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美食家 >

第4部分

美食家-第4部分

小说: 美食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跑堂的张师傅反对了。他说话有点嬉不溜溜地:“啊哈,这下子名菜馆不是成了小饭铺啦!高经理,索性来个彻底的改革吧,每人发两块木板,让我们到火车站去摆荒饭摊。”

我听了把眼睛一抬:“同志,有意见可以提,态度要严肃点,这是革命工作,不是和吃客们打哈哈的!”我知道他和资产阶级的老爷太太们周旋了几十年,说话不上路,所以特地点了他一点。

“好好,没意见,这样做我们也可以省点力。”张师傅服了。

管账的也提意见了:“高经理,我的意见也可能不正确,只是我有点担心……喏,这样做当然是对的了,可那赢利是不是会有问题?”他说起话来咝咝缩缩,因为他和原来的老板是亲戚,三反五反时曾经擦破点皮。

“你的担心我也考虑过,可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是为人民服务,决不能象资本家那样唯利是图!”

“对对,对对对。”管账的马上服帖。

死不服帖的是那几位有名的厨师,如果用现在的职称来评定的话,他们不是一级便是二级。他们可以著书立说,还可以到外国去表演。可我那时并没有把这种宝贵的技术放在眼里,他们也可能没有把我这样的外行放在眼里,特别是那个杨中宝,好象我剜了他的肉似的。

“这不是都卖点儿家常饭了吗?’

“家常饭有什么不好呀?’

“家常饭家家会做,何必上饭店?”

“出门的人哪有背着锅子走路的?”

“出门的人都想尝尝天下的名菜,噢,苏州的名菜就是红烧狮子头?”

“那要看是什么人?”

“什么人都有,包括象你这样的干部在内!”

“我出差每天三毛钱伙食,两毛钱伙补,一顿吃掉五毛钱,还有早晚两顿没有着落哩l”

“不是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样,他们自己贴。”

“贴,拿什么贴?不少人就是因为出差时嘴馋,才贪污了公款。”

“如果人家请客呢?”

“为什么要请客,拉拉扯扯的。三反五反的教训还不够吗?不少人被资本家拉下水,就是从请客吃饭开始的,说不定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就是在我们楼上的小房间里干出来的!”

“人家结婚呢?”

“结婚更不能铺张浪费,买几斤糖,开个联欢会,我们机关里就是这样干的。”

杨中宝火了:“高经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机关是机关,饭店是饭店。请你把我调到机关里去当炊事员吧,保证没意见!”

我看着杨中宝直翻眼,把到了嘴边的话咽回去。我不能对个老工人发脾气,他的工龄和我的年龄差不多,是地地道道的无产阶级,而我的本人成份是学生,属于小资产阶级,再怎么革命也是革不掉的,只好暂时忍耐一点。何况他们所以反对也有道理,因为这一改他们就没有用武之地了。白菜炒肉丝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手艺,连我都会……是呀,他们的技术不能发流也很可惜。调到机关里去当炊事员虽然是气话,调到交际处去当炊事员倒是很合适的……

会场沉寂。

我要设法打开僵局,目光便向青年人投射过去。那时候我已懂得,如果遇事打不开局面,最好是鼓动青年人起来带头。他们不保守,有闯劲,闯过了警戒线也无妨,然后再向回拉一点。矫枉必须过正,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青年同志们谈谈嘛,你们也是店里的主人,来来是属于你们的,谈谈。”

年轻的职工们只是笑,看看老师傅又看青我,两边都为难,一时拿不定主意。内中有个小伙子,名字叫作包坤华,跑堂的,虽然还没有满师;讲话却是很有水平的:

“同志们,我们的店必须改革,必须彻底地改革!再也不能为那些老爷们服务了,要面向工农兵。面向工农兵决不是一句空话,要拿出菜单来作证明。≌什么菜,就是为什么人。蟹粉菜心不仅工农兵吃不起,而且还要跟着老爷们受罪!为什么,菜心都给他们吃了,菜帮子都到了工农兵的碗里!生炒鸡丁要用鸡脯,鸡头鸡脚都卖给拉黄包车的,这分明是对工农兵的瞧不起。农民进店来点只豆腐汤,有人竟然回生意:‘嘿,吃豆腐汤到玄妙观去吧,那里的豆腐汤又好又便宜。’玄妙观只卖百腐脑,分明是捉弄乡下人的。要是朱自冶他们来了就不得了,从堂口到厨房,都是忙得飞飞地。鱼要活的,虾要大的,一棵青菜剥剩了手拇指那么一点点……”

包坤年这么一带头,人们就跟着发表意见,纷纷揭露我们的浪费,以及重视筵席而看不起小生意。这些情况我以前都不了解,听了十分生气,把手指在桌面上敲敲:“你看,你们看,不改革怎么得了呢!”

