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级手机 >

第29部分

超级手机-第29部分

小说: 超级手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过了煮鸡蛋,唐海潮照例回到自己的房间学习,当然了,这次他并没有看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打算继续剽窃小说,好给科幻世界杂志社写稿出书。
    出书啊,多么让人激动的一个名词,尽管作品的主要内容都是自己剽窃的,但具体内容却是自己写的不是?再者说,在这个时空,自己是第一个写出来的,谁又能说自己剽窃?剽窃未来?那有本事你也去剽窃个未来看看。
    唐海潮一直觉得,既然是重生了,再要去关注什么剽窃不剽窃的道德问题,那根本就不现实。而如果只是为了所谓的剽窃虚名而不去剽窃未来的作品,那他反而就虚伪了,甚至说是脑子坏掉了。
    实际上,如果确切的说的话,人生就是在剽窃,所有的后来人,都是在剽窃前人的人生经验,只不过增加了一些自己的新经验而已。唐海潮现在的重生,也就等于剽窃了自己未来的人生经验,与那些东西相比,剽窃点小说歌曲之类,那就真的是小意思了。
    因此,唐海潮决定把剽窃进行到底,先出名获利再说。
    剽窃小说当然也是一门费脑筋的活儿,而且唐海潮记忆中的那些小说,也只是记住情节大概,真要写出来的话,一些具体描写还得靠自己的润色,所以这是一个工作量不小的活计,如果他接下来的时间都要做这个,那他在功课上的投入力就必然会下降。
    好在唐海潮现在的知识量积累已经足够了,再要一下子退步回去也比较难,反正他又不打算考什么年级第一之类的虚名,因此能保持目前的成绩也就不错了。毕竟唐海潮先前那么做,只是想给自己重新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并且试着挑战一下自我,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就不必再继续学什么书本内容了,那些东西对自己将来要做的事儿来说,除了能考个学历外,实在没什么大作用。
    另外,唐海潮也不打算把自己写小说写歌曲赚钱的事儿告诉父母,至少现在不想。因为唐海潮知道,一旦说明白了这些事儿,父亲先不说,以老妈目前的习惯来看,她肯定会自然而然的把自己赚的那二十万据为己有,然后拿去银行存定期。
    对于老妈酷爱存款的毛病,自己是太了解了,当年老妈就是因为这样,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赚到点钱就拿去银行存起来,结果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个穷人,什么享受都没经历过。
    实际上这时期的普通老百姓也的确都是很喜欢存款,然后坐等着吃那点利息,自己老妈也是那群普通老百姓之一。可惜的是,此时的小老百姓所知有限,他们并不知道这时期要是还拿钱去银行存款的话,那就等于无偿的给银行扔钱,毕竟93年的通货膨胀率高的惊人,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在这期间不要太小,今天存了一百块,说不定不到一个月,这一百块的实际购买力就变成九十了,银行的那点利息,此时根本就抵消不了货币贬值的幅度。
    俗话说得好,钱是越存越穷,有钱人是花出来的,不是存出来的。
    唐海潮对于即将到手的二十来万,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想过早的把这笔钱暴露出来,打算等这笔钱的数目再翻几个翻再说。
    “对啊,二十万啊,第一桶金算是有了,可除了继续写小说歌曲赚钱之外,下一步做什么呢?或者说,这二十万接下来能做点什么好呢?”想到这里,唐海潮干脆也不再写小说了,而是一边拿着圆珠笔在手上转啊转,一边想着怎么把这二十万变得更多。
    根据唐海潮以前看过的那些重生小说,似乎这时期餐饮业不错,特别是西餐店,好像蛋糕的生意挺好,当年的好利来好像就是这时期发展起来的。可惜的是,蛋糕店这买卖没什么技术含量,要想赚钱,就得先行一步,就得大家都没做的时候自己先做。而烟海市此时并不缺蛋糕店,甚至蛋糕这玩意儿已经有些泛滥了。
    因为九二年开始,烟海市的蛋糕店的利润很火爆,立刻轰隆隆一下上马三十多家蛋糕店,一下子就把这块儿市场给分薄了,闹得现在众多蛋糕店相互打擂台,降价销售不说,有的还送蜡烛送贺卡,利润虽然有,但并不高,而且干这个会占用大量资金,发展太慢,不适合自己。
