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旧五代史 >

第80部分

旧五代史-第80部分

小说: 旧五代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京留守索自通、侍卫步军指挥使药彦稠等帅兵攻之。五日而拔,自闭门及败,

凡十三日。初,彦稠出师,明宗戒之曰:“与朕生致彦温,吾将自讯之。”及收

城,斩首传送,明宗深怒彦稠等。时议者以当时四海恬然,五兵载戢,蒲非边郡,

近在国门,而彦温安敢狂悖。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尤忌末帝之名,故巧作窥

图,究莫能倾陷也。彦温愚昧,为人所嗾,故灭其族焉。

史臣曰:《春秋传》云:“夫不令之臣,天下之所恶也。”故不复较其优劣

焉。唯虔钊因避地以偷生,彦温乃为人之所嗾,比诸叛臣,亦可矜也。

 卷七十五(晋书) 高祖纪一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氏,讳敬瑭,太原人也。本卫大夫碏、汉

丞相奋之后,汉衰,关辅乱,子孙流泛西裔,故有居甘州者焉。四代祖璟,以唐

元和中与沙陀军都督朱耶氏自灵武入附,宪宗嘉之,隶为河东阴山府裨校,以边

功累官至朔州刺史。天福二年,追尊为孝安皇帝,庙号靖祖,陵曰义陵。祖妣秦

氏,追谥为孝安元皇后。三代祖郴,早薨,赠左散骑常侍,追尊为孝简皇帝,庙

号肃祖,陵曰惠陵。祖妣安氏,追谥孝简恭皇后。皇祖讳翌,任振武防御使,赠

尚书右仆射,追尊孝平皇帝,庙号睿祖,陵曰康陵。祖妣米氏,追谥孝平献皇后。

皇考讳绍雍,番字臬捩鸡,善骑射,有经远大略,事后唐武皇及庄宗,累立战功,

与周德威相亚,历平、洺二州刺史,薨于任,赠太傅,追尊为孝元皇帝,庙号宪

祖,陵曰昌陵。皇妣何氏,追谥孝元懿皇后。

帝即孝元之第二子也,以唐景福元年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太原汾阳里,时有白

气充庭,人甚异焉。及长,性沈淡,寡言笑,读兵法,重李牧、周亚夫行事。唐

明宗为代州刺史,每深心器之,因妻以爱女。唐庄宗闻其善射,擢居左右,明宗

请隶大军,从之。后明宗从庄宗征行,命帝领亲骑,号“三讨军”,倚以心腹。

天祐十二年,庄宗并有河北之地,开府于邺,梁遣上将刘鄩以兵五万营于莘。

十三年二月,鄩引兵突至清平,薄于城下。庄宗至自甘陵,兵未阵,多为鄩所掩。

帝领十余骑,横槊深入,东西驰突,无敢当者,卒全部伍而还。庄宗壮之,拊其

背曰:“将门出将,言不谬尔。”因颁以器帛,复亲为啖酥,当时以为异恩,由

是知名。明年,鄩兵阵于莘之西北,明宗从庄宗酣战。久之,尘埃四合,帝与明

宗俱陷阵内,帝挺身跃剑,反复转斗,行数十里,逐鄩于故元城之东。是日,鄩

军杀伤过半。

十五年,唐军拔杨刘镇,梁将贺瑰设伏于无石山,明宗为瑰所迫,帝为后殿,

破梁军五百余骑,按辔而还。十二月,庄宗与梁军大战于胡柳陂,众号十万。总

管周德威将左军,杂以燕人,前锋不利,德威死之。庄宗率步众五千,固守高陵

以避敌之锐。明宗独完右广,伏于土山之下,顾谓帝曰:“梁人首获其利,旌旗

甚整,何计可以挫之?”帝曰:“腊后寒如此,出手堕指,彼多步众,易进难退,

莫若啜糒饮水,徐而困之。且超乘徒行,其势不等,一击而破,期在必胜。”明

宗曰:“是吾心也。”会日暮,梁军列于平野,五六万人为一方阵,麾游骑以迫

唐军,帝曰:“敌将遁矣!”乃请明宗令士整胄,宽而罗之,命左射军三百人鸣

矢驰转,渐束其势,以数千骑合之。迨夜,旌旗皆靡,而一角先溃,三面踵之,

