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随身种田 >

第95部分

随身种田-第95部分

小说: 随身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sè、黑sè或是灰sè的身影从平静的湖面上悄无声息地掠过,美丽的身影和周围的景致融合在一起,然后在湖面上显出倒影,令人mí醉。
    鹭鸟们繁忙而又从容的表现只是大批涉禽的一个缩影而已,在xiǎo镜湖,候鸟们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活得有滋有味。
    除了鹭鸟,留鸟之中还有大量行动敏捷的鹬类,成语之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说的就是这种鸟儿。它们奔跑迅速,又善于飞翔,和那些行动优雅的大型涉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另外一种风格的体现。
    鹭鸟和鹬类是涉禽中数量最多的,但是余善为和韩正宝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它们的身上,而是放在了那些更为珍稀的候鸟身上。
    白鹳,又名东方白鹳,是涉禽中体型比较大的一种,最大者体长约有一米二,可谓是不折不扣地巨无霸。它们体型修长,看上去就如同是一尊美丽的艺术品,令人心生美好之感。以前,在湖泊和河流经常能看见它们的身影,但是白鹳比较迟缓的行动让它成为了不少人类猎杀的对象,数量急剧减少。
    现在余善为能够在xiǎo镜湖发现数十只的东方白鹳,心头要说不jī动是假的,这也让余善为更加坚定了在xiǎo镜湖蹲点,耐心拍摄的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拍摄的进行,余善为和韩正宝等人心中的惊讶就越来越多了,因为在自己视野之中出现的珍稀候鸟数量和种类是逐渐增加。
    白头鹮鹳、黑颈鹤等等珍稀涉禽;大雁、天鹅、大天鹅等等大型候鸟的身影也是在xiǎo镜湖的周围随处可见,它们如今已经成为了xiǎo镜湖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原先以为xiǎo镜湖只是一个普通的越冬地点,顶多有点野鸭、大雁之类的常见候鸟在这里越冬,但是事实证明,这里是一个尚未被人发现的候鸟天堂。
    按照余善为的经验估计,目前在xiǎo镜湖区域生活的候鸟数量起码超过了一万只以上,每天清晨和黄昏遮天蔽日的翅膀就是最好的证据。除了令人吃惊的数量之外,那些寻常不常见的珍稀鸟类更是给xiǎo镜湖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xiǎo镜湖周边有山有水,还有延绵不断的芦苇dàng,给候鸟们造就了最佳的生活环境,让它们可以在这里驱走旅途的疲劳,养jīng蓄锐,期待来年再一次返回北方。
    此外,梁村上下自古以来养成朴素的自然保护意识,却是给候鸟们创造了安全的生存环境,让它们不用担心人类的觊觎。
    种种的因素结合到一起,余善为赫然发现,xiǎo镜湖竟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鸟类天堂。各种鸟儿,不管是候鸟还是留鸟,都可以在这里品尝着最新鲜美味的食物,并且不用担心人们的猎杀。
    余善为知道,国内像xiǎo镜湖这样的候鸟栖息地已经不多了,这里没有经受过工业污染,青山绿水给鸟儿们创造了最好的环境。此外,比较方便的jiāo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xiǎo镜湖的一个优势,这里有成为一个观鸟圣地的潜质。
    要知道,不少候鸟栖息地大多都处于偏僻的荒山野岭,观鸟爱好者和科研工作者要想进行观测,就必须克服大量的困难才有可能见到那些可爱的自然jīng灵。
    哪里像现在这样,住在舒适的鸭棚里,就能在眼皮底下看到数量不少的珍稀鸟类,进行最清晰的观测和拍摄。
    从这个角度来看,xiǎo镜湖确实是观鸟爱好者的观鸟天堂!
【164章】 酒坊生火
    【164章】酒坊生火
    就在余善为和韩正宝带着几个学生正在xiǎo镜湖的周边到处蹲点拍摄候鸟的时候,刘睿也是在不断忙碌,紧锣密鼓地准备新酒坊点火开张的事情。
    对于刘家来说,新酒坊的扩建寄托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期盼,更多的是对于重现家族荣耀的憧憬。因此,在酒坊扩建的第一天开始,刘家上下都动员了起来,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尽善尽美,把新酒坊建成理想中的样子。
    自从开挖地基之后,刘家宏就开始在青云周围寻找合适的青砖和瓦片,用来建造酒坊的主体工程。在刘家祖传的一些酿酒秘方上记载,酿酒的时候最好是在老房子里,这样酿出来的米酒才不会有‘生气’,更加醇香可口。
    当然了,按照一般人的观点,房子的新旧怎么能够影响米酒的品质呢?
