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鬼婴 >

第113部分

鬼婴-第113部分

小说: 鬼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妹子,没想到你是天才啊!早知道我早就把那八卦推算之术传授给你了。”张三说这番话,完全是因为这个三阳关是麻依依推算到,并带路引张三来的,要不是麻依依相助,张三做梦也不敢想,自己在渡地劫避难之时竟然还能遇到这么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绝佳所在。
    关内一处篝巨大的火堆,围聚着关内所有人,男女老幼,皆在其中。不时,有歌唱声传来,仿佛在搞什么庆典。
    “妹子,这群人在做什么?”相距五十余米,张三小声的问。
    麻依依边走边说:“这是土族人的求雨祭祀,三哥你别乱说话。待会我来应付。”
    “哦!知道了!”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极佳的藏身避难之所,张三可不想得罪这里的原居民。相反,张三还想好好的巴结下这里的原居民,搞好关系,以求大家的人气相助。
    见麻依依和张三,这两个陌生人深夜来访,土族人顿时围聚了过来,大祭师看了看麻依依,又看了看张三,顿时大喜过望,口中连声喊起张三听不懂的话,土族居民也跟着恭敬的大声喊叫。
    张三扯了扯麻依依的衣服,小声的问:“妹子,怎么回事,他们叫喊什么?”
    “三哥,别说话,大祭师把我们当成前来相助的神人了!”
    “……”
    一听这话,陈三先是吃惊了一下,随即这心里顿时乐了。看来这次是在三阳关落脚了,一切顺利啊!
    接着,大祭师和麻依依用土族语谈论了起来……
    张三在旁边一句也听不懂,干脆找个地方坐下,惹来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的皮闹。
    一小会儿之后,麻依依来到张三身边,小声对张三说:“三哥,大祭师让你帮忙求雨,你说怎么办?”
    “求雨,如果只是求雨的话,当然没问题了。”张三以为,求雨就是跪在地上,或是上香拜求,如此简单而已。
    谁知,麻依依解释道:“三哥,这事情没你想得那么简单,土族大祭师求雨是有期限的,十天求不来雨水,被他们认为神人的那个人就会被大火烧死。”
    “啊!这么狠啊!那他们说的那个神人,不就是我张三了吗?”张三呼的站了起来,“哪有这样求雨的,这不是草菅人命吗?”
第二十二章 祈雨之术
    张三忍不住的不叫了起来!
    麻依依皱了皱眉头,说:“三哥,如果我们不答应,他们就不会让我们在这里久留,你看怎么办?要不然我们……我们还是走吧。”
    张三抬头,朝着土族人看了看,男女老幼,都是瘦弱无比,一个个干的嘴唇都裂开了。
    顿了下,张三突然心中一动,掐指一算,随即说道:“妹子,这样吧,让他们给我十八天时间,十八天时间一到,必然大雨倾盆。”
    张三这身上几乎没什么法力,想求雨是万万求不到的,别说十八天,就算是二十八天,张三也不可能求到雨水。下雨的事,就算张三法力俱在,也决不可能求雨成功。
    麻依依非常的困惑,不知道张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敢口出狂言。
    “三哥,你确定不是在开玩笑吗?”
    张三不以为然,轻轻一笑:“废话,我张三说话,自然不会有假。”
    “呃!”
