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 >

第224部分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第224部分

小说: 横行在超级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眼看向张辽和夏侯渊。这两人都是吴凡的结义兄弟,在曹丕面前都是叔字辈,这个时候自然是他们二人最能说得上话上得去手。二人会意,急忙下马,一左一右来到曹丕近前,将之再度扶起,而后吴凡又象征性地说了几句关切的话,曹丕眼含热泪诺诺连声,这件事就这此圆满地揭了过去。
    回到孝敬里后,吴凡命令里长带着庄人把那个无名阵法彻底拆除,回田,以免伤及路人。其余闲杂事务,交由河内太守田丰统归处理。
    又命士兵将司马懿家人全部抓起来,老少一共八十余口,其中包括司马懿七个兄弟中的六个,只有司马孚和司马朗由于已经仕官于曹营,未在家中,因此得以幸免。
    将这些人都抓起来后,吴凡并没有直接斩首示众,而是带着这些人与部队一起回返洛阳。
    至于为什么没有直接杀死司马懿的家人。吴凡心中有一个想法,一个关乎变革的想法——就以司马懿的家人为例,以自己为榜样,推动心中筹划已久的这次改革。
    长话短说,回到洛阳后,将司马懿家人收监入狱。将士们各回家中与亲人团聚,吴凡也回到洛阳的都督府终于与家人团聚在一起。
    时隔近一年时间,家人再一次团聚在一起,其中心情真可谓百感交集,尤其是崔鸯鸯和吴凡唯一的小女吴瑛刚刚经历了一次生死离别之险,令这次团聚更添几分庆幸与欢欣的泪水。
    晚上,全家人围坐一堂,美美地吃喝一顿。席间欢声笑语自不在话下。而贺源和贺泉两个小家伙则完全被堆满桌子的各种美味菜肴所征服,吃得不亦乐乎。吴瑛对这两个小自己近十岁的弟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爱,席间一直在忙着为两个弟弟夹菜,看着两个弟弟吃得狼吞虎咽比她自己吃还要开心。
    ……
    “你以后对这两个孩子有什么打算?”
    晚饭后,吴凡正看着与吴瑛在一起玩耍的贺源、贺泉出神,小乔端着一杯茶水过来递给吴凡后,随口问道。
    吴凡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没有直接回答小乔,而是顾自说道:
    “我们的老祖宗有句话说得好,子不孝,父之过。如果把这句话引申来理解,其实“孝”字可以不单指孝顺父母,还可以包括个人的品行和素养等等;而“父”也不单指父亲,而是包括孩子周围的人和环境;这些都可以影响孩子的成长,最终让孩子变得“孝”或“不孝”。”
    说到这里,吴凡看向小乔,道:
    “我决定要好好教育引导这两个孩子,让后世可以像敬仰他们的父亲一样去敬仰他们。我觉得这是对贺绍和贺丰两兄弟,尤其是对贺丰的最好报答。你觉得呢?”
    小乔听得有些惊讶,道:
    “这个目标……貌似有点太大了吧?要知道,很多时候是时势造英雄哎,他们的父亲是因为这次事件而被众人皆知;若非这次事件,他们这一辈子可能都会默默无闻。而你现在却要给自己定下个硬指标,把这两个孩子硬要培养成和他们父亲比肩的人物,这个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呀。”
    吴凡呵呵一笑,道:
    “你说的这些我早就考虑过了。这么说吧,我就是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抚平贺家上下的创伤,才能让我的内心得到安慰。”
    小乔见吴凡这样说,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只好回道:
    “那我也就只有深深地佩服你那远大的理想了。”
    吴凡道:
    “光佩服我可不行,我还需要你加入到这个计划中来。”
    小乔瞪大一双灵秀悦人的眼睛道:
    “我?为什么要我加入进来?我可没说过要不遗余力地支持你的这个远大理想啊。”
    吴凡便笑着伸手抓了一下小乔的翘臀,在小乔慌忙打开自己手的同时,道:
    “谁让你浪费了我那么多精华,却不肯给我生个儿子出来。”。
第316节 策立新君
    第316节策立新君
    小乔和吴凡成婚的这一年间,无疑是五个老婆中侍寑吴凡最多最频繁的。出于这个角度,吴凡说小乔“浪费”了他好多精华却也是事实。
    小乔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不过,小乔当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乖乖就范。伸出粉拳打了吴凡一下,随即又连忙地看了一眼正在玩耍的三个孩子,见三个孩子根本没在意这边的情况,这才对吴凡嗔道:
    “浪费你那所谓精华的……又不止我一个人……”
    话没说完,小乔的脸就红了一下,接着小声咕哝道:
    “谁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明明那么强,就是不能让我……连我姐姐都有喜了呢。”
    说到这里,小乔一脸的憧憬和羡慕。
    吴凡便喝了口茶水,笑笑道:
    “也许吧,如果真的有天意,这就是了。是天意不让我吴凡抱儿子,正因为如此,才更加坚定了我的改革决心。”
    一听改革,小乔来了兴趣,忙问道:
    “你要改革什么呀?”
