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韩非子 >

第6部分

韩非子-第6部分

小说: 韩非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霸王之功。治国之有法术赏罚,犹若陆行之有犀车良马也,水行之有轻舟便楫

也,乘之者遂得其成。伊尹得之,汤以王;管仲得之,齐以霸;商君得之,秦以

强。此三人者,皆明於霸王之术,察於治强之数,而不以牵於世俗之言;适当世

明主之意,则有直任布衣之士,立为卿相之处;处位治国,则有尊主广地之实:

此之谓足贵之臣。汤得伊尹,以百里之地立为天子;桓公得管仲,立为五霸主,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孝公得商君,地以广,兵以强。故有忠臣者,外无敌国之

患,内无乱臣之忧,长安於天下,而名垂后世,所谓忠臣也。若夫豫让为智伯臣

也,上不能说人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患,下不能领御其众,以安

其国。及襄子之杀智伯也,豫让乃自黔劓,败其形容,以为智伯报襄子之仇。是

虽有残刑杀身以为人主之名,而实无益於智伯,若秋毫之末。此吾之所下也,而

世主以为忠而高之。古有伯夷、叔齐者,武王让以天下而弗受,二人饿死首阳之

陵。若此臣者,不畏重诛,不利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之谓无

益之臣也。吾所少而去也,而世主之所多而求也。

谚曰:“厉怜王。”此不恭之言也。虽然,古无虚谚,不可不察也。此谓劫

杀死亡之主言也。人主无法术以御其臣,虽长年而美材,大臣犹将得势,擅事主

断,而各为其私急。而恐父兄毫杰之士,借人主之力以禁诛於己出,故弑贤长而

立幼弱,废正的而立不义。故《春秋》记之曰:“楚王子围将聘於郑,未出境,

闻王病而反。因入问病,以其冠缨绞王而杀之,遂自立也。齐崔杼其妻美,而庄

公通之,数如崔氏之室。及公往,崔子之徒贾举率崔子之徒而攻公。公入室,请

与之分国,崔子不许;公请自刃於庙,崔子又不听;公乃走,逾於北墙。贾举射

公,中其股,公坠,崔子之徒以戈斫公而死之,而立其弟景公。”近之所见:李

兑之用赵也,饿主父百日而死;卓齿之用齐也,擢湣王之筋,悬之庙梁,宿昔而

死。故厉虽臃肿疕疡,上比於《春秋》,未至於绞颈射股也;下比於近世,

未至饿死擢筋也。故劫杀死亡之君,此其心之忧惧,形之苦痛也,必甚於厉矣。

由此观之,虽“厉怜王”可也。

亡征第十五

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

恃交援者,可亡也。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内困者,可亡也。好

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用时日,事鬼

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听以爵不以众言参验,用一人为门户者,可亡

也。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者,可亡也。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

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饕贪而无厌,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喜淫刑而

不周於法,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於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浅薄而易见,

