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科技崛起 >

第1部分

重生之科技崛起-第1部分

小说: 重生之科技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生之科技崛起》
作者:紫雨涵
正文
第一第十章:蛋和鸡的转化
    回到家后,陈芸倩听说儿子赚了50万人民币,看着满满一箱子钱,实在是高兴坏了,倒不是她贪财,关键是这钱是自己的儿子赚回来的,想想同龄人还在每天调皮捣蛋惹父母生气的时候,自己的儿子竟然赚了如此巨大的一笔钱,50万是什么概念,自己的商场如此多的工人,一年的工资总和都没有50万。
    “儿子,这笔钱你准备怎么办呢?”饭桌上,陈芸倩不断的给儿子夹菜,要知道自己可是两个月没有见到儿子呢,在海上又没什么吃的,心疼坏了,真是恨不得把所有的菜都夹到张国栋碗里,张建国咳嗽了几声都没有用,最后只能悻悻的自己夹点剩菜,不过儿子确实很棒啊,不是么?
    “我是这么想的,老妈,我留下25万,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机会出现,我就把握住,剩下的25万就给家里面,存入银行,现在的利息好像高得很,如果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这笔钱就存5年的死期,估计五年后就变成50万了。”其实张国栋这样说只是为了以后不引起父母的怀疑,不然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又怎么可能看得上银行那点利息呢。
    “好好好,国栋长大了,这25万妈妈就一分不动,留着给你娶媳妇用,建国,你看呢?”陈芸倩其实上已经做了决定,问问张建国只是为了给他一点尊重。当然张建国也非常识趣,连连点头,开什么玩笑,他可不想两个月没亲热的回到家就睡客厅。再说他早就被陈芸倩指挥贯了,要真哪天陈芸倩不指挥了他还不习惯。
    “国栋,你就安心在家休息两天,下周一再去上学,也不知道缺了这么久的课,课程落下了没有。”
    “怎么可能,老妈,你儿子我可是天才。”
    周一,来到学校的张国栋,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欢迎。看来以前的张国栋人缘非常的不错,三个月后回到学校竟然没被忘记,更让他感动的是,三个月后,自己的桌椅还是干干净净的,这说明有同学一直在记挂着他。不过令他郁闷的是,以往别人穿越都是融合主人公的记忆,而自己却对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一个也没有印象。还有别人穿越回来都是还只有三岁就有心仪的对象,或者说还不满十八岁,世界各地都有女生准备献身了,可自己好像全没有这方面的感觉。还好张建国事先告诉了学校张国栋有部分失忆的状况,而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他伤到了脑子,因此他们向张国栋介绍了一下自己,依靠变态的记忆,张国栋记住了除两个说话声音完全低到5分贝的同学外的所有同学。
    对于高中的学习课程,张国栋感觉还是很简单的。高三下学期正好处于总复习阶段,为了求更好,张国栋把整个高中的课程都过了一遍,毕竟有几十年没碰过了,需要熟悉熟悉。由于现在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所以对整个高中三年的课程书本,他只花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就全部的过完了一遍,而且还牢牢的记住,甚至是随便哪个公式或者哪一段话在哪本书的哪一页第几行都能背出来。85年的时候生物不受重视,而且英语也不考听力,这可不像后来扩招后还有送分的题目,85年考大学那叫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没有本事你绝对过不了线,能考上大学的都是精英,至少在考试上是精英,基本上不存在运气问题。随后张国栋拿了套物理试卷和数学试卷预热了一下,每套试卷80分钟做完,数学达到了120分(满分),而物理由于实验问题,估计也有97以上,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同学的,不然恐怕会让他们疯狂。
    一个星期五天半的课程很快的就结束了,张国栋也得到了一天半的假期。由于学校里没有补课,作业也不多,张国栋很是满意,毕竟除了课本,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星期六下午张国栋在家查看笔记本电脑上的那些资料,晚上编了几个小时程序后和陈芸倩狂侃美国的见闻,很多是结合了后世自己的知识说出来的,描绘出来的景象让陈芸倩欣喜不已,当然,张建国也遭受了无妄之灾,享受了陈芸倩的诸多白眼,毕竟每次陈芸倩让张建国讲美国的见闻时,他就只会说街道好宽,高楼好多,车好多之类的没有什么营养的话,当然心里那句资本主义国家的女人好开放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说的。
    到了星期天,张国栋决定出去走走,目的地自然定在了蛇口。
    说起蛇口。了解深圳发展历史地朋友都知道。蛇口地电子一条街。那是第一条远洋贸易地电子产品地集中地。从此以后深圳拉开了山寨地窗口。2008年时深圳甚至成为了亚洲最大地山寨出产地。
    说起八十年代中国地远洋贸易。可是那种搜罗搜罗日本、美国、香港地各种“洋电子垃圾”。诸如落后几代地黑白电视机都能在国内换大价钱地时期。同时从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国家政策实际上是允许“合法走私”地。也就是说船员和远洋贸易公司如果出洋回来。可是允许带东西回来地。只要那些东西不是国内违法禁止地东西就成。
    也因为这样。张国栋一家地日子确实过得比较红火。他老爸虽然一年才跑几趟美国。但美国地东西还是很先进地。所以每次回来带回地东西都可以赚好几千。一年下来利润也非常可观。
    实际上。现在电子街上面地东西都非常地破。不说来自21世纪地张国栋瞧不上眼。就是来自日美等发达国家地普通中产阶级也瞧不上眼。毕竟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外国已经淘汰或正在淘汰地东西。不过张国栋还是看得非常专注。倒不是他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实际上他是在想这么多小铺子到底又有多少能在严格遵守丛林法则地商界生存下来。又到底有多少这种小店铺最后成为了中国商界地巨人呢。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一阵后世极其熟悉地音乐声传来。张国栋举目四望。原来是从前面不远处地一个小店面传来地。一个小小地电子喇叭在发声。这个门面只有10平米。整个店子里到处都堆满了电子产品。就像杂货店。突然。张国栋脑海中传出了一个巨大地声音。这个声音让他开始快步走到钱生钱地地步。

