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北史 >

第42部分

北史-第42部分

小说: 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

“事变矣!”皆色动股粟。晡后,太子遣使者赍金合,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

赐夫人。夫人见,怕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乃发,见合中有同心结

数枚。诸宫人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

乃拜使者。其夜,太子蒸焉。炀帝即位,出居仙都宫。寻召入,岁余而终,时年

二十九。帝深悼之,为制《神伤赋》。

容华夫人蔡氏,丹阳人也。陈灭。以选入宫,为世妇。容仪婉娆,帝甚悦之。

以文献后故,希得进幸。后崩后,渐见宠遇,拜为贵人,参断宫掖,亚于陈氏。

帝寝疾,加号容华夫人。帝崩后,亦为炀帝所蒸。

炀帝愍皇后萧氏,梁明帝岿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

生,由是季父岌收养之。未岁,岌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轲甚贫窭,后躬亲

劳苦。炀帝为晋王,文帝为选妃于梁,卜诸女皆不吉。岿乃迎后于舅氏,令使者

占之,曰:“吉。”遂册为妃。

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炀帝甚宠敬焉。

及帝嗣位,立为皇后。帝每游幸,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

措言,因为《述志赋》以自寄焉。其词曰:

承积善之余庆,备箕帚于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乃夙夜而匪

懈,实夤惧于玄冥。虽自强而不息,亮愚蒙之多滞。思竭节于天衢,才追心而弗

逮。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赖天高而地厚,属王道之升平。均二仪之覆

载,与日月而齐明。乃春生而夏长,等品物而同荣。愿立志于恭俭,私自兢于诫

盈。孰有念于知足,苟无希于滥名。惟至德之弘深,情弗迩于声色。感怀旧之余

恩,求故剑于宸极。叨不世之殊眄,谬非才而奉职。何宠禄之逾分,抚胸襟而未

识。虽沐浴于恩光,内惭惶而累息。顾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难。实不遑于启

处,将有情而自安!若临深而履薄,心战粟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

溢。知恣夸之非道,乃摄生于冲谧。嗟宠辱之易惊,尚无为而抱一。履谦光而守

志,且愿守乎容膝。珠帘玉箔之奇,金屋瑶台之美;虽时俗之崇丽,盖哲人之所

鄙。愧絺绤之不工,岂丝竹而喧耳。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恶之由己。荡嚣烦之俗

虑,乃伏膺于经史。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遵古贤之令范,冀福禄之能

绥。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嗤黄、老之损思,信为善之可归。慕周姒之

遗风,美虞妃之圣则。仰先哲之高才,慕至人之休德。质非薄而难踪,心恬愉而

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实礼义之所遵。虽生知之不敏,庶积行以成仁。惧达人之

盖寡,谓何求而自陈。诚素志之难写,同绝笔于获麟。

及帝幸江都,臣下离贰,有宫人白后曰:“外闻人人欲反。”后曰:“任汝

奏之。”宫人言于帝,帝大怒曰:“非汝宜言!”乃斩之。后宫人复白后曰:

“宿卫者往往偶语谋反。”后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去已然,无可救也。何

用言,徒令帝忧烦耳!”自是无复言者。

及宇文化及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建德妻曹氏妒悍,炀

帝妃嫔美人并使出家,并后置于武强县。是时突厥处罗可汗方盛,其可贺敦即隋

义城公主也,遣使迎后。建德不敢留,遂携其孙正道及诸女入于虏庭。大唐贞观

四年,破突厥,皆以礼致之。归于京师,赐宅于兴道里。二十一年,殂。诏以皇

后礼于扬州合葬于炀帝陵,谥曰愍。

论曰:男女正位,人伦大纲。三代已还,逮于汉、晋,何尝不败于娇诐而

兴于圣淑。至如后稷禀灵巨迹,神元生自天女,克昌来叶,异世同符。魏诸后妇

人之识,无足论者。文明邪险,幸不坠国。灵后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诫,其

在兹乎。乙后迫于畏逼,有足伤矣。昔钩弋年少子幼,汉武所以行权,魏世遂为

常制,子贵而其母必死。矫枉之义,不亦过乎!孝文终革其失,良有以也。

神武肇兴齐业,武明追踪周乱。温公之败邦家,冯妃比迹褒后。然则污隆之

义,盖有系焉。其余作孽为眚,外平内蠹,鉴之近代,于齐为甚。

周氏粤自文皇,逮乎武帝,年逾二纪,世历四君。业非草昧之辰,事殊权宜

之日。乃弃同即异,以夷乱华。汨婚姻之彝序,求豺狼之外利。既而报者倦矣,

施者无厌。向之所谓和亲,未几已成仇敌。奇正之道,有异于斯。于时武皇虽受

制于人,未亲庶政,而谋士韫奇,直臣钳口,过矣哉!而历观前载,以外戚而居

宰辅者多矣;而倾汉室者王族,丧周家者杨氏,何灭亡之祸,若合契焉。

隋文取鉴于已远,大革前失,故母后之家不罹祸故。独孤权无吕、霍,获全

仁寿之前;萧氏势异梁、窦,不倾大业之后。至或不陨旧基,或更隆克构,岂非

处之以道,其所致然乎?