其牙竿相击,若火爆之声,横尸积甲,不可胜计。由是梁人势削,庄宗进营德胜

渡。

十八年十月,又从明宗战梁人于德胜渡,败其将戴思远,杀二万余人。十九

年,战胡卢套,唐军稍却,帝睹其敌锐,拔剑辟道,肩护明宗而退,敌人望之,

无敢袭者。

二十年十月,从明宗观梁人之杨村寨,部曲皆不擐甲,俄而敌出不意,以兵

掩明宗,刃将及背,帝挟战戟而进,一击而凶酋落马者数辈,明宗遂解其难。是

岁,庄宗即位于邺,改元同光,遣明宗越河,悬军深入以取郓。郓人始不之觉,

帝以五十骑从明宗涉济,突东门而入。郓兵来拒,帝中刃,翼明宗,罗兵通衢,

嶷然不动。会后骑继至,遂拔中城以据之。既而平汴水,灭梁室,致庄宗一统,

集明宗大勋,帝与唐末帝功居最,庄宗朝官未显者,以帝不好矜伐故也,唯明宗

心知之。

同光四年二月,赵在礼据邺为乱,朝廷遣元行钦招之不下,群议纷然,以为

非明宗不可,庄宗乃以明宗为统帅。时帝从行,至魏,诸军有变,叩马请明宗帝

河北。明宗受霍彦威劝,将自诉于天子,遂佯诺。诸军亦恐事不果,而散者甚众,

明宗所全者,唯常山一军而已。西次魏县,帝密言于明宗曰:“犹豫者兵家大忌,

必若求诉,宜决其行。某愿率三百骑先趋汴水,以探虎口,如遂其志,请大军速

进。夷门者,天下之要害也,据之可以自雪。安有上将与三军言变,他日有平手

乎!危在顷刻,不宜恬然。”明宗至相州,遂分骁骑三百付之,遣帝由黎阳济河,

自汴西门而入,因据其城。及明宗入汴,庄宗亲统师亦至城之西北五里,登高叹

曰:“吾不济矣!”由此庄宗从兵大溃,来归明宗。明宗寻遣帝令率兵为前锋,

趋汜水关。俄而庄宗遇内难而崩。

是月,明宗入洛,嘉帝之功,自总管府都校署陕府兵马留后。明宗即位,改

元天成,五月,加帝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充陕州保义军节度使,岁未期而军民

之政大治焉。二年二月,加检校太傅兼六军诸卫副使,进封开国伯,增食邑四百

户。是月,帝赴阙,以倅六军诸卫事故也。八月,加食邑八百户,实封一百户,

旌为政之效也。十月,明宗幸汴,以帝为御营使。车驾次京水,飞报汴州节度使

朱守殷叛,明宗命帝董亲军倍道星行,信宿及浚城,一战而拔之。寻以帝为宣武

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兼六军诸卫副使,进封开国公,加食邑五百

户,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四月,车驾还洛,制加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兴唐尹、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五月丁未,加驸马都尉。

长兴元年二月,明宗南郊礼毕,加检校太尉,增食邑五百户,寻诏归任。时

邺都繁富为天下之冠,而土俗犷悍,民多争讼,帝令投函府门,一一览之,及逾

年,盈积几案,滞于狱者甚众,时论以此减之。九月,东川董璋叛,朝廷命帝为

东川行营都招讨使,兼知东川行府事。十月,至自魏博,董众西征。二年春,以

川路险艰,粮运不继,诏班师。四月,复兼六军诸卫副使。六月,改河阳节度使,

仍兼兵柄。

是时,秦王从荣奏:“伏见北面频奏报,契丹族移帐近塞,吐浑、突厥已侵

边地,戍兵虽多,未有统帅,早宜命大将一人,以安云、朔。”明宗曰:“卿等

商量。”从荣与诸大臣奏曰:“将校之中,唯石敬瑭、康义诚二人可行。”帝素

不欲为禁军之副,即奏曰:“臣愿北行。”明宗曰:“卿为吾行,事无不济。”