跑堂的张师傅低头不语了,回掉农民的生意可能就是他干的。几个厨师也不讲话了。苏州名菜选料精细,浪费肯定是有的,围着朱自冶之类的人转也不假,名厨要靠吃家,要靠他们扬名,要靠他们品出那千分之几的差别。最好能碰上孔夫子,孔子曰:“食不厌精,烩不厌细!”

改革方案就这么定下来了,包坤年是立了功的,他后来表现得也十分积极,我指向哪里他打向哪里。我也为他的进步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至于他在文化000中把我打得半死,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我当时把全部精力都扑在改革上,每晚回家都在十一点之后。我改了店堂,换了门面,写了大红海报张贴街头,还向报馆国投了稿,标题是:名菜馆面向大众,大众菜经济实惠!

开张的那一天,景象是十分壮观的。老头老太结伴而来,还搀着小孙子、小妹妹。那些拉车的、挑担的、出差的,突然之间都集中到店门口。门前的黄包车,三轮车,马车停了一长溜。这种车水马龙的情景解放前我也曾见过,可那是拉着老爷太太们来的;老爷太太们美酒高楼,拉车的人却瑟缩在寒风里。如今瑟缩的人们都站起来了,昂首阔步地进入店堂,把楼上楼下两个象会场似的堂口都挤得满满的。一时间板凳桌子乒乓响,人声鼎沸如潮水,看起来有点混乱,可那气氛实在热烈!服务员上菜也很迅速,大众菜,大众汤都用不着现做,汤装在木桶里,菜装在大锅里,一杓一大碗,川流不息地送出去。店门口的行人要靠右走,进去连成两条线,如果用门庭若市来形容,那是十分贴切的。

朱自冶和他的吃友们居然也来了,很好,我倒要看看你们今天想吃点什么东西!谁知道他们先在门口看看广告,再到店堂里瞧瞧热闹,俯下身去看看大众菜,鼻子嗡了那么几嗡,然后带着不屑一顾的神情走出去,还相互拍拍打打地发笑哩!我见了义愤填膺:“反对把,先生们,我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叫你们反对!”

老头老太的反映可就不同了;“啊哟,以前只听说这家菜馆有名,越有名越不敢来,今天可算见了世面!”

挑菜的农民也说了:“这菜馆我以前来过几回,都是挑着青菜进后门,一直送到厨房里,从来不敢向店堂里伸头!”

那么深刻的写照呀,多么自豪的语言,人民的称赞使我忘记了疲劳,感动得心都发抖。不管将来的历史对我这一段的工作如何评价(放心,它无暇顾及),可我坚信,当时我决无私心,我是满腔热忱地在从事一项细小而又伟大的事业!

当时,我们的领导也到了现场,看了也很满意,虽然秩序有点混乱,那也是前进中的缺点,要我们好好地总结提高,然后推向全行业。

五 化险为夷

五化险为夷这一下朱自治可就走投无路了!尽管我们的经验很难推开,许多名菜馆都是敷衍了事,弄几只大众菜放在橱窗里装装门面。可是风气一开那苏州名菜便走了味,菜名不改,价钱不变,制作却不如从前那么精细。朱自治有一张什么样的醉啊,他能辨别出味差的千分之几哩!一吃便摇头,便皱眉,摆弄向人家提意见。朱自治看错皇历了,这时候再也没有人把他当作朱经理,资本家三个字也不是那么好听的。有钱又怎么样,不许收小费,你爱吃便进来,嫌丑请出去,反正营业额的大小和工资没有关系。如果依了你朱自治的话,还要落得个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臭名气!

朱自治怎么受得了呀,他每吃一顿便是一阵懊丧,一阵痛苦,一阵阵地胃里难过。每天都觉得没有吃饱,没有喝够,看到酒菜又反胃。他精神不振,毫无乐趣,整天在大街上转来转去,时常买些糕点装在草包里,又觉得糕点也不如从前,放在房间里都发了霉,被我的妈妈扫进垃圾堆。哪个很有气派的小肚子又渐渐地瘪了下去。

有一天晚上,朱自治居然推门而入,醉醺醺站在我的面前:“高小庭,我……我反对你!”

资产阶级开始反扑了,这一点我早有准备:“请吧,欢迎你反对。”

“你把苏州的名菜弄得一塌糊涂,你你,你对不起苏州!”

“这是你的看法,菜碗没有打翻,一塌糊涂是谈不上的。是的,我对不起苏州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对苏州的人民我可以问心无愧!”

“你你……你对不起我!”

“是的,应当对不起你,因为你自己也是资产阶级!”

“小庭啊,人可要凭点儿良心,这些年来我可没有亏待过你!”

朱自治语无伦次了,他竟然想揭下伤疤当膏药贴,这就惹得我火起:“朱经理,我是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你的朋友;你的朋友中有三个是地主,有两个是在反动党团特的册子上登过记的,还有三个是拿定息的,包括你自己在内。别以为定息可以拿到老,这资产阶级总有一天要被消灭!”