    根据刘睿的推断,新房子大概还残留着各种建材比较强烈的刺jīxìng气味,难免会让米酒的品质发生变化。若是换成老房子,就不会有这种困扰出现了。
    这样的原理,在酿酒器械之中也是同样存在,无论是锅炉、冷凝器还是储存酒糟的坛坛罐罐,都是旧的好。
    为了尽快酿造出原来品质的米酒,刘家上下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几乎是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和力量,这才堪堪把各种材料都准备好。
    刘家宏跑遍了青云,甚至还到县城去走了好几趟,终于是在一些拆迁的人家那里,收到了足够修建酒坊的青砖。还好青云使用这种水磨青砖的建筑不少,再赶上最近几年大兴建设,这些看上去有些老旧的青砖已经逐渐地被淘汰出建筑材料的市场。若是再迟上几年,等到那些老建筑都被拆光,这些青砖都被当成建筑垃圾扔掉之后,刘家要想再找,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虽然收购水磨青砖和瓦片耗费了大量的资金,甚至达到了新建材的两三倍,但是刘家宏和刘睿依旧是相当满意。虽然费用支出了,但是对于将来酒坊的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刘睿手上有空间泉水这样的****,他倒是有信心在各种不利条件下酿造出香醇的佳酿,但是那样做也太过明显了。因此,刘睿就借由祖传的一些酿酒秘诀,在修建酒坊的建材开始下手,力争做到完美。这样一来,哪怕将来新酒坊酿造出惊世佳酿,也可以都推到祖传的秘诀上,尽量和自己撇清关系。
    毕竟,神农空间的存在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刘睿只能是尽量低调,避免在无意之中泄lù秘密,导致自己变成xiǎo白鼠。
    为此,刘睿不仅仅在建材上下功夫,甚至还对新购买的锅炉、蒸馏器和各种坛坛罐罐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每天旧酒坊酿酒之后,新鲜出炉的酒糟刘睿并没有直接拿到山下喂猪,而是先拿来浸泡酿酒设备,让这些酒糟把设备中的铁锈气、铝合金的味道都吸附,只留下淡淡的酒香。经过反复的处理之后,新买的蒸馏罐早已经闻不到刺鼻的金属气息,有点陈酿的味道了。
    此外,用来存储发酵酒糟的容器,刘睿也选择了价格更贵、更为笨重的陶罐,而不是现在大部分酒坊正在大量使用的塑料桶。
    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各种轻便、便宜的塑料制品也是层出不穷,开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青云的各个酒坊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塑料桶作为储存、发酵酒糟的容器。使用塑料桶不仅便宜,而且很轻便,减轻了酿酒的不少体力活,很受酒坊主人的欢迎。
    顺应cháo流,刘家酒坊也是跟着使用了塑料桶,却是有不少的好处,不过却有一点点的瑕疵。塑料桶作为发酵、储存的容器之后,因为会有些有机物溶解于酒jīng,因此酿造出来的米酒会有一点点淡不可闻的塑胶味道,对于米酒的口感有点影响。
    当然了,这种影响对于米酒本身是微乎其微,不仅在乡下散卖的米酒价格便宜,大家自然也就不会太过挑剔了。
    但是,对于立志把刘家酒坊发扬光大的刘睿来说,这样的瑕疵自然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这一次新酒坊扩建的同时,刘睿就从县上的土产公司订购了一批陶罐,准备在新酒坊使用。
    这批陶罐是土产公司数年前积压的产品,堆放在库房里都已经是布满了蜘蛛网,刘睿出手购买很是让土产公司的经理高兴,很爽快地给了一个很大的折扣,让刘睿几乎是以白捡的价格拉回了这几百个坛子。
    毕竟现在的群众家庭已经很少使用这种笨重的陶罐,积压在库房里也是jī肋一般的存在,如今刘睿愿意拉走,土产公司自然是求之不得,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陶罐拉回刘家大院之后,刘睿把它们在院坝上一字摆开,洗刷干净之后,在里面注入空间泉水和米酒的hún合物。这样做的原因也是为了尽快把这些陶罐‘做旧’,让它们在新酒坊投入运营之后,就可以立即派上用场。
    刘家宏和刘睿如此繁复地准备各种材料和器械,为的就是让酒坊可以酿造出香醇可口的佳酿,占领县城的中档白酒市场,实现酒坊的跨越式发展。
    在刘家宏的心里,因为这段时间旧酒坊的成功,让他觉得祖上流传下来的各种秘方和酿酒诀窍都是有道理的,因此在新酒坊的建设过程之中他几乎是每一个环节都是亲力亲为,一点马虎都没有。
    看到父亲兴致如此高地投入了新酒坊的建设之中,车祸受伤的yīn影已经逐渐地远离了父亲,刘睿自然是深感欣慰。当然了,刘睿自然是不会告诉父亲,家里酒坊酿造的米酒之所以变得越来越好,不管是祖传秘方在起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神秘莫测的空间泉水。