    吴凡道:
    “这话说起来可长了,三言两语说不完。总之,在我看来,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朝代的强大,都算不得强大;因为朝代有更迭,家族兴衰。只有当一个民族强大起来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强大。我要做的就是让我们中华民族强大起来,于世界民族之林脱颖而出。”
    小乔听罢撇嘴道:
    “切,越说越扯了,真是说你胖你就喘。刚佩服完你的远大理想,这会儿居然就站在民族角度上口若悬河了。”
    吴凡摇头苦笑,道:
    “你认为我在吹厉害?”
    小乔道:
    “恭喜你,都会抢答了。”
    吴凡也不争辩,道:
    “口说无凭,就让事实来证明一切吧。”
    ……
    当晚,吴凡与崔鸯鸯同寝。
    这不仅是出于对久别的大老婆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二人这一次差点天人永隔的一种心灵上的安抚。
    当然了,这一晚二人什么事儿都办不了,一个创伤在身,一个尚在养病当中,都是病号,只是相依相偎说些心里话,互相道些冷暖。
    仅此已是足够。
    一晃十天之后,吴凡伤势早已痊愈,便离开洛阳,携张辽、荀攸等身在洛阳的曹魏奠基之功臣,前往邺城。
    在吴凡来邺城之前,散居各地的老臣功臣们,已经接到吴凡发出的公文,提前在这里等候。
    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献帝有名无实,不算)。曹操离世已有近三个月时间,继位人却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好在,全国统一的过程十分迅速,很多当年跟随曹操起兵的老臣尚在人间,而且手握重权,包括吴凡在内。正因为有这些人压着场面,国家才没有因为无君而引发任何形式的动乱。
    吴凡这一次召集群臣聚会邺城,自然就是策立新君。
    他虽年纪仅有三十二岁,但为曹魏之基业所做的贡献天下人有目共睹。可以说,曹魏能在短短十年间就统一天下,吴凡在其中发挥的直接作用要占到七成以上
    于此,吴凡屡受曹操恩赏,曹营将臣们虽然羡慕不已,但却心服口服。而今,吴凡手中权力无人能及。曹操虽然由于死得极为突然,以至连托孤大臣都没有说出来,但是,没有人质疑与曹操生前关系就极为亲密的结义兄弟吴凡,此时担当这个托孤之任。
    而吴凡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当仁不让,甚至没有假意地推托。因为他不仅要借此机会扶新君上位,还要实行前面就已经说过的他心中筹划已久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吴凡站在后世的角度上对比眼下社会感悟到的,换成别人,就算他智谋再高,目光再长远,也绝对想不到这些。
    因此,吴凡绝不能把这个托孤之位让给别人。这一次,他必须要专断独横,以此换来后世长久地昌盛。
    假设,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威胁到吴凡的托孤之位,吴凡不会吝惜动用武力将之灭了
    到达邺城后,吴凡先是命邺城原任太守张昭主持了盛大的祭奠曹操的仪式。吴凡、华雄、颜良、文丑、夏侯惇、夏侯渊、张辽七位结义兄弟,与曹操诸子以及曹仁,曹洪等宗族将臣一起,连带其他文武将臣进行了祭奠。仪式共三天,既是祭奠曹操,又是等待那些接到吴凡亲笔文书后远道而来的人。
    在这期间,吴凡又暗示郭嘉、程昱等人完成了让献帝退位的工作。献帝瞬间由挂名皇帝变为平民,暂住邺城城内,听候新君调封。
    这个过程难免让人有些伤感,何况吴凡与献帝关系还算不错,经常在一起弈棋喝茶,亲密度已达67。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吴凡一直没有露面,让手下人全权操办这件事。
    中国的政治斗争就是这样,残忍是它的本质,没有一点坚忍之心,就别想在这个圈子里站住脚跟。多少皇族的亲生兄弟都可以为了皇位而兵戈相见,杀得你死我活,就更别说异姓人之间了。
    而在吴凡的诸多改革中,就包括这一项。他认为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之所以尚失人性,残忍无情,其根本原因在于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就是说,皇帝的权力太大了。如果每个皇帝都像汉献帝这样只挂个名,当然也有一些实权,但绝非动动嘴皮子就可以随意地决定人的生死;吴凡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了争夺皇位而不择手段。