漏泄而无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很刚而不和,愎谏而好胜,

不顾社稷而轻为自信者,可亡也。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

可亡也。羁旅侨士,重帑在外,上间谋计,下与民事者,可亡也。民信其相,下

不能其上,主爱信之而弗能废者,可亡也。境内之杰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

功伐课试,而好以名问举错,羁旅起贵以陵故常者,可亡也。轻其适正,庶子称

衡,太子未定而主即世者,可亡也。大心而无悔,国乱而自多,不料境内之资而

易其邻敌者,可亡也。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

交者,可亡也。太子已置,而娶於强敌以为后妻,则太子危,如是则群臣易虑,

群臣易虑者,可亡也。怯慑而弱守,蚤见而心柔懦,知有谓可,断而弗敢行者,

可亡也。出君在外而国更置,质太子未反而君易子,如是则国摧,国摧者,可亡

也。挫辱大臣而狎其身,刑戮小民而逆其使,怀怒思耻而专习则贼生,贼生者,

可亡也。大臣两重,父兄众强,内党外援以争事势者,可亡也。婢妾之言听,爱

玩之智用,外内悲惋而数行不法者,可亡也。简侮大臣,无礼父兄,劳苦百姓,

杀戮不辜者,可亡也。好以智矫法,时以行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

也。无地固,城郭恶,无畜积,财物寡,无守战之备而轻攻伐者,可亡也。种类

不寿,主数即世,婴儿为君,大臣专制,树羁旅以为党,数割地以待交者,可亡

也。太子尊显,徒属众强,多大国之交,而威势蚤具者,可亡也。变褊而心急,

轻疾而易动发,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主多怒而好用兵,简本教而轻战

攻者,可亡也。贵臣相妒,大臣隆盛,外藉敌国,内困百姓,以攻怨雠,而人主

弗诛者,可亡也。君不肖而侧室贤,太子轻而庶子伉,官吏弱而人民桀,如此则

国躁,国躁者,可亡也。藏怒而弗发,悬罪而弗诛,使群臣阴憎而愈忧惧,而久

未可知者,可亡也。出军命将太重,边地任守太尊,专制擅命,径为而无所请者,

可亡也。后妻淫乱,主母畜秽,外内混通,男女无别,是谓两主,两主者,可亡

也。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谒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

乖者,可亡也。大臣甚贵,偏党众强,壅塞主断而重擅国者,可亡也。私门之官

用,马府之世,乡曲之善举,官职之劳废,贵私行而贱公功者,可亡也。公家虚

而大臣实,正户贫而寄寓富,耕战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见大利而不

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不为人主之

孝,不顾社稷之利,而听主母之令,女子用国,刑馀用事者,可亡也。辞辩而不

法,心智而无术,主多能而不以法度从事者,可亡也。亲臣进而故人退,不肖用

事而贤良伏,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下怨者,可亡也。父兄大臣禄秩过

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大侈,而人主弗禁,则臣心无穷,臣心无穷者,可亡也。

公胥公孙与民同门,暴慠其邻者,可亡也。

亡征者,非曰必亡,言其可亡也。夫两尧不能相王,两桀不能相亡;亡王之

机,必其治乱,其强弱相⻊奇者也。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然木虽

蠹,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以为亡征之风

雨者,其兼天下不难矣。

三守第十六

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则国安身荣;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何谓三守?人

臣有议当途之失,用事之过,举臣之情,人主不心藏而漏之近习能人,使人臣之

欲有言者,不敢不下适近习能人之心,而乃上以闻人主。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

见,而忠直日疏。爱人,不独利也,待誉而后利之;憎人,不独害也,待非而后

害之。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恶自治之劳惮,使群臣辐凑用事。因传柄

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此谓三守不完。三守不完,则

劫杀之征也。

凡劫有三: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人臣有大臣之尊,外操国要以资群臣,

使外内之事非己不得行。虽有贤良,逆者必有祸,而顺者必有福。然则群臣莫敢

忠主忧国以争社稷之利害。人主虽贤,不能独计,而人臣有不敢忠主,则国为亡

国矣。此谓国无臣。国无臣者,岂郎中虚而朝臣少哉?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

不效公忠,此谓明劫。鬻宠擅权,矫外以胜内,险言祸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

恶。人主听之,卑身轻国以资之,事败与主分其祸,而功成则臣独专之。诸用事

之人,壹心同辞,以语其美,则主言恶者必不信矣。此谓事劫。至於守司圄囹,

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三守不完,则三劫者;三守完,则三劫者止。

三劫止塞,则王矣。

备内第十七

人主之患在於信人。信人,则制於人。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

於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

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於子以成其私,故

李兑传赵王而饿主父。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於妻以成其私,故优施传

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且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后妃、夫人、适子为太子者,或有欲其君之蚤死者。

何以知其然?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语曰:“其母好者

其子抱。”然则其为之反也,其母恶者其子释。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

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死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