第一第十一章:一张卡片引发的灵感
    因为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今年好像是第一个教师节的年头,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被恢复建立,从此老师们有了自己的节日。而现在人们之间的送礼方式往往还很有限,嘿嘿,要是自己做一张音乐卡片又会是怎样的场景呢?而且自己印象中有那么多畅销书籍,那所有的出版业务不都是自己的了么?
    心动不如行动,张国栋再也没有逛街的心情了,他立马回到家中,开始做调研与策划工作。下定决心的张国栋,晚上回到家就把他的准备投资25万开印刷厂(明面上,实际上他准备投入更多的资金)的计划告诉了父母。虽然那25万是他自己的,但这样重大的事情当然还是要和父母商量商量,至少要让他们知晓,说不定还可以得到帮助。
    “什么?你想办个出版社和印刷厂?”张建国惊讶的看着儿子,不但是他,一旁的陈芸倩也是满脸惊讶。他们看到儿子在美国赚到了50万之后,就一直琢磨着儿子会怎样利用自己的25万,可是没想到,这25万刚赚回来一个星期,儿子就计划自己投资了,而且还是准备将自己全部的25万投入出版社和印刷厂。在他们看来印刷厂就是印刷一下信封之类的东西,而出版社更是国家垄断性的东西,这样的厂根本不可能赚什么钱。
    “是啊!现在国内教育业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校门,那将来学生之间的竞争一定会非常激烈的。而且随着爸爸这一代人纷纷结婚生子,我们这代人可是有很多同龄人的,那么教育产业肯定会膨胀起来啊,而且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说不定以后会有什么教师节之类的东西,你说我要印刷教师节的卡片能不赚钱么?而且我还可以出版和印刷学习资料啊。”张国栋信心满满的说道。其实张国栋内心的打算是将自己的出版社打造成邮电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那样的计算机产业方面的专家级出版社,至于印刷厂,有了牛顶的出版社还愁印刷厂没有生意么。
    “真的能赚大钱?”陈芸倩非常怀疑的问。她的想象中,从来没听过做印刷这种蓝领工种,能赚什么大钱的。至于出版社,难道出版书籍还会有很大的利润么?可是之前儿子说要去美国赚大钱,还说回来要给他爸爸买条船,自己不是也不相信,结果儿子还真的用两个月赚了50万,是50万,可不是50块,比她和丈夫一辈子赚的钱都还多么?自从上次的事情后,她这个当妈的,就隐隐把儿子当作天才了了,所以她现在只是怀疑而已,要不然的话她早就会直接否决掉了的,但是从这里还是可以看出陈芸倩的开明,毕竟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子女一般都要听从父母对其道路的安排,而不应该有什么自己的想法的。
    “是啊,老妈。我做了一整天的调查,现在市场上根本就很少有什么贺卡的,如果我全力去印刷的话,一张卡片卖8分钱,一个月印刷200万张,一个月的利润就是1万了,我还准备做更加高级的音乐卡片,估计这种卡片单张能达到5毛钱,一个月卖20万张就是10万,不到三个月就能收回成本。至于出版社我也已经有了准备出版的书籍了呢。”张国栋说道。反正出版社有邮电出版社成功例子在那里摆着,想赔钱都难,只不过邮电现在还没有成为后世那种牛气冲天的出版社。
    “你办厂,上学怎么办呢?难道说你不上学了?”张建国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啊,张国栋开厂的话,学业怎么办?不可能不去上课而专门管理厂里的事情吧。毕竟在张建国和陈芸倩看来,只有读书人才是有前途的,至于赚钱,当时的中国人还没有后世那种利用各种机会投机倒把一心向钱看的习惯,这个年头虽然改革开放已经有几年了,但时不时打击私营、小资产阶级还是让人很不放心的。
    这个问题,其实之前也正是张国栋所苦恼的。现在他的这个高三学生的身份,实在限制了他的活动,许多事情都因为不能或者没时间去做而必须放弃,毕竟中国不是美国,创业气氛还几乎没有,而中国人崇尚中庸,一旦太过于出格是会被别人背后嚼嘴皮子的。不过,办厂的事情,他倒是想好了解决的办法。只见张国栋笑了笑,慢慢的说道:“我当然要去上学了,读了11年书,马上就要高考了,当然要考个好大学来读读了,你们儿子我可是准备考深圳理科状元的!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想好了,国外很多人办厂也是这么做的,我只是投资加宏观运作,相当于董事长,而厂子平常的具体管理我将会找一个人来办的,也就是请职业经理人啊。”张国栋心目中的虽然暂时还没有人选,但他相信中国这么大,一定能找到合格的经理人的。
    “这样倒是可以考虑。”陈芸倩点点头。

