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鹤阳河畔 >

第42部分

鹤阳河畔-第42部分

小说: 鹤阳河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八章(1) '本章字数:2084 最新更新时间:2011…11…24 10:13:12。0'
 
 一天下午,陶天赐接到通知从干校回到苗寨中学。他踏进了杂草丛生的校园,一些昔日共过事的革命教师,好像受过严格的统一训练似的,一看到他,不是横眉冷对,就是绕道而走。看到一些学生,不论是男是女,腰间都横扎着一条大皮带。头上歪戴着一顶褪色军帽。这些学生,是当代的天之骄子,他们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们敢想、敢闯、敢造反。他们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们看到了陶天赐,认识的,知道他是一只已被打倒在地,并且踏上千百只脚的黑帮。不屑一顾。不认识的,他们不管你是黑帮、红帮,板着面孔,擦肩而过。总之,他们都十分地忙碌着,他们在忙着造神,忙着拜神,忙着营造他们那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陶天赐回学校来,首先必须找校长、找革委会主任。学校规模小,没有专设校长、革委会主任办公室。要找校长、革委会主任都必须到家里去找。来到校长、革委会主任范东鸿的家,范校长??现在更时髦的称呼是范主任??热情地跟天赐握手,搬来凳子让他坐。
范主任对陶天赐这般的热情,并不使天赐心里舒畅,反而使他心里更加不平衡。他觉得,像老范这样的红人,按他们的处世哲学,他对黑帮只能是死套经文演绎,狠狠进行批判,横眉怒目斗争,现在他却变得这样反常,跟他握手,给他让坐,这不能不使常遭批斗的陶天赐心生疑云。他想,这姓范的,究竟又在耍弄什么花招?
“陶老师,在干校生活过得习惯吗?”范主任的语调十分温和,语气中还带有关心的成份。如今的范主任和昔日斗争大会坐在主席台上的范主任判若两人。
“那里的生活,习惯要过,不习惯也要过”。
“下放劳动,是毛主席的号召……”
“正因为是毛主席的号召,习惯要下去,不习惯也要下去。不过,我下干校,跟一般干部下放干校不一样。”
老范怕天赐的话匣子打开后难以关上,他马上把话题支开:“我们要相信党,相信群众。出身不由已,道路可选择。给出路的政策是党的一贯政策,我们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老范见天赐没有接话茬就说:“革委会决定,最近要解放一些在运动中说了一些错话,做了一些错事,而又愿意决心改正的好的和比较好的同志。今天找你来,就是把这些情况告诉你,希望你回去写一份像样的检讨交上来,争取第一批解放。”
从学校回到干校来,有关解放干部的消息满天飞。甚至第一批解放哪几个人,第二批正酝酿着又要解放哪几个人,都说得有板有眼,有名有姓。
这些年来,小道消息满天飞,人们早就习以为常。对解放张三解放李四的传扬,也只是将信将疑。
陶天赐回干校后,又举笔写起了检讨。这些年,写检讨也好,写交代也罢,反正都是写那些东西。写这东西,天赐颇有经验。当他把自己认为应该写的事情写清楚之后,交了上去,他们都会说是“态度不老实”,“交代不彻底”,最后勒令重新再写,不然就难脱胎换骨,就要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尿堆”。小将这么说,造反派也这么说;工作组这么说,工宣队也这么说,军宣队也这么说。他们身份、职业各不相同,时间也是有先有后,他们说这些话,腔调相似,内容相同,似是同一个录音带里播放出来的声音。
经过这样的事情多了,陶天赐慢慢地悟出了一种对策:每次写检讨,字数不宜过多,但也不能太短,字数多了,自己费时劳神,交了上去,他们塞在抽屉里,并不去看,这对自己来说实在是吃力不讨好。写得太短,虽是省时轻便,但他们一看到巴掌大的两三张纸,马上就会火冒三丈,把你骂得狗血淋头。说你玩世不恭,抵制革命。因此,他写的检讨,不长也不短,里面尽量多些引用语录。检讨交上去后,底稿一定留下,以便下次依样画葫芦,少伤了一些脑细胞。
范主任要求写篇像样的检讨,陶天赐根本不去考虑什么像样不像样。他从箱子底下抽出检讨的底稿,照抄一篇,写上新的日期,准备交上去。
想不到,陶天赐的检讨还没交上去,干校就开大会宣布了解放第一批教师的名单,陶天赐的名字也在其中。
对于解放,陶天赐反应十分冷淡。他觉得在这阶级斗争天天讲的日子里,政治运动像大海中的浪涛,前波未平,后浪又起。今天这顶帽子摘掉了,说不定明天又给你戴上另一顶新的帽子。今天解放了,说不定明天又被绑了起来,投进监牢。解放后的命运,不会比未解放时好多少,未得解放,天天随着牛群披星而出,戴月而归,只要牛儿不丢失,一般没有谁来干预。一个人在荒坡上,在山岗下,当牛族吃饱、喝足躺在荫凉的地方闭目养神,悠悠反刍时,他就可以仰卧在草地上,面向蓝天,欣赏高空上那闲踱的浮云。他还可以面对高天和沟壑,大声朗诵:“……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牛族不懂人语,它们听主人纵声高唱这古怪言词,只有听之任之,要是公牛调皮捣蛋,母牛怂恿事端,子牛不听驯化,他可以任意喝骂,挥鞭驱打。要是获得解放了,他又回到学校来,就不得不看人脸色行事,仰人鼻息说话,多憋气啊!当牛司令跟当学生司令不一样。在讲台讲错了一句话、在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阶级觉悟特高的学子,马上就会说你这黑帮对工农子弟缺乏阶级感情。要是说的写的从政治过滤器中找出毛病来,那就无限上纲,说你有意破坏教育革命,进行阶级报复……
 
