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级手机 >

第31部分

超级手机-第31部分

小说: 超级手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要说,郝市长袁波涛等人自己不贪,跟罗援朝等人也没啥大关系,干嘛还要同意银行给他们发放贷款呢?这个问题问得好,而这个问题的原因呢,就是昨晚罗援朝说出的那番话了。
    原来,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俩字,国债!
    1993年,正是国家财政赤字最厉害的一年,在这一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GDP高幅度增长的同时,国家中央财政却亮起了警灯,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经济飞起来了,却也不受控制了,不知道该怎么落下来。
    这么说吧,以市场经济为主,放开国家控制,虽然让国内经济迅速升温,但也让中央的财政来源锐减,同时呢,国家还要养那么多的军队,还要搞研发,搞储备,等等等等,总之此时中央就是俩字,没钱。
    没有人能想象,一个泱泱大国的许多中央部委,在1993年居然要靠银行贷款来发工资,不过银行也不是万能的,此时的银行由于先期的胡乱放贷,也是造成了银根紧缺,再加上此时的一些银行管理阶层为了一些私人利益,针对这种情况开始滥发钞票,又引起了高高的通货膨胀。如此一来,老百姓也都在为物价的节节升高叫苦不迭。
    就在这种高通货膨胀的时期,地方上的经济却都充裕的过分,特别是一些靠钻体制漏洞的人却都富的流油,一些豪门权贵的奢侈生活也是让人惊叹不已,贫富差距开始迅速拉大,以至于有人惊叹诸侯经济的时代开始来临。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央领导层开始重新制定政策,决定加强中央集权,进行税制改革,不过那都是长远规划,不是一朝一夕的,应急的方法呢,就是发行巨额国债。
    此时的国债,大都是实行一种行政摊派,还没有形成后来的市场化,所以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有的地方老百姓很认国债,比如南方的上海深圳等地方,于是这些地方的国债就卖的火。有的地方的老百姓则根本不认国债,特别是北方一些农民,根本就不信国债能兑现,所以大都认为国债就是交税。
    在这种情况下,国债的摊派发行,自然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以至于中央不得不把国债的发行力度跟政绩挂钩。
    此、时的烟海市,就刚刚接到了省里派下来的六千万国债,处理好了,领导班子自然会得到表扬,处理不好,很显然就会在省里种下不好的印象。而受这事情影响最大的,还不是新来的书记,而是号称烟海一片天的郝兴华郝市长。
    可是,六千万虽然看起来不多,不过市政府最近刚刚上马了一些大项目,比如开发区建设、新海港建设、飞机场改造、烟青高速公路等等等等,这些都耗费了一大笔的资金,而且都还不够,政府都在为这些项目的后续资金范愁,还想着跟中央要款子呢,哪来六千万实打实的钞票去买国债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郝市长下的各个干将都开始挖空心思想法赚钱,就是想着要筹出这笔国债款子,那么巧,刘全以及陈奋进合计的事儿进入了袁波涛的眼中,在经过了一番调查,其实就是听说,又在赚钱心切的心思下,袁波涛就在郝市长的默许之下,亲自跟银行打了招呼,挪用了一笔开发区改造建设款,给了罗援朝等人贷款三千万,是希望让他们先打个冲锋,看看效果,如果好的话,再继续追加投资。
    罗援朝他们如果失败了,到时候也顶多是罗援朝等人当替罪羊,袁波涛负点连带责任,却不会真正惊动郝兴华,但如果成功了,利益却是巨大的,不但能顺利接下国债这个单子,还能多开辟一条新的资金运作之路,为烟海的发展注入新血。
    可以说,袁波涛的这个事儿,本来就是一种大胆尝试,不过郝兴华这些人本来就都是胆子大大的改革派,要不然,烟海市也不能在短短时间内得到如此的大发展。当然了,要不是烟海市发展的这么快,省里也不可能给他们拨六千万的国债,要知道此时其他的地级市,一般下发的国债顶多只有个三千来万,烟海市足足是其他地级市的一倍。
    也就是在知道了这些情况之后,罗援朝才真正的骑虎难下,并且也兴起一股豪气,因为他也知道,如果这件事儿成功了,他就可能立刻被上面看在眼中,他也不再是某某将军的女婿,而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了,很有可能跻身真正的权力阶层。当然父亲也是兴奋得很,毕竟如果罗援朝成功了,他也一定能跟着成功。
