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声 >

第9部分

官声-第9部分

小说: 官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量再三,为了儿子的前途,她还是想到了陈近南。可来到省城之后,陈近南却避而不见,心情烦闷之下,无意中遇到了当年一起下乡的知青挚友薛秀华,被她强拖着去了她家,几乎是唠了一个晚上。
    “雅芝……”薛秀华叹息着,轻声安慰着安雅芝,突然听到电视中传来女主持人甜美标准的声音:“来自滨海的安雅芝安女士,您的儿子安在涛有急事寻找……请您拨打电话35698777与我们的导播联系……”
    “小涛?!”安雅芝讶然抬头,抹了一把眼泪,仔细看了看电视荧幕上的字幕,心头奇怪起来,“小涛怎么到天南来了?”
    =================================
    省电视台门口,安在涛如释重负的神情让安雅芝看了有些莫名其妙,她皱了皱眉,“小涛——你这孩子,妈一会就回家了,你跑省城来干嘛?还在电视上打广告……”
    “妈。”安在涛没有解释什么,他也不想解释什么。他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自己的母亲,见她神色平静没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不知道当年自己母亲为什么会自杀——想来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令她心理崩溃的事情,而如今看母亲一切正常,这似乎说明“那事儿”还没有发生。既然如此——
    “妈,我们回家!”不由安雅芝分说,安在涛拉起她的手就向长途汽车站奔去。   
019章【三天】
    第三更到,拜求推荐票冲榜!
    ------------------------
    回到滨海,安雅芝也没再当回事,还道是儿子对自己太过依恋,这才搞出了这么一场。可回到家里,安在涛先是给夏晓雪打了一个电话报了个平安,又拿起电话打到报社,向张纲请了几天假。
    刚撂下电话,孙继福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安雅芝接过电话,心不在焉地跟孙继福聊了两句,就挂了。
    放下电话,安雅芝有些奇怪地打量着自己的儿子,“小涛,你这是咋回事啊,怎么好端端地这幅样子……”
    “妈,我请几天假在家里好好陪陪您。”安在涛起身来顺手打开了吊顶风扇的开关,吊扇吃啦吃啦地发出一声声轻响,慢慢地越转越快,屋中有些闷热的气息总算是驱散了些。
    防盗门被某人敲得轻响,安雅芝走过去撩起门帘一看,是对门教物理的张晓军张老师。
    “张老师回来了……听说你们全家去乡下避暑去了……”安雅芝打开防盗门笑道,却见张晓军笑吟吟地递过几份报纸来,口中赞叹连声,“安老师,你儿子真是有出息哟,这才刚毕业没几天,就成了报社的大记者了,看看哪,这几份报纸上全是你儿子的大名哟,我刚回城买了几份报纸就看到了。”
    安雅芝一怔,笑着接过来扫了一眼,见果然是自己儿子发在滨海晨报和滨海晚报头版上的新闻稿子,嘴角轻轻一抿,自谦道,“呵呵,张老师快别这么夸他,一篇稿子而已。”
    张晓军一边开自家的门,一边回头笑着打了个招呼,“安老师,我还要拿点东西回乡下去,您忙吧。”
    安雅芝点了点头,关紧自家老式的防盗门,又轻轻掩上黄油漆的木门,回到沙发上坐下,仔细看起了安在涛的稿子。等她看完,却见安在涛正拿着拖把俯身哼哧哼哧地拖着地,不由欣慰地笑了笑,起身过去夺过了拖把,“让妈来吧,对了,你出去买点带皮的猪肉来,妈晚上给做你爱吃的红烧肉。”
    ……
    ……
    三天的时间匆匆而过,这三天,安在涛几乎寸步不离安雅芝,安雅芝上街他也跟着,就算是出去买菜他也不落下;而在家里的时间,他一遍遍地坐着安雅芝的思想工作,无非是说进入媒体同样有大好的前途云云。
    对于把安在涛弄进机关的事儿,安雅芝其实也有些心灰意冷了,能找的关系她都找过了,还是一无所获。看儿子这么喜欢媒体这个行当,她不由也慢慢转过弯来,心里暗暗盘算着,记者似乎也还真不错?
    见安雅芝竟然破天荒地问起滨海晨报的工资福利待遇来,安在涛心里大喜,这充分说明,母亲已经慢慢接受了现实。而只要她放弃了将自己弄进政府机关的念头,只要她不再去找那个男人——命运的轨迹就应该开始逆转了!
    按照前世的记忆,安在涛说出了滨海晨报普通记者现在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工资奖金加起来有1000出头啊。”安雅芝有些意外,讶然道,“这收入不算低了呢,妈妈这么多年教龄了,还拿不到1000呢,你刚毕业就能拿这么多?”
