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别问我是谁 >

第11部分

别问我是谁-第11部分

小说: 别问我是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灵娇羞地捅了捅爸爸:“讨厌,拿我开心!”
小屋子里的气氛轻松了许多,杨原平拍了拍女儿的头说:“这次我到北京来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带你去见你的表姑。我已经和她联系上了,约好今天就去。”
赵灵这才知道爸爸还有一个表妹叫杨桂云,六八年插队去了云南,去年才落实政策回到北京,住在丰台区一个很普通的社区里。
那个小区很偏僻,父女俩边走边问,绕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了。
赵灵一路上心情特别好,毕竟又有了亲戚,自己在北京也不是举目无亲了,不上班的时候,可以经常到表姑家走走,那该多惬意啊。
到了杨桂云家的楼门口,杨原平似乎有什么心事,站住沉吟了一会儿,把手里的点心盒递给赵灵说:“爸不上去了,你自己上去吧。”
赵灵觉得奇怪:“为什么?”
杨原平嗫嚅着:“你去了就明白了。记住,进去以后要有礼貌,嘴甜一些,别使性子。爸到小区外面等你。”
赵灵满心疑惑地轻轻敲响了表姑家的门。一个头发蓬乱的中年女人开了门,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哟,这是赵灵吧?”
赵灵有些不悦,想起爸爸的叮嘱,还是甜甜地叫了声“姑姑”。她不甘心地纠正说:“我现在叫杨阳。”
表姑抱歉地拍拍脑门:“对对对,杨阳,我听你爸爸说了。”
表姑家的客厅不大,摆满了半新的家具,显得很挤。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两个孩子挤在一个双人沙发上看电视,那电视看上去很旧,最多也就是十八英寸。他们听到赵灵的脚步声,齐刷刷地扭回头用审视的目光望着她。
这时一个年近五十岁的男人从厨房走出来,腰里系着围裙,不冷不热地朝赵灵点点头。表姑介绍说这是表姑夫,随手拉过来一把椅子,皱着眉头说:“你看我这家挤的,也就两室的房子,上有老下有小的,晚上还得打地铺才能睡得下。你要来,还真找不到地方挤了!”
赵灵的脸刷地红了:原来他们误解了自己的来意。她立刻意识到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便有些坐不住,尴尬地把手中的点心盒递给表姑,连声表白:“我知道,我知道。这是我和我爸爸的一点心意!”
表姑显然还怀疑她的目的,慌忙把点心盒推回来:“别别,这我可不能收,还是自己拿回去吃吧!”
赵灵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点心盒放在椅子上,匆匆逃到了外面,沿着楼梯跑出楼道。表姑也快步追出来,并在赵灵停下脚步喘息的时候追上了她,把五十元钱塞到了她的手中,不自然地笑笑说:“点心我收下了,这个你拿上!”
赵灵看着手里的五十元钱直想哭。表姑更加尴尬了,眼圈红红地解释说:“阳阳,我没别的意思。你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正经工作,我呢,也帮不上你什么忙,怎么好意思让你花钱呢!”
赵灵渐渐冷静下来,声音涩涩地问:“您的意思是,您把这盒点心买下了?”
“啊……孩子,你,你别误会啊!”
赵灵难过地笑了笑:“表姑,您放心,我不会给您添麻烦的。我都看到了,您家也不容易……”说着,她把钱往表姑的怀里一塞,飞也似的消失在小区的大门外面。跑到马路对面,她感到腿一软,险些摔到,双手赶紧抓住了路边的栏杆。这时,她看见爸爸正站在旁边默默地望着她,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滚下脸颊。

《别问我是谁》第九章(3)