    再辅以自己的其它方面改革,人们将对皇位不报以太大的兴趣,包括皇族子弟们亦是如此。这样一来,皇帝看似被削弱,实则却可以长治久安,代代相传下去。
    ……
    三天过后,所有主要将臣都已齐聚邺城,策立新君的仪式正式开始。
    上午九点左右,文武群臣来到铜雀台的宣和殿。由于人员太多,导致殿内爆满,很多功绩姿历尚浅的将臣只好站在殿外,听侯殿内宣读策立新君的文书。
    过了约半柱香的时间,吴凡身穿一品紫金官服,腰挎斩蛇之剑,当先从殿后走了出来。扫了一眼殿内外的文武群臣,所有人都低垂着头站得恭恭敬敬。
    见场面没有任何异样,吴凡便站到主座(当时没有龙椅)前的第一阶台阶上,以示自己低于君王身为臣子的身份。
    回头看了一眼殿后,有近侍官立即引着曹冲走出,来到主座前,扶着曹冲坐在上面,随后侍立两边。
    曹冲今年十二岁,年龄尚小,很多皇位嗣立之事都还不懂。他是昨天才被吴凡告知,将成为继父亲之后的曹魏君主,也就是一国之皇帝。对于权力还没有任何**的曹冲,此时无措胜过喜悦,一双难掩童稚的双眼好奇而又有些紧张地看着下面的众人,不时又看一眼站在自己面前的八叔吴凡。
    只有目光停留在吴凡身上时,曹冲眼里的那层紧张才会散去,换之以坦然之态。
    看到年纪尚小的曹冲坐在主座上,群臣不禁有些意外,悄声耳语随之而来,都在向旁人打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对此并无诧异,这些人中除了吴凡手下的将臣之外,其他的都是长期跟在曹操身边的人。他们都曾不止一次听曹操说过,想把王位传给曹冲,因此表现得理所当然。
    曹操做事不喜欢循规蹈矩,包括在选定继承人这个问题上,曹操只在意谁最适合,而不是像其它诸侯那样首选长子。无疑曹操的这种行事风格也影响了很多跟随他多年的将臣们,因此对于曹冲此时坐在主座上感到意外的,基本上都是后期降于曹营的人。
    这些人手中都没什么重权,纵使反对,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吴凡因此并不在意,让这些人耳语了一阵,随后咳了几声,殿内外立即鸦雀无声。
    在这片寂静中,吴凡拿出事先早就写好的诏策文书,朗声道:
    “先王创业大成,却遭奸人所害,遗恨离世。今中华一统,万民乞盼,天下百废而待兴,群臣亦是恪尽所职以献忠心。然新君尚未策定,群臣无统,犹如群龙无首,实乃当务之急。先王在世之日,曾屡次提及欲由五子冲承继王位,言之确切,犹在耳边。今先王虽离我等而去,然,先王之志愿我等自当戮力完成。故此,在下第二军团都督吴凡,提此策立之决议:遵照先王之遗愿,由先王五子冲继承魏王之位。”
    诏书念完了,吴凡将之合起,看向下面众人道:
    “诸位对此,可有异议?”
    说话间没有任何刻意的情绪加在里面,但在每个人听来,却是无异于千钧压顶。
    此时此势,谁能反对?谁又敢反对?何况曹操在世的时候也确实多次在群臣面前说过,想让曹冲继承自己的位子。就连曹昂、曹植、曹彰等站在众人前面的曹操的数个儿子都没任何不满的表示,其他人谁吃饱了撑的去找那个别扭?
    ——————
    说到这里顺便交待一下:这次的策立新君仪式,曹丕缺席。原因是曹丕决定去父亲曹操的灵前守孝一年,以此做为对自己罪行的惭悔。至于曹昂等人没有表示不满,是因为吴凡昨天夜里就把他们召集到一起,与夏侯惇等人一起向他们细说了此事。
    ——————
    吴凡见众人没有反对,便正式宣布曹冲为魏王。
    接下来的一系列繁琐程序,由沮授、程昱等人来操持。包括献帝于众人面前正式宣布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冲;曹冲由此成为魏国皇帝,追谥父亲曹操为魏武帝。
    单就这个谥号来讲,倒是与历史上一模一样。
    新君由王登位为皇帝,身份上升了一阶,其下群臣由此也是俱自晋官加爵。
    吴凡由于功绩巨伟,爵位由晋侯升为晋公,食邑五千户;官职由骠骑将军晋升为大将军。由于全国已经统一,不再有战争,军团分治也就没有了必要,军马全部收编。因此,吴凡和夏侯惇两人的都督之职被收回(都督为战时官职)。不过,吴凡却是又增加了一个头衔:大司马,掌管全国兵马。
    吴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勿庸置疑,个人武力、统率、智力三者综合值更是无人能及。并且不论君主是此前的曹操,还是现在的曹冲,吴凡都深得信任,由此,由他担当大司马之职最为恰当不过(可能有朋友觉得这样不合乎情理,这么重要的职位怎么可能让皇帝亲族以外的人来担当?重甲建议这样的朋友别忘了这是游戏世界。重甲玩三国志全国统一的时候,最常被任命的就是大司马和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