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隋末我是帝王 >

第5部分

隋末我是帝王-第5部分

小说: 隋末我是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抬头与宇文化及会意地对视一眼,我不禁一笑道:“殿下言重了,小将从来都是唯殿下马首是瞻,殿下要小将上刀山,小将决不会下火海,只要殿下一声令下,小将手下五万禁军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看见杨广满意的吁了一口气,转而语气一变,“可是光小将一人愿意也是惘然啊!小将官小位卑,就怕手底下有人造反,横插一手,到时候来个阵前倒戈或是通敌报信,那可就不是小将能阻止的啦!”顿时,杨广又变得担忧起来,但又不便明言,只是用眼神询问。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殿下许下诺言,答应事成之後,给众人加官进爵,厚厚赏赐,此时便不难应付,天宝将军以为如何啊!”明克让果然是个“老狐狸”,一下子就点破了我的蕴意,双目炯炯地看着我,弄得我一阵心虚。



杨广听到此,恍然大悟,连忙道:“原来如此,此事极易,事成之後,本王一定在父皇面前保举将军和老师担任要职,等到本王登基,再论功行赏。至於其他的有功之人,只要将军写一份名单呈给本王,本王也会一力保荐的!”



话说到这里,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和不满 ,看来晋王对我还是有点意见,想不到平素里对他唯命是从的我会在这个时候要胁他。



见到我的目的达到了,便朝宇文老头点了一点头,在我说话时一直沈默不语的老头会意的一声干咳,眼中闪过一丝赞色,起身道:“殿下如此信任老臣和犬子,这是我宇文家的荣幸,又怎敢与您讨价还价,只是成都此言也确实实情,若要收买一众武夫,除了金银财宝和美女豪宅之外,就数升官发财了!及时殿下应诺,必是一言九鼎,老臣相信成都也会方便行事,今後但凡殿下吩咐,众人定当全力以赴,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一副感激的样子,让我暗中好笑不已,真是好演技啊,死老头!



既然条件谈妥了,大家便开始商量起正事来。



原来杨广已经和越王杨素计议过,决定先由杨素和一众亲信大臣在朝堂上“文议”,尽量将这件事在朝廷上解决,万一不行,就杀杨俊一众人等,武力逼宫,迫皇帝立杨广为太子。我本人则对後一种计划比较感兴趣,毕竟只有动武才会让我得到更大的功劳,也才会多一笔与杨广讨价还价的筹码。



“如何应对大兴城四周的二十万大军啊?他们可不会袖手旁观的!”我提醒道。



“这一点早有安排,到时候兵部会发兵符调韩擒虎,贺若弼返回原地驻防,弹压地方,淮阳王的大营离京城将近百里,不足为虑,只是靠山王的十万大军不好调动。”明克让道。



我皱眉思考了一会儿,缓缓道:“可否让人在边境一带制造一点麻烦,借机调老王爷离京呢?”



宇文化及三角眼骨碌碌一转,翘着山羊胡须出主意道:“雍王殿下在玉门一带经略军事,时常与突厥开战,殿下可以书信一封,让雍王主动出兵与突厥打一仗。”



“这一仗必须败,而且要大败!”我补充着。



“对!对!嘿嘿,一定要败得一塌糊涂,然後八百里加急,请朝廷派援军,雍王爷是天胄贵种,万一被突厥大败,必定震惊皇上,现在靠山王是‘行军总管’,掌管天下平乱治靖事宜,所以,朝廷只有请老王爷前去平乱,如此一来就万事大吉了!”夜猫子瞬间就明了我的用意,干巴巴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奸诈的笑容。



“可是万一父皇提前决议,指定人选,那便如何是好?”似乎还是有一些顾虑,杨广俊逸的脸上满是愁容,一双手不住地拨弄着手指上的玉扳指,颇为焦虑。



这时,宇文老头凑到了晋王的跟前,悄声言道:“殿下,您把越王千岁给忘了?皇上可是对越王爷的话言听计从啊!只要王爷说一句‘还是三皇弟前去为好’(注:靠山王扬林与杨坚和杨素是堂兄弟,排行在老三),那麽不就。。。。。。嘿嘿嘿”



顿时,一言惊醒梦中人,杨广彻时大悟,一丝笑容展露嘴角,阖首道:“老师果然妙计,好啊!好啊!”



望着杨广,我又道:“为了节省时间,殿下今夜就给雍王写信,後日早朝就让明尚书上奏军情,虽然只差十二个时辰,可也够了!毕竟夜长梦多,老王爷越早走越是对我等有利啊!”一席话,众人不住点头,默然称是。



我正眼看着杨广,肃声道:“逼宫一事非比等闲,还请晋王殿下考虑清楚,万一起事便不可收拾,只有死撑到底!而且说不定还有好多的变数,丝毫草率不得啊!”



一声朗笑,杨广站起身,拍了拍我的肩膀,“成都啊,你且放心好了,本王岂是那种只思前不顾後的人,宫里宫外本王已经安排妥当,加上更得你的禁卫军相助,本王料定此事必是十拿九稳,勿虑!勿虑!”