    “三哥,你到底有什么好办法办法啊。”
    “妹子,你啥也不要问,直接告诉他们,如果能等我十八天时间,我肯定老天爷会下雨的。”张三信誓旦旦的说着,麻依依听了之后却很是茫然。
    ……
    无奈之下,麻依依只得原话照搬,告诉了大祭师张三要求十八天的时间。大祭师迟疑了一下,不过想想,觉得这事可以推延一些时日,有雨总有没有雨水来得好。
    而张三此时,却在不远处一块石头上快速思索着,自己渡劫之后,到底该如何求雨的大事。
    ……
    古时候,雨水是农牧生产的命脉,影响到粮食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库的收入与王朝的稳定。所以,求雨受到了历代朝廷的重视,从皇帝到知县,每遇天旱,都要设坛祭祀。祭祀时,贵为一朝之君的天子也要向龙王下跪、并作为一种典章仪式,有专门的规范载于典籍。
    如山西,每逢岁旱,“设坛于城隍庙。先期,县公行二跪六叩首礼毕,复跪拈阄,请某处龙神取水。传示乡民洒扫街道,禁止屠杀活命,各铺户、家户门首,供设龙神牌位、香案。僧众、架鼓吹手,出城取水迎龙神。知县率僚属素服步行出城外,迎接入城,供奉雨坛,行二跪六叩首礼。每日辰、申二时,行香二次,乡老、僧众轮流跪香,讽经、典史监坛,利房照料香烛。如是者,三日,得雨,谢降撤坛,派乡老送水;旱甚,率僚属斋戒,出祷风去,雷雨,山川坛,进遍祷群庙。”
    而在民间,百姓们普遍认为,天旱是因为得罪了龙王爷,为求得龙王爷开恩,赐雨人间,就举行一系列形式各异的祭祀、祈祷仪式来求雨。求雨习俗在中国北方的河南、山东、河北、山西、东北、西北都流行甚广,但尤其以山西为最。人们为求风调雨顺,采用各种办法求助于神灵,有以牲畜供献的,有以人祷者,还有抬着神位神像游乡展示以娱神的。此外,还有专门用于惩罚旱魃的象征性表演;有求雨神的,有扎泥龙、草龙挥舞,也有在大门垂柳插技、还有的捕捉蛇、鱼、蛙等戏水动物作祈雨生物。
    土族大祭师求雨,也是求的龙王爷,可是求了都快半年了,仍然是一滴雨也没下。
    为此,土族大祭师非常的烦恼,几次想到动员大家离开三阳关,可一想到别的地方可能干旱的更严重,大祭师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而今天,大祭师机缘巧合,瞎猫碰上死耗子,竟然遇上一个敢承诺在十八天内下雨的张三。
    其实,张三本来是想,十七天内过了所有的地煞劫难,然后再想办法帮帮这些土族人,如果实在想不到,那自己的就趁早逃命。
    ……
    关于求雨,张三并不会,也不知道求雨的法术。
    不过,张三在小的时候,听村里的李大榔头讲过一个关于求雨的故事,所以这心里也有了一些打算。
    相传古时候刘伯温求雨
    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在这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不满意,常常写点文章,讽刺时事。
    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在今浙江)。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把刘基请了出来,当他的谋士。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基出了不少计策。由于他足智多谋,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
    刘基不但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吉凶扯在一起。刘基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往比较准确。但是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通天文有关。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
    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枉。”
    朱元璋信了刘基的话,派他去查牢监里关的犯人。刘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的人放了。
    其实,求雨和平反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刘基人称刘半仙,他懂得七十二地煞术中的祈雨术,所以就借这个机会劝谏朱元璋平反冤案。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刘基趁朱元璋高兴的时候,又劝他制定法律,依法办事,防止错杀无辜的人。明太祖即位以后,叫刘基做御史中丞,负责司法工作。
    张三从这个故事中,联想到自己要经受七十二地煞星的劫难,这风雨煞自然也列在其中。所以张三想试试运气,如果下雨了,就是自己的造化。
    但如果老天不下雨,张三觉得,自己也可以运用七十二地煞术中的祈雨术试试运气。
    这七十二地煞术的事情,张三早些和杜子腾在灵镜中的时候,就已经将其烂记于心了。只是张三觉得用不上这祈雨术,所以也就没学。