 卷十五 列传第三

○魏诸宗室

上谷公纥罗,神元皇帝之曾孙也。初从道武皇帝自独孤如贺兰部,与弟建劝

贺兰讷推道武为主。及道武即帝位,以援立功,与建同日赐爵为公。卒。

子题,赐爵襄城公,后进爵为王。击慕容麟于义台,中流矢薨。帝以太医令

阴光为视疗不尽术,伏法。子悉袭,降爵为襄城公,卒,赠襄城王。神元后又有

建德公婴文、真定侯陆,并仕太武,特获封爵。

武陵侯因、长乐王寿乐,并章帝之后也。因从道武平中原,以功封曲逆侯。

太武时,改爵武陵。寿乐位选部尚书、南安王,改封长乐王。文成即位,寿乐有

援立功,拜太宰、大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矜功,与尚书令长孙渴侯争权,

并伏法。

望都公颓,昭帝之后也。随道武平中原,赐爵望都侯。太武以颓美仪容,进

止可观,使迎左昭仪于蠕蠕,进爵为公。卒。

曲阳侯素延、顺阳公郁、宜都王目辰,并桓帝之后也。

素延以小统从道武征讨诸部,初定并州,为刺史。道武之惊于柏肆也,并州

守将封窦真为逆,素延斩之。时道武意欲抚悦新附,悔参合之诛,而素延杀戮过

多,坐免官。中山平,拜幽州刺史,豪奢放逸,左迁上谷太守。后赐爵曲阳侯。

时道武留心黄、老,欲以纯风化俗;虽乘舆服御,皆去雕饰。素延奢侈过度,帝

深衔之,积其过,因征,坐赐死。

郁少忠正亢直。文成时,位殿中尚书,赐爵顺阳公。文成崩,乙浑专权,郁

从顺德门入,欲诛浑。浑窘怖,遂奉献文临朝。后复谋杀浑,为浑所诛。献文录

郁忠正,追赠顺阳王,谥曰简。

目辰,文成即位,历侍中、尚书左仆射,封南平公。乙浑谋乱,目辰、顺阳

公谋杀之。事发,目辰逃免。献文传位,有定策勋。孝文即位,进爵宜都王,除

雍州刺史,镇长安。有罪,伏法,爵除。

六修,穆帝长子也。少凶悖。穆帝五年,遣六修与辅相卫雄、范班及姬淡等

救刘琨,帝躬统大兵为后继。刘粲惧,突围而走,杀伤甚众。帝因大猎寿阳山,

陈阅皮肉,山为变赤。穆帝少子比延有宠,欲以为后;六修出居新平城,而黜其

母。六修有骅骝骏马,日行五百里,穆帝欲取以给比延。后六修来朝,穆帝又命

拜比延,六修不从。穆帝乃坐比延于己所乘步辇,使人导从出游。六修望见,以

为穆帝,谒伏路左;及至,乃是比延,惭怒而去。穆帝怒,伐之。帝军不利,六

修杀比延。帝改服微行人间,有贱妇人识帝,遂暴崩。桓帝子普根先守于外,闻

难来赴,灭之。

吉阳男比干、江夏公吕,并道武族弟也。比干以司卫监讨白涧丁零有功,赐

爵吉阳男。后为南道都将,战没。吕以军功封江夏公,位外都大官,大见尊重。

卒,赠江夏王,陪葬金陵。

高凉王孤,平文皇帝之第四子也。多才艺,有志略。烈帝之前元年,国有内

难,昭成如襄国。后烈帝临崩,顾命迎立昭成。及崩,群臣咸以新有大故,昭成

来未可果,宜立长君。次弟屈刚猛多变,不如孤之宽和柔顺。于是大人梁盖等杀

屈,共推孤。不肯,乃自诣邺奉迎,请身留为质,石季龙义而从之。昭成即王位,

乃分国半部以与之。薨。

子斤,失职怀怒,构寔君为逆,死于长安。道武时,以孤勋高,追封高凉王,

谥曰神武。斤子真乐,频有战功,后袭祖封。明元初,改封平阳王。薨。

子礼,袭本爵高凉王。薨,谥懿王。

子那,袭爵,拜中都大官,骁猛善攻战。正平初,坐事伏法。献文即位,追

那功,命子纥绍封。薨。

子大曹,性愿直。孝文时,诸王非道武子孙者,例降爵为公。以大曹先世让

国功重,高祖真乐勋著前朝,改封太原郡公。卒,无子,国除。宣武又以大曹从

兄子洪威绍。恭谦好学,为颍川太守,有政绩。孝静初,在颍川聚众应西魏,齐

神武遣将讨平之。

礼弟陵,太武赐爵襄邑男,进爵为子。卒。

子瑰,位柔玄镇司马。瑰子鸷,字孔雀,孝文末,以军功赐爵晋阳男。武泰

元年,尔朱荣至河阴,杀戮朝士,时鸷与荣共登高冢,俯而观之。自此后,与荣

合。永安初,封华山王。庄帝既杀尔朱荣,从子兆为乱。帝欲率诸军亲讨,而鸷

与兆阴通,乃劝帝曰:“黄河万仞,宁可卒度?”帝遂自安。及兆入殿,鸷又约

止卫兵。帝见逼,京邑破,皆由鸷之谋。孝静初,入为大司马,加侍中。鸷容貌

