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一枚袁大头 >

第43部分

一枚袁大头-第43部分

小说: 一枚袁大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货,再出手,才能拿提成。”
 “李伯!~”殷骞笑了笑,说道:“朝阳可不是来学东西的,他是来帮咱们把关的,保证您收货不打眼!这小子,可是有一手沾手立判的绝活!”
 “哦?那我可要见识见识!”李伯听都没听说过这个殷骞开发的新词儿,顿时饭也不吃了,两个人拉开阵势,非要让我露上一手。
 我本来不想这么高调,但拗不过殷骞的再三请求,何况以后常在这呆,也得让人家老伙计心服口服才行,只得同意道:“那好吧,找块布蒙上我眼睛,你们挑几件,有真有假的,我来试一试。”
 其实殷骞也没见过我这么做,他只知道我对带阴气的东西比较敏感,包括我自己,都是头一回。上年纪的物件,都多多少带着些阴气,年代越久远,阴气越重,我可以从阴气的多少上来判断手中东西的新旧。不过一旦我碰了,阴气就会被自身阳气中和掉,以后再摸就不灵验了。
 我先是让李伯拿来件清朝的东西,摸了后记下它的阴气强弱,以此当衡量标准,一会儿好判断他们拿出东西的新旧程度。
 随后,殷骞蒙上了我的眼睛,李伯亲自挑了五个物件,在柜台上一字摆开,殷骞扶着我来到前面。
 可能阴气许多人听起来觉得会很冷,其实不然,因为我长期把玩过那枚袁大头,对阴气的感觉很熟悉,温温润润的,摸上去很舒服,当然,这也可能是我阳气太重才有的特殊感觉。
 摸了第一个,是个比较大的花瓶,我完全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阴气。于是小心说道:“如果我猜得没错,这件东西应该是近代仿品,最早也到不了解放前,近二三十年吧!”
 “嗯…下一个!”旁边的李伯明显吃了一惊,但觉得有些侥幸成分,于是让我接着摸。
 第二件应该是个雕刻品,什么雕的我还真摸不出来,但阴气足有刚才那个清朝物件的好几倍。我粗略算了一下,有了第一个的经验,这次更有底了,直接说道:“什么东西我不知道,但这是个古物,时代应该在元末明初。”
 “…怪事…继续!”李伯忍不住感叹道。
 后面的三件,我都准确地说出了年份,分别是两个新仿的和一面汉镜。李伯也分别用“奇了”、“神了”、“我的天哪”三个词来作总结,肯定了我的本事。
 摘掉蒙在眼上的布条,李伯热情地凑过来问道:“小贺,你这本事怎么练的?能不能教教我?”
 “这不是练的。”我笑着跟他解释道:“我阳气比较重,所以对阴气就比较敏感,经年累月的,自然能感觉出来。”
 “哦~~”李伯不甘心,接着问道:“那怎样才能让自己的阳气重一些呢?”
 “您老就别想啦!”殷骞在一旁边收拾边插嘴道:“他那是天生的,您这黄土埋了大半截的人,根本没戏!”
 虽然没有能学上本事,但李伯对我的看法却大为改观。我要学的也很多,并没有因为这个本事就不思进取,对李伯一直都恭恭敬敬的,毕竟人家在这个行当里浸淫数十载,多学些知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时候碰上一些复杂难懂的道教符文,这就属于我的强项了,给他们俩一解释,原先搞不明白的也都豁然开朗,可谓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十节 银兔镇纸
 开学后,我就不能在店里常待了。好在我们这个学校跟老外学的,可以选择学分制,一个学年下来,只要修够多少学分,就能自动升级。我又学的是历史专业,这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开学一个月,国庆假期就又来了。我和殷骞都没有回家,毕竟刚到,看什么都是新鲜的。平时没空去玩,逮着个假期可算是把西安华山周边玩了个遍。
 假期最后一天,我俩疲惫地回到店里,打算休整休整,明天开始各忙各的。
 吃过午饭没多久,正趴着打盹,店里突然推门进来一人。
 “您好,是品相啊还是出货?”殷骞早就跟他老爹摸得门儿清,听见响儿,头也不抬地说道。这家伙看着胖胖的,平时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再带个金丝眼镜,穿得像模似样一点儿,比我大十岁说出去也有人信。所以李伯平时很放心地把店交给他,然后干自己的事儿去。
 进来的人并不吭气儿,径直走到柜台前,“砰!”地往桌面上撂了一个东西,顿时把我俩吓得都直起身来。
 我瞧了瞧,面前站一男的,也就二十出头,比我俩大不了几岁,一副贼眉鼠眼,不像是个干正经事的。
 他扔的那个东西,是个银白色的金属块,听声音实心儿,一寸多长,二指高,简简单单几笔,正面勾勒出了一个小兔子的形象,背面则坑坑洼洼,却是人为地做成,不知是何用意?看样子倒像个古时候文人用的镇纸。
 殷骞一拿起来,我猛然看到那兔子头上金光一闪,顿时心跳加快。这…这是一块齿寒铁!!!
