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凤舞:驭兽太子妃 >

第60部分

凤舞:驭兽太子妃-第60部分

小说: 凤舞:驭兽太子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腊月初,边关再次传回胜利的消息。大夏深入鞑靼腹地的骑兵借鉴了草原的战术,打了就跑,并不断转变方向,让鞑靼几次围追堵截都没堵到。他们在草原上以战养战三个月,灭杀鞑靼成年男子十多万,估计鞑靼至少二十年内没办法恢复过来。为此,鞑靼不得不遣使向大夏求和。

当然,这支骑兵伤亡也很大,六千人出去,回来的只有一千多人。也是因为人越来越少,又太过疲惫,他们才不得不结束这场复仇的屠杀,返回大夏。

赵荣带着部分立功将领回京受封时,已经是天佑十五年的春天了。

今年正月二十朝中启印以后,皇帝就宣布了对此次有功将领的封赏,同时也正式将几位成年皇子封王。

二皇子杜嘉言被封为福王;三皇子杜嘉佑被封为寿王;四皇子杜嘉明被封为安王。

这三位皇子都已经成年,并且大婚,所以先册封了,余下几位皇子,要等他们大婚的时候再册封。不过从皇帝拟定的封号可以看出,他只是想要自己的儿子们“福寿安康”罢了。这是一个普通父亲的期望,但是放到皇家,显然是一种奢望,可惜现在皇帝还不明白。

这次大胜鞑靼的第一功臣赵荣从靖远伯晋封为靖远侯,世袭罔替。封侯,还是世袭罔替的爵位,这已经是大夏立国以后最高的封赏了。

要知道,大夏几位国公爵都是开国有功的将领,而后就再也没有封过国公这样的爵位。就是分封出去的皇子,也是减一等承袭爵位的,几代之后,若没有特别的功勋,便只是普通皇族庶支了。若不懂经营,几乎与普通百姓无异。

另外,此次带兵深入鞑靼草原的前锋大将林峰也被封为定远伯。

林峰本来是御林军中一名校尉,此次被抽调去戎州协助赵荣收复戎州。林峰作战勇猛,很快脱颖而出得到赵荣重用,最后更是让他领兵深入草原,这才立下此等大功。

御林军的出身就代表林峰是属于皇帝的亲信一系,如若不然,以他庶民的出身,要一下子封爵,即便有这样的大功,也是不容易的。

这次赵荣将带领部分有功将士回京受封,林峰就是其中之一。他本来就是御林军的人,这次回来,皇帝直接将其升为御林军副统领,足见皇帝对他的信任。

因为靖远侯世子亡故,两个嫡子也一起为国捐躯了,靖远侯不得不将自己唯一一个的庶子赵简请封为世子。

赵简今年十一岁,与九皇子同岁。因为是庶子出身,生母早逝,赵荣又在边关,不管是嫡母还是嫡兄,都不会对他太好。这些年他除了打架捣乱,基本上也没有学到别的本事。如今被封为世子,教养自然就成了大问题。

皇帝体谅赵荣不容易,便下旨让赵简到上书房,随八皇子和九皇子一起读书。

凤舞一见赵简,就知道这是个心思极深不容易亲近的人,甚至凤舞在他眼底看到深沉的戾气。再加上赵家和崔家如今的关系,杜嘉麟自然也不待见赵简。

不过,现在的杜嘉麟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单纯的皇家小霸王了,他就算不喜欢赵简,明面上该有的礼仪却是半点不缺的。这也是对赵荣这个靖远侯的尊重,杜嘉麟不会给别人攻击自己的借口。

赵简虽然年纪不大,却是赵贵妃的弟弟,与八皇子还有有些拐着弯儿的亲戚关系。再加上赵荣现在成了大夏朝的大英雄,八皇子极其崇拜靖远侯,连带着也对赵简这位靖远侯世子另眼相看。

于是,上书房里隐隐地再次分成了两派。

就在赵荣回京不久,朝中就有人上书皇帝,说戎州到处都是太子的生祠,百姓们朝夕供奉,甚至戎州百姓只知太子,不知皇帝,这将皇帝置于何处?