    “方便面倒是不错。”唐海潮用圆珠笔在空白稿纸上写了方便面三个字,又自言自语道,“这时期方便面简直是一本万利,可惜这投资太大了,没有个上千万,别想搞好,小打小闹根本就不行。没看到这时期市面上多少方便面品牌么?可后来能站住脚的,不就是康师傅统一那么几家么?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一个规模二字,自己现在资金太少,这些实业还是不行啊。”
    说到这里,唐海潮再次在方便面三个字上面打了个叉号。
    “同理,冰茶也是一样。”唐海潮又在纸上写了个冰茶,并且划了个叉号,“茶饮料在未来的确大有前途,而且现在刚起步,利润不要太小,旭日升一开始就是这么起来的。不过跟方便面是一样的道理,这东西先期投入太大,没有个两三千万,也根本啥都做不了。也不是我目前能做的。”
    看了看纸上的几个叉号,唐海潮摇摇头:“同理,服装啊贸易啊什么的,都不行,不是目前的我能做的,也不是我这点钱可以做的。唉,二十万啊,要说在这时期也不算个小数目了,可一旦要想做点什么事儿的时候,却发现这点东西根本不值一提。”
    说到这,唐海潮把圆珠笔一扔,起身往床上一躺,一边盯着有些发暗的天花板,一边再次想起了心事。
    唐海潮这时候想起了一句话,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的确,唐海潮现在真的想不出自己接下来除了继续剽窃小说歌曲外,还能具体做点什么,但他可以从现在的大势入手,说不定从高端上面,能够见到一点自己未来走向的端倪。
    他毕竟是一个重生者,重生者的最大优势,恰恰就在于对大势的把握。
    1993年,粮票取消,粮食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放开,再加上前期投资过热,经济体制转型,结果造成整个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压力骤增,许多公司企业也从原来的就怕生产量不够,变成了就怕生产的太多,重复投资盲目投资的现象多有发生。
    也就是在这一年,国内财政赤字激增,中央手头没钱,地方却因为经济体制转变的活力,而变得手头宽裕,形成了一种中央穷,地方富的强枝弱干的局面,而面临这种局面,中央必然会采取果断措施收取这部分权益,两税制已经开始酝酿,年底开始试运行,到了94年,就真正开始实行了。
    还是在这一年,乱贷款乱投资以及乱集资现象严重,国内的整个经济大环境呈现一种杂乱不堪的局面,中央管不住,地方不想管,再加上政府刻意经商,官商现象严重,说是民营经济的春天,但其实这时期根本就是官商天下,自己在这时候要在国内想搞实业,跟本没前途。
    也就是说,在这一年,如果走正当途径去赚大钱,根本行不通,只有那些倒买倒卖投机倒把的,才能在这段时期赚到钱。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出来混,总要还,国家的墙角也不是那么好挖的,这时期如果投机倒把严重了,早晚会被秋后算账。看看进入新世纪,这时期暴富起来的人,还有几个能有好下场的?
    93年,不怕没智商,就怕没胆子,可如果一味的胆大,早晚也有被正法的一天,所以走偏门搞走私之类的,恐怕是不行的了,自己虽然知道不少这些来钱快的行当,但既没那个魄力,也没那个胆子,更没那个心思。
    “要合理合法,还得挣钱快,还得最后不能被秋后算账……”唐海潮皱紧了眉头,“现在这年月,到底做什么才好呢?倒卖国库券?那利润倒也不错,操作起来也没啥难度,就是利用国库券的地区性差异,从国债不好卖的地区低价收回国库券,然后去上海深圳等国库券畅销的地方高价卖掉,赚取中间的差额,当年的杨百万貌似就是这么发家的。不过这显然不是自己目前能做的,除非自己不上学了,跟个民工一样整天去各地收购国库券。”
    “国库券此时还有期货市场,那倒不用整天到处跑了,不过这东西根本不是我能做的,那纯粹是权力者的游戏,自己缺少的,恰恰就是权力。”唐海潮笑了笑,“至于现在的国内股市,那更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散户是不可能赚到大钱的,根本都是一些权贵者的游戏场,我就算重生的,贸然进去一样死的很难看,毕竟股市的变化不是我能控制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想赚快钱,就必须找一个盘子足够大的,大趋势不容易变化的,权贵阶层不能随意控制的行当,只有这样的行当,我才能利用先知优势在里面赚大钱,这思来想去,好像,似乎……啊,我知道了!”
    说到这里,唐海潮立刻从床上坐起来,眼睛睁的大大的,嘴里轻轻地吐出了四个字:“钢材!期货!”
