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返老还童 >

第17部分

返老还童-第17部分

小说: 返老还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仞山百无聊赖地翻着课本。心里却在想着。今天下单晚了一点。被迫持仓白糖多头过夜。要是今晚出了什么利空。比如国家决定抛售储备糖。那就惨了。想着。他把课本往课桌上一丢。向教室外走去。
    收盘以后。什么时间看盘都无助于行情了。所以万仞山通常不会再打电话查询(如果这时候电话委托系统还没有关闭地话)。他宁可晚些时候回去看K线。
    万仞山还没有走出教室。被一个女生给叫住了。
    教室里除了范嘉佳。没有别人。
    这个漂亮的女生,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捉摸不透的样子。她的学习好,如果去到重点中学,调教一下,说不定可以突飞猛进,考上一所比较好的一本,而在这所学校,课堂外,她却和一个吊儿郎当的前卫女生玩得很好。外人看上去,一个温文尔雅的美丽女生,和一个叼着烟的女生勾肩搭背地,怎么看怎么会觉得怪异。
    这么想着,万仞山没有回过头,只是若有所思地站在原地,等着她。
    出乎万仞山意外的是,范嘉佳拉着万仞山就往教室外拽,看样子是要拉去老师的办公室评什么理?
    万仞山不知她是何用意,想起她喜欢看《红楼梦》,于是计上心来,学着书中人物的口吻道:“要死了!拉拉扯扯地,叫人看到可怎生是好?”
    要是换平时,范嘉佳一定卟哧一声笑将出来,但这会儿她心中生着气,所以听后怒气更盛:“谁和你开玩笑?你给我去潘老师那里讲清楚!”
    潘老师?
    这个女生有些奇怪,看起来很生气、那么应该不是属于语文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去找潘老师呢?应该找班主任才对啊!
    虽然疑惑,但是一听到“潘老师”这个称呼,万仞山顿时安静了下来,任由范嘉佳拽着,也不挣扎,两人来到了年级的办公室里。
    范嘉佳虽然看样子很生气,但进门前也不忘敲门,这让万仞山刹时间对她产生了一些好感。
    办公室里只有潘老师在。她应声,抬头看了看,不解地示意两人进来。
    “范嘉佳,怎么回事?”潘老师很容易看出来这次是范嘉佳在发难。
    范嘉佳没好气地一把将万仞山拉过来,道:“你老实跟老师交待!”
    “交待?交待什么?”万仞山委实不知,一脸无辜地道。
    潘老师对范嘉佳显然有所了解,她和万仞山一起看着范嘉佳,不知这个按理来说应该很有前途的女生有时怎么会给人一种神经质的感觉。
    “昨天,昨天晚上,你都做了什么?”范嘉佳怒气冲冲地道。
    昨天?晚上当然是复盘了,听听外语,谁会去看书啊?又不是真地要去高考。可是这样平常的夜晚,也不至于兴师动众地这样吧?噢,难道是傍晚,在那个小巷子里发生的事情?看来应该是这样的。万仞山心中想着。
    “你是说在那个小巷子里发生的事情?”万仞山试探地答道。
    “哼,我还以为你死皮赖脸地不承认呢。”范嘉佳气鼓鼓地道。
    万仞山摇摇头:“你误会了。”他只能这样回答。
    “误会?”范嘉佳已经有些要哭的样子,手指着“虞千里”,对潘老师道:“潘老师,他,他……”
    潘老师扶住这位女生已经开始微微颤抖的双肩:“他怎么了?你慢慢说,让老师明白。”
    “昨天,”范嘉佳抬起头:“我去超市买东西,回来路过一条巷子,看到他,他……”她指着万仞山。
    “看见虞千里怎么了?”潘老师道。
    “他站在一条巷子的出口,在犹豫着,然后又走了。”
    潘老师似乎猜到了一些:“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一第四章 替人出头
    那是范嘉佳在问。
    看来这个语文科代表被人超过,脸上有些挂不住。
    万仞山这才知道自己似乎对这次考试的认识不对,大吃了一惊:难道不应该表现太多?但转念一想,潘老师在现在场景下似乎有些下不来台,如果自己没有什么镇得住这些学生的话语,这些同学们就有可能当场起哄,年轻的潘老师会不会哭鼻子呢?
    想到这里,万仞山决定冒一次险。他的一生中冒险不止一次,有过成功,可失败也不少,但为了潘老师,他觉得怎样的冒险都是值得的。
    自己来到这个学校,不就是为了她么?为了潘老师,还有什么事不值得去冒险呢?