朝臣们一听就明白过来。

崔氏败落,赵氏崛起,这是赵贵妃和福王(二皇子)打算争夺太子之位了吗?

☆、第073章 母子争执,兄弟情深

皇帝详细询问了关于戎州百姓为太子建生祠的情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既没有找太子问询此事,也没有为难上书的大臣。也不知道皇帝是要自己再派人去戎州调查呢,还是压根儿不在意这件事情。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有人在民间的威望比他高,比他得人心,他真的能不在意?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儿子!

赵氏一系的人就笃定了皇帝肯定会在意此事,就算不能因此搬倒太子,也能在皇帝心里扎上一根刺。至于皇帝此时没有表态,或许皇帝还在考虑,或许还在调查。毕竟要废太子,也不是皇帝一句话就行的。

凤鸾宫中。

福王杜嘉言愤怒地冲进去,质问道:“母妃,您到底想做什么?”

赵贵妃头戴明晃晃的七尾镶红宝石金凤钗,身穿橘红织金云龙海水纹襽裙,面容明媚娇艳,身材珠圆玉润,气质雍容华贵。

杜嘉言忽然觉得这些日子的母妃跟从前很不相同。从前的母妃是明艳而娇柔的,带着温柔耐心的气韵,但这段时间的母妃却是明艳而锐利的,带着不容拒绝的气势,高高在上,好似以前的皇后娘娘……

赵贵妃淡淡地瞥了杜嘉言一眼,慵懒地缓缓坐起身来,慈爱中带着几分不满看着杜嘉言道:“怎么跟母妃说话的?你的孝道学到哪里去了?”

“母妃!”杜嘉言震惊而愤怒地低吼道,“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就算崔氏颓败,太子哥哥依然是储君,是父皇最疼爱的儿子,您这样做除了招惹父皇不满,不会有别的用处!”

“你怎么知道没有用?你不是皇帝,所以你才会认为这样的话没用。不管哪朝哪代的皇帝,都有一个相同的毛病,就是疑心病重!说一次不管用,我就说两次,三次,直到管用为止。”赵贵妃笑得高贵,妆容精致华美,只可惜说出来的话与高贵一点不沾边。

这一次,她不过是投石问路而已。就算皇上生气,也不能拿她和上书的大臣如何。毕竟他们只是说出了事实。可一旦皇上表现出一丁点怀疑太子的意思,她后面就可以给太子弄出无数的“事实”来……

杜嘉言震惊地看着自己的母妃,忽然间觉得她好陌生。

“母妃,太子哥哥对我这样好,他救过您儿子的命!您,您为什么一定要这样陷害他?您就不怕父皇因此厌弃您?”

赵贵妃又是得意一笑,道:“我又没有给太子胡乱罗织罪名,我不过是说出了事实而已,你父皇为什么要厌弃我?至于我为什么要对付他……”

说到这里,赵贵妃的面色忽然变得狰狞起来:“不先将太子拉下来,崔皇后的地位就永远稳固!可是当皇后,她配吗?你知道她害死了多少人 ?'…'你五弟多么聪明可爱,就是被她给害死了!还有你那次落水,没准就是她害的!再让她儿子出来做好人,一下子就得封太子,只有你这个傻瓜才会感激他。我就是要抢了她儿子的太子之位……”

“母妃!”杜嘉言打断赵贵妃的话,扑到她腿边,跪在地上紧握住她的手道,“母妃,您清醒一点,千万别胡说!儿子那次落水真的是意外,儿子已经十岁了,自己记得很清楚。可是太子哥哥为了救我,差点就死了!这些年来,他身体一直不好,到现在连个儿子都没有,就是因为那次受寒,寒气一直在身体里。母妃,您要对付皇后儿子不管,可是您不能再对太子哥哥出手!儿子绝不做忘恩负义之人!”