此后妃、夫人之所以冀其君之死者也。唯母为后而子为主,则令无不行,禁无不

止,男女之乐不减於先君,而擅万乘不疑,此鸩毒扼昧之所以用也。故《桃左春

秋》曰:“人主之疾死者不能处半。”人主弗知,则乱多资。故曰:利君死者众

则人主危。故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

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

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

利在人之死也。故后妃、夫人、太子之党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之死则势不重。情

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故人主不可以不加心於利己死者。故日月晕围於外,

其贼在内,备其所憎,祸在所爱。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远听

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

实;势后以应前,按法以治众,众端以参观。士无幸赏,无逾行;杀必当,罪不

赦;则奸邪无所容其私矣。

徭役多则民苦,民苦则权势起,权势起则复除重,复除重则贵人富。苦民以

富贵人,起势以藉人臣,非天下长利也。故曰: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

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今夫水之胜火亦明矣,然而釜鬵间之,

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水失其所以胜者矣。今夫治之禁奸又明於

此,然法守之臣为釜鬵之行,则法独明於胸中,而已失其所以禁奸者矣。上古之

传言,《春秋》所记,犯法为逆以成大奸者,未尝不从尊贵之臣也。而法令之所

以备,刑罚之所以诛,常於卑贱,是以其民绝望,无所告愬。大臣比周,蔽上为

一,阴相善而阳相恶,以示无私,相为耳目,以候主隙。人主掩蔽,无道得闻,

有主名而无实,臣专法而行之,周天子是也。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

人臣之不可借权势。

南面第十八

人主之过,在己任在臣矣,又必反与其所不任者备之,此其说必与其所任者

为仇,而主反制于其所不任者。今所与备人者,且曩之所备也。人主不能明法而

以制大臣之威,无道得小人之信矣。人主释法而以臣备臣,则相爱者比周而相誉,

相憎者朋党而相非。非誉交争,则主惑乱矣。人臣者,非名誉请谒无以进取,非

背法专制无以为威,非假于忠信无以不禁,三者,惽主坏法之资也。人主使人

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

法而不禁:此之谓明法。

人主有诱于事者,有壅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人臣易言事者,少索资,

以事诬主。主诱而不察,因而多之,则是臣反以事制主也。如是者谓之诱,诱于

事者困于患。其进言少,其退费多,虽有功,其进言不信;则群臣不敢饰言以

惽主。主道者,使人臣前言不复于后,后言不复于前,事虽有功,必伏其罪,

谓之任下。

人臣为主设事而恐其非也,则先出说设言曰:“议是事者,妒事者也。”人

主藏是言,不更听群臣;群臣畏是言,不敢议事。二势者用,则忠臣不听而誉臣

独任。如是者谓之壅于言,壅于言者制于臣矣。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

有不言之责。言无端末,辩无所验者,此言之责也;以不言避责,持重位者,此

不言之责也。人主使人臣言者必知其端以责其实,不言者必问其取舍以为之责,

则人臣莫敢妄言矣,又不敢默然矣,言、默则皆有责也。

人主欲为事,不通其端末而以明其欲,有为之者,其为不得利,必以害反。

知此者,任理去欲。举事有道,计其入多,其出少者,可为也。惑主不然,计其

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如是者功小而害大矣。

凡功者,其入多,其出少,乃可谓功。今大费无罪而少得为功,则人臣出大费而

成小功,小功成而主亦有害。

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常。”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

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伊尹毋变殷,太公毋变周,则

汤、武不王矣。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更晋,则桓、文不霸矣。凡人难变古者,惮

易民之安也。夫不变古者,袭乱之迹;适民心者,恣奸之行也。民愚而不知乱,

上懦而不能更,是治之失也。人主者,明能知治,严必行之,故虽拂于民心,立

其治。说在商君之内外而铁殳重盾而豫戒也。故郭偃之始治也,文公有官卒;管

仲始治也,桓公有武车:戒民之备也。是以愚戆窳堕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

故夤虎受阿谤。而小变而失长便,故邹贾非载旅。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