朱自治吓了一跳,因为我们的政策又要改变。对他来说吃当然重要,消灭却是性命攸关的。他的酒意消掉一半,不由自主向后退,掏出一根前门牌塞过来,被我用飞马牌挡回去。他乘势把香烟一叼,吸了一口:“该死,今天托人到常熟去买了一只叫花子鸡,味道还和从前一样,不免多喝了几杯,这就糊里糊涂跑到你家来了。咦,我是从哪个门里进来的呢!”朱自治想夺门而走了。

“慢点!”

朱自治站住了。

“朱经理,如果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的话,那就是我没有告诉你一句最要紧的话:你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要逐步地学会自食其力!”

“是是,我一定铭记。”

从此以后,我很少碰到朱自治,他当然也不会再来向我表示反对。我对他倒是十分关心,常常向妈妈问起。妈妈说她也不清楚,经常不见朱自治回家,房间里一股霉味。我想,朱自治也许是去干什么了吧,吃是终身的必需,总不能是终身的职业。

隔了不久,包坤年来向我回报——他经常向我回报。

“不得了,杨中宝他们开地下饭店了,是专门为资本家服务的,每天晚上赚大钱!”

“可当真?”

“一点不假,是我亲眼看见的,地点就在你家东面的五十四号里,天天晚上有许多资本家在那里聚会,杨中宝烧菜,一个妖里妖气的女人收钱!”

包坤年说得有根有据,我怎能不问不理?立刻到居民委员会去调查,找杨中宝来谈话,一问一查又找到了朱自治的踪迹。

朱自治开始隐退了,他对饭店失望之后,便隐退到五十四号的一座石库门里。这门里共有四家,其中一家的户主叫作孔碧霞。孔碧霞原本是个政客的姨太太,这政客能做官时便做官,不能做官时便教书,所以还有教授的衔头。苏州小巷里的人物是无奇不有的。据说,年轻时的孔碧霞美得象个仙女,曾拜名伶万月楼为师,还客串过《天女散花》哩!可惜的是仙女到了四十岁以后就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解放前夕,那政客不告而别,逃往香港,把个孔碧霞和一个八、九岁的女儿遗弃在苏州。

孔碧霞年轻的时候打扮惯了,也可能是由于登过台的关系,所以举手投足、顾盼摆扭等等都讲究个形体美。讲究得过了分便变成矫揉造作、搔首弄姿;特别是在无姿可弄而硬弄时便有点怪里怪气。苏州骂人也不是那么好听的,人家暗地里叫她“干瘪老阿飞”。

朱自治一贯地不近女色,为什么突然之间和孔碧霞混到一起去呢?很简单,那孔碧霞烧得一手好菜!

孔碧霞数十年的风流生涯,都是在素手作羹汤中度过的。她丈夫的朋友都是政界、实业界、文化界的高雅得志之士,象朱自治这样的人是休想登堂入室的。什么美食家呀,在他们看起来,朱自治只不过是个肉头财主、饕餮之徒,吃食癞皮。哪有一个真正考究吃的人天天上饭店?“大观园”里的宴席有哪一桌是从“老正兴”买来的?头汤面算得什么,那隔夜的面锅有没有洗干净呢!品茶在花间月下,饮酒要凭栏而临流。竟然到乱哄哄的酒店里去小吃,荷叶包酱肉,臭豆腐干是用稻草串着的,成何体统呢!高雅权贵之士,只有不得已时才到饭店里去应酬,挑挑拣拣地吃几筷,总觉得味道太浓,不清爽,不雅致。锅、勺、笊篱不清洗,纯正的味儿中混进杂味,而且总有那种无药可救的,饭店里特有的油烟味!朱自治念念不忘的美食,在他们看起来仅仅是一种通俗食物而已。他们开创了苏州菜中的另一个体系,这体系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和文化素养的结晶,它把苏州名菜的反复内容用一种极其淡雅的形式加以表现,在极尽雕琢之后使其反乎自然。吃之所以被称作艺术,恐怕就是指这一体系而言的。

孔碧霞的烹调艺术,就是得之于这一派的真传。她在当年的社交界是个极其有名的姨太太,会唱戏,会烧菜,还会画几笔兰花什么的。二十多年间她家的庭院里名流云集,两桌麻将让八个男人消遣,一桌酒席由她来作精彩的表演。她家有一个高级的厨娘,这高级的厨娘也只能当她的下手!

朱自治被逼得走投无路之后,偶尔听他的一位吃友谈起,说是五十四号里有个孔碧霞,此人当年如何如何,如何身怀绝技。

朱自治一听便笑了:“你老兄是说吃解谗的吧,好菜怎么能家里做呢。你没有那么多的佐料、高汤,没有那么大的炉火与油镬,办不成的。”

“不信?那也没有办法,我请不动那位尊神。她根本就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解放前我想尽天法也没有打得进去……对了,近几年来听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