    98年的滨海,老百姓的收入还是不高的,普通的工人也就是六七百左右的样子,而像安雅芝这样的教师工资稍高一点,但也不到一千。能拿到一千之上的工资,除了政府机关之外,也就是媒体、银行和电信等之类行业了。
    安在涛笑了笑,“是呀,妈,收入不低了呢。我就是进了政府机关,一开始也拿不了这么多。妈,等儿子我发了第一个月工资,我给你买件真皮大衣穿穿。”
    这年头正是皮衣流行的时代,一到冬天,满大街都是以黑色和咖啡色为主基调的皮衣人流。一件普通的皮衣起码数百块,这对于安雅芝这个单身母亲来说,已经是一种很昂贵的奢侈品了。
    安雅芝笑骂了一声,“你这孩子,一分钱还没见着,就准备挥霍了。”
    安在涛嘿嘿笑了起来。正在这时,家里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安在涛接起电话,“喂,哪位。”
    “是小安吗?我是孙兰。”电话里传来孙兰那带有几分故作娇媚的声音,安在涛下意识地皱了皱,“哦,孙主任,找我有事吗?”
    “这样啊,小安,你家里的事情忙完了吗?明天一早,市委市政府在高架桥下召开由各区县、市直各部门领导参加的现场会,规格非常高,几个常委都要出席,市委办来电话点名要你参会。”孙兰说着,压低了声音,“小安啊,报社领导很重视这次活动,你无论如何……对了,接报社人事处通知,要你尽快去市人事局办理手续,报社好接受你的档案和人事关系……”
    安在涛抬头看了看墙上的石英钟,见才下午2点多,就点了点头,“孙主任,明天一早就一定赶到报社。人事关系嘛,我现在就去人事局办理……”
    ===========================
    第二天一早,安在涛就赶去了报社。
    匆匆去人事处交上了自己的人事关系和档案,顺利地办完了入职手续,然后又去组织处递上了自己的党员组织关系。弄完了这些,安在涛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就算是彻底成为晨报员工了。
    刚回到新闻部的大办公室,马晓丽就嚷嚷起来,“赶紧下楼吧,带好采访本哟,市委办派来的面包车来了,赶紧的,我的安大记者。”
    安在涛赶紧冲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抓起刚领的采访本和签字笔,冲出了新闻部办公室,带起一阵热风。记者孟阳和胡勇神色复杂地望着安在涛冲出去的背影,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眼中的那一抹嫉妒却落入了马晓丽的眼里。
    马晓丽扬了扬头,“咋了,两位,吃醋了?人家小安虽然刚刚大学毕业,但做出来的报道那可真叫一个绝,上头的领导那不可不是一般的满意……你们俩啊,还真别不服气!”
    孟阳皱了皱眉,冷笑了一声,“马晓丽,你又发疯了,我们啥话都没有说,你哪来的那么多废话。你可别忘了,这采访现场会可原本该是你的活,你自己搞不好,还好意思在这里瞎嚷嚷。”   
020章【故人】
    “我乐意,你管得着吗?”马晓丽从来就不是一个怕事的主儿,她胸脯儿一挺,大有冲上去跟孟阳大吵一架的架势。
    “好了,你们别吵了,赶紧干活。马晓丽,你去体委采访;孟阳,滨海车轮厂有个职工运动会你赶紧赶过去,胡勇去采访啤酒节……”张纲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又叮嘱了一句,“记着哪,不要喝酒,下午赶回来把稿子写出来。”
    ……
    ……
    安在涛下了楼,见门口停着一辆依维柯面包车。他正在打量间,司机从车窗里探出头来,有些不耐烦地道,“你是参加现场会的吧,赶紧上车呀,9点开会,还有不到半个小时了。”
    车门打开,安在涛一头就钻了进去。抬眼一看,车里已经坐上了5个记者,有男有女,既有摄影记者,也有文字记者。他心里嘿嘿一笑,全是老熟人哪!