    “‘映雪’这两个字,让我想起一句话。”万仞山故意停顿了一下,道:“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章程插口道:“你在瞎编什么啊?”
    潘老师没有斥责他,而是用询问的目光看着范嘉佳。
    语文科代表有些迟疑:“《三字经》?《弟子规》?”
    万仞山故意不解释,继续背下去:“如负薪,如挂角……”一直到这一节的最后一句“尔小生,宜早思”。最后特意看了潘老师一眼。
    潘老师的脸似乎红了一下,当然没有、也不可能想到这个学生在暗示自己返老还童的身份,是在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应该趁早想一想”。
    潘老师道:“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二十岁以下地人能够说出我名字地来历。”这句话显然是肯定了万仞山地猜测。但万仞山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不是为自己太明显地汉语功底。而是自叹惭愧:二十岁生日。自己几年前就已经过了呀。
    看着一些同学吃惊而另一些同学不服气地表情。潘老师决定赌一赌:“虞千里。你说说看。这段话说地是什么意思?”
    万仞山道:“《三字经》地这段话。说地是用功读书、趁年轻读书。”他还说了这段话中提到地苏洵地故事。
    潘老师走过万仞山身边时。有意无意地看了他一眼。
    这一眼让万仞山浮想联翩:是感激自己给她解了围么?
    万仞山没有再想下去。因为这堂课很快就结束了。到了放学地时间。
    上午放学到下午上课,中间有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虽然时间不短,但万仞山并没有多做逗留,在许许多多的同学中穿来穿去,他很快出了学校,在路上快步地走着,回到了自己独租的房间。
    每天他都特别小心,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住处。
    虽然没有什么人会对一个不起眼的同学的住处感兴趣,但小心些总没有坏处。更何况,在现代社会里,从福利院出来,独自一个人在中学里求学,以“虞千里”这样的身份进行学习、生活,在国内的大环境里并不多见。而一个与常人不同的人,总是比较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
    万仞山暂时还不想受别人关注太多,但有一个人例外。
    问题其实也不少。比如,她成家了没有?或者,有男朋友了么?像她这么优秀的人,难不成还是单身的?
    这些问题早在万仞山见到潘老师后几天,就已经通过计算机黑客界常说的“社会工程学”招术了解到了。正因为知道潘老师当时还没有结婚、甚至还没有订婚,所以万仞山才决定在返老还童后,来到这个学校度过这三年。
    返老还童只不过是将万仞山的身子改变了,其它的一切,如技术、水平、智力,乃至人世间的公元年份都没变,时间还是按原来的一维的方式继续向前运行。因为以十五六岁的外表和身份,拥有着比别人多十年而获得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英语、法语、计算机、数学、甚至武功,所以万仞山期待自己这三年是一个充满着乐趣的三年。
    英语课是万仞山比较喜欢上的课之一。因为这堂课可以让他温习英语的听说读写,这样,在课余时间就不必抽出太多时间来巩固自己的语言能力了。
    英语老师在上边说着,然后按惯例提问。
    这一回叫到了章诚。
    章诚的语文不赖,但英语却一直不好。他结结巴巴地回答着,但很明显英语老师生气了,他怒气冲冲地训了一通,最后道:“我还没有见过这么蠢的学生!”
    万仞山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虽然他现在很喜欢上英语课,但在高中的时候可不是这样。那时的他,因为开小差被老师批评以后,高中三年都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他的高中英语一直不好,基本达不到年级平均水平,虽然全年级的英语高考平均分是那年的全省第一,但想想自己的英语水平,万仞山的心中一直耿耿于怀。
    所以他对老师的一些说法、做法有着不同的意见。
    现在,他可不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了。作为返老还童的人,以他二十多岁的阅历和城府,虽然想一再掩饰,但有事发生的时候,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于是万仞山站起来用英语道:“老师,您这样当面说您的学生,似乎有些不妥。”
    英语老师没想到还有学生竟然敢当面说他,而且还是用英语说,虽然全班可能没有几个学生能听懂,在一定程度上是给他留了面子,但这个样子却是他执教多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
    英语老师也用英语道:“你瞎掺和什么?教不严,师之惰,你懂不懂?”
