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别问我是谁 >

第37部分

别问我是谁-第37部分

小说: 别问我是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祥龙想想也是,可心里憋着的火气总想撒出去,就把于家驹叫来骂了一通。于家驹清楚他的性格,一点不生气,等他泄了劲,从包里取出一张纸递给他,笑着说:“骂够了吧?我给你介绍一位老先生,他叫杨原平,和我去过顾牛牛家,而且他住的地方就离顾牛牛的老家不远。这是他写的那一带派出所和有关乡镇的地址和电话,对你们肯定有帮助。”
孔祥龙这时已经看完了那些号码,高兴得朝着于家驹胸口就是一拳:“看来记者里面好人还是占大多数,好,今天中午我请你吃爆肚。”
于家驹善意地嘲讽道:“好啊,恭敬不如从命,我知道你也就这消费水平。”
孔祥龙是个急性子,马上就照着纸条上的地址一个一个拨打起电话。效果还不错,拨通了几处,而且基本上搞清了顾牛牛的有关情况。孔祥龙松了口气,刚要把情况向上级机关报告,小林骑着摩托气喘吁吁地回来,一进门就说:“孔所,温泉花园那边出问题了,物业管理公司要开除姜大元他们。”
孔祥龙立马就急了,当下就气呼呼地拿起电话打了过去,质问这是怎么回事。物业公司的王主任支支吾吾了好一阵,才道出真情:“人家刘玉强是副区长的儿子,一帮外来的打工仔跟他讲得起道理吗?”
于家驹听到这句话,沉不住气了,一把将话筒拿过来,语气严肃地说:“王主任,你说这话就差了!道理是大家都要讲的,不能分贵贱高低。我是个记者,爱管点闲事,这样吧,你先别急着把他们处理了,我们再找人想想办法,怎么样?”
挂了电话,孔祥龙问于家驹:“你是吓唬他还是真去找谁?不至于找到区长、区委书记头上吧?”
于家驹沉吟着说:“我要找的人,也许比区长书记还管用呢。”
他要找的是李楠。当然,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内心也是充满矛盾的,这不光是他打心眼里不愿意让自己心爱的人过多地单独接触刘玉强,更重要的是担心这样要求会伤害了李楠的自尊心。
没想到李楠竟同意了。第二天,她就坐着于家驹的车去了拘留所。头缠绷带的刘玉强做梦也想不到她会来看望自己,感动得泪珠子直打转。
李楠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因此说起话来不卑不亢:“都是为了我,你才伤成这样子……玉强,实在对不起。”
刘玉强反倒不好意思了:“要说对不起的应当是我。说实在的,刚进来的时候我还想不开,今天见你来了,我一下子就想开了。要不是那个门卫顾牛牛,我当时很可能会把你给撞了。”
“是啊……”李楠伤感地点点头,沉吟了一下,说,“玉强,我今天来,也是想跟你说说顾牛牛的那些工友们的事。”
刘玉强垂下头,又缓缓抬起,真诚地望着李楠:“我都听说了。是要我的态度吧?你放心,我酒一醒来,就什么都想明白了。把人家的命都撞没了,还有什么理由斤斤计较呢?”
李楠心里怦然一动:“你真这样想?那我得谢谢你了。”
“谢什么?应该我谢谢你们。你不知道吧?刚才我那位父亲大人也已经把我狠狠训了一顿,你们俩可是一文一武,不谋而合,双管齐下啊!杨阳,我问你一句话:能经常来看我吗?”
李楠爽快地答应了。刘玉强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太好了!那我就在这里面踏踏实实多呆几天。不过,我还有个非分之想。等我出去后,你还是我的好朋友,可以吗?”

《别问我是谁》第二十七章(3)

