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夺宫 >

第7部分

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夺宫-第7部分

小说: 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夺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黄渲懈嫣臃⒈模桓抛逯铮怀寐医俾猿ぐ驳氖勘凸倮羧糠⑴浔咴兜亩鼗涂ぁN朔乐固油鲈谕獾奶踊爻ぐ驳仿遥ぐ仓畛敲磐妥な勘辣柑踊爻恰
  对于皇后卫子夫,汉武帝派主管宗室事务的宗正刘长乐、主管皇宫警卫的执金吾刘敢等人入宫收回皇后印玺,废黜皇后。卫子夫早已经做好了胜负两手准备,不愿受辱,自杀身亡。苏文等人将卫皇后用小棺材葬在城南桐柏山。卫氏一族外戚被彻底诛灭。
  长安城下了几场雨,街道上的血污很快就被冲洗干净了。西汉王朝毕竟还得向前走。
白发思子(1)
  一
  巫蛊之祸最大的扫尾工作就是追捕“前”太子刘据。
  刘彻似乎失去了理智,一再强压朝臣和各地郡县抓捕刘据及两个孙子。抓刘据事小,如何处置事大。看刘彻那样子,似乎要吃掉儿子的肉才解恨。史载在叛乱平定初期“上怒甚,群下忧惧,不知所出”。就在群臣胆战心惊,不敢开口的情况下,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曰:“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阴阳和调,物乃茂成;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今皇太子为汉适嗣,承万世之业,体祖宗之重,亲则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闾阎之隶臣耳,陛下显而用之,衔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饰奸诈,群邪错谬,是以亲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往者江充谗杀赵太子,天下莫不闻,其罪固宜。陛下不省察,深过太子,发盛怒,举大兵而求之,三公自将,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臣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宫下!”令狐茂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对太子起兵杀江充的看法。他认为江充不是什么好人,太子是被小人逼急了才铤而走险的;第二个是劝汉武帝停止对太子和皇孙的追杀。整篇文章从父子亲情入手理论,入情入理,情真意切。
  汉武帝将上书读了好几遍,很有感触。但他叹叹气,还是放下了令狐茂的上书。有大臣希望汉武帝下赦免诏书,放过刘据。刘彻就是不下这样的诏书。