    才听了一句话,万仞山就张大了嘴巴。在他学习的那个年代,全国都是学的伦敦口音,现在,这位年轻而火气很大的英语老师用的明显是美国口音。这种明显的区别,在一个稍有兴趣加强口语和听力的学生来说都不难区分。
    该怎样解释自己的伦敦口音呢?这一点可是返老还童以来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而且,这种很难改变的地方,还有多少?会不会被人一下就发现自己的另类呢?
    万仞山越想越毛,一时间竟忘了回答。
    英语老师却不明所以,因为按“虞千里”的笔试和刚才展示出来的口语能力,没理由听不懂这句话啊。
    还是万仞山见过世面多,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在英语老师还没有决定下一步的对策之前,万仞山开口了:“我个人认为,中学阶段的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当然,应试教育下,分数也是没办法的。”
    这一点其实不一定是万仞山对中等教育的看法,只是在当时的紧张局面下混乱说说而已。
    英语老师果然被唬住了,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个人。全班人都不由自主地看过去。
    英语老师扭头看去,那是女校长。
    英语老师打了个招呼,女校长点点头,看了看教室里,欲言又止,离开了。
    如果校长要视察,一般情况下应该不会中断教学的呀?万仞山又起了疑问。
第一第三章 惊为天人
    在高一年级年级组长办公室。各班班主任集中在一起,开会讨论摸底考试的情况。
    年级组长葛老师是一位中年的女教师,教语文。两鬓已经有些白发,但眼睛炯炯有神,看着各位同事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
    葛老师道:“这次考试,各班的成绩都不太好,但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她示意一位年轻的男老师作报告。
    那位男老师看来是教数学的:“我们根据学生们的入学成绩,编了这份试卷,按理说应该没有人会及格,而且考试成绩的众数应该在60到75分之间。”
    “等一等,什么叫众数?”一位老师忍不住打断了他的话。
    “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那位男老师解释。因为要照顾不是数学出身的同事,所以他的报告中不再带上专业术语:“这次各科的考试结果,和我们的估计没有大的偏差。全年级十个班300人,290多人的各科成绩都在100分以下,平均分是65到75分之间。从数学统计上来看,各班的学生中,优秀生、普通生、其他学生的比例一样,显示出分班的均衡性。”
    年轻的男老师总结道:“一句话,这次考试很成功。其一、试题编写成功,达到了事先的两个目标。一是考试成绩和预想的一样,二是达到威慑的效果,让学生们知道,高中阶段有很艰苦的路要走。其二、各班学生分班均衡。达到了分班的预期目标。”
    年级组长葛老师道:“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二班的插班生,虞千里,就是从福利院转来的那个据说是孤儿的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都很拔尖,而且分数非常均匀,都在125到130之间。”
    年轻的数学老师补充道:“除了他以外,其他按正常途径招进来的学生,四科最高分也不过是105分,而且300人中,总共只有3个人上了100分。”
    “作弊?”一位老师试探地提出一种可能。
    年级组长道:“他的分数比所有同学的都高出一大截,所以偷看其他同学的自然是不太可能了。而翻书嘛,只怕开卷也不一定有多少人能考出这个成绩。而且,大家别忘了,有一点比较奇怪的是,他三科的分数相差不到5分!”
    “那还有一科呢?”有一位老师问道。
    年级组长道:“很奇怪。这一科他地成绩只有25分。其中20分是选择题。有5分是卷面字迹整齐。阅卷老师一致同意酌情加地感情分。”
    一位老师若有所悟:“这么说他这一科几乎不懂?我记得这一科地选择题是80分。四分之一地概率也就是20分。”
    “一个奇怪地插班生。教书这么多年。我还真没有见过。也许是个奇才?”一位上了年纪地老师这位道。
    “或者。我们应该看看他地卷面?”一位老师不愧经验丰富。
    上了年纪地老师补充道:“还有。是谁监考地。也许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果真是一位奇才。那么我们学校那么多年没人考上北大清华地历史。也许就在我们这一届改写了!”
    提到这一点,大家都兴奋起来。这所学校虽说是省级示范高中,而且在省会城市排名第四,仅次于两所省级重点中学和另一所普通高中,但自从恢复高考那几年出过几个考上北大清华的考生,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什么拔尖的学生。所以各位老师口中虽然不说,但打心底都很想能在自己的教导下创造这样的奇迹。
    语文课。
    年轻的潘老师虽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但她姣好的外貌和气质还是令情窦初开的男女学生们都惊为天人。
    潘老师并没有作过多的自我介绍,只是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潘映雪”。无疑,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