李楠没有犹豫,真诚地握住了他伸过来的手。
从拘留所出来,于家驹还在门口等待。上车以后,于家驹关切地说:“看来你心情还不错。”
李楠避开他的目光,朝着大门口望去,发出感慨:“我看到了刘玉强的变化。通过这件事,顾牛牛的行为完全打垮了他心中的优越感……当然,也打碎了我这个从小就在大城市长大、学习和生活上一帆风顺的女孩的傲骨和无知……”
于家驹很为她高兴,默默点着头。一路上,两个人都在品味这件事的意义,没有多交谈。直到快到编辑部了,于家驹才说:“楠,我突然有个想法,就用康乃馨为题,你继续把《两栖人的梦》续下去,怎么样?”
他见李楠沉默不语,知道她心里有顾虑,就进一步开导:“我知道,这件事你是当事人,写自己的亲身体会会很痛苦,可我相信,肯定真实感人!”
李楠沉吟片刻,默默地说:“家驹,我不想让读者知道我是谁。”
于家驹恍然,说:“你的心意我懂了,这样吧,以我的名义写,怎么样?”
李楠感激地点了点头。两天后,在大街上的各处报摊上又听到了报贩子们的叫卖声:“看报了,看报了,今天的《生活参考报》有精彩文章,由《虹》专栏著名记者于家驹写的调查报告《两栖人的梦》第三篇《粉红色的康乃馨》……”
当李楠又一次感受轰动效应的兴奋时,压抑在她心底的一片阴云也逐渐浮到上面来了,那就是离开庭日期越来越近的官司。她似乎想尽快了结这桩悬案,但又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赵灵的养父,也就是杨阳的亲生父亲杨原平。
然而,不管她心里怎样矛盾重重,这一天还是来了。
开庭那天,旁听席上的人很多。除了七八位记者,金星、姜大元和派出所的人,以及一些老知青、老同学都来了。于家驹坐在最前面一排,手中还拿着采访本和笔。
原告赵灵、杨原平与被告张慧英面对面地坐着,他们脸上的表情都很复杂。杨原平和他们的代理律师说明了起诉的理由后,法庭里隐隐响起了一阵议论声。审判长敲了一下木槌,又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审判长向被告提问了:“被告,刚才原告和原告代理律师已经就你假借为原告办理迁移北京户口之机,让自己的女儿李楠冒名顶替,侵犯了原告杨阳的姓名权和名誉权一事进行了陈述,并提供了必要的证据,要求你承担民事责任。现在,你对此有什么要说的吗?”
张慧英没有请律师,她缓缓地站起来,神情内疚地说:“我承认,我在帮助原告迁移户口的时候的确侵犯了她的姓名权。”
旁听席上又是一阵议论声。不料,张慧英突然话锋一转:“不过,有一点我必须得说明:这件侵权事件是在原告之一,也就是赵灵的父亲杨原平的认同下发生的……”
包括于家驹在内,几乎所有知道内情的人都愕然了。顿时法庭里好像飞过一群蜜蜂,“嗡嗡”声不断,审判长不得不再次敲响了法木槌:“安静!被告继续说!”
“这话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当时,我家和原告家都住的是办公楼改造的宿舍楼里,而且两家的关系很融洽。如果杨先生还有点良心的话,就应当不会忘记,二十一年前那个突然地震的夜晚,我爱人李江为了救原告一家,在已经逃出去的情况下,又返回去敲醒了他们。结果,杨先生父女,也就是原告二人得救了,可我的爱人老李却活活地被砸死在楼道里……”
张慧英说着,掩面哭泣起来。
赵灵情绪有些激动,欲站起纠正,被杨原平轻轻用手按住。旁听席的人开始窃窃私语,不少人还把同情的目光投向了张慧英。于家驹飞速地把这些都记了下来。张慧英抽泣不已,审判长提醒她:“被告,和本案无关的话题请不要说了!如果还有其他有关本案的事实,请继续。”
张慧英满腹伤心地说下去:“从此,杨先生很是感激,总跟我说要报答。后来,他现在的女儿赵灵作为知青子女要把户口办回北京,可杨先生的姐姐不肯做她的监护人,而且赵灵很快就要超过政策允许的年龄限制,本人也因为正在谈恋爱,表示不愿意回来,所以很可能就要失去最后的机会。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杨先生主动找到我,愿意让我在北京借读的女儿李楠顶替原告赵灵回北京,也算是对先前之事的回报吧……”

《别问我是谁》第二十七章(4)