   第二十八章(2) '本章字数:1972 最新更新时间:2011…11…25 09:37:12。0'
 
 学校复课闹革命,学生在课椅上屁股还未坐稳,上头又号令下来“开门办学”,学生又冲出了校门,到工厂、下农村、进营房去“学工”、“学农”、“学军”。
“开门办学”后的苗寨中学的革命师生,天天都在荒山上“学农”??挥刀砍山,运锄挖地,种橡胶种甘蔗。
陶天赐解放后,从干校回到学校,但他仍然是革命师生之外的另册人员,范东鸿认为,他这个老“右”,自解放以后对他这位全校之长的革委会主任,没有一点感恩之意,态度比前更为傲慢,臭老九的本性仍然未改。老范就叫他在学校猪栏的旁边,用树枝、茅草盖起一个简易工棚,买来一些锯、刨、斧、凿之类的木工工具,让他在这里修理残破课桌和课椅。老范怕陶天赐在这里干活磨洋工,他又指派了两个团员学生来这里,名曰“学工”,实际是来监督天赐劳动的。
范主任这一颇具匠心的安排,显然是有意给天赐穿小鞋。不过,陶天赐毕竟是个精明人。单眼班长派他当牛倌,他放下教鞭又执牛鞭,在荒原上叱咤牛群,对天高歌,吟唱诗词,现在,范主任又令他这双捏粉笔的手,去挥斧,拉锯,推刨……这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文弱书生,又将如何应付呢?
生物学家证明,人或动物,为了适应复杂的环境,在体力智力方面,有着十倍的安全系数。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只启用体力智力的十分之一,有十分之九在沉睡着。
陶天赐在这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当中,为了生活和生存,他的体力和智力,就不能不借助于沉睡着的安全系数,他在木工工棚里干起活来,还是那么利落、顺当。派来监督他劳动的两个团员学生,听过他的语文课,十分敬仰他那深厚的国学根底,非(…提供下载…)常敬重他的修养为人。这两个学生,说来监督他劳动,倒不如说来向他请教学习。师生互相尊重,工作配合默契,工棚里常常发出会心的笑声。
在木工工棚里,大锯沿着绳墨嚓嚓作响,木灰随着锯声纷纷飘飞,人的青春年华随着大锯的响声和木灰的飞纷而渐渐消失。
一天下午,范校长来到陶天赐他们的木工棚里来。一进工棚,正看到派来监督陶天赐劳动的那团员学生王万秀给天赐送开水,范心里十分不高兴。这时,另一个也是派来监督陶天赐劳动的团员学生走了进来,见了校长不打招呼,反而来到陶天赐跟前十分亲热地说:“陶老师,明天是‘五?四’青年节,学校放假一天。我可以回家去拿些野味来,改善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个学生是苗族,他父亲是个好猎手。每次他回家返校时都会带来一些山猪肉、狐狸腿、鹧鸪蛋等。看到这一些不分阶级界线的言行,范校长气得肺都爆了。本来他在山坡上领导学校师生在挖甘蔗沟,但太阳晒得厉害,他就到各劳动点去检查劳动情况,以便避避太阳歇歇脚。想不到一进木工棚,就看到那种情况,令他浑身上下不舒服。他二话没说,转头就走。
派来木工棚里监督陶天赐劳动的两个团员学生,突然被抽到山坡上去挖甘蔗沟,重新又来了两人团员“徒弟”。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斗士,同时也启发和锻炼了不少常被批斗的老运动员。天赐心中明白,团员同学的换班肯定是范的主意。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这一句圣言,贯穿于各个政治运动的始终。学校开门办学,师生不能按要求每人每天挖三公尺长,宽80公分,深1。2公尺的甘蔗沟,学校革委会就决定从木工棚里抓出天赐来批判斗争。
斗争大会在晚上召开。老右派(虽然已被摘帽了),黑帮(已被解放了)陶天赐低着头站在台上,被革命的师生轮番批斗。
有人说他乘开门办学之机,主动帮助个别教工钉锅盖、作矮凳,以此来笼络人心,腐蚀教工,破坏教育革命。有人说他收买团员学生,腐蚀革命后代,叫学生给他端茶送水,剥削阶给本性难改,等等。
一讲阶段斗争,就不顾人的尊严,不讲人权,不要人性,随便抓来人靶子猛批狠斗,这种杀鸡吓猴的作法,造成了人人自危。今天他斗你,明天你斗我,后天我斗他。这样,以斗还斗,以斗制斗,斗红了眼,斗晕了头,斗来斗去,斗出了个恶性循环……在这种政治在氛围中,有些人挖空心思,削尖脑袋,不择手段地踩着同伴的肩膀,钻进权势阶层。有些人成了行尸走肉,毫无主见,人云亦云,有时还违着良心说瞎话。有些人明哲保身,走路按划好的线条去走,不敢左顾右盼,整天守口如瓶,被人踩破了脚,也不敢吭一声。总之,心迹各不相同,思绪错综复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人人都企求保全自已。怎样保?就是撒谎、欺骗、诬蔑、陷害。
水利工程中,在大河上游,拦腰筑个大坝,让大坝阻拦了河水,使上游水位升高,使上下游的水位拉大了落差。落差越大,冲击力越大。人们就利用这种冲击力来发电。这种原理让希特勒受到启发。他人为地在种族、阶级、阶层之间,树立起对立面,提高“落差”,使种族、阶级、阶层之中产生一种特殊的冲击力量。他认为,这种力量,能够使人的思想“发电”,这种“电”能够巩固其统治地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希特勒煸动着德国人民仇恨犹太民族,歧视、欺赶、残害、屠杀犹太人。
希特勒已成为历史的罪人,要是有人不吸取历史教训,重蹈覆辙,同样也会被历史惩罚。
 