她走到爸爸身边,木然地说:“爸,我想通了,我想跟您回大漠河!”
杨原平半信半疑地叹了口气,又拍了拍她的肩膀,意味深长地看着女儿。
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报贩推着装满报纸和杂志的小车大声吆喝着走过来。走到赵灵面前停下,笑眯眯地问:“俺这儿有最新出的《招聘指南》,来一份吧,便宜,一块钱!”
赵灵随便接过来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地登满了各种招聘启事,她不由心动,情不自禁地回头看了父亲一眼。
杨原平装作没看见,转过脸去望着另外一个方向。赵灵这才认真地看起那些招聘广告。天哪,原来北京城到处都是机会,到处都需要人才啊!她看着看着,心情越来越激动,情绪越来越兴奋,竟忘记了要和爸爸一起回去的想法,情不自禁拿起笔在上面勾画起来。
其实,杨原平始终注意着女儿。看着女儿那激动的样子,他轻声问:“孩子,你真的舍得离开北京吗?”
赵灵被惊醒了,红着脸答不上话。杨原平摇摇头,像是想起了什么,说:“拿不定主意吧?要不,咱们看看幸运币?”
赵灵蓦地被点醒,答应着,从衣兜里掏出了那枚硬币,认真地看着上面的红点,自言自语地嘟囔着:“如果看见红点,你就留下;如果看不见,你就跟爸爸走……”
说完,她背过身,躲开周围人的视线,将硬币轻轻抛起,又双手一合,在它落地之前接住。她失望了,手里的硬币上没有红点。
杨原平已经看出了女儿的心思,怂恿道:“这回不算,凡事不过三嘛!”
赵灵巴不得如此,马上又再次把硬币抛起来,可惜结果还和上次一样。她几乎绝望了:完了,这就是命运的安排,看来只有跟爸爸回去了。
只剩下最后一次,她显得特别珍惜,紧张得手心都出了汗。闭着眼舒出一口气,猛地睁开眼,将硬币高高抛起。当她接住落下的硬币后,简直不敢看了,直到父亲催促,她才张开了手掌。顿时,她的眼中闪出熠熠的光,欢快地叫着:“爸,您看见了吧?红点朝上!我留下,它让我留下,是它不让我走!”
杨原平看着女儿的疯样,心里甜甜的。离别是让人难受的,可为了心爱的女儿,他可以忍受一切。
当天晚上是赵灵把父亲送上火车的。杨原平执意要给女儿留下三百元钱,被赵灵拒绝了。赵灵的态度很坚决:“爸,我不能要!身上没有钱,就等于断了我的后路,我才能义无反顾,坚持到底呢,在北京闯出个样子来给您看!”
女儿的话使杨原平十分感动,他相信赵灵一定会有出息。
火车快开的时候,杨原平把一个牛皮纸信封递给赵灵,让她转交给于家驹,并叮嘱她既然留在北京,离于记者近,有什么事就要多找他商量。
赵灵知道信封里肯定装的是《寻人启事》,痛快地答应了。
杨原平指着信封强调:“这里面装着四篇《寻人启事》呢,虽然内容一样,写法可不相同。你呀,隔两月给于记者一篇,广告费我已经给他了。”
赵灵觉得爸爸真有意思,还挺能创作呢。父女俩挥泪告别后,赵灵像保护珍宝一样把信封抱在胸前。她发现信封没有封口,低头一看,信封里还放着那三张崭新的百元钞票。
瞬间,她的眼睛模糊了,手中捏着那三百元钱,蹲在地上捂着脸无声地抽泣起来。
赵灵心情烦乱地在火车站呆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赶在开门营业之前回到了旺旺服装店。她不愿意被熟人问三问四,悄悄绕到后门走了进去。然而,还是被老板娘碰了个正着。
老板娘把她叫到自己的房间,阴沉着脸挖苦道:“杨阳啊,到底是大学生脑子够用,还知道从后门进来,没在门市部门前招摇。”
赵灵听出她话里的意思,连忙解释:“老板,可我是冤枉的,我并不想拿她的钱,只是想治一治她的霸道而已!”
老板娘一点也不为所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可管不着。你知道吗?就这么一折腾,我这小店这两天的利润至少减了两成……”

《别问我是谁》第九章(4)

“对不起,老板!”赵灵听出了她的弦外之音,心里一凉。
老板娘不耐烦了,站起来打着哈欠:“杨阳啊,你是个明白人,这事的影响我不用说了吧?你还是走人吧!”
赵灵看到事情已经无法挽回,难过地点点头,说:“好吧。那您把这两个月的工资给我结了吧!”
谁知老板眉毛一立,反问道:“你说什么?你让我的店损失了两成,不让你赔偿就算对你够仁义的了,你还好意思向我讨工钱?赶快收拾东西走吧。”说完,老板娘不再理她,径自去了售货厅。
赵灵有口难辩,一咬牙,回到宿舍整理自己的行李。打工妹们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纷纷抱不平,咒骂老板心黑。小唐拉住赵灵问:“杨姐,那你上哪儿去住啊?住旅店要花钱的。你连工钱都没领上,哪儿来的钱?要不这样吧,你就先悄悄住在这儿,等你找到工作了再搬走。行不行?”
她的话立刻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异口同声地挽留赵灵。赵灵很感动,但担心被老板发现连累大家,拿不定主意。小唐又出主意说,就把她反锁在屋里,白天没事就别出去,有事等天黑了再说,保证老板发现不了。
赵灵想这个办法还可以,反正这几天自己得安下心认真读书的。等姐妹们上班后,她坐在床上,从那个牛皮纸信封里掏出那四份《寻人启事》认真看着,她仿佛看见已经苍老的父亲在茫茫的原野上跌跌撞撞地奔波着,撕心裂肺地呼唤着杨阳的名字……她被父亲的真情深深感动,突然觉得应该为他写点什么,于是,抹了抹眼圈里的泪花,拿出纸和笔写了起来。
过去的生活渐渐地如流水一样涌现在稿纸上……
自从在旺旺服装店遇到赵灵后,张慧英的心头又被压上了一块重重的石头,压得她精神恍惚,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甚至夜里也常常做噩梦。她竭力想除去这件事留给她的阴影,只要女儿从学校回来,便想方设法找点高兴的事由。
又到周末,她精心地准备了一桌饭菜等候女儿,没想到李楠从进门后就满脸散不去的愁云。张慧英成天担惊受怕,见女儿闷闷不乐,那颗本来就不踏实的心又悬起来了。经她再三追问,女儿才告诉她,有个新闻系的同学被勒令退学了,学校还在大门口贴了公告,听说是入学手续上被人发现了问题。张慧英感到一阵心惊肉跳,暗暗替女儿担心。她怕女儿承受不住,故意装出问心无愧的样子,问女儿:“这有啥不踏实的?是不是怕人家找你的麻烦?”
李楠看着母亲没有回答,目光里充满着哀怨。张慧英说:“怕什么?咱们一切手续齐备,应当理直气壮才对……”
李楠支吾着:“可是……我不是杨阳啊……”
张慧英打断了她的话:“行了,行了……妈是说,这世界上有时候,有些事情不可思议……慢慢你就懂了。饭都凉了,快吃吧。”
有时候坏事能够变成好事。赵灵不得已被关在宿舍里,却给了她闷头写作的机会。几天过去,她不但认真看完父亲的几篇催人泪下的寻人启事,自己也写成了两篇回忆文章。到了“放风”的日子,她把这些都带上,直奔《生活参考报》去见于家驹。
于家驹得知她是杨原平的女儿,显得很热情,接过稿子,头也不抬地看起来。赵灵静静地站在他面前等他看完,小心翼翼地问:“于记者,行不行?”
于家驹的脸上泛着兴奋的光:“行行,写得很好。文笔清新、流畅,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感,让人读起来很受感动。想不到啊想不到!这样吧,我把结构再稍加调整,文字再推敲一下,争取尽快发表。对了,我还要在每一篇前面都加上《编者按》,以期引起读者对文章里每一个真实故事内涵的思考,怎么样?”
赵灵惊喜得说不出话,只知道点头。于家驹又说:“文章的下面还没有署名呢!”
赵灵说:“当然用我父亲的名字。其实,这些事都是他在这么多年里一直跟我唠叨的,我只不过加了些小时候的那点朦朦胧胧的记忆罢了。”