赵灵忍无可忍地站起来打断了她的话:“不,她说的这些决不是事实!”
审判长厉声制止她:“原告,你不能打断被告的陈述!”
张慧英得意地瞥了赵灵一眼,继续说:“以后我们商定,由我的女儿李楠假冒杨阳的名字,把户口迁入北京市。杨先生还给我提供了各种手续所需的材料,包括杨阳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迁移证等等,并且特意办理了在京就读的入户委托书。为了以后有个法律凭证,他还为委托书做了公证……”
杨原平听得一头雾水:如果张慧英前面的话还有点影子的话,后面的简直就是信口胡编了。什么入户委托书,还有公证!她是不是昏了头,以为自己说的就可以蒙骗所有的人?难道她不知道要证据吗?
一旁的胡律师看出他情绪激动,悄悄按住他,小声告诫:“杨先生,被告陈述时你不能打断。”
杨原平不服气地说:“她说的都是谎话。根本没有什么委托书和公证!”
果然,审判长提问了:“被告,你刚才所说的证明材料在哪儿?”
所有人的目光又一次齐刷刷地集中在张慧英身上。张慧英迟疑了。杨原平愤然地“哼”了一声,心里追问着:拿出来啊?刚才不是还振振有辞吗?法律凭证据,可不是想说什么就可以信口开河的。
审判长见张慧英迟迟没有反应,提醒她:“被告,请把证据交上来。”
“我都带来了!”张慧英突然说,她从提包里掏出一沓材料递给了陪审员,陪审员们传着看完,又交给了审判长。
杨原平一时蒙了,摒住呼吸注视着审判长。审判长看完,把材料晃了晃,神色严竣地问:“就这些吗?”
张慧英稍稍停顿,答道:“不,还有……”她的目光朝杨原平掠了一眼,又马上避开了,取出一张纸来,“因为这件事,我和老杨还特意在私下里写了一份协议书,双方认可女儿姓名顶替的事实……就是这张。”说完,她将那张纸也递了上去。
法庭人员传阅以后,审判长又递给胡律师。
因为这个证据事关重大,胡律师看得十分仔细。这是一份在普通稿纸上手写的协议书,甲方是张慧英,乙方是杨原平,里面的内容正如张慧英所说的,写得很清楚,而协议书的下端有两个人的亲笔签字,还有日期:1998年4月15日。
赵灵忍不住凑上前去看,又迫不及待地抢过来递给父亲。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激愤,杨原平的手微微颤抖着,他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字地看着,渐渐脸色都变了,大声叫起来:“不对,这份协议书是假的!上面的签字字体摹仿得很像,但绝对不是我的!”
法庭里顿时“哗”地乱了,审判长不得不连连敲打木槌。
李楠因为没有被列为被告,再加上她也不愿意直面赵灵,便一直在大厅外面不安地徘徊着。当然,她的心还在里面。法庭一阵一阵传出来的声音使她越来越担心,于是鼓了鼓勇气走到审判厅的门口,隔着门缝可以听清里面双方的辩论声。
一番唇枪舌剑后,胡律师与杨原平父女小声商量了一下,郑重地向审判长提出了申请:“我的当事人要求有关部门对所谓协议书上的‘杨原平’这三个字进行鉴定。”
审判长勉强同意,又问张慧英还有没有证据要提交法庭。
张慧英似乎信心大增,马上又举起一张票证:“有。虽然杨先生是为了报恩才这样做的,可毕竟这是件大事,所以,事成之后,我还特意让我的女儿到邮局给他寄去了两万元的感谢费,而且对方已经收受了。所以,我认为,原告方在这件事情上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赵灵气得忘记了法庭秩序,朝着她大声叫起来:“她,她撒谎!”
胡律师连忙解释:“审判长,对不起,我的当事人情绪有些激动。现在由我来陈述她的意见吧。我想问被告张女士一个问题,你拿什么证明是你让你女儿给他寄去了两万元钱的感谢费?”

《别问我是谁》第二十七章(5)

“当然有。看吧,这就是我特意让我的女儿寄出钱后留存的汇款单和邮局的收据。如果不相信,可以按照上面的地址和日期去查。”张慧英特意将票证在手里晃了晃,展示给众人,然后才交了上去。
胡律师追问:“可我的当事人说,那两万元是他委托你帮助办手续时必要的费用和花销,后来,你没有办,给他退回去的。”
张慧英反问:“证据呢?谁能证明那两万元钱是他的?”
胡律师也步步紧逼:“你刚才说,这两万元钱是你女儿帮助汇出去的,请问,她知道这两万元钱是干什么的吗?”
张慧英犹豫了,言辞含糊地说:“不……她不知道……”
就在这时,从门口传来了一个坚定的声音:“不!我知道!”
那声音震惊了所有的人,大家都回过头去,看见李楠站在法庭门口。
于家驹吃了一惊,脱口而出:“李楠?”
赵灵也惊得伸长了脖子。
李楠在众目睽睽之下,红着脸低头走到证人席前。
张慧英不敢相信地眨了眨眼睛,叫了声:“楠……”她的眼睛里闪出一线希望,又不无担忧。
李楠抱歉地看了看母亲,又对着审判长喃喃地说:“我,我是被告张慧英的女儿李楠,我可以作证吗?”
审判长点头回答:“允许!”
李楠再次看了母亲一眼,鼓了鼓勇气,声音颤抖地说:“我就是冒名顶替杨阳的那个李楠……”
议论声从下面响起,她有些慌,不知该怎样说下去,茫然地看着旁听的人群。倏地,她看见了坐在最前面的于家驹正用鼓励的目光望着她,右手还高高举起,做着胜利的手势。
她心头一热,顿时信心大增,把头高昂起来,勇敢地说了下去:“虽然,这一切是我母亲一手操办的,虽然,我一开始并不知道,可是后来,我还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遗憾的是,因为我已经面临着高考,我没有勇气放弃得来不易的在北京参加高考的资格。私心作怪,我一直不敢把这层窗户纸捅破,而是听之任之,直到毕业。母亲为了使我的户口能够稳妥地过户到她的名下,暂时不让我把学校的户口转回来,而是各方寻找关系,等一切风声过去了再转;我呢,在母亲的眼泪和央求下,也抱着侥幸心理等待蒙混过关。审判长,扪心自问,我今天站在这里,根本不能称为证人,而是实实在在的被告之一。我再重申一遍:那两万元钱是杨叔叔交给母亲办事的钱,决不是母亲给杨叔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