,

而世尊之曰“磏勇之士”;活贼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尊之曰“任誉之士”;

此六民者,世之所誉也。赴险殉诚,死节之民,而世少之曰“失计之民”也;寡

闻从令,全法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朴陋之民”也;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而世

少之曰寡能之民也;嘉厚纯粹,整穀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愚戆之民也;重命畏事,

尊上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怯慑之民也;挫贼遏奸,明上之民也,而世少之曰讇

谗之民也;此六者,世之所毁也。奸伪无益之民六,而世誉之如彼;耕战有益之

民六,而世毁之如此;此之谓六反。布衣循私利而誉之,世主听虚声而礼之,礼

之所在,利必加焉。百姓循私害而訾之,世主壅於俗而贱之,贱之所在,害必加

焉。故名赏在乎私恶当罪之民,而毁害在乎公善宜赏之士,索国之富强,不可得

也。

古者有谚曰:“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

利,不知权者也。夫弹痤者痛,饮药者苦,为苦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