“你这个榆木脑袋!”赵贵妃愤怒地指着杜嘉言的头,气得不行,却又觉得是那样无能为力。谁让这榆木脑袋是自己亲生儿子呢?“皇家哪儿来的亲情?哪朝哪代的皇帝不是踏着自己兄弟的鲜血走上皇位的?”

杜嘉言立即道:“儿子从来没有想过当太子、当皇帝!”

赵贵妃厉声道:“以前没想过,你现在就开始想!”

杜嘉言毫不迟疑地拒绝道:“不!那个位置是太子哥哥的,谁都不许跟太子哥哥抢!”

“你,你纯心要气死母妃是不是?”赵贵妃被自己儿子的话气得不行。她不辞辛劳为他铺路,谁知道儿子竟然不领情!

“母妃,那个位置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崔家已经败了,皇后已经名存实亡,您也算报了仇了,就这样又有什么不好?”

杜嘉言耐心地劝着赵贵妃,可惜赵贵妃半辈子的执念绝不是儿子几句话就能劝转的。

“现在那个女人是躲在凤仪宫里龟缩不出。可是等你父皇不在了,太子登基,她就是太后,我们斗了一辈子,她能放过我们母子吗?”杜嘉言在试图说服母亲,而赵贵妃也在试图说服儿子。

“母妃,你实在是杞人忧天。不是还有太子哥哥吗?他会保护我们的。这些年来,太子哥哥拦了皇后多少事,您又不是不知道。若不是太子哥哥护着,八弟、五妹、六妹能平安无事地长大?”

赵贵妃怒了:“我连自己的儿子都靠不住,你还让我去靠别人的儿子?”

杜嘉言也沉下脸来:“母妃,儿子就是您的依靠,儿子也会保护您的!我怎么就靠不住了?只要您别太贪心,一辈子荣华富贵也少不了您的,您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你,你给我滚!”赵贵妃气得摔了身边茶几上一个细白瓷粉彩牡丹纹茶杯,捂住胸口不断喘气。

外面赵贵妃的心腹宫女和内侍听到里面的声音不对,赶紧进来跪下道:“娘娘有何吩咐?”

赵贵妃怒瞪着杜嘉言,没有说话。

杜嘉言对着赵贵妃深深一拜道:“母妃请保重身体,儿子先告退了!”

……

离开凤鸾宫的杜嘉言一边走一边想,母妃做得这样明显,父皇不可能看不出来。但父皇并没有问询太子,也没有训斥上书的臣子,到底是想做什么呢?

忽然,杜嘉言心中一动。

父皇从小就喜爱太子哥哥,平日里总是教导他们要兄友弟恭,最想要看到的就是他们兄弟和睦。母妃这样做,父皇却没有立即发难,难道是要借此看清皇子和朝臣们的反应?尤其是自己……

想到这里,杜嘉言立即往勤政殿而去。

勤政殿里,得到消息的杜嘉麟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父皇,我们在戎州赈灾的时候,太子哥哥带着我走了很多田间地头,与很多百姓交谈,太子哥哥问他们一年的收成,问他们平时的生活,问他们最想要什么……太子哥哥对百姓这样尽心竭力,百姓们心中感激,自发地想要回报他,所以给他建了生祠。这怎么能说太子哥哥居心叵测?太子哥哥根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离开戎州的时候还没听说呢!”

皇帝看着气得小脸红扑扑的小儿子,板着脸扫了他一眼道:“看你这急躁的样子,都这么大了,怎么也改不过来?父皇训斥太子了吗?”

杜嘉麟一愣,继而摇头:“没有。儿臣只是听了此事,心中气愤,所以就跑来了……”杜嘉麟说到这里,自己也醒悟过来。是啊,父皇并没有因此训斥太子哥哥,说明父皇是信任太子哥哥的吧!