    安在涛走到最后的座位上坐下,也没说什么。但前面一个留着小平头的30多岁年纪的男记者回头来望着他,这人的眼睛很小,看上去总像是眯缝着,只是在看人的时候眼神中流出一丝丝的热芒,给人感觉很古怪。
    “你是晨报的安在涛吧?听说你是刚来的燕大毕业生?”小平头笑了笑,眯缝着的小眼睛变得更眯缝了,伸过手来,“张伟,滨海日报要闻部记者。”
    其实这几个人,安在涛都认识,尤其是这个张伟,还是他的铁哥们。前世的时候,可没少跟这几人打交道。他们都是各自报社的腕儿,像这种大型的活动,报社一般都是派他们出来。就说这个张伟吧,笔杆子之强在滨海媒体界大名鼎鼎,后来滨海媒体施行首席记者制,他便是滨海日报的第一个首席记者,也是滨海媒体界的第一个首席记者。
    此人后来调入广电,当了滨海电视台的总编室主任,没两年就进了广电局的领导班子,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同时兼任滨海电视台台长。
    前世媒体小圈子里的几个人,今天都在这辆面包车里聚集齐了。安在涛多少有些感慨,他微微一笑伸出手去,“安在涛,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话匣子一旦打开,车厢里的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其实,安在涛这个名字,这两天早就引起了这些名记们的注意,一个普通记者采写的稿子能得到市委书记的亲笔批示并做了同步发表的通稿,这在滨海媒体界还是头一回。
    他们仔细阅读了安在涛写的新闻稿子后,纷纷暗暗叫绝,文笔之老练,新闻分寸感把握之强,咋看咋不像出自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之手。
    滨海晚报的女记者王雅丽回过头来,向安在涛伸出了大拇指,“小安,还记得我吗?”
    安在涛一愣,前世的记忆迅速翻动起来,但想来想去,他都没有记起在到滨海晨报工作之前,曾经跟王雅丽有过什么交往。王雅丽他当然是很熟的,她老公后来还成了他的下属,可现在——应该还不认识她吧?
    安在涛正在迟疑间,却听王雅丽嘻嘻一笑,“小安,记性不好哟,当年民泰老板那一万块钱的高考状元奖金,可是我牵的线哟……”
    安在涛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当初高考成绩出炉后采访他的女记者。那个时候,媒体关注高考文理科状元还不像后来那么疯狂,高考成绩刚一出来,王雅丽就追上门来写了一篇不短的通讯报道,安在涛还清晰地记得,标题叫《寒门学子的励志之路》。
    王雅丽的报道见报后,滨海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民泰实业老板路逢春就主动联系报社,愿意拿出两万元来分别作为滨海文理科两位状元的助学奖金。为此,报社专门搞了一个助学活动,还邀请了市里一些领导出席,轰动一时。因为在94年,一万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正是有了这一万块钱,安家母子才分到了现在居住的两居室。而缴纳了8000多元的福利房款之后,剩余的钱也让安在涛花了好一阵子。
    “啊,原来是王姐。”安在涛探起身来伸过手去,与王雅丽软绵绵的小手轻轻握了一握。
    今日早报的记者孙萌萌有些好奇地打量着安在涛,讶然道,“王姐,小安是哪一年的高考状元啊?”
    “94年的文科状元安在涛。”王雅丽回过头来,微笑了起来,“小安很不简单呢,记得当时我去了他就读过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采访——人家可是从小学开始就是一等一的尖子生哟……前两天我看到小安的名字就感觉有些好奇,后来一打听果然是他——”
    还没有等安在涛说什么,王雅丽就回头来笑了起来,“小安,我老公可跟你妈是一个学校的老师呢……当初我还是听我们家老宋说起你,这才有了后来的采访。”
    安在涛笑了笑,“我想起来了,宋老师还教过2年的政治课呢。”
    ……
    ……
    依维柯一路走走停停,过了两个路口,总算是在现场会即将开始之前,赶到了会场。高架桥被交警封闭起来,外围人山人海,而其中的空场上,铺着红地毯,摆着几排座位。而坐席后面,还打着一条横幅:研究解决高架桥问题工作现场会。民警和武警战士围成了一个圈,将现场会的会场团团护住,严禁围观的人群闯入。
    安在涛和已经混得挺熟的记者们说笑着下了车,迎面就走过来一个身穿白衬衣的中年男子,安在涛虽然不认得他,但也猜出一定是市委宣传部的干部。
    果然,男子清了清嗓子,“市委市政府领导对现场会非常重视,希望大家也重视起来,争取写出有思想有力度的稿子来——好了,现场会马上就要开始,你们先去那边签到。”
    按照惯例,参加这种活动的记者是有纪念品拿的,这是不成文的潜规则。而有些企业,为了宣传需要甚至会公开送记者红包。
    安在涛跟在王雅丽和张伟的屁股后面,去签到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领了一件衬衣。   
021章【会上】
    拜求推荐票、收藏!
    -----------------
    说是9点准时开会,其实要真正开起会来,起码要到9点半。
    接近9点20的时候,黑色的桑塔纳2000才一辆接着一辆地开进场中,从车上下来一个个清一色穿着白衬衣的市领导,然后轿车又一辆辆地开出场中。
    人大的主任、副主任,政协的主席、副主席,市政府的5个普通副市长,市委的两个副书记,各区县的书记区长,下车后稍加寒暄便围拢在一起,小声叙谈着,等待滨海市最后的两个首脑级人物——市委副书记、市长蒙虎,市委书记杜庚。
    出人意料的是,杜庚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