   第二十八章(3) '本章字数:1926 最新更新时间:2011…11…27 11:29:40。0'
 
 陶天赐看完了荣华的来信,像个受伤的驯牛,四肢张开在床上卧着。任凭悲愁的煎熬。
来信说,弟弟已过而立之年,再等下去,青春将要调零。繁衍传代之事就将泯灭。信中又说,好心肠的亲戚多次劝说,叫他们早些给女儿找个主,了结了作父母的这桩心事。现在家乡像他们这样有男当婚女当嫁的人家,都在悄悄地“易婚”。这当然是不得已的事。不过,为了不让儿女一辈子当和尚作尼姑,为了传宗接代,又不得不这样做……最后信中说:“有人托亲戚说,愿将他家女儿嫁给我家弟弟,我们就将女儿丽丽许配给对方的哥哥……。”
婚姻是人生的终身大事。社会上一些“五类”的子女,由于被歧视,地位低,婚姻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为了生存,为了传代,一些地方却“创造”出了把人当牲畜,当商品来互相交换。这完全摒弃了人的感情,更谈不上什么自主和自愿。这样的婚姻比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更冷酷、更可怕。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专制。现在这样的婚姻,是父母违心找来,忍心垂泪割爱。儿女也甘当哑子吃黄连,明知苦果,也得强咽硬吞。因为有一支看不到的长鞭时时在抽打他们,一只看不到的黑手时时在推逼着他们……
妻子这样的来信,陶天赐如何作复?
陶天赐从床上起来,走到案前,心情十分沉重。他举起笔来,给妻子荣华写信。
“……女儿自投胎来咱家,就开始受苦、受罪。她蹲在你的肚子里,就随着你奔波在饥饿线上。上水利工地推车,下内海湾挑肥。肩上百余斤的重担,压得你母女喘不过气来。在树阴底下,你放担子休息时,你还听到肚子里的婴孩,低声哭泣……
“女孩降世后,经常因没有奶汁吃而张开小口苦啼。也许是上天已安排好了的,饿得骨瘦如柴的女婴,仍是舍不得离开我们。懂事以后,她在父母的脸上,总是觅不到一丝笑影……女孩七岁那年,我当了右派,在家里,你带她到学校去报名上学,校长知道她父亲是右派,婉词拒绝报名。幸好邻村的叶老师,有教无类,收留了她。考初中那年,正遇上革文化的命,我当了黑帮,女孩不被录取……一件件、一桩桩的事,在少女的纯洁心灵上,留下了道道伤痕,斑斑泪影。
“那年冬天,你和女孩被驱赶回老家以后,女孩在被歧视、嘲笑、辱骂中过日子。小小的年龄,还跟随着大人在烈日、暴雨、寒风中,为生活而奔命……”
写到这里,陶天赐的眼泪小河一般流淌在桌面上、信笺上。他擦了眼泪,接着在信纸上继续写。
“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