及受诏,不落六军副使,帝复迁延辞避。十一月乙酉,明宗复谓侍臣曰:“云州

奏,契丹自幽州移帐,言就放牧,终冬不退,其患深矣。”枢密使范延光奏曰:

“已议石敬瑭与康义诚北行,然其定夺,即在宸旨。”帝奏曰:“臣虽不才,争

敢避事,但进退惟命。”明宗曰:“卿为吾行,甚叶众议。”由是遂定。丁亥,

加兼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

汉马步军总管,改赐竭忠匡运宁国功臣。翌日,宴于中兴殿,帝捧觞上寿,因奏

曰:“臣虽微怯,惟边事敢不尽其忠力,但臣远违玉阶,无以时申补报。”帝因

再拜告辞,明宗泣下沾衿。左右怪其过伤,果与帝因此为诀,不复相见矣。十二

月,明宗晏驾,帝闻之,长恸若丧考妣。应顺元年正月,闵帝即位,加中书令,

及增食邑。

帝性简俭,未尝以声色滋味辄自燕乐,每公退,必召幕客论民间利害及刑政

得失,明而难犯,事多亲决。有店妇与军士讼,云“曝粟于门,为马所食”。而

军士恳诉,无以自明。帝谓鞫吏曰:“两讼未分,何以为断?可杀马刳肠而视其

粟,有则军士诛,无则妇人死。”遂杀马,马肠无粟,因戮其妇人。境内肃然,

莫敢以欺事言者。三月,移镇常山。所历方镇,以孝治为急,见民间父母在昆弟

分索者,必绳而杀之。勤于吏事,廷无滞讼。常山属邑曰九门,有人鬻地与异居

兄,议价不定,乃移于他人。他人须兄立券,兄固抑之,因诉于令。令以弟兄俱

不义,送府。帝监之曰:“人之不义,由牧长新至,教化所未能及,吾甚愧焉。

若以至理言之,兄利良田,弟求善价,顺之则是,沮之则非,其兄不义之甚也,

宜重笞焉。市田以高价者取之。”上下服其明。

及岐阳兵乱,推潞王为天子,闵帝急诏帝赴阙,欲以社稷为托。闵帝自洛阳

出奔于卫,相遇于途,遂与闵帝回入卫州。时闵帝左右将不利于帝,帝觉之,因

擒其从骑百余人。闵帝知事不济,与帝长恸而别,帝遣刺史王宏贽安置闵帝于公

舍而去,寻为潞王所害,帝后长以此愧心焉。

清泰元年五月,复授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

军蕃汉马步总管。二年夏,帝屯军于忻州,朝廷遣使送夏衣,传诏抚谕,后军人

遽呼万岁者数四,帝惧,斩挟马将李晖以下三十余人以徇,乃止。

三年五月,移授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仍改扶天启运中正功臣。寻降诏

促帝赴任。帝心疑之,乃召僚佐议曰:“孤再受太原之日,主上面宣云:‘与卿

北门,一生无议除改。’今忽降此命,莫是以去年忻州乱兵见迫,过相猜乎?又

今年千春节,公主入觐,当辞时,谓公主曰:‘尔归心甚急,欲与石郎反耶?’