 殷骞刚掂量了一下分量,我就一把夺过,…没…没错!一道金色的线斜斜地从兔子头边掠过…这就是齿寒铁!拿在手里,那种温润的感觉顿时从指间流向四肢百骸,无穷无尽,说不出得久违感觉!
 这果然是一块能自己产生阴气的齿寒铁!!!
 “说吧,这个多少钱收?”那男青年似乎并不在乎玩意儿在谁手里,见我拿着不撒手,直接问我道。
 殷骞瞅了我一眼,不明白怎么回事儿,笑着说道:“您这个东西啊,是个物件儿。但是呢,你恕我直言,雕工不是出自名家之手,选料也不怎么样。虽然是银的,纯度也不够。收来了,充其量就是拿在手里玩玩。不过呢,既然您来了,也不能败兴而归不是?但我呀,只能给您个料钱。”
 “什么?!”那男青年就好像被蜜蜂蛰了屁股,顿时跳起来道:“开什么玩笑?!你这是黑店吧?!”
 “你想多少钱卖?!”我听到这里,哪还管什么行当规矩,冲口而出道。
 殷骞赶忙在柜台下面踩了我一脚,示意先别乱说话,然后一把将那银兔镇纸从我手中夺来,走出柜台,笑着来到男青年身旁道:“您别急!咱们开店的以和为贵,我说只能给您料钱,就有给料钱的理由。听我给您细说…”
 然后这家伙拉着那男青年在一旁坐下,从工艺到银子的纯度,从年代到这种物件的存世量,给他讲了个通透彻底。
 男青年听完,早就没了刚进来时的牛气,愣了半天才问道:“那…料钱是多少钱?”
 “您进我店里是缘分。”殷骞乐呵呵地道:“这么的吧!我也算交一朋友,以后您再有好货,拿来找我,指定价钱给您开得足足的!至于这个嘛!~我给您个整数,两千块钱!”
 “料钱…只值这么一点儿?”男青年瞪大了眼睛,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呵呵,就这我还是多给您报了点儿呢。”殷骞看向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男青年听后,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跌坐在椅子上,过了半天,突然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王八蛋!王永利这个龟孙子敢骗我?!他告诉我这个只要碰上懂行的,至少能卖二十万!!!…好!兔崽子你等着!看我不卸了你两条胳膊,咱们就不算完!”说完,抓起那银兔镇纸,推开店门就跑了出去,貌似要去找那个叫王永利的报仇。
 好不容易又碰上一块齿寒铁,我怎会就此放过?手一撑,从柜台里翻了出来,就要追那男的,却不想被殷骞拉着问道:“唉,你干嘛去?”
 “你快撒手,我一会儿再给你解释!”我一把推开他,赶忙来到门外,左右看去,就这么一耽误的功夫,那男青年早就在人群中没了踪影了。
 平时这条街都没几个人,可是国庆长假,大家都出来旅游了,这里又是紧邻着小雁塔,此时正是人头攒动。
 “怎么回事儿啊?”殷骞也追了出来,见我颓丧地掐腰站在门口,忍不住问道。
 “你…你…唉!~”我转过身来,指着他鼻子,连说了几个“你”,但随即想到这并不能怪殷骞,因为他压根不知道。我也从未提起过,更何况舅爷说,能不能找到,是看缘分的,如果这东西跟我,早晚还会回来。
 叹了口气,把殷骞推回店里,我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你知道刚才那是个什么东西么?”
 “不就是块普通的银子么?”殷骞看着我,答道。
 “…”
 等我把齿寒铁和自己的情况给他说明后,这家伙愣了一下,紧跟着拍大腿道:“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啊!你早说我就想办法给弄来了!”
 说完后我倒是平静下来,怪他也没什么意义了,于是安慰道:“你怎么弄?他以为能值二十万,柜上有二十万啊?”
 第十一节 噩耗传来
 说完后我倒是平静下来,怪他也没什么意义了,于是安慰道:“你怎么弄?他以为能值二十万,柜上有二十万啊?”
 “杀价啊!”殷骞赶忙接道:“三万块钱以内搞定,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看你就不细心观察!”我说道:“从那人话里听就知道,这玩意儿是抵债抵来的。你觉得人家会同意贱卖么?”
 “我可以用店里压堂的跟他换啊!”殷骞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得了吧!”我知道殷骞的心意,已经很感激了。拍着他肩膀道:“你也不看看,那人像是古玩行的么?再说了,这东西是不值那么多钱,你老爸会同意你花大价钱弄来个赔钱货?”