《别问我是谁》第九章(5)

于家驹同意了:“好。发表这些真实的故事,要比《寻人启事》效果好得多。我希望你能继续写下去!放心,稿费从优。怎么跟你联系?”
赵灵的神情倏地暗淡下来:“我……居无定所。”
于家驹怔怔地看了看她,似乎在思考什么,过了一会儿,问:“会用电脑吗?”赵灵说会。
于家驹指了指桌上的电脑说:“那劳驾把你写的打出来!”
赵灵点点头,惶惶不安地坐到电脑前,操作起来。于家驹带着疑问站在背后看着,脸上渐渐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时,通联小高进来了,一看这情景,半开玩笑地说:“呵,于大记者,从哪儿找了个漂亮助手?”
于家驹和他开惯了玩笑,一声叹息:“是啊,我真得申请一个助手了!可惜,人家只是个作者。”
赵灵已经打完一篇稿子,站起来大大方方地握住了小高伸来的手:“我叫杨阳,正像于老师介绍的,就是个业余作者。”
于家驹和小高都被她的幽默逗得捧腹大笑。
于家驹连夜奋战,饱含热情地为赵灵的文章做了一篇感人肺腑的编者按。他在编者按里写道:“《虹》一直遵循着深入基层老百姓生活、重调查研究和实话实说的办刊理念,将人们的生存状态、经历、痛苦、快乐、坎坷和奋争以及亲情、爱情的浪漫故事、婚姻中的酸甜苦辣一一展现在《虹》中……而我们从这一期起,将向读者奉献的是一个老人近二十年如一日地寻找亲情的执著路程,一颗怀抱着永不泯灭的爱并将爱进行到底的心……”
文章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生活参考报》竟然连着几天脱销,甚至连报社的肖主编也捧着自己出版的报纸爱不释手,一边读一边夸奖:“嗯,这个编者按写得不错!文章也写得好!”
如果说于家驹原来是一位知名记者的话,这几篇文章的登出使他的知名度更高了,成了街头巷尾人人谈论的著名记者。
赵灵当然也关注着这几篇文章的影响。她忘了同屋姐妹们的忠告,常常偷偷溜到繁华的大街上,注意着人们买到报纸后的反应。倒霉的是,有一天,她实在困得不行,躺在公园的长椅上睡着了,窃贼偷走了她的全部财产——一直舍不得花的那三百元钱。而正是这天《生活参考报》的《虹》专栏里,登出了于家驹写编者按的第四篇连载:《失踪的女儿,她的名字叫杨阳》。

《别问我是谁》第十章(1)

赵灵伤心地哭起来。她虽然生活拮据,但也决不至于因为三百元而哭泣,令她悲伤的是这钱的来历,那是爸爸对她的一片爱心啊,她居然就这么轻易地丢掉了。文章发表的喜悦马上就被这沉重的打击抛得无影无踪,整个白天赵灵的脑子里都是灰暗一片,漫无目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