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随身种田 >

第140部分

随身种田-第140部分

小说: 随身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注册商标,生产瓶装白酒,这样价格就上去了,利润也有了保障”刘睿已经是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了,把自己的一些想说了出来。
    “生产瓶装酒?注册商标?”刘家宏越发被儿子的想给吓住了。
    品牌瓶装酒可是刘家宏从未曾想过的行业,在刘家宏看来,这些产品只有那些有实力的大厂才能做的事情,难道自己这样的一个小作坊还能有机会野jī变凤凰?
    在青山县,小作坊自酿的散装米酒被消费者亲切地称呼为‘土茅台’,这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无奈。
    醇香可口的散装米酒在收入比较低的消费者心中可以算得上是和一些高档酒类相提并论的地位。但是,无论消费者怎么认同,也无改变散装米酒低廉的价格和尴尬的地位。
    一般来说,市场上22°的散装米酒零售价在八máo钱到一块钱左右,而最低档的瓶装白酒售价一般都在三块钱以上。若是认真来说,瓶装白酒和散装米酒的区别并不是很大,顶多就是瓶装白酒更为纯净、香气更浓郁罢了。
    这段时间以来,刘家宏也曾经拿自家的米酒和一些瓶装白酒进行了比较,发现除了在清晰度上还有所差距之外,无论口感还是香醇度,刘家酒坊的产品丝毫不逊sè。
    “对”刘睿有点满意父亲的表情,笑着说道:“咱们祖传的酒曲可以让我制作出好酒,若是一直这样散装出售,实在是有点làng费”
    自从发现空间泉水可以对酒糟产生非常好的影响,产生更加香醇的米酒之后,刘睿的心思就往着如何发掘酒坊更大的附加值思考了。
    青山县的市场容量有限,再加上散装米酒的售价太低,刘家酒坊即便再怎么发展也是没有太多的空间。若是能够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地域、价格更高的瓶装白酒市场,刘家酒坊未来的发展是可以值得期待的。
    “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刘家宏点点头,有些忧虑地说道:“只不过要建厂的话,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另外销售、管理也是异常重要的,我们能做得来吗?”
    别看刘家宏没有念过什么书,但是没有吃过猪ròu,难道还没有见过猪走路吗?
    若是要建厂,就不是在刘家大院这里小打小闹了,到时候就得在村子附近寻找合适的地块才行。到时候,无论是租赁土地还是购买,光是整个土地使用的费用,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此外,各种基础设施、厂房、仓库、储存室、发酵室等等设施的建设也会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可不是小数目。
    还有,大型的酿酒设备支出也会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字。
    光是现在新酒坊的全套设备,如此简陋就已经是投入了一万块钱,再加上酒坊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各种瓶瓶罐罐的支出,整个酒坊也是huā费了两万块钱才建立起来的。
    刘家宏无想象,一个中型的米酒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酿酒设备价格几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刘家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搞定的。
    几方面的投资一算下来,刘家宏顿时得出了一个令自己都有点咂舌的结论。若是想要把酒厂建起来,没有百八十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除了资金问题之外,对酒厂前途影响最大的就是产品的销售问题。
    刘家宏知道,像散装米酒这样,在青山县、青州市这样的特定区域之中,有着良好的传统市场,因此,刘家酒坊的产品才有了生存的空间。另外,刘家酒坊的产品经过特殊的发酵之后,味道确实是比较香醇,也就顺理成章地占据了足够的市场份额。
    但若是刘家建厂生产瓶装白酒之后,如何打开市场?这就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平时看电视和报纸,刘家宏了解到所谓的白酒企业大多都是凭借着大量的广告在消费者的心里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带动销售。
    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广告和进行渠道建设,哪怕你生产的产品再好,在短时间之内也是无打开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市场。
    现在,已经不是那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
    这年头,凡事都是讲究一个知名度,有了知名度之后,事情就好办了。
    就比如,这两年白酒市场上很秦池和孔府两个品牌,为什么销量节节攀升?不就是因为舍得巨大的投入,在广告上做文章嘛。
    秦池在央视的广告招标之中投入巨资,一举夺下当年的标王,带动了整个厂子的销售如同火箭般蹿升。若不是广告的效应,秦池酒厂恐怕还在泥潭挣扎嗯。
    而孔府酒厂则是很好地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大力宣传孔家的文化传统,在酒文化上做足了文章。大量的广告投入、巧妙地结合孔子的名气,让孔府酒厂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如鱼得水。
    刘睿作为一个米酒行家,平时也是对白酒市场上的变化诸多关注,一些行业明面上的情况也是略知一二。
    在刘家宏看来,无论是哪种情况,酒厂要想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刘家酒坊别的不缺,就是不缺钱
    这也是刘家宏对刘睿所提出的计划非常不看好的原因所在。
    另外,要想兴建一个大型的酒厂,管理就必须跟得上,刘家宏可不认为儿子高中都还没有读完,就能够担当这样的责任。大型的酒厂可不是小小的酒坊所能比拟的,需要涉及的事情非常多,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玩转的。
    想来想去,刘家宏发现要想办厂,自家无论是资金、销售渠道、管理水平都不是那么适合,只能是暂时押后了。
    听到父亲的分析,刘睿这才明白,办厂还真的不是过家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不过,即便如此,刘睿也没有放弃兴办酒厂的念头。在他看来,越是有难度的事情,若是将来做成之后,岂不是拥有更大的成就感?