    但是,或许就是因为这件事儿太大,所以唐正礼在兴奋地同时,也是患得患失,因此在听到唐海潮的那番悲观分析之后,就更加担忧,想来想去还是拉着罗援朝一起,把事情原委告诉了唐海潮。
    实际上,唐正礼跟罗援朝跟唐海潮说这些事儿,也没指望唐海潮真能出点什么主意,不过是唐正礼心慌意乱下的一种下意识行为,就跟溺水的人抓住跟稻草也要牢牢把握住一样。
    成年人,在遇到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大事儿的时候,也会惊慌失措的。
    但是,让唐正礼跟罗援朝没想到的是,唐海潮在听了这些原委之后,居然说自己没办法,但有人有办法,还说第二天就把这个能解决问题的人带过来,只不过唐海潮说到这里就不再继续说了,只是说第二天看分晓。
    那么,唐海潮想到的这个,又是谁呢?很显然,他想到的就是那个来跟自己签约的王兴华。。
    这个王兴华只是一个普通的音乐监制,他怎么可能帮罗援朝解决这个事儿呢?不要紧,唐海潮并不是真的想让王兴华去把这事儿解决,他只是想通过王兴华的嘴,把自己的方法说出来罢了。换句话说,就是借着这个王兴华,让他在台前,自己在幕后,合伙演一出双簧。
    王兴华也是个南方人,或者说是外地人,再加上他那一口能说会道的嘴巴,唐海潮相信他一定能把这出双簧演好。至于罗援朝等人信不信……呵呵,这其实是最不需要担心的事儿,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南方外地人说的话,还是很能忽悠住此时烟海市一些大领导的。他还记得在95年的时候,隔壁市的某个县级市里还发生过一个妓女当了局长的荒唐事儿。相反,他唐海潮限于年龄,说的话未必就能被人相信。
    那么,双簧的方法是有了,可唐海潮解决海南事件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正文 第045章 双簧(2)
     更新时间:2010…7…14 0:40:57 本章字数:3370
    “什么?你,你想让我……”洗完澡出来的王兴华在听完唐海潮的话,立刻吓了一跳,“这,这不是让我当托么?而且,还是这么大的事儿,我怎么敢?不成不成!”
    “怎么会不成。”似乎对他这种情况早有所料,唐海潮笑眯眯的道,“刚才我不是都说了么,这件事情其实内部早都定好了,你就是帮着过去一说罢了,帮着劝劝我父亲几个。”
    “早都定好了?”听到唐海潮的话,王兴华满眼怀疑,“如果是这样,就让你那定好事儿的人去说啊,干嘛找我?再说了,我,我对这些什么期货之类的,根本是门外汉啊!我只是个音乐监制!”
    “嗨,这事儿说来麻烦。”唐海潮故作无奈的摇摇头,“其实吧,这件事儿呢,是我从一个同学嘴里知道的,这个,他父亲就是这件事儿的幕后主脑,人家根本就不知道这事儿,完全是我同学跟我要好,又喜欢听墙根,跟我说了这事儿的内幕。所以呢,这个,那个……唉,你懂了?”
    “不懂。”王兴华似乎根本就听不懂唐海潮的画外音,使劲的摇摇头,“我只知道这事儿我不能做!”
    “也别这么快拒绝么,万事好商量,你再听我说嘛。”嘴上一边这么说,唐海潮的心里却在轻轻的一声叹息,没想到原本以为最简单的劝说王兴华的双簧环节,却最先卡住了,他还以为最难的还是怎么劝说父亲等人的事儿呢。
    其实在听了罗援朝的那些诉说之后,唐海潮立刻就明白,要帮助父亲,或者说罗援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釜底抽薪,直接对着那些国库券下手。只要想办法把那六千万国债,不,哪怕三千万国债给办了,那罗援朝的那笔钱自然就不必那么急急忙忙的投资海南房地产了,这样一来,他立刻还钱也罢,别做他用也好,都会宽裕许多。
    至于怎么对付那几千万国债,或许对此时烟海市的大多数人来说很难,但对唐海潮这个过来人来说却也简单,无非就是搞一回倒爷的活儿,来回倒卖一回国库券罢了。
    在1993年的时候,国内国库券其实是个有着很大利润的市场,这主要是国内地域不同以及信息不畅造成的。具体针对国库券来说,在广大北方地区,国库券大家根本都不认,都是用行政命令摊派来强制执行,而在南方一些城市,比如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地方,人们的思维活泛,国库券却比较好卖。
    此时的上海深圳等地,已经开始有大把的人在来回奔波的四处收购买国库券,然后用麻袋带回南方卖掉,赚取其中的差额,只不过这些人在这时期的做法都比较原始,还没有能量直接跟当地政府收购国库券,而是去一些乡下什么的向老百姓收购国库券,效率自然就低了很多。