我嘿嘿地笑了几声,心中暗想道:“可能事情没有你想的那麽简单,我可不会让整个事件按你们的想法进行,我的晋王殿下!”



晋王杨广达到了夜访的目的,随後几个人又商讨了一些细节,子夜时分,晋王和明克让一先一後离开了宇文府。



这一夜,我无眠。



第一卷 第六回廷议昭阳



公元600年秋朔,大兴城里一片繁忙兴旺景象,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无论官员百姓,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今年的“中秋花灯会”,而达官贵人的府邸内外早几天就挂上了精心定作的各式各样的花灯。



皇宫也不例外,皇城四周挂满了明黄色的薄纱宫灯,其中点缀着几盏红色的灯笼,更显喜庆之色。



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争夺太子之位的三派人之间几乎达到了无所不用之极的程度。



八月十二日,三皇子雍王杨爽在玉门关与西突厥阿波大可汗发生激战,素日从未败给突厥的雍王杨爽这一次却大败而归,几乎连玉门关都丢了。



明可让在私造的八百里告急书中故意夸大,道:“此次阿波举倾国之兵,计有善战之精骑二十余万。。。。。。儿臣率所部军马迎敌,虽杀敌无数,然彼方势众,儿臣为保玉门不失,迫不得已,弃守塞外之地。。。。。。今儿臣死守玉门关,敌攻城甚急,屡有士卒平民伤亡,城殆日危。。。。。。儿臣恳请父皇速派援军驰援,以解困城之军民。。。。。。”



皇上一接到告急文书,顿时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连夜召见文武大臣商讨对策。



军议会在“昭阳殿”举行,来的人中有靠山王杨林,越王杨素,昌平王邱瑞,太师伍建章,兵部尚书明可让,在京的几位卫大将军,并州总管韩擒虎,武阳侯贺若弼,淮阳王高颖,晋王杨广和秦王杨俊,御林军指挥使领镇殿将军衔的我。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此人复姓长孙,年岁不过四十,已经做到了“西域都护总管”的高位。这个人曾经数次出使突厥和西域,联络被突厥统治的各西域小国与大隋朝结盟,共同讨伐突厥,又曾经亲历险境,设计离间突厥各部落,使其相互攻战不休,最终分裂为东西两部,为大隋朝降服桀骜不驯的突厥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深得皇上的信任,不仅将塞外西域属国交与他管理,更赐婚平阳公主,他做了驸马。



这次军议会皇上也召他前来参加,原因不过由於长孙晟熟悉突厥内情,可以在会议上参酌计谋。



晋王杨广和秦王杨俊来的比较早,我自大殿门向外张望,只见两位皇子比肩而至,却是互不搭言,各行其是。



今天杨广穿着一身深蓝色绣金的滚龙王袍,平素里戴的紫金冠还在他的脑袋上顶着,显然是对自己信心十足,所以这小子满脸得意,不住的摇头晃脑,一副自我陶醉的样子。



再看杨俊,一身淡青色的王袍,发髻用一根紫碧玉簪束住,人如其名,生的一张俊朗的面孔,加上举止潇洒自然,已过而立之年,若不是嘴上的八字胡须,还真让人以为是二十来岁的年轻才俊。



闻听杨俊本人仗义疏财,为人豪气冲天,曾经在封地襄阳的王府里一夜花掉三千两黄金,为的只是宴请一名流浪豪侠,後来听说这位豪侠并不买账,吃饱喝足之後,连招呼也不打一声就悄然走掉了。若是平常人早就心疼的要死了,说不定还会大骂上当,後悔不已,可杨俊却是丝毫不在意,只是连声责怪自己疏忽;怠慢了贵客。不论这是真心的还是装的,都足以见得此人的豪侠之气。



御前会议在两位皇子入殿坐好之後就开始了,首先说话的自然是皇帝,隋文帝这几天看来也是难得睡个好觉,脸上明显的憔悴神色告诉人们这位身经百战,开土建国的英明皇帝已经被几个儿子给弄得精疲力尽了。



再看杨广和杨俊,两人丝毫没有心疼自己皇帝老爹的一丝神情,只是漠然地坐在龙墩上,盘算着自己的心事。



“诸位爱卿,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朕召见大家的原因了,”停了一会儿,皇上又接着说道,“雍王爽在玉门同突厥阿波部交战失利,如今数十万突厥铁骑围困玉门,日夜攻城,形势逼人啊!”



这时,越王杨素起身道:“陛下勿忧,雍王殿下精通兵法,又有五万精兵守城,相信不会有所闪失,为今之际,还请陛下速派援军,日夜兼程,打退突厥蛮人,在与雍王内外夹击,趁机消灭阿波部,打通‘丝绸故道’,将西域诸国纳入版图!”