    从现在开始,刘睿就要往着这个目标努力,在资金、管理水平和销售渠道的建设上进行慢慢的积累,酒坊和休闲农庄就是他最好的试验田
    有了梦想,人就会有了动力
【211章】 春暖花开
    第一次和父亲讲起开办酒厂的事情,双方并没有达成共识。不过刘睿并没有气馁,依旧是把未来的目标定在了建立大型酿酒企业,将来的一切行动都是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看到儿子似乎已经偃旗息鼓,刘家宏心头的紧张也就逐渐地放松了。当然了,刘家宏知道刘睿并不是那种轻易放弃的人,不过刘家宏还是希望儿子能够更加慎重的考虑。
    毕竟开办企业不是过家家,并不是脑袋一热,一拍脑袋就可以进行的。
    刘家宏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自己儿nv双全,夫妻和睦,大儿子能干,小儿nv聪慧,没有什么烦恼的事情。家里的酒坊按照现在的状况,每年有个十万八万的纯收入,作为一个农民,你还能奢求什么呢?
    虽说刘睿不想去上学变成了刘家宏的一个遗憾,但是在刘睿近乎完美的创业表现之下,遗憾也就逐渐减轻了。
    父子俩关于未来的发展出现了一丝分歧,不过并没有影响到刘家的正常运转。
    每天清晨刘家酒坊依旧是在天不亮的时候就生火蒸米,早上十点多的时候就可以酿酒完毕,把米酒装上等在院子的货车上送到县城。若是客户需求大,刘家宏还会接着再酿造一锅,以满足市场的供应。
    因为刘家酒坊的产品口感香醇,即便是喝醉了也不会上头,已经逐渐地在青山县城和青州市区打响了一定的知名度。不少的大排档以及饭庄,已经开始和销售商指定订购刘家的米酒。
    为此,刘睿还特别让外公写了‘刘家米酒’四个大字,想办喷到每一个送出去的酒桶上。就这样,刘睿正在逐渐地创立属于刘家的品牌。
    当然了,将来兴办企业的时候,注册的商标就要另外取名了,毕竟瓶装酒和散装米酒是两种不同的产品,概念上完全不一样。
    才过正月初五,刘智和彤彤就已经离开家里,提前到学校补课。这些年,教育部一直申明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不能补课,但是实际上执行并不到位。
    不过,升学的压力就如同是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家长、学生和学校的头上,让他们几乎是喘不过气来。于是乎,jiǎ期补课就成为了毕业班的常态。
    不过,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极大的好转,刘智和彤彤的心思也就都放在了学习上,不再为家里烦心。他们收拾行李和书本,兴高采烈地去学校了。今年chūn节村子里过得很热闹,估计也能有很多话题和同学朋友们聊起。
    弟弟妹妹回学校之后,刘家顿时变得安静了许多。休闲农庄的改建工程和珙桐种苗培育基地还要过完元宵节之后才能动工。穷极无聊的刘睿只能是把目光投向了秘制酒曲以及特殊白酒的酿制上。
    既然把建立大型酒厂当成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刘睿自然是明白光靠目前的米酒品种是远远不够的。刘家祖传的配方之中,拥有十几种酒曲制作方,还有相应的酿造工序。刘睿就要对这些秘方进行全方位的试验,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些配方,为将来酒厂的建立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
    这年头,无论是做什么产品,拥有相应的特sè是必不可少的。若是没有产品的特质,泯然众人,那未来的发展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在刘睿的计划之中,先小规模地试验出不同口感的上等佳酿,并且从中探寻大规模生产的一些技术难题。秘方放在箱子里永远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进行相应的实践,才能逐渐发挥作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认真的研究市场需求的情况,生产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白酒才行。毕竟,祖传的这些秘方少则数十年,多则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口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刘睿虽然尊重传统,但也不是冥灵不化的死古板。