    至于大头的官倒介入国库券倒卖,使得国库券真的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大买卖的事儿,那还要到93年下半年,大概是九月份左右的事儿,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库券期货市场的建立。
    其实,早在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就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不过那时候的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而这种情况,也造成了国债期货背后那些推手的犹豫,他们不知道在国内是否也能跟国外一样,在国库券市场上掀起一阵吸金风暴,甚至有打算关掉国债期货的意思。
    然而,到了93年上半年,确切的说是三月开始,上海深圳等地的国库券突然畅销起来,大批脑子活泛的体制外商人闻到了国库券里面的金钱味道,并开始利用国库券价值地区性差异的特性,来回的进行倒卖。比如在后来的国债327风波中打出风头的万国证劵老总管金生,还有号称杨百万的杨怀定,他们早先就是靠来回倒卖国库券而发展起来的
    就是看到国库券市场的热销,让体制内的背后推手大喜过望,于是在他们的推动下,在1993年10月25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而在这之前,所有的国库券交易,都只能算作是地下的黑市交易,不会公开售卖,只不过这种黑市交易,是在国家睁眼闭眼甚至努力促成的事儿罢了。
    所以在这时期才有句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只要胆子大,早点下手,那么此时的国库券交易就是一本万利并且毫无风险的买卖,只看你有没有那个眼光看到其中的利润,又有没有那个胆子去赚这笔钱。
    唐海潮还记得,此时的上海深圳等证劵商人,他们手头的资金可是用海量来形容,区区六千万,根本不在这些人的眼中,他们目前最担心的,是收不到大量国库券,而不是发愁怎么把钱花出去。毕竟此时掌握大量国库券的还是地方政府,而这些地方政府呢,除了上海深圳等少数南方城市的地方政府机构外,其他政府机构人员都对此要么不清楚,要么不敢做,而具体到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还没有一家地方政府跟这些机构接触,并且大量的出售国库券。
    所以,唐海潮这时候提出主动跟上海证劵商接触,就是打了一个信息差,只要稍微一运作,不但能迅速消化烟海市的六千万国债,还能在其中赚一个差额,绝对是保赚不赔的买卖。
    “这有什么好说的?”听到唐海潮的话,王兴华立刻摇头,“这件事你想也不要想,我是不会做的!国库券可是不能私下买卖的,你这根本是犯法,我怎么能做!”
    “谁说犯法的?你这就是门外汉了。”唐海潮眼珠转了转,接着哈哈一笑,“你听我说,我那同学的父亲,就是搞这个的圈内人,其实国库券倒卖问题,早几年就比较流行了,只不过后来因为股市的发展以及市场上国库券流通量的减少,国债倒卖才弱了下去。不过今年初因为财政紧张,国家发行了大量国债,行政摊牌又效果不佳,这才想到开放国债市场,把国债真的做大做强。实际上国债公众买卖也用不了几天了,很快老百姓就可以公开买卖国债,只不过到那时候,能赚的大头都被别人赚走了,老百姓只能吃点剩汤剩菜。而我们呢,幸运的知道了这些内幕,自然就要先下手为强。你知道了,这种事儿么,总是要抢先一步才能赚大钱。”
    “你怎么知道你同学说的就是真的?怎么知道你同学的父亲说的又是真的?”王兴华再次摇头,但语气已经有些松动。
    “其实要证明是不是真的很简单。”唐海潮继续笑道,“这样,你可以立刻去上海或者深圳,去找当地的证劵商问一问,看看他们怎么说。我告诉你,现在关于这个国债要开放流通,并且建立国债期货交易的事儿,早就不是秘密了,也就咱们这边信息滞后,才没人懂这个罢了。也就是说,那些人,也就是那些南方证劵商,他们最愁的是如何在这时期大量收购国债,以便在接下来的国债市场化当中赚取最大利润。换句话说,此时他们都在拿着钱四处盯着各地市场的国债,费尽心思的收购国债,可惜他们大都是小打小闹,是直接从老百姓手中收,那样既费力,效率又不高。我这就不同了,我这可是有着大量政府摊派的国债,总数六千万呢!为了这六千万国债,本市的市政府也在头疼,不知道该如何筹措。现在可好了,只要跟上海的证劵商接触,他们就会立刻真金白银的过来收购国债,而本地政府呢,也会把国债消耗掉,这是合则两利的事儿,而一旦事情成了,你在这其中,呵呵,这好处可大大滴啊。”
    “这个……”听到唐海潮这么说,王兴华眼睛一闪,没有说话,但却缓缓的重新坐在了沙发上。
    看到他这样,唐海潮立刻再接再厉的道:“其实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