    但如果到了最后一天还是没下雨的话,张三暗暗决定,一定要试着祈雨,为百姓造福。
    不过,这祈雨的器具,还有诸多事宜,张三觉得,必须要事先准备好才行。
    按照地煞术中记载,祈雨之时,祭天求雨之处,必须设于高山之上。因为术中记载,祭台设在高处,越高离行雨的天龙越近,求雨就更加灵验。
    祭夭求雨仪式是在村寨附近最高的山顶,选一棵大树作为“龙树”,在龙树下摆设祭坛,在祭坛上铺垫青松毛,摆上酒、茶、米、肉等祭品,点起清香,杀鸡宰羊,敬奉“天龙”。
    祭祀仪式开始,主祭之人,要选出一个强壮的小伙子,让他抹成大黑脸,装扮“龙王爷”的模样。龙王爷腰间挎着一个盛满水的大葫芦攀上龙树,在“求雨经”时向下泼洒“雨水”。其它参祭人员跪在祭坛前默念祈雨。主祭之人摇冲夭铃,身披法衣,头戴法帽,施展法事,边跳边念“求雨经”。
    念完一段经,龙王爷就向地面洒些“雨水”。问树上求雨人,雨下得如何?求雨众人答:“雨水太少,庄稼长不起来,请龙王爷多行点雨”。主祭之人又念一段“求雨经”。龙王爷又从树上多洒些“雨水”,再问如何?求雨众人答:“雨下得太多,庄稼受涝,难有好收成”。
    主祭之人最后再念一段“求雨经”,“龙王爷”才均匀地洒下雨水。
第二十三章 阴念聚魔
    张三和麻依依在三阳关住了下来,因为张三答应帮忙求雨,土族大祭师害怕张三跑掉,竟然安排了三十个壮丁跟着张三,白天跟着,晚上也跟着,明的说是保护张三,其实也就是软禁张三。
    张三对此很是无奈,土族百姓求雨心切,倒也情有可原。
    相比较之下,麻依依倒是一身的轻松,没人跟着,来去自由。
    为了求雨,土族人也是豁出去了,拿出好酒好肉招待张三,对张三非常的盛情。
    谁知,张三根本就不吃饭,只是喝些酒。麻依依也不吃荤,只是吃一些素食。
    ——————
    第二天
    一大早,张三便在三十个土族壮汉的陪同下,朝着三阳山的南边一座大山上爬去。
    从早上开始爬山,一直爬到了中午,才爬上了山顶。
    早上出来的时候,麻依依说过,今天的四劫暂时还算不到具体是哪四劫。
    不过,麻依依却算到了四劫来临的时间,就在夜幕降临的时候。
    所以,张三决定爬上山顶,观察一下这里的地形,找出阳气聚集之地,然后在那渡劫。
    上了山顶之后,张三立即开始打量了起来。
    土族汉子们,谁也没有想到张三的体力这么好,数千米的大山,竟然歇也不歇,直接爬上来了。
    等到三十个土族汉子上山之后,张三已经找到了阳气最盛的地方,那就是北边的阳山。阳山的半山腰处,有一个巨大的平台,乃是阳气聚集之地,张三可以感应得到。
    ……
    “走!大家和我一起下山,去阳山上。”
    张三随口这么一说,便转身下山,三十个土族汉子面面相视,郁闷不已,只得跟在张三身后,下山。
    下了山,在经过山阳关土族寨子的时候,张三遇上了麻依依。
    麻依依不知在什么地方找来了一柄又厚又宽的大刀,和大祭师一起抬着,正往南边走。
    见张三下山回来,麻依依和大祭师停了下来,等到张三到了面前,麻依依急着说道:“三哥,我刚想去找你,还好你回来了。”
    “妹子,你找刀来做什么?”
    张三走到麻依依的面前,一把接过三十多斤的大刀,就和玩木剑一般,轻松的挥舞了几下。
    土族大祭师见张三如此力气,吓得目瞪口呆。
    麻依依说道:“三哥,你不是要渡阴煞劫嘛,大祭师特地将这柄斩魔刀送给三哥你呢。”
    “斩魔刀?名字倒是不错!”张三笑了笑之后,又摇了摇头:“不过,我这可不是去杀鬼,要这煞气这么重的刀做什么呢?放在身边,也嫌碍事啊!”
    “防身,杀魔啊!”麻依依快速回应:“大祭师说,这个三阳关,有一个阴魔,三哥你带着这柄斩魔刀,可以防身,也可以杀魔。”
    “阴魔!”
    张三吃了一惊,四下张望了一番之后,心中寻思着,真是没有想到,这看似阳气鼎盛的三阳关,居然还有阴魔这种东西,既然让自己知道这事,看来命中注定自己要过这一关啊!
    这时,一个个土族汉子,才从山上山来,一个个累的和什么似的,赶过来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息着。
    “那好吧,既然这样,我就把这刀带着。”张三舒了口气,眉头一扬,对着麻依依说道:“妹子啊!我要上这阳山了,估计好些天才能下来,你去不去?”
    “我去,不过我还要准备下,至少带些食物上去吧。还有,小鬼石头,我想把他安顿好,带他一起去的话,是在太危险了。”
    原来,小鬼石头俯身在麻依依做成的一个布娃娃里面,没有张三的召唤,他不敢出来。
    “好吧,我先走了。”张三打了声招呼,一副很急的样子,迈步就走。
    土族大祭师立即对那些土族汉子施以眼色,这些个土族汉子无奈,只得爬起来跟在张三身后,准备开始继续爬山。
    ————————
    阳山半山腰处
    张三挥舞着斩魔刀,四下打量着。
    这个半山腰处的平台很大,也很深,不过阳气也很足。
    四周皆是黑漆漆的碳灰石,这些石头吸收了阳光之后,存储了大量的热气,故而使得阳气非常之鼎盛。
    然而,平台的深处,却隐隐的透着阴气。刚才,在对面山上的时候,张三没有感觉得到。可是现在,张三感觉到了。
    于是,张三好奇的朝着平台深处走了过去。
    平台约莫两百来米深,越往深处走,张三的感应就越是强烈,感觉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