 “可是…”殷骞刚说了俩字,也知道不太可能,就自然的住嘴了。
 “没关系!别放心上,这玩意儿,只要是我的,跑也跑不了!况且离二十三岁还有好几年呢!不急!”我再次安慰他道。
 殷骞低头想了半晌,突然坚定地看着我说道:“这个物件,我一定帮你追查到它的下落!你就放心好了!包在我身上!”
 “成!呵呵。别废寝忘食啊!”我知道不答应他,这家伙心里始终是个疙瘩。反正他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儿就找去吧!
 不过这事儿我没几天就忘了,压根不认为殷骞会找得到。
 国庆后刚开学不久,我就接到了家里打来的电话,带来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舅爷去世了。
 其实老爷子多年来饱受脑袋上那颗瘤的折磨,但他硬是凭绝强的意志力,始终掩盖着痛苦,不让大家为自己担心。
 家里人说如果学业忙,就不用回去了,但我怎能不最后送舅爷一程?
 决定一下,立刻就和老师请了假,坐最近的一班火车奔回省城。家里人也早做好了准备,这边一出站,汽车接了我就上高速,直奔老家县城而去。
 终于,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当我站在陆家老宅的大院中间,看到躺在灵堂里那副瘦弱的身子骨,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一个平凡的人,自从遇到梅道人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那些看似普通的事情,背后却往往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当然,除了真正走上这条路的,外人是永远都不会知晓的。
 在他人眼中,舅爷不务正业,一生漂泊不定。但谁又知道,这个干瘦的老人为了保一方平安,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就是这么一个人,默默地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舅爷并没有继承梅道人的衣钵,但他却继承了老一辈的精神。我想梅道人他老人家在天有灵,也会捻须微笑的。
 晚上,我主动要求给舅爷守夜,家里人知道我们爷孙俩感情深厚,也没拦着。
 我就这么一个人,喃喃地和老爷子说了大半夜的话,从十三岁说到二十,然后又从志豪说到了雨佳,因为我始终认为,他能听得见。
 舅奶告诉我,舅爷闭眼前,嘴中反复叫着我和志豪的名字。我也只能仰天长叹:“志豪,你现在在哪儿啊?你知道么?就算是已经被逐出师门,舅爷最担心的仍然是你!”
 舅爷出殡在第三天,看到几乎半个县城的人家都送来了花圈,我无法抑制自己心中的激动:大家不是不知道您所做的一切,只是乡下人朴实,不善表达罢了!
 完事后,我并没有选择跟家人直接回省城,而是打算先完成舅爷的临终嘱托之一……将那枚象征着梅道人掌教身份的铜扳指,送回王屋山云燕岭双重观。
 这是我三天来经过反复考虑才决定的。
 舅奶知道我要去替舅爷还愿,说什么都要塞一千块钱给我,以便路上开销使用。
 打听清楚了大概位置,我就打点行装,在家人的再三叮嘱下,坐着长途大巴先来到了位于王屋山东麓的一个小镇上。
 王屋山,愚公的故乡,也就是愚公移山中那两座大山的其中一座,另一座是太行山。而这个小镇,则刚好在王屋和太行两座大山的交界处。
 王屋山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怪不得梅道人他们一派如此厉害,原来是有来头的!
 到了这个小镇已是傍晚,我先找了一家旅店住下,决定先打听打听,再计划后面的行程。毕竟那个云燕岭在哪儿,我压根不知道。
 开了房间,放下行李,只觉肚饿,于是信步来到街上,看能有什么吃的?
 这个小镇的确够小,其实只是沿着一条大路两旁,在一里地的范围内,住了些人家罢了。不过因为这里是上山的必经之路,上面旅游景点很多,这里还算热闹,各种饭店一字排开。
 我找到家小面馆坐下,要了碗刀削面,就趁着老板做面的空,跟他攀谈起来。
 当听到我问附近山上哪里有一个双重观,正削面的老板停下手里的活,直起身想了半天道:“哎呀!~要说这山上的道观可真不少,大大小小好几座,毕竟是道家圣地嘛!可是我听说过有三清观、钟南观、三真观,印象里还真没有这个什么双重观!”
 “那您听说过云燕岭没有?”我只有继续追问道。
 “…也没有!”老板又眯着眼想了半天,只好继续削面。
 这顿饭我是食之无味,不是人家手艺不好,而是心情作怪。我开始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也许并非这个云燕岭双重观不出名,要不怎么会连当地人都不知道?
 难道…早就已经不存在了?!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据舅爷讲,梅道人当年来到老家县城后,就再没离开。偶尔外出做法事,也是两三天即归。
 舅爷虽然知道有这个地方,但他自己也没来过。如今算来,至少已经过了七十多年,经历了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