皇上皱眉道:“二皇弟啊,救援爽儿事急,为何要提出打通‘丝绸故道’的事啊?此二件事情可有关联?”



我在心中也是纳闷不已,再看在座的文武大臣们也是一头雾水。



“皇上圣明,此二事确有联系,容臣弟细禀,”杨素转身对众位大臣言道:“想必大家都明白阿波突厥不服我天朝管辖,又占据‘丝绸故道’,切断我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此乃我大隋朝的心头之患!”



说到这里,众人都点头称是,杨素觑了“西域都护总管”长孙晟一眼,只见长孙晟神情庄重,但眼神之中明显的透露出了兴奋的光彩,“陛下!”杨素躬身对皇帝道,“西域乃是我天朝的疆域,怎能容那阿波蛮族肆虐,昔日长孙总管出使塞外,扬我天朝威仪於四方,更使西域诸国知晓我中华开明,物锦繁华,皇上圣明,海内平靖,遂纷纷派使节随长孙总管入京面圣,瞻仰我华夏风采,此情此景,臣弟犹昨日亲历,至今仍耿耿於怀啊!”皇帝听着这些半是称颂,半是实情的言语,自然是极为受用,脸上笑容连连,频频地点头,而驸马长孙晟也是脑袋跟啄米的公鸡似的,到此,我差不多已经明了杨素的用意,好个越王爷,果然是政治高手啊!



杨素继而又言道:“如今阿波悍然犯我边境,犹如高丽国之叛逆行径(注:高丽一事将在後来的章节里介绍),况且此次被围的乃是雍王殿下,天胄贵种,如此恶劣卑鄙行为,若不讨之,臣弟恐不仅会助长突厥的嚣张气焰,就是高丽等素有异志之属国知晓了也会耻笑我天朝懦弱无人啊!”



好一个伶牙俐齿,看来杨素要趁机动大手笔了,正当我在思索之际,皇帝发话了:“二皇弟此言甚为有理,但不知可有何良策啊?”



这时,靠山王站了起来,躬身言道:“臣弟愿往玉门,为陛下分忧!”



好啊!老王爷自己主动要求出战,看来计划成功了一半了。



皇帝脸上一喜,高兴道:“三皇弟肯亲自征讨,真是最好不过了!”



突然,我的脑中闪过一丝念头:为何不趁机将京畿的将领都调出去呢?



想到此,我赶忙起身道:“陛下圣明,不过臣以为既然圣意决定要讨伐突厥,应慎重用兵为是,切不可草率。”



“哼!”一直端坐的秦王杨俊这时满脸鄙夷之色,冲我言道:“难道天宝将军以为父皇是在草率行事吗?真是荒谬!”



顿时,我的眼中闪过一丝杀机,赶忙跪下道:“臣不敢!陛下文治武功,自祖龙以来,世所罕见。不过,为臣者当为社稷国家着想,臣只是觉得若只派老王爷一路军马前去,不如多派几路大军分别从不同方向出击,让阿波不能首尾兼顾,而後长孙总管便可带一路人马直达西域诸国,相约之後,再东西夹击,务要斩草除根,让其元气大伤,似乎更为妥当!”



杨林若有所思的点头道:“成都所言不错,若要彻底平定阿波部,使其永难翻身作乱,非要大举用兵不可啊!”



“父皇,儿臣以为天宝将军所言俱是金玉良言,想那阿波手下有精骑三十余万,又是在自己的草原作战,占了地利的优势,而我天朝讨伐逆贼,顺应上天,占了天时,今西域诸国百姓久受突厥蹂躏,我们出兵平定突厥定会深得其心,这便是人和,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形势似乎对我又有不利,可儿臣回头又想,阿波此时正被四弟牵制於玉门城外,进不得也退不得,几十万大军只是善於野战,粮草供应必定困难异常,此时又陷入攻城略地的城防战里,所以优势在於我军,这地利真真正正又回到了我们这一边。”



皇帝欣赏地看着杨广滔滔不绝,双目透出一丝喜色,心中不由得赞叹:“广儿毕竟军旅出身,讲的可是头头是道啊!”



停顿了一会儿,杨广瞥了一眼呆若木鸡的杨俊,道:“由此算来,我军如果出征讨伐阿波,便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儿臣以为,此次不战则罢,要打就要打大仗,尽出我大隋雄兵,以雷霆万钧之势给来犯之敌致命一击,然後长驱直入,直捣黄龙,就像成都所言,定要让阿波从此一蹶不振!让天朝威仪永镇西域!”



还没等皇帝出声,长孙晟匆匆跪倒道:“陛下,微臣几年来空有总管西域之名,去不能行总管之实,所以此次出征,臣愿再次前往西域诸国,统率西域联军协助吾皇大军共同讨伐突厥,以振我大隋朝天威!还望陛下成全!”这小子终於忍不住了。



一直冷眼旁观,极少做声的杨俊这时站起身,面色阴沉地落井下石道:“父皇英明,既然天宝将军和皇兄有如此妙计,儿臣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