    就在刘睿潜心对秘传的酒曲以及酿造工艺进行研究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是悄然发生一丝丝的变化。
    或许在北方,刚过chūn节的时候依旧是万里冰封、大雪纷飞的银装素裹,但是在梁村,chūn节就已经是意味着chūn天大道脚步近了。
    chūn节刚过,原本空气中凛冽的北风似乎都已经是变得温柔了一些。轻柔的风儿从山岗上轻轻掠过,连绵的树涛就一如绿sè的海洋,发出阵阵涛声;平静的湖边也被吹皱了b澜,让人感受到丝丝温柔的气息。
    天上的太阳爬得更勤了,温暖的阳光无处不在,让整个世界多出了更多的温馨。
    天气的转暖让前几天缩在巢xùe里的候鸟也是jīng神为之一振,纷纷离开巢xùe,在湖边、湖面上嬉闹觅食。似乎能够感觉到自己在小镜湖生活的时间是越来越短,这些候鸟有点恋恋不舍。
    清越的鸟啼划破空间的界限,传入梁村村民的耳朵里,多少也是让村民们又有了一种熟悉的感觉。
    这也难怪,梁村的村民早守着这些候鸟数十年,早已经是习惯于这些邻居的一举一动。若是看不到候鸟曼妙的身影、听不见清越的啼叫,村民们自然是会觉得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如今,太阳出来了,候鸟们也是恢复了jīng神,就足以让梁村村民们的生活回到正常的轨迹之上。
    这些候鸟的啼叫似乎就是一个信号,一个催促村民出mén干活的集结号。
    在梁村这儿,有一句俗话,那就是:‘初五开chūn,该干嘛就干嘛’
    往往到了初五这一天,很多村民就已经是结束休jiǎ,开始拿起各种工具,cào持家里的营生了。
    打渔的村民开始拾掇渔船、渔网,并且在祭奠水神以及祖先之后,划船如水,撒下新年的第一网。或许,新年之后市场上各种鱼类的市场需求并不高,但是,渔民们可不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休息,因为一年的收成如何就看你新年的时候是否勤劳了。
    书本上有一句话说:“一年之计在于chūn”,梁村的村民不太懂得这些大道理,但是他们早已经是习惯了开chūn之后就辛勤地劳动。
    去年在湖边的沙地上种植蔬菜获得了不少的收入,让梁村的村民们对于种菜这样的营生有了更多的热情。哪怕是chūn节前的冻雨给村民们造成不少的损失,村民们却更加积极了。这不,这才开chūn,越来越多的村民就扛着各种工具,开着小型的农用机械,来到了湖边。
    在粼粼b光的照耀下,在阵阵鸟啼的陪伴下,梁村的村民们播下幸福的种子,孕育未来的希望。
    chūn节前后,梁村有一两天开始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雨丝,倒是把整个梁村nòng得宛若仙境一般。和前段时间那种冰冷彻骨的冻雨相比,现在的雨丝变得很温柔,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晚上,没有什么事情的刘睿早早上了chuáng,想着一些事情。
    躺在chuáng上,刘睿听着窗外隐约传来沉闷的雷声、呼啸的风声,还有树枝摇曳发出咯吱声,一时难以入眠。前几天的细méngméng的chūn雨虽然是带来了chūn天的气息,但是也就是仅限如此而已。
    那些在冬天蛰伏的虫豸还没有转醒,呱呱叫的蛙类也都还没有唱响对chūn天的呐喊,因此现在chūn天给人的感觉显得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感觉到有些不真实。想来惊蛰天的到来应该可以唤醒虫豸们,让这个季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慢慢的,风声越来越小了,雷声倒反是逐渐增加,延绵不绝,就好像是在人耳边放爆竹一般。紧接着,雨点敲打瓦片和树叶的声音接二连三地响了起来,噼里啪啦的,原来是豆点大的雨点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倾泻下来。
    先前几天的chūn雨都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濛濛细雨,和今天晚上这种充满气势的雨势是截然不同的。夜雨敲打芭蕉叶的声音就犹如是大珠小珠落yù盘的感觉,慢慢的,刘睿就在这种节奏之中睡着了。
    第二天,刘睿一阵阵鸟鸣声给叫醒,走出院子一看,发现眼前的一切都似乎变了一个样。
    眼前的蓝天纯净得让人心里生疼,朵朵白云悠悠地在天上飘dàng,不时地变幻着形状,好像是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魅力所在。刘家大院附近的山林好像是被清洗过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