魁壮,腰带十围,有武艺。木讷少言,性方厚,每息直省闼,虽暑月不解衣冠。

曾于侍中高岳之席,咸阳王坦恃力使酒,众皆下之。坦谓鸷曰:“孔雀老武官,

何因得王?”鸷答曰:“斩反人元礻喜首,是以得之。”众皆失色,鸷怡然如故。

兴和三年,薨,赠假黄钺、尚书令、司徒公。

子大器,袭爵。后与元瑾谋害齐文襄,见害。孤孙度,道武初,赐爵松滋侯,

位比部尚书。卒。子乙斤,袭爵襄阳侯。献文崇旧齿,拜外都大官,甚优重。卒。

子平,字楚国,袭世爵松滋侯,以军功赐艾陵男。卒。

子苌,孝文时,袭爵松滋侯,例降侯,赐艾陵伯。苌性刚毅,虽有吉庆事,

未尝开口而笑。孝文迁都,苌以代尹留镇,除怀朔镇都大将。因别,赐苌酒,虽

拜饮而颜色不泰。帝曰:“闻公一生不笑,今方隔山,当为朕笑。”竟不能得。

帝曰:“五行之气,偏有所不入;六合之间,亦何事不有!”左右见者,无不把

腕大笑。宣武时,为北中郎将,带河内太守。苌以河桥船縆路狭,不便行旅,又

秋水泛涨,年常破坏,乃为船路。遂广募空车从京出者,率令输石一双,累以为

岸。桥阔,来往便利。近桥诸郡,无复劳扰,公私赖之。历位度支尚书、侍中、

雍州刺史。卒,谥曰成。苌中年以后,官位微达,乃自尊倨,闺门无礼,昆季不

穆,性又贪虐,论者鄙之。

苌子子华,字伏荣,袭爵。孝庄初,除齐州刺史。先是,州境数经反逆,邢

杲之乱,人不自保。而子华抚集豪右,委之管籥,众皆感悦,境内帖然。而性甚

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长史郑子湛,子华亲友也。见侮骂,遂

即去之。子华虽自悔厉,终不能改。在官不为矫洁之行,凡有馈赠者,辞多受少,

故人不厌其取。鞫狱讯囚,务加仁恕,齐人树碑颂德。后除济州刺史。尔朱兆之

入洛也,齐州城人赵洛周逐刺史,丹杨王萧赞表济南太守房士达摄行州事。洛周

子元显先随子华在济州,邀路改表,请子华复为济州刺史。子华母房氏曾就亲人

饮食,夜还,大吐,人以为中毒,母甚忧惧。子华遂掬吐尽啖之,其母乃安。寻

以母忧还都。孝静初,除南兖州刺史。弟子思通使关西,朝廷使右卫将军郭琼收

之。子思谓琼仆曰:“速可见杀,何为久执国士?”子华谓子思曰:“由汝粗疏,

令我如此!”头叩床,涕泣不自胜。子思以手捋须,顾谓子华曰:“君恶体气。”

寻与子思俱赐死于门下外省。

子思,字众念,性刚暴,恒以忠烈自许。元天穆当朝权,以亲从荐为御史中

尉。先是,兼尚书仆射元顺奏,以尚书百揆之本,至于公事,不应为送御史。至

子思,奏曰:

案《御史令》文:“中尉督司百寮,书侍御史纠察禁内。”又云“中尉出行,

车辐前驱,除道一里,王公百辟避路。”时经四帝,前后中尉二十许人,奉以周

旋,未曾暂废,府寺台省并从此令。唯肃宗之世为临洮举哀,故兼尚书左仆射臣

顺不肯与名,又不送簿。故中尉臣郦道元举而奏之,而顺复启云:“尚书百揆之

本,令仆纳言之贵,不宜下隶中尉,送名御史。”寻亦蒙敕,听如其奏。从此迄

今,使无准一。臣初上台,具见其事,意欲申请决议,但以权兼斯,未宜便尔。

日复一日,遂历炎凉。

去月朔旦,台移尚书,索应朝名帐,而省稽留不送。寻复移催并主吏,忽为

尚书郎中裴献伯后注云:“案旧事,御史中尉逢台郎于复道,中尉下车执板,郎

中车上举手礼之,以此而言,明非敌体。”臣既见此,深为怪愕,旅省二三,未

解所以。正谓都省别被新式,改易高祖旧命,即遣移问,事何所依。又获尚书郎

中王元旭报:“出蔡氏《汉官》,似非穿凿。”始知裴、王亦规坏典谟,两人心

欲自矫。

臣案《汉书宣秉传》云,诏征秉为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俱会殿廷,

并专席而坐,京师号之为三独坐。又寻《魏书崔琰传》、晋文阳《傅嘏传》,皆

云既为中丞,百寮震悚。以此而言,则中丞不揖省郎,盖已久矣。宪台不属都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