()
  二
  再说太子刘据带着两个儿子从城南的覆盎城门脱逃后,向东逃到了湖县的泉鸠里(今河南灵宝西部与陕西交界处的泉里村),在一户农家藏匿了起来。
  当地官府没有想到太子会隐藏在贫贱的农夫家中,一直没有怀疑到泉鸠里。
  收留太子父子三人的农夫家实在太穷了。本来就整天为吃饱饭而挣扎的主人家平白多了三张吃饭的嘴,经济情况的窘迫可想而知。主人家忙完农活,还夜以继日地做草鞋,再拿到市场上去卖,补贴家用。
  太子父子三人看到主人家的辛劳,过意不去,也曾帮助主人家一起编织草鞋。后来刘据看情况不能再坚持下去了,想起有一个故人在隔壁的新安县,记得他家很富裕,就想找他接济一下。刘据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来,足见他受儒家思想教育之深,也可见他在政治上的幼稚程度。当他还是太子的时候,能够与他交结的肯定都非富即贵。这些人看中刘据的是太子的光辉,真正的挚友并不多。况且人心也不像刘据理解得那么简单。果然,湖县的故人收到太子的求助信后马上向本县官府告发。
  新安(今河南渑池附近)县令李寿得知太子的下落后,立马带人来捉拿。官兵围捕太子,将农家团团围困住。农家主人为了掩护刘据,上前与官兵搏斗,两位皇孙为了掩护父亲也上去搏斗,都被官兵杀害。刘据自度不能逃脱,躲进房间,在窗户前悬梁自尽了。山阳县人张富昌当时在新安县做县卒,一脚踢开门,李寿上去抱下刘据。刘据没被抢救回来,死了。汉武帝得知刘据死讯后,伤感之余下诏说:“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寿为邗侯,张富昌为题侯。”李寿和张富昌二人仅因为微小的功劳就得以封侯。
  刘据虽然是太子,但是年纪也不小了,生育三男一女。女儿嫁给了平舆侯的嗣子。太子败后,他的四个子女都同时遇害。太子妃史良悌和卫子夫一起葬在长安城南;其中一个皇孙史皇孙和皇孙妃王夫人及皇孙女葬在广明。随太子遇害的两个皇孙和太子一起葬在湖县。
  事情似乎到此结束了。八月,天下发生地震。
  三
  慢慢地,坊间有关巫蛊之祸的传闻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不相信太子用桐木子诅咒皇上早死的说法。舆论开始朝着有利于刘据的方向发展。《汉书》说是:“久之,巫蛊事多不信。”
白发思子(2)
  刘彻经过冷静的思考,也明白儿子刘据起兵的确是惶恐自卫,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意图。
  关键时刻,一位小官的冒颜直谏扭转了整件事情的评价。负责守护西汉开国皇帝陵墓的高寝郎车千秋上书为废太子刘据喊冤。他写道:“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一白头翁教臣言。”意思是说:“儿子对着父亲舞刀弄枪,应该受到鞭笞。如果皇子过失杀人,那又应该作何处理呢?”车千秋的意思是汉武帝对刘据的处理太过绝情了,即使儿子有错,也不应该被斩尽杀绝。当然,车千秋胆量毕竟有限,最后假托这些话都是一个白头老翁在梦里教自己说的,来为自己开脱。刘彻对车千秋的上书非常感慨,非常重视。平地一声雷,车千秋竟然因为这次上书而被擢升为丞相。
  巫蛊动乱的处置完全被颠倒了过来。先是江充被满门抄斩,接着是宦官苏文在横桥被当众烧死。在泉鸠里加兵刃于太子的人都被族诛,包括李寿、张富昌等人。刘彻可怜儿子无辜遇害,在湖县修建了思子宫,在宫殿中修建了归来望思之台。他希望通过这些宏伟的建筑能够挽回儿子的生命,弥补自己的过错。天下人听说后,没有不感到伤感悲哀的。早知今日,为何当初不三思而后行呢?
  1年后(征和三年),有个叫郭穰的人密告说刘屈氂的夫人诅咒皇上,贰师将军李广利也参加了祷祠活动。这是真正的巫蛊罪行。两家的目的无非是要让昌邑王刘髆早日为帝。刘彻一查,证据确凿。刘屈氂被腰斩于长安东市,其妻则在华阳街被枭首示众。当时贰师将军李广利正率军与北方匈奴作战,汉武帝也没放过他,将他留在后方的妻子儿女全部逮捕入狱。前方的李广利害怕了,干脆率军投降了匈奴。他的妻子儿女随即被斩首。
  至此,巫蛊之祸中的各个人物都有了自己的结果。
  四
  巫蛊之祸的发生很大程度是因皇位继承权而起。刘据死后,谁是刘彻接班人的问题更加突出,矛盾更加尖锐了。
  除了废太子刘据和早死的齐王刘闳外,刘彻的儿子还有四个。他们分别是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和年幼的刘弗陵。广陵王性情暴戾,很不受刘彻喜欢;昌邑王经过刘屈氂和李广利一案后在继承秩序中被彻底排除在外;剩下的燕王刘旦年长有才,最有希望继位。刘旦也以未来的太子自居,上表请求入京随侍父皇左右。不想刘彻雷霆大怒,下诏责骂燕王刘旦,还削弱了封给燕国的三个县的土地。原来,刘彻选定的接班人是年幼的刘弗陵。因为他觉得刘弗陵最像自己。不过一贯专权的刘彻也耍了个小心眼,在指定刘弗陵即位前,勒令他的生母赵婕妤自尽,以免日后出现幼主在位太后垂帘的情况。
  原本可以简单处理的接班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像巫蛊之祸那样的流血事件呢?也许只有在刘据死后,权力布局才会如此简单易行吧?
  感叹之余,再来关注当时还在襁褓之中的一个孩子。他是史皇孙的儿子、刘据的孙子、刘彻的曾孙。因为受到巫蛊之祸的株连,这个脆弱的小生命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亲人,被投入了死牢。好心的廷尉监丙吉将他秘密隐藏了下来,联络几个善良的女囚徒,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尽可能地照顾这个可怜的孩子。这个孩子被丙吉取名为刘病已。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生了重病,往来于长杨、五柞宫殿之间调养。有人想在汉武帝病重间再次兴风作浪,指示看风水的上书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多疑的汉武帝竟然派遣使者命令官府说,关押在长安监狱中的犯人,无论罪行轻重,一律杀之。老皇帝希望通过这样决绝的方式来扫除一切对自己权力的威胁。
  内谒者令郭穰连夜赶到丙吉主管的监狱,要执行皇帝的旨意。丙吉勇敢地抗拒圣旨,命令关闭监狱大门,拒绝使者进入。他隔着墙壁高喊:“皇曾孙在这里。其他人因为虚无的名义被杀尚且不可,更何况这是皇上亲生的曾孙子啊!”双方僵持到天明,郭穰还是进不去监狱。他只好返回宫中将情况报告给汉武帝,并弹劾丙吉抗旨。汉武帝受到这次挫折后,反而头脑清醒了许多,叹气说:“这也许是上天借丙吉之口来警示我吧!”
白发思子(3)
  汉武帝没有追究丙吉的罪过,也没有继续下达杀犯人的圣旨,相反却宣布大赦天下。说来也奇怪,不久汉武帝的病竟然好了。
  五
  就是这个刘病已在18岁的时候即位成了汉宣帝。西汉的皇室血脉最后还是回到了刘据这一系上来了。
  汉宣帝初即位,就下诏给祖父刘据彻底平反。他认为“故皇太子”(指刘据)在湖县遇害,还没有谥号。现在皇上要年年祭祀他,需要给他议谥号,置陵园。其实,刘病已是想以此行动实质性地恢复祖父的帝王待遇。有关部门很快遵照皇帝的意思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谨行视孝昭帝所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亲史皇孙位在广明郭北。谥法曰‘谥者,行之迹也’,愚以为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比诸侯王国,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园置长丞,周卫奉守如法。” 刘据被议了一个不太好听的谥号“戾”。戾,就是恶的意思。但有个谥号总比没有强。刘据因此也被称为“戾太子”。埋葬戾太子的湖阌乡邪里被称为戾园,埋葬戾太子妃的长安白亭东被称为戾后园。因为刘病已的父亲史皇孙也被追谥为“悼”,埋葬他的广明成乡则被称为悼园。各人都得到了隆重的改葬。
  8年后,有关部门再次上奏:“《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应该改称尊号为皇考,立庙,将园林修建位陵寝,以便四时荐享。守寝的居民应该增加到一千六百家,成立奉明县。戾夫人改尊号为戾后,置园奉邑。”至此,刘据一家完全恢复了帝王的身后待遇,无论是名义上的,还是实质上的。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前几代人的过错,迟早会被后人给纠正过来的。