第一第十二章:卖废纸起家的女首富
    在苦苦思索了三天后,张国栋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人物,她就是以卖废纸起家的中国女首富——张英(避免被和谐,全部改掉)。
    张英出生在黑龙江,她通过废纸回收再生产问鼎首富。“纸”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最传统的行业造就了这位最富有的女性。
    1985年,二十七岁的张英放弃了国内优厚的工薪和住房,仅带了三万元人民币到香港闯荡。自从张英在香港入了行,就坚持品质第一,改变往纸浆里面掺水的做法。结果触犯了同行的利益,被认为是违反了“行规”,并因此接到黑社会的恐吓电话。就连合伙人也欺骗她,偷偷往里面掺水,但她没有退缩也没有害怕。最后因为她的豪爽、公道,收废纸的那些人都愿意跟她做生意,愿意把收来的废纸卖给她。她也经常去看望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尽管张英的广东话讲得不太好,可这些人都愿意向她诉说心里话。然而香港的废纸资源不能使张英实现“废纸大王”梦。于是1990年2月,张英到了美国,开始了新的创业。
    如果说张英在香港的创业是靠勤奋和勇气获得成功的话,那么到美国后更多的是靠智慧和多年累积的专业知识。十年里,张英建立的美国中南有限公司先后在美建起了七家打包厂和运输企业。
    十年前,张英想做全美废纸回收出口大王,这一愿望很快实现了。十年后,她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在中国实现年产包装纸一百万吨,成为中国牛卡纸大王。早在做废纸贸易时,为了弥补国内造纸原料短缺现象,张英和丈夫就把重点放在供应中国废纸市场上,并很快打开了销路,最终占领了中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再生纸原料市场。
    1987年,张英开始在中国选择投资合作伙伴,第一站是她的祖籍东北。张英和辽宁营口造纸厂合资,并很快获得了成功。随后,她又与武汉东风造纸厂、河北唐山造纸厂进行合资,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1988年是张英事业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一年她在广东东莞建立了自己的独资工厂——东莞中南纸业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生产生活用纸,产品遍及全国各地,其中“BB宝”儿童尿布在1997年全国同类产品评比中获得第一名。1996年,中国的高档包装纸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高级牛卡纸,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张英及时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决定建立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档牛卡纸。她投资一点一亿美元,于1996年12月开始了一期工程的建设。1999年7月,张英继续注资一点一亿美元,进行二期工程扩建,同时于2006年继续注资一亿多美元,进行三期工程扩建,成为了世界上可数的巨型包装用纸生产成员之一。
    在2006年揭晓的《观澜湖二零零六胡润百富榜》上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财富二百七十亿元人民币。
    根据资料,也就是今年,张英将会远走香港,这样的人才自己不抓住简直是没有天理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