    酒坊主体建筑修好之后,因为要保持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刘睿也没有进行太多的装修,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就开始往里面安装酿酒设备了。
    走进新酒坊,宽敞的空间里,看不到太多现代化的设备,唯一例外的就是放脸上悬挂的灯泡。地面是用水磨青砖铺设,砖头之间都是用糯米粉为主材料的粘合剂进行填充,牢不可破。整齐的青砖在地上犹如一个整体,看上去就好像是艺术品一样。
    新酒坊里面,砖头和瓦片都是有些年头的货sè,那些横梁、檩条等等也都是刘家宏在各个拆迁工地上收购回来的老木头。各种古旧的建筑材料构筑了一个古香古sè的新酒坊,让每一个第一次见到的人都是心生赞叹。
    虽然旁人都觉得这样的房子用来当做酿酒的作坊有点làng费,但是刘家上下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按照祖传的酿酒秘诀建造了新酒坊之后,他们就已经有点破不期待新酒坊的第一锅米酒了。
    酿酒设备的安装也很简单,刘睿把几个舅舅和王少军等人请来搭手帮忙把设备搬运进入新酒坊之后,很快就安装完毕了。
    根据青云的传统习俗,刘家新酒坊从挖地基、做地梁开始,到上梁、盖瓦,都是严格按照鹿力大仙提供的日子时辰进行,一丝一毫差错都没有。就连最后酿酒设备的安装、生火酿酒的时间都被规定得死死的,一点通融的余地都没有。
    作为接受了唯物主义教育十几年的刘睿,若是换成了以前,他肯定是不会huā钱去做这些有点神神道道的事情。但是,自从获得了神农空间之后,刘睿原本有些坚定的唯物主义观点不禁发生了动摇,他开始在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些说不清的事情。再加上家里老人的坚持,刘睿现在已经是可以泰然自若地接受鹿力大仙的各种建议,并且很用心地去执行。
    或许,在旁人看来,刘睿这样的变化多少有点被封建残余思想所腐蚀,不过,在刘睿心里,这一切但求心安,让家里的老人放心罢了。
    就这样,按照鹿力大仙的指点,刘家在他jīng心挑选的日子、在特定的时辰经过一番祭祀之后,开始点火,开始了新酒坊酿酒的历程。
    参加这一次酒坊生火仪式的人都是刘家的至亲,大家都是满心欢喜地盯着正在熊熊燃烧的柴火,每个人脸上都显lù出开心的笑容。新酒坊的开业就预示着在以后的日子可以给养猪场提供大量的酒糟,可以让养猪场可以卯足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酒坊和养猪场的共同发展,足以让张刘两家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成为梁村乃至整个青云的致富带头人。
    在刘家人的心里,想着重现酒坊的辉煌,把酒坊的米酒卖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刘家佳酿的味道。在张家人的心里,又何尝不想着重现张家大宅的荣光,让当年那一个十里八乡都人尽皆知的张家又回到主流社会的行列。
    正在熊熊燃烧的炉火,映红了围观的人群,它就代表了希望和未来!
【166章】 原料采购
    【166章】原料采购
    新酒坊生火蒸米,但是需要的原材料和旧酒坊的大米不太一样,为了补充库房的存货,为酒坊的转型做好准备,刘睿不得不chōu空到县城一趟。
    以前,刘家酒坊酿酒每天需要的大米不过一百斤而已,有时候还不是天天酿造,因此一个月下来也不过是能消化一吨的大米。自从开辟了县城的市场之后,基本上每天能消耗两百斤的大米,每个月的量也只有三吨,数量并不大。
    因为以前刘家酒坊面对的市场都是乡下,主要的产品都是低度的散装米酒,因此为了节省成本,刘家基本上都是采用了陈化米作为酿酒原料。采用陈化米虽然出酒率有些低,但是极低的成本综合起来还是颇为合算。
    以往的时候,只要一个电话,县城出售陈化米的碾米厂就会派车把刘家一个月的分量送过来,简单省事。不过这一次刘睿打算更改订购的大米品种,只能是自己亲自去县城看看了。
    中午的阳光依旧灿烂,照耀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不过,骑着摩托车的刘睿,感受着迎面扑来的冷风,这才明了,冬天并没有离开,还是在自己的身边。
    呼呼的北风从头盔的旁边呼啸掠过,发出呜呜的声音,如刀的风劲在身边缠绕,寻找可以肆虐的对象。还好刘睿有了先见之明,早早就戴上了封闭式的头盔,穿上风衣,并且套上了手套。如此全副武装之下,哪怕是风儿再大、再冷,刘睿依旧感觉不到太多的寒意。
    相比于其他季节,冬天的xiǎo镜湖周边的景致有一丝落寞的美感,虽然大部分的植被都还是青翠如一,但是偶然出现的一两株落叶树无一不在提醒刘睿,距离chūn天的到来还有一段时间。还好,湖边纷飞的候鸟给xiǎo镜湖平添了大量的生气,或是优雅、或是绚丽的身影和周围的湖光山s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