皇帝眼底隐约露出几分笑意来,语气却颇为严厉道:“父皇事情还多得很呐,你先回去吧!别耽误了功课。以后凡事多想想,三思而后行,别总这样毛毛躁躁的……”

“是,儿臣告退!”杜嘉麟放下心来,却又觉得羞愧。他竟然怀疑父皇会轻信那些小人的话。

九皇子气冲冲地来,却一脸羞愧地地出去,让那些观风的探子猜测不已。九皇子找皇上肯定是说太子殿下的事情,可皇上到底跟他说了些什么呢?

九皇子刚走,福王就到了。

皇帝听说福王求见,倒是有几分意外。他原本以为,太子的同胞兄弟会来得快一点。小九就在宫里,来得早是应该的,福王寿王都在宫外,得到消息怎么也得找幕僚商议一下吧?想不到福王竟然比寿王先到。

皇帝问何公公:“福王从哪儿来?”

何公公回道:“福王殿下进宫有一会儿了,他先去的贵妃娘娘的凤鸾宫。这是从凤鸾宫过来的。”

“哦?”皇帝听了,颇为意外,而后又欣慰地点点头,看样子赵贵妃做这事应该没有同老二商议,所以他才第一时间去找了他母妃。“让福王进来吧!”

“儿臣参见父皇!”

“嗯,起来吧!有什么事?”

杜嘉言进来,跪在地上行了礼,却没有起身。

“父皇,儿臣是为了今日早朝有人诋毁太子殿下一事而来的。章大人说太子借着治蝗赈灾收买人心居心叵测,但依儿臣看,章大人自己才居心叵测!太子殿下治蝗赈灾不辞辛劳,尽心竭力,这才赢得百姓爱戴。这不仅仅是太子殿下的荣耀,更是父皇您的荣耀!再说了,太子殿下是储君,这个天下以后都是他的,谁都可能居心叵测,就是太子殿下不会……”

皇帝不冷不热地“哦”了一句,淡淡地扫了杜嘉言一眼,显然是等着他继续说。

杜嘉言一时间弄不清楚父皇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只得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继续为太子辩解道:“父皇,太子殿下是您亲自教导长大的,难道您还不相信他的品行么?太子哥哥是最好的兄长,必然也是最孝顺的儿子,父皇您别听那些小人胡说……”

皇帝看着福王那急切的样子,心中倍感自豪。他的儿子,果然没让他失望!虽然崔皇后和赵贵妃都难免有些龌蹉的小心思,但幸好他的儿子们都是好的,这样的兄友弟恭,哪朝哪代都不曾有过。

“好了,起来吧!朕也没将你的太子哥哥怎么样,你着什么急?不过,也不枉太子当初为你们说情,让你们留在恒京。”皇帝语气虽然淡淡的,但到底点了一句,也算为太子说好话。

杜嘉言双眼一亮,立即问道:“是太子哥哥求情,父皇才让我们留下的吗?”

皇帝轻轻“嗯”了一声道:“当初朕说也该给你们封王,让你们去封地了。太子说你们兄弟自幼一起长大,情分不同,不舍兄弟姐妹分离。又念着你们若是去了封地,母子骨肉分离,不能在自己生母跟前尽孝,便求朕让你们都留在恒京……”

杜嘉言红着眼睛,满脸的感激道:“父皇您看,太子哥哥总是这样为我们着想,这样的好大哥上哪儿找去?儿臣能做父皇的儿子,太子哥哥的兄弟,不知道是几世修来的福分……”

皇帝看着杜嘉言,满意地点点头。

……

寿王府,杜嘉佑听闻早朝上的事情,立即召集自己的王府属官和幕僚商议。

“今日早朝上的事,你们怎么看?”杜嘉佑坦言问道。

“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