此疑我之状固且明矣。今天子用后族,委邪臣,沈湎荒惑,万机停壅,失刑失赏,

不亡何待!吾自应顺中少主出奔之日,睹人情大去,不能扶危持颠,愤愤于方寸

者三年矣。今我无异志,朝廷自启祸机,不可安然死于道路。况太原险固之地,

积粟甚多,若且宽我,我当奉之。必若加兵,我则外告邻方,北构强敌,兴亡之

数,皎皎在天。今欲发表称疾,以俟其意,诸公以为何如?”(《玉堂闲话》:

晋祖在并部,尝从容谓宾佐云:“近因昼寝,忽梦若顷年在洛京时,与天子连镳

于路,过旧第,天子请某入其第,某逊让者数四,不得已即促辔而入,至厅事下

马,升自阼阶,西向而坐,天子已驰车去矣。其梦如此。”群僚莫敢有所答。是

年冬,果有鼎革之事。盖晋祖怀不轨之志久矣,故托梦以惑众也。)掌书记桑维

翰、都押衙刘知远赞成密计,遂拒末帝之命。朝廷以帝不奉诏,降旨削夺官爵,

即诏晋州刺史、北面副招讨使张敬达领兵围帝于晋阳。帝寻命桑维翰诣诸道求援,

契丹遣人复书诺之,约以中秋赴义。(《辽史太宗纪》云:七月丙申,唐河东节

度使石敬瑭为其主所讨,遣赵莹求救,时赵德钧亦遣使至,河东复遣桑维翰来告

急,遂许兴师。八月庚午,自将以援敬瑭。)六月,北面招收指挥使安重荣以部

曲数千人入城。七月,代州屯将安元信率一军,与西北面先锋指挥使安审信引五

百骑俱至。八月,怀州彰圣军使张万迪等各率千余骑来降。是月,外众攻我甚急,

帝亲当矢石,人心虽固,廪食渐困。

九月辛丑,契丹主率众自雁门而南,旌骑不绝五十里余。(《辽史》:九月

丁酉,入雁门。戊戌,次忻州。己亥,次太原。)先使人报帝云:“吾欲今日便

破贼,可乎?”帝使人驰告曰:“皇帝赴难,比要成功,贼势至厚,可明旦稳审

议战,未为晚也。”使未达,契丹已与南军骑将高行周、符彦卿等合战。时张敬

达、杨光远列阵西山下,士未及成伍,而行周、彦卿为伏兵所断,舍军而退,敬

达等步兵大败,死者万人。是夜,帝出北门见契丹主,契丹主执帝手曰:“恨会

面之晚。”因论父子之义。(《辽史》:敬瑭率官属来见,帝执手抚慰之。《契

丹国志》云:敬瑭见契丹帝,问曰:“皇帝远来,士马疲倦,遽与唐大战而胜,

何也?”帝曰:“始我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不可得进。使人侦视皆无

之,是以长驱而深入。我气方锐,乘此击之,是以胜之。”敬瑭叹服。)明日,

帝与契丹围敬达营寨,南军不复出矣。帝与契丹本无结好,自末帝见迫之后,遣

腹心何福,以刀错为信,一言亲赴其难,迅若流电,信天意耶!己酉,唐末帝率

亲军步骑三万出次河桥。辛亥,末帝诏枢密使赵延寿分众二万为北面招讨使,又

诏魏博节度使范延光统本军二万人屯辽州。十月,幽州节度使赵德钧领所部万余

人自上党吴儿谷合延寿兵屯团柏谷,与敬达寨相去百里,弥月竟不能相通。

(《辽史》:初围晋安,分遣精兵守其要害,以绝援兵之路。赵延寿等皆逗留不

进。)

十一月,契丹主会帝于营中,曰:“我三千里赴义,事须必成。观尔体貌恢

廓,识量深远,真国主也。天命有属,时不可失。欲徇蕃汉群议,册尔为天子。”

帝饰让久之。既而诸军劝请相继,乃命筑坛于晋阳城南,册帝为大晋皇帝,契丹

主解衣冠授焉。(《辽史太宗纪》:十一年冬十月甲子,封敬瑭为晋王。十一月

丁酉,册敬瑭为大晋皇帝。)文曰:

维天显九年,岁次丙申,十一月丙戌朔,十二日丁酉,大契丹皇帝若曰:於

戏!元气肇开,树之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