()
辅臣争权(1)
  249年初,魏国大将军曹爽某晚做了个噩梦。在梦里,两只虎衔着雷公,雷公将一个两升的碗放在曹家庭中。曹爽百思不得其解,心里很厌恶,就去问占卜者。负责占卜的灵台丞马训解梦说:“您将会有刀兵之灾。”这几乎是砍头族诛的同义词。”
  一
  任何权力安排都是现有权力格局的反应,同时反过来影响新的权力格局。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经过一番权力暗箱操作,司马懿和曹爽两人共受遗诏成为辅政大臣。曹睿的意图是希望在身后形成功臣和皇族共治的局面。司马懿是三朝老臣,功勋卓著,是功臣集团的代表。曹爽出身曹氏宗族,血统高贵,是皇族势力的代表。曹魏政权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功勋世族和曹氏宗族的支持上面。
  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著名的世族。这个温县现在还叫温县,属于河南省焦作市。现在温县的对外宣传口号就是“司马故里,太极故乡”,可见司马懿的家乡父老还是很以他为荣耀的。曹操起用了司马懿,但不太喜欢这个小后生,没有重用。曹丕和司马懿却很合得来。司马懿在曹丕时代逐渐显要。魏明帝时,司马懿成为负责对蜀汉作战的主将。238年,他又率兵平定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成为魏国声望甚高的三朝元老。
  曹爽之所以成为曹氏皇族集团的首领,和他的父亲曹真有着密切的关系。曹真是曹操同族子弟。曹真的父亲曹邵是最早随曹操起兵的元老之一,不幸早年阵亡。曹操很照顾阵亡兄弟的遗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曹真长大后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曹丕即位后,他先任镇西将军,假节,督雍凉州诸军事,开始显贵。曹丕死时,设计了曹真、陈群、司马懿“三驾马车”的身后权力格局。三人共同受遗诏辅政,其中曹真迁大将军,为首辅。曹睿在位时,曹真因为主持对蜀作战,再升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待遇,达到了臣子能够达到的最高权位。曹真这个人,能力其实一般,除了苗正根红这个优势外,终生小心谨慎,恪守臣子之道,对曹氏祖孙三代忠心耿耿。曹魏重用曹真,就是看重了这两大优点。他的优势可以和陈群、司马懿等干臣的能力相结合,拱卫皇室。
  曹真病逝时,魏明帝曹睿下诏表彰他“蹈履忠节,佐命二祖,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可谓能持盈守位,劳谦其德者也”。曹真死后,长子曹爽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另外五个儿子羲、训、则、彦、皑皆封为列侯。曹真家枝繁叶茂,俨然是皇权的重要支撑力量。
  曹真显然也希望儿子曹爽能够继承自己的性格和优势,在辅佐皇室的同时保存家族的荣华富贵。谁想到,曹真的奋斗和功绩在使自己的后代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同时,也使家族走向了灭族的危险边缘。
  二
  曹爽的权力之路走得太顺利了。
  曹爽字昭伯,年少时以“宗室”、“谨重”这两个特点为人所知,可以看成是父亲曹真的翻版。魏明帝曹睿还是太子的时候,和同辈、同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