    正文 第042章 最赚钱的行当
     更新时间:2010…7…14 0:40:56 本章字数:2698
    作为一个曾经多年炒股并最终赔的干干净净伪股民,或者说曾经梦想在金融上发大财的唐海潮来说,就不能不对中国在这一段时间的金融市场有所了解。
    毫不客气的说,在九十年代初,特别是93年到98年这段时间内,要问国内最赚钱的行当是什么,那绝对不是什么如火如荼的实业买卖,也不是让老百姓眼花缭乱并为之疯狂的股市,而是毫不起眼的期货市场!
    期货,应该说是实物交易之下的一个二级市场,原本是为了规避一些大宗交易的风险,并能为实物交易提供一个更大的资金支持。
    中国的期货历史,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发展的,更准确的说,是从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第一次在实物交割之外引入期货交易之后,中国的期货市场才开始慢慢出现,并最终不断的发展。不过就如西方国家的期货市场一样,期货这东西跟股市差不多,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漏洞,而这些漏洞,也很快就被一些熟悉规律的人所掌握,并在其中投机取巧,捞取着惊人的利润。
    国内九十年代初期的期货与股市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期货的不方便监管。
    这么说吧,股市这东西,还只是方便上市公司扩大公司规模,是为公司服务,而交易场所也只是在上海深圳等有限的几个地方设立,这样国家就可以随时掌控跟控制。
    但期货不同,首先就产品来说,期货不同于股市只是一些公司发行的股票,而是涉及到钢铁、煤炭、粮油、石油、金属资源等方方面面关系国计民生的实物交易,可以说摊子太大,情况也太复杂,以目前国内以市场经济为主的体制下,是十分难以管理的;其次就交易场所而言,国内此时的期货交易市场也不像股市就上海跟深圳那么两个地方,并且都在中央直接管理之下,而是各个省市地区都有自己的期货交易市场。在1993年到1994年这段期间,国内有超过五十家期货交易市场,近千家期货交易公司,只有在95年之后进行一系列整顿之后,进入新世纪,国内才减少到三家期货市场,三百家期货交易公司这样。
    总之,国内的期货交易,是真正的大盘交易,其中孕育的财富大的惊人,风险自然也大的惊人。
    在1993年,正是期货市场最混乱的初创阶段,这时候的期货交易乱到什么程度,可以说你只要有钱,就可以进场买卖期货,根本就不用进行什么实名制啊什么的,直接就是你给钱我给单,或者我卖单你给钱,跟菜市场,或者说黑市没啥差别,这也变相的造成了期货市场的不可控性。
    目前国内的期货交易市场,单子最大的,莫过于粮油期货以及钢材期货。其中粮油期货主要是得益于国内取消了粮票,放开了粮食价格,导致粮食交易市场旺盛,顺便带旺了粮油期货这个二级市场;而钢材市场的火爆,则主要得益于国内此时的大兴土木,因此更准确的说,此时的钢材期货就是特助建筑钢材,也就是线材市场的火爆。
    1993到1994年这段时间,国内的经济正好是处于特定的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由于线材是基本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产品,市场需求面广量大,线材期货交易一推出,马上得到钢厂、物资流通企业和使用厂家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银行资金相对宽松,因而催化了新上市的线材期货品种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大。这期间,全国线材期货交易累计成交总量达到4。52多亿吨,成交金额计1。32多万亿元,交割总量251多万吨,成为当时全国成交量最大的商品期货商品。
    不过,由于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发育不成熟,各项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使交易量大、流通性强的期货大品种缺乏良好的运作环境,线材期货交易后期出现了过分投机的违规现象。在1994年3月,国务院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暂停了线材期货交易。
    关于这段时间的钢材期货交易,后世互联网上可以说有着海量的帖子,其中不乏许多精彩的空手套白狼的大宗交易案例,所以唐海潮对钢材期货交易并不陌生,知道这东西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归根到底还是要根据预测大势来赚钱,而且交割时间比较长,一般最快也要一周左右,正好方便自己入手。
    据唐海潮所知,国内这段时间的钢材期货发展具体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巨大的盈利空间。可以说,只要能预先估计到钢材的价格,那赚钱就是手拿把攒。
    钢材的价格呢,前面说了,主要是受国内大势影响,具体层面很难有什么大的起伏,因此特别适合唐海潮这样的人去做。而且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的是,此时的钢材期货交易不需要繁杂的实名认证,只要你拿钱去交易市场,就可以下单买货,交易完毕谁也不认识谁,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也方便了唐海潮这种还没身份证的人去操作。
    “嘿嘿。”想到兴奋处,唐海潮开始摩拳擦掌起来,“线材期货啊,上万亿的大盘子,在其中稍微拿点东西,就够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